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3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作者:陈盛;何念海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 )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NEC的诱因、合并症、并发症及治疗结局等多项指标.结果窒息、肺炎、体温不升、硬肿症等为NEC发病主要诱因.死亡组与治愈组相比NEC患儿合并或并发败血症、硬肿症、呼吸衰竭、全腹膜炎、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肺出血、全心衰、肾功能衰竭、休克、中毒性脑病之合并率或并发率明显较高(P<0.05).NEC患儿同时合并上述0、1、2、3、4项危险因素时,其病死率分别为3.9%,26%,33.3%,80%和50%,合并5项或5项以上时病死率为100%,治愈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2±6.9)d,死亡组为(4.9±6.2)d(t=7.903,P<0.05).结论应避免NEC发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防治NEC的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以降低其病死率.

  •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进展

    作者:王玲

    消化道出血在儿童和成人一样多见,但引发的原因有一定的差别.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都是儿童所独有的疾病.笔者总结近年的婴儿和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不同于成人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 不同程度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极早产儿的影响

    作者:张勇;刘德松;廖志;何婧;何敏;余绍兰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对极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极早产儿213例,根据胎盘病理检查是否发生HCA分为HCA组(115例)和对照组(98例).HCA组又根据病理分期结果分成Ⅰ期组(48例)、Ⅱ期组(37例)和Ⅲ期组(30例).分别比较极早产儿各组入院 2 h 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及住院期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Ⅲ°以上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结果 ① 极早产儿 HCA 的检出率为53.99 %.② HCA组Ⅰ、Ⅱ、Ⅲ期组比较:入院 2 h 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RP值和住院期间 NRDS 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Ⅰ、Ⅱ、Ⅲ期组EOS(分别为2.08 %、8.11 %、20.00 %)、ROP(分别为8.33 %、16.22 %、30.0 %)、NEC(分别为2.08 %、5.41 %、20.00 %)、Ⅲ°以上IVH(分别为4.17 %、8.11 %、23.33 %)和BPD(分别为6.25 %、16.22 %、26.67 %)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 HCA组和对照组比较:HCA组入院 2 h内CRP值[(9.01±2.58 )mg/L]及住院期间EOS(8.70 %)、NEC(7.83 %)、IVH(10.43 %)、ROP(16.52 %)和BPD(14.78 %)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5.82±1.25)mg/L、2.04 %、1.02 %、3.06 %、7.14 %、6.12 %],(P<0.05);入院2 h 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住院期间 NRDS 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A会明显增加极早产儿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但不增加 NRDS 的发病率.HCA的分期越重极早产儿的相关疾病发病率越高.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

    作者:俞恩芝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养血、理气和中、化瘀解毒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基本方(太子参、炒白术、白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鸡内金、黄连、大黄、当归、炙甘草)治疗.疗程5天,观察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明显提高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 皮质激素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小毛

    早产发生率为5%~15%.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死亡率达15%,占围生儿死亡率的首位.早产儿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支气管肺不张、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等,其中RDS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发原因分析

    作者:张薇

    有资料统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占住院新生儿的1%~7.5%,但在有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却高达70%~90%,其原因与窒息新生儿生后病理特点及一些抢救措施有关,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我科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窒息新生儿共34例进行总结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降低围产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1 临床资料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均根据腹胀、呕吐、便血等典型临床症状及腹部X光片结果诊断,共有34例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发病平均日龄4.6天(d)(3~7d),男性23例,女性11例。

  • 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防治效果

    作者:姚爱敏;陈楠;孙学江;王叶青;郝亚平;郄学敏;郭战坤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分析84例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入选患儿分成观察组(服用微生态制剂,n=39)和对照组(未服用微生态制剂,n=45)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NEC发病率及手术治疗率、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NEC发病率(12.8%)低于对照组(33.3%)(P<0.05);两组患儿NEC分期及手术治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细菌、球菌、杆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细菌、球菌、杆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防治早产儿NEC,稳定肠道菌群,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预防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茂文;蔡强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联合肠外谷氨酰胺使用对预防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随机选择我院出生并住院治疗的低出生体重儿208例,按随机对照试验的要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葡萄糖粉冲服,干预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静脉谷氨酰胺,两组均按早产儿管理指南进行常规喂养,后观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体质量增加数、腹胀发生率等一般指标,取血测定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取粪便测定乳糖、大便隐血和肠道菌群等,并观察NEC发生率.结果:①干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日平均体质量增长数高于对照组(P<0.05);②入院时两组患儿i-FABP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0 d后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入院时两组患儿粪便乳糖、大便隐血和细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粪便乳糖、大便隐血和细菌指标显著改善,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儿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益生菌口服联合静脉使用谷氨酰胺能降低NEC发生率,改善患儿血清指标、粪便细菌指标及一般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早产儿奶量控制摄入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

    作者:唐军;钟琳

    目的 观察早产儿奶量摄入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3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不同的每日奶量递增方式,观察各组发生NEC的情况.结果 A组发生NEC 1例,B组7例,C组8例,经统计学分析,B组与C组之间NEC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B和C两组样本之和与A组比较,A组NEC发生率低于B、C组(P<0.05).结论 每日少量增加奶量有利于减少早产儿NEC的发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征分析

    作者:杨庆

    目的:了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特征.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儿平均胎龄为33.46±3.73周,平均体重2460.00±750.00 g;2例胎膜早破,7例新生儿窒息;30例人工喂养,6例母乳喂养,4例未开奶;伴有呕吐、腹胀、便血等胃肠道症状,同时存在呼吸暂停、发热等全身非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属于非特异性;27例接受保守治疗,其中12例治疗24~48 h无效后接受手术治疗,13例直接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腹腔穿刺异常,8例消化道穿孔,3例弥漫性腹膜炎,共3例死亡.结论:新生儿NEC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病情进展快,预后往往不佳,重视腹部X线检查及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监测对改善NEC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评估及干预

    作者:曹雪宏;陈晓春;项旦丹;余海英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资料.经过全面仔细的护理评估后给予精心的护理.结果 3例在医院内死亡,13例自动出院,26例治愈,其中15例通过手术治疗,27例通过非手术治疗.13例自动出院后半年随访均已死亡.结论 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防止窒息的发生,控制感染,合理喂养和用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减少NEC的发生率、提高NEC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

  •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术后观察与护理对策

    作者:胡丽君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早产、窒息、肺炎、硬肿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胃肠道穿孔的易患因素[1].其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在新生儿胃肠道穿孔中Grosfeld JL报告为41.9%,且死亡率高达48%[2].而败血症、继发性腹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精细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3].现将本院收治的33例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熊芸芸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列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时期的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孕妇情况和喂养情况等,对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与母乳喂养、服用益生菌、败血症、毒性红斑、先心病、肠道畸形和抗生素使用共7个影响因素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做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可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减少患儿死亡率,提高患儿康复效率.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4例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佳;刘玲;石碧珍;吴克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生命健康的消化道疾病,目前国内病死率在10%~50%[1].现对本院新生儿科NEC患儿5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NEC患儿54例,男30例,女24例;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20例;Apgar评分8~10分42例,7分及以下12/例;体质量>1 500 g 36例,体质量≤1 500 g 18例;母乳喂养11例,非母乳喂养43例;胎龄<37周48例,胎龄≥37周6例;确诊败血症46例,未诊断有败血症8例.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7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克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与窒息、感染、早产等密切相关的胃肠道急症,是新生儿中严重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尤其出生体质量低于1500 g 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便血、呕吐、拒食、反应差等,其发生率逐年增加,并已逐渐成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27例N EC患儿,结合文献对 N EC 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进行简要分析,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附72例报告)

    作者:王薇;陈姝姝;何琛;毛艳春;许浩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严重的获得性胃肠道疾病,可由早产、肠缺氧缺血、感染、高渗喂养等因素引起。近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后,超未成熟儿的存活率提高,N EC的发病率随之提高,其病死率因胎龄及出生体质量不同,有很大差异,病死率为20%~30%,神经系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也较高[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新生儿N EC 72例,根据转归不同分组,寻找影响N EC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降低N EC的病死率。

  • 口服益生菌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妮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在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而后观察两组NEC的发病率.结果:预防组NEC发生率为4% (3/75),对照组NEC发生率为14% (7/50),两组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能够降低新生儿NEC的发病率.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云粉;李利;米弘瑛;皇甫春荣;何山;许小艳;曹永久

    目的 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及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及比较,了解NEC的发生率、NEC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前后3 a NEC的转归进行比较分析,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诊治经验.方法 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NEC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改良Bell分级诊断标准进行病情分期,用SPSS统计软件包,并对前后3 aNEC患儿的早期诊断率、转归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前3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诊断了40例NEC患儿,1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中32例内科保守治,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治疗的患儿,外科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和Ⅲ期病人治疗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 a该院共诊断为NEC患儿41例,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手术治疗患儿,Ⅱ期与Ⅲ期手术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3a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前后3 a早期诊断率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诊断NEC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早期诊断NEC的血清学指标,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是降低NEC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屈小莉;张素娥;方圆;万国斌

    目的 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影响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的NEC早产儿65例作为试验组 、同期非NEC早产儿130例作为对照组,对有关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儿发病时间为出生后3~28d,平均(14.5±8.9)d.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的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输血 、败血症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支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7~10.41,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P(OR=3.86,95%CI:1.63~9.14)、输血(OR=2.17,95%CI:1.08~4.36)、败血症(OR=3.56,95%CI:1.06~12.00)、新生儿窒息(OR=6.55,95%CI:1.06~36.77)、NRDS(OR=3.03,95%CI:1.53~6.00)、呼吸机支持(OR=5.81,95%CI:2.31~14.60)均是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早产儿NEC发生的危险因素为ICP、输血 、败血症 、新生儿窒息 、NRDS、呼吸机支持;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和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使用;争议因素为母乳强化剂和脐静脉置管(UVC)的使用.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探讨

    作者:赵艳丽;孙建华

    目的 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37例NEC患儿,采用修正Bell-NEC分级标准将病例分为轻症及中/重症两组,比较两组惠儿发病的不同时期PDW比较.结果 在发病3天内,中/重症组的PDW水平为(19.46 ±3.23)%,明显高于轻症组[(13.95±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01).中/重症组恢复期PDW水平为(15.76±2.16)%,较发病3天内水平[(19.46±3.23)%]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2,P=0.041).轻症组发病3天内与恢复期PDW的差异及两组恢复期PD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5、1.02,均P>0.05).结论 PDW水平在中/重症NEC时显著升高,可作为监控NEC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582 条记录 25/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