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10例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伟;王贵玉;陈瑛罡;姜争;刘正;王猛;王洪伟;徐永鹏;王锡山

    目的:通过研究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索其临床及生物学特性的区别,为后续开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结直肠肿瘤外科,1810例经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984例,女性826例,平均年龄为59.7±11.9岁。右半结肠癌921例,占50.9%。应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临床表型的区别。结果左、右半结肠癌在年龄(χ2=11.4792,P<0.01)、性别(χ2=6.8361,P<0.01)、大体型态(χ2=4.7157,P<0.05)、T分期(P<0.01)、病理类型(χ2=40.9880,P<0.01)、病理分化(χ2=25.4816,P<0.01)、淋巴结切除数(χ2=85.5153,P<0.01)中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右半结肠癌患者中年龄组小于50岁和大于69岁发病率高;女性较男性多发;病理分期较晚的患者中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多见。结论左、右半结肠癌在临床及生物学特性间存在差异,表明左、右半结肠癌可能为不同性质的肿瘤,存在不同的致癌机制。

  • 重组可溶性Tie2对结肠癌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孔祥琳;黄尤光;杨之斌;程先硕;李云峰

    目的 探讨以Tie2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对结肠癌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Tie2胞外可溶性片段(sTie2)的慢病毒载体pLenti-sTie2,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皮下成瘤模型及肝转移模型.经尾静脉注射重组病毒载体,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中sTie2的表达水平.2周后处死小鼠,观察肝转移的情况,并取瘤组织检测血管形成和细胞凋亡指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pLenti-sTie2重组慢病毒治疗3 d后,小鼠体内可较高表达sTie2[(1.38±0.19)~(1.52±0.12)g/L],与空病毒组相比,pLenti-sTie2重组慢病毒能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及结肠癌肝转移灶的形成(P<0.05).组织病理检测和DNA ladder法检测发现,肿瘤血管生成同样得到有效抑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为基于Tie2为靶点的抗血管形成治疗结肠癌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提供了实验依据.

  • 腹腔镜下右侧结肠血管解剖学观察及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封益飞;吉冰;张悦;季东健;张冬生;胥子玮;王勇;傅赞;孙跃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右侧结肠的血管解剖关系并分析不同血管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完成的245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录像,分析右侧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及其对手术进程的影响.结果 肠系膜上动静脉、回结肠动静脉出现几率均是100%.回结肠动脉位于静脉后方者更多见,共142例(58.0%).右结肠动脉独立发自肠系膜上动脉者56例(22.9%),均经肠系膜上静脉前方跨过.本组病例中227例患者(92.7%)存在胃结肠静脉干(Henle氏干).其中以胃网膜右静脉和右结肠静脉形成的胃结肠干(33.9%)以及胃网膜右静脉、右结肠静脉和胰十二指肠前静脉汇合成的胃胰结肠干(34.7%)多见.本研究中出现术中出血47例,占总病例数的19.2%.其中动脉性出血16例(6.5%),胰腺实质出血会明显延长腹腔镜手术时间(t=2.895,P<0.05),而其他动脉性出血并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均P>0.05).静脉性出血31例患者(12.7%),大部分为胃结肠静脉干属支出血.统计结果显示,术中出现静脉出血并发症均会延长手术时间(P<0.05).结论 右侧结肠血管解剖变异较多,术中血管出血概率较高,以静脉出血多见且较难处理,明显延长腹腔镜手术时间.深刻理解腹腔镜下右半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尤其是胃结肠静脉干的解剖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

  • 血管入路联合淋巴结示踪技术在降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玉洲;韩广森;李智;霍明科;张俊立;张世甲;曹养辉

    目的 探讨血管入路联合淋巴结示踪剂在降结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分检的技术优势.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60例降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淋巴结示踪组(观察组)和非示踪组(对照组),对照两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平均检出淋巴结数、淋巴结小于12枚人数、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阳性率、患者转移率、平均直径小于5mm数、第一、二、三站淋巴结数及阳性淋巴结数目和淋巴结分检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总数均高于对照组(554∶427vs95∶ 59);平均检出淋巴结数(21.50±6.03 vs 13.61±1.97,t=25.970,P<0.001)、淋巴结分检时间(min) (12.31±2.5 vs 17.4±3.2,t=13.491,P<0.001)、平均直径小于5mm数(4.98±1.76 vs2.86±1.21,t=8.279,P<0.001)、淋巴结小于12枚人数[0% (0/28) vs 16.7% (5/32),X2=4.773,P=0.029]、第一站淋巴结检出数目(11.32±4.41vs5.71±1.91,t=15.128,P<0.001)、第二站淋巴结数(7.49±1.78 vs 5.58±1.68,t=10.358,P=0.001)、第一站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5.11±3.48vs2.19±0.83,t=4.300,P<0.001)、第二站阳性淋巴结数(3.69±2.32 vs 1.91±0.61,t=3.501,P=0.001)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第三站淋巴结数(4.21±1.43 vs 4.06±1.64,t=0.714,P=0.476)及第三站阳性淋巴结数(2.50±1.60 vs 1.60±0.52,t=1.680,P=0.112)等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用血管入路联合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方法可提高淋巴结分检效率并获取更多淋巴结数目多,使术后病理分期更加准确.

  • 高分辨薄层直肠核磁共振新序列(3.0T RESOLVE-DWI)在直肠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评估

    作者:丁静静;罗金龙;曾瑞腾;孙家瑜;邢丽红;张洪静;刘雪婷;李媛;杨烈;周总光

    目的 探讨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3.0T RESOLVE-DWI)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75例行术前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扫描的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例,分析MRI影像中肿瘤浸润深度(T),并测量肿瘤及周围淋巴结(N)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术后病检结果 为金标准,分析MRI评估T分期的准确性,ADC值与肿瘤T、N分期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MRI从T1到T4期的诊断准确性在未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分别为0%、38.1%、72%、14.3%(κ=0.200),在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分别为50%、33%、75%、0%(κ=0.270).肿瘤ADC值与T分期(F=0.074,P=0.929;F=0.737,P=0.496)、肿瘤分化程度(F=1.889,P=0.783;F=4.385,P=0.627)在两组均无显著相关性.在未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淋巴结ADC值在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组高于淋巴结阴性组(F=0.073,P=0.012),而在新辅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5,P=0.793).结论 直肠癌高分辨薄层MRI新序列对T3期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高,整体准确率较低;新序列ADC值对于直肠癌N分期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 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研究

    作者:周欣;杨柳;张晓梅;李东正;朱明;周建农;陈森清

    目的 探讨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异时结直肠癌及高危腺瘤的发病风险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生存与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病的随访资料.结果 6例患者接受了结肠全切除治疗,中位随访122个月,无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生.28例患者接受了结肠部分切除治疗,中位随访82个月,10例发生了异时结直肠癌,1例发生了需要手术切除的异时结肠腺瘤.结肠部分切除组5年和10年累计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分别为24.1% 和48.2%,与结肠全切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全组总体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和85.6%.结肠部分切除组与结肠全切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患者与没有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肠部分切除后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结直肠癌手术史、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分期与异时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风险相当高,与结肠部分切除相比,结肠全切除治疗有助于预防异时结直肠肿瘤,但不能显著改善总体生存率.

  • 手辅助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体会

    作者:曹毅;刘逸;李正荣;揭志刚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行右半结肠扩大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21例施行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扩大切除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结果 21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20例成功施行右半结肠扩大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手助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146±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 (92±59)ml,平均检出淋巴结25.3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4.3±6.2)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21),其中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淋巴瘘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全组患者术后随访6~29个月,存活19例,1例死于腹膜转移,1例死于肝脏转移.结论 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技术安全可行,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阴道取标本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兴旺;李柄辉;王晨宇;张军杰;陈河金;胡军红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经阴道取标本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经阴道取标本的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间入路,按全结肠系膜切除原则处理血管、清扫淋巴结,游离右半结肠、结肠肝曲和部分回肠系膜后,在横结肠和回肠末端预切断吻合处打开肠腔,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更换枪钉后闭合切断回肠和横结肠完成标本切除和吻合.切开阴道后穹窿,经阴道置入保护套,将标本通过保护套经阴道后穹窿切口拖出体外,腔镜下缝合阴道后穹窿切口.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填写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对盆底功能障碍中盆腔、直肠和膀胱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3例女性患者中,年龄58~76(中位62)岁,体质指数20.8~34.5(中位31)Kg/m2,肿瘤位于结肠肝曲4例,回盲部7例,升结肠2例,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64~232(中位176)min,术中出血50~200(中位100)ml,清扫淋巴结13~18(中位14)枚,术后排气时间1.8~5.2(中位2.8)d,术后住院时间6.3~9.2(中位6.8)d,术后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或腹腔内感染病例.随访4~3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的盆底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取标本的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一定优势且不影响患者的盆底功能,是安全可行的.

  • CT平扫及增强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用于结肠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云华;何西西;李超;肖琴;陈建新

    目的 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用于结肠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安市人民医院行肠镜检查怀疑为结肠病变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结肠癌70例,结肠息肉26例,所有患者术前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扫描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获取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法(Raysum)及结肠仿真内镜(CTVC)图像,分析结肠癌CT表现,对结肠癌术前CT图像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对结肠癌病变检出率、结肠息肉检出率均为100.00%.CT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诊断累及浆膜层、累及邻近组织脏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诊断T分期总准确度为84.29%,≤T2期、T3期、T4期准确度分别为75.00%、73.33%、88.10%;诊断N分期总准确度为71.43%,N0期、N1期、N2期准确度分别为72.73%、60.00%、77.27%.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诊断T、N分期与病理诊断T、N分期一致性好(Kappa=0.725,0.547,均P<0.05).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对结肠肿瘤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可较好的显示结肠癌肠腔情况,明确肿瘤侵犯范围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还可用于术前分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PLAGL2与结肠癌侵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秀杰;王永鹏;马思平;张睿;王燕;张庆彤;张昊;李鹏雷;林涛;李岩溪;陈玉泽;刘放

    目的 探讨多形性腺瘤基因样因子2(PLAGL2)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PLAGL2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40例新鲜结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PLAGL2的表达情况,根据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及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判断病人分期情况,分析PLAGL2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LAGL2,利用转染试剂脂质体2000对SW480细胞进行转染PLAGL2质粒及对照组空载体质粒,分SW480、Vector、PLAGL2三组进行细胞培养,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三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并通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三组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及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 PLAGL2在Ⅲ~Ⅳ期、Ⅰ~Ⅱ期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评分(IS值)分别为8.12±2.997、5.71±2.494、2.17±0.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25,P<0.01).卡方检验结果提示PLAGL2表达增高的病例临床分期较晚(χ2=5.700,P=0.017)、肿瘤较大(χ2=8.174,P=0.008)以及更易发生远隔脏器转移(χ2=13.610,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细胞侵袭个数,PLAGL2组明显高于SW480和Vecto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97,P<0.01);Western-blot方法检测PLAGL2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F=38.461,P<0.01)、vimentin(F=28.741,P<0.01)及MMP-7表达升高(F=24.52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LAGL2的表达上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机制与诱发上皮间质化(EMT)形成有关.

  • 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关铁军;刘岩;杨玉波;王斌;齐晓红;陈峰;李慧

    目的:中药槐耳清膏具有抗肿瘤效应,但其对结肠癌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耳清膏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Boyden趋化小室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对MMP-9表达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槐耳清膏对HCT11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细胞共培养96小时后,槐耳淸膏的抑制作用强;与对照组相比,10 mg/mL、20 mg/mL和30 mg/mL槐耳淸膏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为25%( P=0.025),42%(P=0.032)和67%(P=0.018)。槐耳清膏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11 mg/mL药物的抑制率为63%( P=0.01);槐耳清膏(8mg/mL和11mg/mL)处理后的肿瘤细胞中MMP-9的表达量下降(2.73±0.32 vs 4.8±0.36,P=0.02;1.46±0.25 vs 4.8±0.36,P=0.004);槐耳清膏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体外试验证实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和下调MMP-9的表达。

  • 完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国聪;张忠涛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13例施行完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27~175min,平均153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50 ml,平均为160 ml;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为1~4 d,平均2.3 d。所有手术标本残端无肿瘤细胞残留。所有病例术后未出现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术后住院5~7 d,平均6.2 d。术后随访2~23月,无复发、转移及切口种植。结论完全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

  • 浅谈中德右半结肠癌 CME 手术的统一和差异

    作者:康向朋;刘忠臣

    德国Hohenberger先生提出的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手术概念,已逐渐得到我国外科医生的认可和重视。但右半结肠癌完整系膜的上缘和内侧缘在哪里更符合CME要求呢? D3手术作为右半结肠CME手术的方法合理吗?是否有更符合CME理念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方法呢?笔者将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方法与Hohenberger 先生的CME进行对比阐述,以探讨右半结肠CME手术方法的合理性。

  • 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争议和基于膜解剖的脾曲游离技巧

    作者:池畔;王枭杰

    左半结肠切除术主要适用于横结肠近脾曲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对于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具体肠段切除范围、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目前尚存在争议.在全结肠系膜切除时代,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左半结肠癌具体肠段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结肠脾曲的筋膜、系膜关系复杂,对结肠脾曲的游离一直是腹腔镜手术的主要难点与研究热点.本文拟从以上方面进行讨论.并结合笔者经验,介绍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脾曲游离方法.

  • 从胚胎和解剖学角度认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作者:王杉

    随着现代手术技术的进步和规范,结肠癌的手术治疗因其标准的不统一,越发体现出其不足.不同的操作方式达到的切除效果及预后生存均有差异.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因为其较高的标本系膜完整切除比例,逐渐成为结肠癌规范化手术的新理念.笔者从胚胎和解剖学角度阐述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理论依据及其手术方式.

  • 完整系膜切除原则下的腹腔镜降结肠癌根治术

    作者:张冠南;肖毅;邱辉忠

    在全直肠系膜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解剖学和胚胎学原理,提出的完整系膜切除理念治疗结肠癌,改善了预后。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发展亦很迅猛,但降结肠癌由于发病低,操作有难度,报道较少。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结合手术视频介绍完整系膜切除原则下的腹腔镜降结肠癌根治术。

  •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外科膜解剖

    作者:龚建平

    现已明了,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要点除了右半结肠切除外,还要完成D3水平的血管高位结扎和完整的右半结肠系膜切除。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腔镜手术,人们均采用“掀页式”的方法,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完成这一手术。我们建议在膜解剖的基础上,从系膜床边缘的TJ点进入,分别分离出各系膜床,如此可以安全稳定的完成右半结肠的D3根治术联合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右半结肠的膜解剖,供同道们讨论。

  • 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

    作者:胡继霖;卢云

    目前认为左、右半结肠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二者在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靶向药物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二者的治疗理念也不尽相同.对于左、右半结肠癌差异的深入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在精准医疗时代对患者做出准确的个体化评价和精准化治疗.

  • 腹腔镜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进展

    作者:杨晓泉;钟敏儿;吴斌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结肠癌已经被认为是常规的治疗手段,但目前的NCCN指南对于局部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的T4期结肠癌尚不推荐行腹腔镜切除术.近年来,不少同行对T4期结肠癌的腹腔镜和开放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治疗组在手术安全性、肿瘤学结果及远期生存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对术者的手术技术有着较高要求,目前尚无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和其他高级别循证依据来评价,腹腔镜手术在T4期结肠癌的治疗应用中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的进展作一综述.

  • 腹腔镜下反螺旋式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治疗结肠多原发癌

    作者:姬社青;马飞;张斌;刘英强;花亚伟;陈小兵;李克

3108 条记录 8/156 页 « 12...567891011...1551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