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加压石黑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文苹;李文斌;刘泽远;韦健;李波;陈治;郭振业;梁炳生

    目的 通过与经典石黑法比较,探讨改良加压石黑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31例骨性锤状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经典石黑法(对照组),15例采用改良加压石黑法(固定远指间关节和阻挡撕脱骨折块的2枚克氏针远端用皮筋捆绑,起到持续弹性加压作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指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术后对照组2例、改良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改良组随访时间为8 ~ 23个月,平均11个月;对照组为9~24个月,平均12个月.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2例克氏针弯曲变形,骨折块与远节指骨分离明显,手法复位后重新支具固定,经随访出现远指间关节炎;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8±0.8)周.改良组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5.7±1.5)周;未发生克氏针变形、骨折移位或断端分离.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P=0.021).末次随访时,根据Crawford评定标准,对照组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改良组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6,P=0.525).结论 与经典石黑法相比,改良加压石黑法对骨折间能起到持续弹性加压作用,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克氏针变形及松动,降低手术失败率,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治疗骨性锤状指.

  • 改良术式一外切内注选择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

    作者:唐学贵

    目的为提高混合痔的治疗效果,保护肛门肛管功能及肛门正常结构,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方法按国内混合痔暂行诊治标准及排除标准[1],纳入病例16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观察组采用"外切内注选择缝合"术式,对照组用"外剥内扎"术式,术后均抗炎、止血、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84例,一次性治愈83例,占98.8%,一例术后水肿经二次手术治疗痊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4例,一次性治愈73例(占86.9%),行二次手术(一次手术后水肿形成血栓者4例、桥形愈合3例、切口感染4例)治愈者11例(占13.0%).结论两组数据对比并经统计学处理,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肛门功能及结构受损少,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少,疗程短.

  • 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前壁单层吻合临床运用观察

    作者:明波;陈旭;晏明全;汪华;张应宏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是常用的食管重建术,其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对较高[1],1998年以来,我科既采用传统吻合方法(即荷包状食管胃吻合法),又同时采用前壁单层吻合方法(改良术式),不再行食管肌层和胃浆肌层缝合包盖吻合口.

  •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50例分析

    作者:刘高焰;杨扬;严邱英

    笔者将腹膜外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有机结合改良,使之兼有两者之优点.现将我院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期间行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50例,分析、报告如下.

  • 膈下短分流管在VP分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倍金;王莉;丁一

    脑室腹腔(VP)分流术是当前治疗脑积水以解决脑脊液循环障碍的标准方法[1].分流术的历史就是防止手术并发症而努力的历史[2].而腹腔相关并发症在引流失败原因中占重要比例[3].对我科1995年4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151例不同原因脑积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73例行传统术式,78例行改良术式,经回顾性研究分析显示:后者术后因腹腔相关并发症而校正分流管的机率明显低于前者,而在术后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现报道我科多达7年的治疗经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外痔剥离切除加内痔下分段褥式缝合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作者:邢占敏;陈超凡

    目的 观察运用改良术式(外痔剥离切除加内痔下分段褥式缝合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需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改良术式组)和对照组(传统术式组),观察术后患者出现肛缘水肿、肛门溢液、出血、皮桥断裂、愈合时间、治愈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肛缘水肿、肛门溢液、愈合时间等指标明显优异于对照组,特别是防治术后出血、皮桥断裂方面,疗较更佳(P<0.05).结论 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运用外痔剥离切除加内痔下分段褥式缝合结扎术相比传统外剥内扎术明显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介绍.

  • 不同术式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唐春梅

    本院将收治的204例甲亢患者分为改良组跟传统组,然后分组进行的不同术式行甲状腺手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通过对分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观察.终得出的结果是改良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声嘶及低调、手足搐搦、甲低及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通过对不同术式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后得出结论: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能够明显减小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62例分析

    作者:崔福芹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62例非子宫脱垂患者按改良术式经阴道切除子宫,既不缝合盆底腹膜,不外翻子宫,各韧带断端不相互对打结,采用单层连续缝合阴道断端.结果:62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平均为50min(30min~90min),平均估计失血量为100ml(50ml~400ml),术后平均6d(4d~10d)出院.结论:改良术式适应了女性盆腔生理特点,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手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妍娉;瞿纹

    目的 观察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32例46只眼,采用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过矫3只眼(6.5%),欠矫1只眼(2.5%).其余患者睑裂对称,上睑弧度自然,重睑形成好.3个月后无回退、复发.术后并发症包括结膜脱垂1只眼(2 5%),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并加压包扎,结膜脱垂消失.结论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 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法对患者切口愈合速度和美容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力

    目的:探讨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法在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切口愈合速度、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经阴道分娩且会阴侧切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缝合方法分为传统缝合组(对照组)和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愈合等级、感染发生率和美容满意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及术后VAS评分为(6.02±1.48)ml、(2.11±0.97)分均少于对照组的(10.58±2.24)ml、(4.32±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5.21±1.24)d少于对照组的(9.35±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5.00%明显多于对照组的75.00%,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法在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加快患者切口愈合速度,提高美容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乳头再造手术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刘元媛

    由于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接受乳房再造术,而乳头、乳晕再造是乳房再造的后步骤,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长期以来缺失乳头、乳晕的再造一直是整形外科领域一个较难完美解决的难题.虽然乳头再造的术式很多,但大多部是在少数病例基础上得到的改良术式,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数据证明每种术式的长期效果[1].本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对目前乳头再造的手术方法综述如下.

  • "V"形缝合在三点埋线重睑术中的应用

    作者:祁艳芳;赵李平;王明刚

    目的:对埋线重睑术进行技术改良,减少术后线结外露、重睑线变浅甚至消失等并发症.方法:采用"V"形缝合,经结膜入路贯穿上睑全层,将皮下与睑板缝合,缝合确切、增加粘连的范围,使重睑线对称、不易脱落;打结后,双线穿针,原针眼进针,在眼轮匝肌中穿行3~5mm,出针并剪线.结果:用该术式对52例就医者行重睑术,其中50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2个月,48例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满意率96.00%,2例不满意.1例术后3个月上睑肿胀,1例术后6个月右眼外侧的1个线结发红,对症处理后改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V"形缝合三点埋线重睑术相较传统的三点埋线重睑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缝合确切、重睑线不易脱落等优点,降低了线结外露及结节形成的可能性.

  •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红;张委

    目的:探讨并观察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与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眼睑内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改良后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下眼睑内翻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短期、长期临床疗效(98.4%,82.5%)均优于对照组(93.7%,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性下眼睑内翻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改良后的眼轮匝肌缩短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分析

    作者:邢战中;吕杰;王翠

    目的:评估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39例(43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该组患者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34例(38眼),外伤性上睑下垂5例(5眼),评估手术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术后2年随访结果,本组矫正良好者37例(41眼),占95.3%,基本矫正2例(2眼),占4.7%,无过矫和矫正不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 改良切开法重睑成形术56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继忠;刘丹丹;靳军华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传统切开法重睑术设计、切开及剪除一条睑板前眼轮匝肌,切口下唇去除部分轮匝肌,5-0可吸收线间断挂缝切口上唇皮下、下唇皮下及上睑提肌腱膜,使皮肤对合轻度内翻,形成重睑,组织胶水固定.结果:本组病例56例,随访3~12个月,重睑形态自然,切口处痕迹不明显.结论:经过改良的切开法重睑术,在保留切开法优点的同时切口处瘢痕不明显.

  • 改良额肌瓣法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效果观察

    作者:陈继忠;刘丹丹;靳军华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法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31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术后过矫2例(3只眼),其余患者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改良额肌瓣法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持久满意.

  • 眶隔重置式睑袋整复术

    作者:周宏礽;谭谦;吴杰;郑东风;陈曦;许澎;马文熙

    下睑袋(baggy eyelids)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出现的一种眼部特征,影响外观,使人显得衰老,因此睑袋整复术(lower eyelid blepharoplasty)是整形美容门诊常见的手术之一.经典的睑袋整复术术式有结膜入路和皮肤入路两种,也就是通常说的内切口和外切口,其中外切口又分为皮瓣法和肌皮瓣法.笔者于2004年至今,采用在外切口基础上加用眶隔重置的改良术式进行睑袋整复术18例,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美容设计

    作者:王文锋;郑东昕;任常群;周建宏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改良术式达到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美学效果.方法:改良术式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75例.术式中对以下方面作了相应改良:切口设计、耳大神经的保护、腮腺区域性切除、胸锁乳突肌瓣的应用、腮腺残端的处理等.随访观察该切口的美观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临床一期愈合,无涎瘘发生.1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面瘫,3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于术后2个月恢复.患者对该切口的美观程度比较满意.结论:改良的腮腺肿瘤术式提高了手术的整体质量,克服了部分经典腮腺手术带来的美观方面的缺陷.

  • 腮腺良性肿瘤的美容功能性术式临床应用

    作者:汪湛;何一川;陈文君;袁建房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术式提高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美容效果和功能的恢复.方法: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7例,术式中对切口位置、SMAS腮腺筋膜瓣和胸锁乳突肌瓣的应用、保留导管的腮腺区域性切除、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保护、腮腺残端及创区的处理等方面作了相应改良.并对术后美容效果和功能的恢复进行3-18个月的随访检查.结果:术后颌面部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腮腺区外形良好,无凹陷畸形,无涎瘘和Frey氏综合征,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感觉功能及腮腺分泌功能基本正常.患者对面容和功能的恢复均较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改良的腮腺肿瘤术式提高了手术的整体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美学和功能效果.

  • 从唇裂继发畸形修复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术式选择

    作者:张锤;张春莉;苏晓光;赵雪莲

    单侧先天性唇裂手术修复方法很多,改良术式亦屡见不鲜[1].由于术者基于不同的考虑,会选取不同的方法,但终目的都是修复先天畸形,恢复功能,使其形态尽量接近于正常.我们总结1998年11月至2002年11月共107例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手术修复病例,来探讨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及其对二次手术的影响,以便同行在治疗早期唇裂选择术式时多一些考虑.

225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