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研究进展

    作者:施晓萍;顾勤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有确切疗效,而中医在IBS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检索了近5年有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的文献,发现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类型.目前中医药不仅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在作用机制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药治疗及作用机制等作一概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医药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中医中药的进展做出了展望.

  • 肝郁脾虚抑郁症研究进展

    作者:董洪坦;韩刚;朱晓晨;郭蓉娟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常见证型之一,常由肝气郁结证转化而来.目前,对于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基础研究,一般认为,肝郁脾虚时,机体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脑肠轴异常、脑电生理功能紊乱.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治疗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关系密切.该文将近十年有关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标准化研究、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效应及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 调肝健脾祛斑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42例

    作者:王倩;蔡念宁;周涛;周冬梅;曲剑华

    目的 探讨自拟调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肝郁脾虚型黄褐斑患者,采取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自拟方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C进行治疗,自拟方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调肝健脾祛斑方加减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MASI、中医证候积分、DLQI积分、SOD、MDA及临床疗效,并全程检测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结果 (1)两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自拟方组患者MASI积分明显降低(P<0.05);各组随访数据较治疗后差异不明显(P>0.05),但可见对照组随访时MASI积分有上升趋势;(3)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自拟方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4)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自拟方组DLQI评分明显降低(P<0.05);随访时,自拟方组患者数据较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DLQI评分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自拟方组患者SOD值明显升高(P<0.05)、MD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自拟"调肝健脾祛斑方"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可能的原因是患者SOD水平提高,而MDA水平降低,且疗效较单独使用逍遥丸效果更理想.

  • 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原萌谦;刘志诚;徐斌;卢圣锋

    目的:探讨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纳入171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均采用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施治,隔日一次,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肥胖指标:体质量、肥胖度、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率(F%),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总体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患者肥胖指标及脂质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总体有效率达90.1%;②总体疗效与患者的年龄以及肥胖度呈相关关系(P<0.05或P<0.01),年龄越小,肥胖度越轻,疗效越好,其中,轻度肥胖度的患者疗效佳(有效率达98.1%).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性别、病程、病因诱因等因素对疗效均无影响.结论:针刺加叩刺联合耳针具有减肥降脂双重作用,对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显著,适用范围广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海马CA1区L-ENK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作者:徐洪雁;赵歆;陈家旭;马梦茵;王竹风;岳广欣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应激时大鼠海马CA1区L-ENK的变化以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特制束缚架连续束缚7d与21d,每天3h的方法制作大鼠束缚应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中枢(海马CA1区、齿状回、大脑皮层)L-ENK的变化.结果:大鼠海马CA1区L-E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平均总面积、面密度和数密度等在造模7d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到造模21d时大鼠海马CA1区L-ENK有极显著性增强;7d与21d两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及金匮肾气丸组大鼠CA1区L-ENK免疫反应积分光密度与逍遥散组比较显著增强,而逍遥散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可见逍遥散组对大鼠海马CA1区L-ENK的积分光密度有显著的影响.结论:逍遥散、四君子汤和金匮肾气丸对慢性束缚应激时海马CA1区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而以逍遥散作用为优.

  • 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南玥;陈家旭;吴晓丹

    目的 研究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研究逍遥散预防和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皮肤模型HMB45标记的皮肤黑色素细胞的病理形态,统计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疗效,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肤黑色素细胞NOS的表达和原位杂交法测定皮肤酪氨酸酶mRNA表达,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结果 模型组HMB45标记的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阳性面积比例、IOD、MOD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逍遥散治疗和预防组有明显下降趋势,表明逍遥散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中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预防组和治疗组中,NOS的表达与酪氨酸酶mRNA表达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均有一定的减少.结论 逍遥散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预防皮肤黑色素细胞的NOS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以减少皮肤黑色素的生成.

  • 王雪峰从肝脾论治发作性睡病

    作者:肖明月;王雪峰

    王雪峰教授根据小儿脏腑"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辨证特点,容易出现肝郁脾虚、土虚木亢的病理改变,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脾虚与肝郁的不同,治疗时注重抑木扶土与扶土抑木不同侧重点,随症加减.王雪峰教授从肝脾论治此病,以"脾失健运、肝脾不和"的为主要病理机制,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肝郁脾虚、土虚木亢为基本病因病机,强调健脾化湿,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关键,并灵活辨证,辅以化湿消滞,治疗过程中亦结合现代的生活特点提出调护建议并且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标本兼治,为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由于本病具有病情缠绵,病程长的特点,注重对患儿日常生活进行调护.

  • 健脾疏肝降脂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对瘦素脂联素的影响

    作者:盛昭园;胡粤杭;刘杰;应汝炯;沈洁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脂方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降脂方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疗程28 d.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中医症候评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的影响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BMI指数、中医症候量表、TC、TG、LDL-C、HDL-C、Lep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iponect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降脂方治疗肝郁脾虚证所致单纯性肥胖具有较好疗效,主要体现在减低BMI指数、降低血TC、TG、LDL-C、Leptin;升高HDL-C方面.

  • 名老中医郑伟达运用慈丹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医案4例

    作者:郑东海;郑东京;郑伟鸿;许鑫;郑伟达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癌为主。郑伟达教授以多年临床经验将其分型:肝气郁结型、肝郁脾虚型、湿热结毒型、肝阴亏损型。郑教授在临证辨证中,灵活运用慈丹胶囊,均取得较好疗效。文章取郑教授临床4例医案,仅就肝郁脾虚型肝癌进行探究,以飨同道。

  • 基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互动与肝郁脾虚实质探讨

    作者:林燕;李兴广

    脑-肠互动在胃肠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肝郁脾虚是涉及肝脾二脏常见的中医病机和临床证候,二者分属中西医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本文以肠易激综合征为研究对象,从脑-肠互动角度探讨了肝郁脾虚的病理实质.中医学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气渐虚,肝脾不调的病机观点和现代医学脑-肠轴学说及脑-肠互动机制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联,两者间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客观的、量化的物质基础.

  • 基于脑功能核磁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 大鼠中枢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作者:李君玲;马雪玲;李玉波;夏恺;王田;薛晓兴;赵慧辉;王伟

    目的: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中枢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方法对大鼠进行造模,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扫描大鼠全脑信息,利用SPM8软件计算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与正常组比较在低频震荡(Amplitude of th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中存在异常的脑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探索的密切相关脑区进行单胺类神经递质检测;四逆散方剂反证确定其中枢分子生物学基础.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Reho与ALFF均减弱,下丘脑DA、5-HT、5-HIAA和NE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逆散组较模型组比较下丘脑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NE、DA、5-HIAA存在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丘脑5-HT、5-HIAA、NE、DA是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 逍遥散调节慢性应激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ob-R、α-MSH变化机制

    作者:旷湘楠;王少贤;方朝义;王杰鹏;陈家旭;刘玥芸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肝解郁、健脾以调节食欲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每天持续3 h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制备动物模型.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7 d模型组、21 d模型组和逍遥散组4组,正常组予常规饲养,模型组和逍遥散组每天选择随机时间点进行束缚应激,7 d模型组束缚应激7 d,21 d模型组束缚应激21 d,逍遥散组在连续束缚应激21 d同时予逍遥散灌胃.观测各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行为学、血清D-木糖含量变化;免疫荧光双染、RT-qPCR方法观测下丘脑ARC中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ob-R)、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束缚应激21 d模型大鼠体重、摄食量和血清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行为学实验表明模型大鼠自主活动能力下降、对新异环境探究行为明显减少,而逍遥散则具有相应的调节作用.综合表明,每天3 h连续21 d捆绑束缚可制备慢性应激肝郁脾虚样动物模型,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中ob-R、α-MSH表达水平增加,逍遥散可下调其表达.结论:逍遥散调节下丘脑ARC中ob-R和α-MSH表达变化,可作为其疏肝健脾,调节机体食欲和能量代谢影响脾胃功能的作用靶点之一.

  • 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变化及柴疏四君子汤的作用

    作者:赵荣华;谢鸣;李聪;张敬升;刘进娜;王帮众

    目的:比较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应用疏肝健脾方后的效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肝郁柴疏四君子汤组(肝郁治疗组)、脾虚柴疏四君子汤组(脾虚治疗组)、肝郁脾虚柴疏四君子汤组(肝郁脾虚治疗组)7组,每组10只.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及其各治疗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3个模型治疗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即造模第15天起),按3.57 g·kg-1给予大鼠柴疏四君子汤颗粒灌胃,连续2周;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实验第29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和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郁组、脾虚组和肝郁脾虚组大鼠血清T3,T4,TRH均显著降低(P<0.05),TSH均显著升高(P<0.05);脾虚组和肝郁脾虚组大鼠下丘脑TRH均显著降低(P<0.05);肝郁组大鼠下丘脑TRH无明显变化.与肝郁组相比,肝郁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4显著升高(P<0.05),TSH显著降低(P<0.05),血清T3TRH和下丘脑TRH无明显变化;与脾虚组相比,脾虚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3显著升高(P<0.05),TSH显著降低(P<0.05),下丘脑TRH有升高趋势,血清T4,TRH无明显变化;与肝郁脾虚组相比,肝郁脾虚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3,下丘脑TRH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TSH显著降低(P<0.05),血清T4,TRH无明显变化.结论:肝郁、脾虚、肝郁脾虚三证模型大鼠存在甲状腺功能减低并伴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异常,其中肝郁证存在下丘脑TRH的释放障碍,脾虚和肝郁脾虚则同时还存在TRH合成的抑制.柴疏四君子汤对3个证候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及其轴调节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以对肝郁脾虚证的作用优.

  • 肝郁脾虚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唐洪梅;廖小红;房财富;黄樱华;何嘉仑;李得堂

    目的:采用大黄结合夹尾应激法、番泻叶结合束缚应激法建立肝郁脾虚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以及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K),大黄结合夹尾组(D+J),番泻叶结合束缚组(F+S),连续造模7d,造模前禁食12 h,K组每只大鼠灌胃生理盐水2 mL,D+J组ig 20 g·kg-1(1 g·mL-1)大黄煎煮液,F+S组ig番泻叶煎煮液5.76g·kg-1(0.36 g·mL-1).观察其一般行为活动、体重变化及排便情况等,造模结束后,评价其一定时间的粪点数及给药后开始排便的时间.结果:D+J,F+S组均有不成形的稀便而空白对照组无稀便;K,D+J,F+S组体重增长率分别为30.24%,11.59%,11.32%;给药后开始排稀便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222.91,182.61,162.36 min;造模结束后10d5 h的粪点数分别为4.5,7.68,8.71;24 h粪点数分别为37.14,43.49,45.54.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体重增长率、开始排便时间以及5,24 h内粪点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以F+S组为明显结论:大黄结合夹尾、番泻叶结合束缚均能成功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

  • 健脾疏肝方调治防震减灾工作者疲劳性亚健康临床观察

    作者:乔佳;李睿恒;吴承玉;陈斯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方干预防震减灾工作者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疲劳性亚健康采用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2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根据体质情况进行膳食起居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健脾疏肝方,1剂/d.疗程均为8周.记录疲劳量表-14(FS-14)评分,记录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记分,进行治疗前后体质辨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评价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S-14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S-14评分疗效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为77.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疲乏无力,困倦,胸胁胀满,情绪低落,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肝郁脾虚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2.5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平和体质占37.1%,观察组平和体质占69.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及健康状况主观感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疏肝方能降低抗震减灾工作者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FS-14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及总分,降低肝郁脾虚主要症状评分,能促使疲劳性亚健康者体质向平和体质转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基于数据挖掘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龚享文;杨钦河;徐拥建;黄进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方法:利用VIP、CBM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创建以来至2012年9月关于中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 ~2012年出版的有关脂肪肝肝郁脾虚证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目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在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104首中药复方中,涉及163种药物,使用频次为1 227次;其中使用频次在4次以上的共46种、共855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6类:疏肝类、健脾类、化痰类、行气类、化瘀类、消食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4条,药组规则62条,主要为疏肝理气药与健脾祛湿药的配伍组合.结论:数据挖掘能够更好的探索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和中药开发.

  • 基于皮质酮-炎性反应-线粒体网络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病机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

    作者:袁清洁;郭建友;王建伟;李阳;邓潇斐;郭蓉娟

    目的:从皮质酮-炎性反应-线粒体网络动态变化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病机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方法:采用6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症肝郁脾虚大鼠模型,应激同时灌胃给药.于2、4、6周末采集各组血清,ELISA法检测皮质酮(COR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 (IL-10)含量,于2、6周末行前额叶、肝脏取材,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果:应激2周时,CUMS大鼠出现CORT、TNF-α、IFN-γ、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前额叶神经元、肝细胞线粒体轻微损伤;应激6周时,CUMS大鼠出现CORT、TNF-α、IFN-γ、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IL-4、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前额叶神经元、肝细胞线粒体明显损伤.中药醒脾解郁方可早期拮抗CORT升高,抑制炎性反应及线粒体损伤.结论:应激早期可致CORT含量显著升高及炎性反应网络部分紊乱,应激后期皮质酮-炎性反应-线粒体网络明显失衡,表现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中药保护作用明显.

  • 针灸治疗女性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孙志;刘志诚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女性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的干预效应,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近5年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就诊的女性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180例,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基本理论,采用耳针、体针结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患者身高、体质量、肥胖度、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的变化和疗效.结果:女性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治疗后每疗程各个肥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随着疗程的积累,各项肥胖指标呈连续性下降趋势.疗程、年龄、肥胖度等均影响疗效,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年龄越小疗效越好,随着年龄的增加疗效减弱;肥胖度越小疗效越好,肥胖度越大疗效稍差;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在发病因素与疗效的关系中,情志失常引起者疗效好,总有效率达100%;遗传因素引起者疗效稍差,总有效率达87.81%.结论:针灸治疗女性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有良好疗效,针灸治疗疗程、患者年龄、肥胖度、病程长短、病因诱因等均可影响疗效.

  • 从运气学说探讨辛卯年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诊治规律

    作者:池晓玲;萧焕明;蒋俊民;田广俊;蔡高术;吴树铎;谢玉宝;赵朋涛;陈惠军;张朝臻;施梅姐

    运气学说,是古人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医疾病诊断与治疗乃至养生保健,都有着积极意义和重要影响[1].辛卯年(2011年)乃阳明燥金司天[2],"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本年水运不及,气候多不与相应季节同时而来,至而未至.文章根据辛卯年的运气变化,结合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特点,探讨辛卯年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诊治规律,以期为本年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药诊治及养生调护提供参考.

  •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边缘系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梁媛;陈家旭;郭晓玲;岳广欣;杨美娟;葛桂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所致肝郁脾虚证大鼠海马CA1区和杏仁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明确逍遥散和6-氰基-7-硝喹啉-2,3-双酮(CNQX)对慢性应激所致肝郁脾虚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逍遥散组(D组)、CNQX组(E组)和逍遥散+CNQX组(F组).C、D、E、F组大鼠通过连续21d慢性束缚应激建立肝郁脾虚证候模型,D、F组大鼠每天束缚前灌服逍遥散5.32g/kg,E、F组大鼠在第1、4、7、10、13、16、19、21d右侧杏仁核区微量注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CNQX 0.5μl.第22d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海马CA1区和左侧杏仁核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形态结构.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出现了细胞核变形、线粒体嵴模糊,突触结构不清等,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给药各组大鼠CA1区未见明显异常;各组大鼠杏仁核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逍遥散可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导致的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NQX一致.

516 条记录 3/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