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规西药口服联合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4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芫沅;郭文彬;王惠颖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口服联合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及洛索洛芬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脊柱活动度、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晨僵时间、BASDAI、BASF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方面,2组脊柱侧弯度、Sch?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CRP、ESR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洛索洛芬钠片联合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临床疗效满意,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大椎麦粒灸结合柳氮磺吡啶及功能锻炼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黄志强;付长龙;苏昭元;苏稼夫;吴强

    目的:探讨大椎麦粒灸结合柳氮磺吡啶及功能锻炼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大椎麦粒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5例.药物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同时进行功能锻炼,大椎麦粒灸组在药物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椎麦粒灸.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含量.结果:大椎麦粒灸组总有效率为88.6%,优于药物组的74.2%;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均下降(P<0.05),大椎麦粒灸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大椎麦粒灸结合柳氮磺吡啶及功能锻炼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效果明显优于口服柳氮磺吡啶.

  • 基于病证结合的强直性脊柱炎数据库建立及其379例基线资料报告

    作者:娄玉钤;陈永前;吴超;张子扬

    目的:建立病证结合的强直性脊柱炎数据库.方法:广泛收集中西医文献中有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中西医临床表现,制成既能全面反映西医学病,又能全面反映中医证候的"强直性脊柱炎病证调查表",涉及272个临床项目.将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在河南风湿病医院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将调查结果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结果:河南风湿病医院强直性脊柱炎数据库(HFAS数据库),包含3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关节表现、关节外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放射学检查等,包含243个临床项目.结论:HFAS数据库是目前较接近强直性脊柱炎病证结合"真实世界"的数据库,值得深入挖掘,以促进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规范化.

  • 1,25(OH)2D3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新美;朱桂启;王凌;张华;侯娜莉;刘利鹏;张永泉;李璐

    目的:观察初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5(OH)D3水平,并探讨1,25(OH)2D3是否对强直性脊柱炎有潜在治疗作用.方法:收集60例初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将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1,25(OH)2D3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洛索洛芬钠+沙利度胺治疗,1,25(OH)2D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维生素D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0,4,12周的25(OH)D3水平、BASDAI评分、ESR、CRP变化,评判治疗效果.结果:①初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7.19,P<0.01),且与BASDAI评分、CRP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5;r=-0.53,P<0.05),与ESR无明显相关性(r=-0.48,P>0.05).②治疗4周后,1,25(OH)2D3治疗组BASDAI评分、CRP及25(OH)D3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t=2.16,P<0.05;t=2.38,P<0.01);治疗12周后,1,25(OH)2D3治疗组BASDAI评分、CRP及25(OH)D3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1;t=2.38,P<0.05;t=6.32,P<0.01);在第4,12周,1,25(OH)2D3治疗组ESR低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t=1.96,P>0.05).结论:25(OH)D3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25(OH)2D3添加治疗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BASDAI评分及临床症状,具有较高治疗前景.

  • 芙蓉膏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研究

    作者:黄旦;刘健;何丽云;忻凌;万磊;宋倩;郭锦晨;周巧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芙蓉膏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以住院期间是否使用芙蓉膏为条件,分为芙蓉膏组和无芙蓉膏组,采用SPSS 22.0分析2组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联合芙蓉膏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①芙蓉膏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IgA)、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无芙蓉膏组患者的IgA、ESR、hs-CRP均有所降低(P<0.01);芙蓉膏组患者ESR、hs-CRP相对于无芙蓉膏组降低更明显(P<0.05).②本院风湿科论治湿热型AS常用药物一般分为4类:健脾祛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③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芙蓉膏、独活和芙蓉膏、黄芩与WBC、ESR、hs-CRP关联度较高.结论:芙蓉膏联合中药外用在改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无芙蓉膏组,可作为风湿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细胞自噬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叶文芳;刘健;黄永平;黄雄峰;王叙德;潘淳

    目的:分析3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IgG2、IgG3、IgG4、IgA、SIgA、IgM)、淋巴细胞自噬蛋白Beclin1、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LC3-Ⅱ)、磷脂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AS组,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IgG2、IgG3、IgG4、IgA、SIgA、IgM),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组淋巴细胞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PI3K、AKT、mTOR的变化.结果:①2组免疫球蛋白比较,IgA、IgG1、IgG3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2组细胞自噬相关指标比较,PI3K、mTO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患者PI3K与LC3-Ⅱ呈负相关.④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患者IgG1、IgG2、IgG3、IgG4与mTOR呈正相关,SIgA与Beclin1呈正相关.结论:AS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和细胞自噬指标的变化,且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督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怀省;乔登朝;韩文朝;王少华

    目的:观察应用督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督灸组、西药组及联合组,每组20例.督灸组给予隔姜督灸治疗;西药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联合组给予隔姜督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应用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估工作组(ASAS)制定的疗效评价因子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ASAS疗效评价因子及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3组患者PGA评分、脊柱活动度、枕墙距、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联合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督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黄旦;刘健;忻凌;万磊;宋倩;郭锦晨;周巧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门诊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22.0与SPSS Modeler 14.2进行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结果:①药物性味归经前三位:寒性、温性和平性,甘味、苦味和辛味以及归肝、脾、胃经药物使用频繁.②刘健教授常用药物一般分为4类:健脾祛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多数药物使用在50%以上.③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健脾化湿药茯苓及活血化瘀药红花与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益药是相互关联的.④聚类分析得出桃仁、红花、鸡血藤、路路通、威灵仙,黄芩、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杜仲、丹参、厚朴、豨莶草,姜半夏、山药,炒谷芽、炒麦芽、陈皮,黄芪、当归、茯苓,薏苡仁等6组.结论: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从脾论治为主,配伍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中药,寒温并用,甘苦同施,肝脾肾同调,祛邪不忘扶正,标本兼治.

  • 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李亮;郭静波

    目的:观察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79例.3组均常规运用醋氯芬酸胶囊、沙利度胺片、中药汤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治疗,对照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照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火疗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2周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3组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反应蛋白(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同时在治疗期间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组BASDAI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RP、ASDAS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2个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吸附式点刺激低频治疗仪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及炎性标志物与寒、热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森;马骁;陶庆文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研究其与强直性脊柱炎寒热不同证候的相关性。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选取1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双光能X法检测腰椎、股骨骨密度,与31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同时将全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中医辨证分为肾虚督寒组和肾虚湿热组,分别检测足骨超声硬度指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补体C3、补体C4。分析寒热证型之间的指标差异。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角区、股骨粗隆、腰椎双光能X法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虚督寒组与肾虚湿热组补体C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腰椎及股骨骨密度、足骨超声硬度指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补体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且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同寒热证候的共同特征。肾虚湿热证炎性标志物补体C3水平高于肾虚督寒证。

  • 坚骨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作者:武晔;王晓磊;平利峰;姜淑华;胡丽伟;孙凤艳;刘丹

    目的:观察坚骨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加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坚骨胶囊。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体征、实验室指标、骨密度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18例,改善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改善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活动度、疾病活动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2组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骨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及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胸廓活动度、脊柱前弯受限、脊柱活动度、各部位骨密度值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坚骨胶囊联合慢作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能够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游玉权;陈长贤;许超尘;李中钦;蔡美美;刘联群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口服联合骶髂关节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口服。2组1个疗程均为24周。采用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综合评价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组患者的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和BASDAI、BASFI、BASM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和BAS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ASDAI、BAS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两者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效果,可在短期内显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 耳穴埋豆联合情志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疼痛的影响

    作者:侯桂红;王爱红;苗金丽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情志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及情志护理。2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与护理后,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情志护理治疗急性期强直性脊柱炎,方法简便易行,并能有效减轻急性期疼痛,提高疗效。

  • 督脉隔姜灸结合功能锻炼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张梦雨;宋永伟;李洋

    目的:观察督脉隔姜灸结合功能锻炼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行督脉隔姜灸结合功能锻炼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对照组行功能锻炼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积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胸廓活动度、改良Sch(o)ber试验7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BASDAI积分、BASFI积分、VAS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胸廓活动度、改良Sch(o)ber试验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督脉隔姜灸结合功能锻炼联合西药疗法可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运用病友会管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林成凤;刘联群;陈长贤;黄梅玉;蔡美美;徐宝珍;林远萍;吴美婷

    目的:探讨以病友会为载体的管理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以病友会为载体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每月电话随访,门诊随诊,记录随访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采集疾病Bath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疾病Bath指数、VAS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开展以病友会为载体的管理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改善疾病Bath指数、疼痛VAS评分,对其控制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Dkk-1水平与骨影像学变化的相关分析

    作者:谢建民;赵成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了解Dkk-1与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及放射学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5例为强直性脊柱炎组,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随访2年,分别在基线状态、治疗24个月时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年龄、性别、疾病活动度(BASFI、BASDAI、BASMI、BASRI)]、影像学进展(mSASSS)以及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Dkk-1浓度。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Dkk-1与疾病活动度、影像学进展及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组在基线状态时,ESR及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但Dkk-1浓度(72.6±19.5)pg·mL-1低于对照组(98.0±27.6)pg·mL-1(P <0.01);强直性脊柱炎组在治疗24个月时,ESR及血清CRP水平较基线状态时明显下降(P <0.01),治疗24个月时,BASFI、BASMI和BASDI评分较基线状态时明显改善(P <0.01),但在治疗24个月时,Dkk-1浓度为(74.2±15.3)pg·mL-1,较基线状态时稍有升高(P=0.57),仍低于对照组(98.0±27.6)pg·mL-1(P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kk-1水平69.75pg·mL-1为截断点,该点诊断的敏感度为84.02%,特异度为91.50%,曲线下面积(AUC)为0.94,诊断效力高。相关分析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在基线状态时和治疗24个月时,血清Dkk-1水平与ESR、CRP、BASFI、BASMI以及BASDA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而放射学指数BASRI及影像学mSASSS评分在基线状态和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且mSASSS评分与Dkk-1水平在基线状态和治疗24个月时呈显著负相关(r=-0.78,P <0.01)。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Dkk-1水平无明显改善,血清Dkk-1水平与放射学变化明显相关,提示血清Dkk-1的产生可能与炎症状态无明显相关性,Dkk-1可能参与了强直性脊柱炎的骨化形成;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能对强直性脊柱炎骨化进程无明显阻止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Dkk-1可作为一种新的反映骨化指标及影像学进展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 D-二聚体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侯娜莉;张华;朱桂启;马新美;王凌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活动期、缓解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各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浆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组DD、ESR、CRP和PLT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缓解期组各指标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DD与ESR、CRP和PLT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DD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相关,可作为评价病情活动的临床指标。

  • 补阳还五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赵鹏;饶耀剑;贾春霞;韩宗昌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也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松杖散配合拔罐、走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安阳;马武开;王莹;黄颖;周静

    目的:观察松杖散内服配合拔罐、走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每次1 g,每日2次,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松杖散内服,配合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循经走罐、外周关节周围拔罐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按照ASAS方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等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C-反应蛋白、BASDAI、BASFI方面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杖散配合拔罐、走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

  • 补肾壮督法联合柳氮磺吡啶及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6例

    作者:庞学丰;雷宗尚;廖键侥;吴燕红;刘欢;李玉玲;舒建龙

    目的:观察补肾壮督法联合柳氮磺吡啶及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和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壮督中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测量指数(BASM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夜间痛、患者总体评价(PGA)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43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92.86%;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38例,无效14例,有效率占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SDAI、BASMI、BASFI、脊柱痛、夜间痛、PGA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壮督法联合柳氮磺吡啶及双氯芬酸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控制病情活动。

1348 条记录 60/68 页 « 12...57585960616263...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