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共情在精神疾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严芳;孙素珍;胡珊珊

    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被人理解,而精神疾病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往往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所以这种需求会变得更为强烈,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理解和爱护.以往,大多数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仅限于满足医学需要的医学交流,总是想教育患者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较少考虑患者的心理、感情、社会、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不再愿意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产生沟通障碍.为了更新观念,掌握护患沟通的实际性和技巧性,提高心理护理能力,融洽护患关系,我院在精神科病房实施共情技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共情 患者 心理护理
  • 护理专业本科生共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欣;肖莉莉;尉春辉;李娅静;刘中元;绳宇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共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人际反应指针问卷中文版(IRI-C),对226名本科学生的共情现状进行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对共情现状(因变量)和6个可能影响因素(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本科生IRI-C总分为((55.14±9.73)分.在观点采择中,年级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0.422,标准回归系数为0.136 (F=4.252,P<0.05),相关系数R为0.136,校正的调整系数R2为0.014.在同情关怀中,独生子女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1.340,标准回归系数为0.181(F=7.599,P<0.05),相关系数R为0.181,校正的调整系数R2为0.028.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共情状况有待提高,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护理本科生共情培养,特别是低年级和独生子女学生.在护理教育中逐步探讨出系统的、规范化的共情教育方法是下一步教学改革中应关注的.

  • 护理本科生共情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新萍;林田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生的共情水平和人格特征,并分析共情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在某护理学院1~4年级各抽取1个班共221名护理本科生,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理专业学生版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共情总分为(83.14±11.26)分,总体水平较低.其中,换位思考(11.21±2.51)分,情感护理(27.38±5.64)分,观点采择(41.51±6.23)分.女生换位思考得分高于男生(P<0.01),而情感护理得分低于男生(P<0.01);1年级学生情感护理得分低于其他年级(P<0.01),而换位思考得分高于4年级(P<0.01).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与共情总分、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均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与情感护理呈负相关(P<0.01),与换位思考呈正相关(P<0.01);而内外向与共情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共情水平相对较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得分越高,共情水平越高,内外向与共情水平之间无相关性.

  • 护理专业实习生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

    作者:韩月皎;刘峰;田敏;张金庆

    护理专业实习生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发生护理差错,而绝大部分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在于护患双方缺乏沟通所致.共情是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精髓,共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实习生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重视对护士共情能力的培养.护理专业实习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成为一名职业护士之前的准备阶段,有其特殊性.现将护理专业实习生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加强对实习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

  • 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王亚楠;张青;毛宗福

    目的 探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对某护理学院208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进行调查,并从共情得分较低的学生中招募11名学生作为干预对象,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共情能力得分.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

  • 巴林特小组在提高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薛俊琳;金瑞华;淮盼盼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培训对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从我校2013级护理本科10个班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共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65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进行6次巴林特小组培训,其中3次为面对面培训,3次为在线培训.培训前后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学生共情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学生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巴林特小组培训能够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为开展护理人文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 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颜丽霞;张平

    目的 探讨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426名产科护士,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进行调查.结果 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均分为(54.99±0.42)分,满意度均分为(66.68:±0.52)分;产科护士共情能力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共情能力中观点取代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大.结论 产科护士共情能力与工作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提高产科护士共情能力,能更好地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 心理剧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效果

    作者:吴曼;张艳媛;裴天骄;陈茜;杨菊

    目的 探讨心理剧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7年3月-2018年3月160名护理本科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心理剧教学法)与对照组(常规教学法),每组80名.对比干预后两组学生共情水平得分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共情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剧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效果显著,可提升共情能力,同时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 抑郁症患者疼痛共情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雪;蔡春岚;谢雯;夏守翠;关建军;汪凯;蔡翥;张蕾

    目的 利用疼痛共情外显和内隐任务探究抑郁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方法 采用疼痛共情范式对37例门诊和住院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与患者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6名健康对照(对照组)的疼痛共情能力进行比较,评估指标为正确率和反应时;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比较2组的共情能力,包括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4个维度.结果 (1)IRI-C评分比较:患者组在IRI-C的观点采择[(9.0±4.2)分比(1 1.2±4.4)分]、想象力[(12.9±4.6)分比(15.7±3.8)分]因子得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1;t=-3.0,P<0.05),个人痛苦[(11.3±4.7)分比(7.2±4.2)分]因子得分大于对照组(t=4.1,P<0.01).(2)正确率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任务和情绪图片的主效应均显著[F(1,71)=61.82,P<0.01;F(1,71)=65.79,P<0.01],任务和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F(1,71)=4.37,P<0.05].外显任务下,情绪图片的主效应显著[F(1,71]=28.25,P<0.01],组间差异明显[F(1,71)=4.04,P<0.05];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组判断疼痛图片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F(1,41)=4.07,P<0.05],中性图片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反应时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任务和情绪图片的主效应均显著F(1,71)=65.56,P<0.01;F(1,71)=9.54,P<0.05],任务、情绪图片、组别间均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较低.

    关键词: 抑郁症 疼痛 共情
  • 原发性癫痫患者共情能力的研究

    作者:胡颖;蒋玉宝;胡盼盼;汪凯

    目的 通过对不同部位癫痫样放电患者共情能力的研究,探讨共情的相关脑区及癫痫样放电对共情的影响.方法 2013年6-11月经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筛查后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62例动态脑电监测示不同脑区癫痫样放电的全面性癫痫患者与1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多种共情能力评估和比较.结果 癫痫患者组共情总分、认知共情、观点采择、想象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分别为46.39±9.74、50.99±9.97,t=-2.893,P=0.004;23.31±7.10、27.24±6.22,t=-3.974,P=0.000;10.18±4.21、11.84±3.67,t=-2.838,P=0.005;13.13±4.46、15.40±3.84,t=-3.698,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情感共情、同情关心、个人痛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癫痫样放电组在共情总分、认知共情、观点采择得分上分别与额叶以外脑区癫痫样放电组、脑电图无异常的癫痫患者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感共情、同情关心、个人痛苦得分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得分与其他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无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分离性的共情障碍,认知共情损伤而情感共情保留,支持了共情的两成分模型,即认知和情感共情是可相互分离的两种成分.同时额叶癫痫样放电是影响认知共情的关键因素.

  • 叙事医学与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糖尿病治疗

    作者:李志荣;巩亚男;杜渐;王昊;刘珍珠;徐祥芸;杨秋莉

    从叙事医学与人文关怀的视角看糖尿病的治疗,着重论述人文关怀及叙事医学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价值,希望提高医护人员的叙事能力与人文素养,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视角的预防手段与治疗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

  • 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青文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沈阳医学院本科及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7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及大五人格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共情能力总分为(53.46±8.39)分,条目均分为(2.43±0.38)分;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生源地、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层次、学生干部、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家庭经济、家庭组合、母亲不同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格特质平均(136.18±10.06)分,条目均分为(3.10±0.23)分;共情各维度与人格特征各维度多数具有相关性(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征可独立解释共情12.0%的变异.结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人格特征是影响共情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放大自身人格特质中的积极力量对护理专业在校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 临床医学专业与心理学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对照研究

    作者:董斐蓉;王维千;杜松妹;陈宏;赵永忠;王常绿;易艳红;杨闯

    目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心理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对照研究。方法使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理工科专业各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总分以及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关心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学专业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个人痛苦因子得分低于理工科专业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院校有必要加强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

  • 巴林特小组改善医学生临床实践中共情与医患沟通能力的研究

    作者:薛超;张绘莉;许左隽;解玉水;王长谦;陈元美;卞玲

    目的 探索巴林特小组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培养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习的5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级),通过杰弗逊量表和SEGUE量表筛查出在共情与医患沟通能力上有不足的学生,从中随机选取60名,将其随机分为巴林特小组(实验组)和常规教学组(对照组).实验组除了常规临床实习外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照组仅参加常规临床实习.在巴林特小组干预后再次对两组成员进行评估,评价巴林特小组对改善医学生共情与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级干部以及前一年理论考试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能力方面,在常规教学实习前,两组人群在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以及共情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常规教学实习,两组人群在上述各维度均有明显提升(P均<0.05),但实验组在上述各维度提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医患沟通方面,在教学实习前,两组人群在沟通启动、信息收集、理解病人、信息给予、结束问诊以及SEGUE量表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教学实习后,两组人群在上述5个维度得分均有明显提升(P均<0.05);其中除理解病人维度外,实验组在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临床教学基础上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进一步改善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

  • 共情在医疗保险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于兆莉

    共情又名同理心,是能够理解和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的能力[1].共情不仅是一种工作理念和沟通技巧,更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 共情 医疗保险
  • 论人文情怀沟通在医师培养与患者沟通中的重要性

    作者:陈梁华;杨伟红;刘宇平

    现代医师培养与医患沟通的关注主体对象不仅仅是疾病的产生机制、疾病如何被治疗,更进一步提醒人们要将心比心、感同身受.现代医学正在朝着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转变,医师既要掌握疾病的发病特征及常规治疗手段,又要了解患者的所处环境心理感受.很多学者呼吁并提倡讲人文情怀沟通、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融入治疗过程中,倡导和回归医患医治关系中的情感互动,以医疗文明和人文情怀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加以鼓励、关心,使患者有更多的信心和舒适的心理环境与疾病斗争.因此除了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知识,还需加强医师自身心理素质与沟通技巧的培养,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 共情健康教育在肝硬化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宁;王颖

    目的 研究共情健康教育对肝硬化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共情健康教育的临床运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218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共情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负性情绪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住院患者实施共情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并能改善其负性情绪.

  • 共情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周晓平;罗颖;杜娜;郑佳;郑文秋

    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医学生沟通能力弱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提高临床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分析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将共情教育融入到临床沟通教学中,实现临床共情与护理服务、护理礼仪、护理技能的有机结合,在提高护理学生的共情能力的同时促进了沟通能力提升.

  • 共情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高宏天

    目的 探讨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共情在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中的作用.方法 加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共情意识培养.结果 共情减少了护理过程中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建立,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结论 共情是护士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保证,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 共情在ICU重症患者的心理应激研究及护理进展

    作者:张(韦华)(韦华);张玉梅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ICU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1].ICU是为危重患者提供监护和抢救的一系列特殊设置,是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理想场所.

    关键词: 共情 ICU
289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