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叶文芳;刘健;阮丽萍;曹云祥;王亚黎;汪四海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总结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患者生活质量、心肺功能的变化,分析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机制。深入研究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效果,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致残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 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实验系列研究

    作者:阎小萍;陶庆文;孔维萍;王建明;徐愿;王昊;张英泽;朱俊岭;罗薇;路平;金笛儿;马骁;张楠;颜珏;张卫;鞠海;彭建英;易竞阳;邱新萍

    目的:创立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及辨证论治体系;从临床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继承与发扬为宗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创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名及辨证论治体系.研究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临床研究采用前瞻对照方法,以主要症状、体征、免疫炎性指标、骨密度等为观测指标,并以ASAS20作为疗效评价体系评价疗效;实验研究采用细胞培养、ELISA、RT-PCR等方法,观察效方对炎性因子、骨代谢指标、骨破坏相关因子、成纤维细胞等的调节作用.结果:创立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大偻”和“寒热为纲”,以及其辨治体系;提出以补肾强督法为主的“五连环”和“综合强化序贯”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发出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补肾舒脊颗粒;证实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即存在骨量丢失,补肾强督法能双向调节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改善血瘀证候,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T细胞平衡,调节骨破坏因子、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功能.结论:创立的“大偻”及“寒热为纲”辨治体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经临床、实验研究证实,补肾强督法为主的“五连环”和“综合强化序贯”疗法疗效显著,并具有调节强直性脊柱炎免疫失调、减轻炎症、抗纤维化、抗骨破坏等作用.

  • 强直性脊柱炎证型和用药规律的文献数据分析

    作者:任泓吉;张永红

    目的: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总结AS的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强直性脊柱炎”和“中医”为关键词检索近30年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整理出的数据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统计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归纳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证型有湿热痹阻、肝肾阴虚、寒湿痹阻、瘀血内结、阳虚寒凝、痰瘀互结等28种,常用药物有牛膝、当归、桂枝、白芍、独活、川芎、狗脊、熟地黄、杜仲、续断、桑寄生、附子、黄芪等,这些药物主要归类于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化湿药等,常用方剂多为祛湿剂、补益剂、理血剂、温里剂、清热剂等。并在此基础上聚类出一些方剂。结论:中医诊治强直性脊柱炎证型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体质特点研究

    作者:蔡美美;游玉权;陈长贤;刘联群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7例,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10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其中阳虚质多,其次是湿热质、气虚质,分别占32.71%、14.95%、12.15%.②影响体质的因素主要有病程、年龄、骶髂关节炎,其中病程与气虚质显著相关,年龄与瘀血质相关,骶髂关节炎与气郁质相关.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偏颇体质主要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推测阳虚质、气虚质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认为阳气不足是强直性脊柱炎基本的体质特征,湿热质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过程的体质特点,而且病程的延长可能会加重气虚,加重病情,因此及时、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 中医PBL教学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教学中的探讨与体会

    作者:孟庆良;展俊平;王慧莲;马俊福;刘涛

    目的:探讨中医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在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进修的非风湿病专业规培生(包括社会规培生和规培研究生)8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研究组采用中医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临床医学传统教学法,规培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2组学生教学后关于强直性脊柱炎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教学满意度、综合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理论考核方面,研究组成绩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PBL教学法在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教学中效果显著,既能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又能锻炼学生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解读能力,且能教学相长,值得在风湿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 臭氧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2例

    作者:王迪

    目的:观察臭氧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2 例,采用40 mg·L-1 浓度的臭氧注射于病变的骶骼关节、脊柱小关节治疗.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治疗10 d、1 个月、2 个月及3 个月后的疼痛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VAS 评分,治疗10 d、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治疗3 个月后临床疗效,优6 例,良14 例,差2 例,有效率占90.90%.结论:采用40 mg·L-1 浓度的臭氧行骶髂关节内及脊椎小关节注射,疗效肯定,每半个月注射1 次就可以明显的减轻疼痛、改善症状,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201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侧记

    作者:林星;俞建钰;吴茂春;陈晗

    201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于11月15~19日在美国著名的教育、医学中心,风景秀丽的古城波士顿召开,会议分为大会、小会报告,壁报交流等,内容丰富多彩。本次会议公布了将于2015年发布的类风湿关节炎推荐,更新了痛风指南,发布了首个中轴脊柱关节炎指南。这3个指南或推荐都不约而同地从方法学做了更严密透明的改进。会议回顾展示了风湿病领域的各项科研成果,并对未来风湿免疫病的诊治研究指明了方向。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社区医师健康教育和关节功能锻炼干预观察

    作者:徐蕾;于文广

    目的:探讨社区医师健康教育和关节功能锻炼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和仙灵骨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医师健康教育和关节功能锻炼干预。2组均治疗干预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枕墙距、指地距和胸廓活动度、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医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关节功能锻炼干预,能改善脊柱和胸廓的活动度,减缓畸形发生;减轻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

    作者:徐金芝;于文广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指导的意义。方法:根据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教育知识,对59例患者入院时给予护理指导与帮助,住院期间根据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出院时强调患者加强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半年后进行随访调查并分析,观察护理指导效果。调查表依据护理指导的内容自行设计,包括患者的就医用药、关节功能锻炼、预防感染、心理因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结果:59例患者实际观察50例,脱落9例,跟踪率84.75%。50例患者均能遵照医嘱坚持治疗;按时复诊者45例,占90%;能不同程度地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者43例,占86%;能避免相关感染发生者38例,占76%;心理状态比较乐观,对生活有信心和乐趣者36例,占72%;能坚持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者39例,占78%。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和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解除心理压力,积极投入到疾病的治疗和生活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冯波;马焕焕;王丽芹;赵磊;潘琳;董静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从而为RA合并A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RA合并AS的22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25例RA和25例AS病人进行比较.结果 RA合并AS病人占RA的1.76%,占AS的3.74%,占两者总数的1.20%.RA合并AS病人以中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全身对称性外周及中轴关节炎.RA合并AS组病人血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其他两组(F=6.826、10.756,P<0.01),HLA-B27抗体阳性率低于AS组(χ2=4.060,P<0.05).RA合并AS组影像学特征为RA和AS的典型改变并存.结论 RA合并AS临床并不少见,疾病炎性活动度较高,影像学表现与RA和AS相似,临床医师易漏诊,应加强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

  • Quadrant系统下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效果

    作者:王文轩;王炳武;潘洪发;刘伟强

    目的 探讨Quadrant系统下经多裂肌间隙及横突间入路行椎间隙病灶清除并置管引流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布鲁杆菌感染性脊柱炎病人中具有手术指征者24例,其中病灶位于腰椎18例,胸椎6例.术前给予药物治疗;术中选择经多裂肌间隙及横突间入路,自椎间孔外缘行椎间病灶清除术,并置管冲洗引流;术后进行椎间隙缓慢、持续冲洗1周,联合药物治疗.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检测病人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行X线、CT及MR等影像学检查,随访至病人临床治愈.结果 随访3~18个月,24例病人均临床治愈,术后切口及引流口愈合良好,无窦道形成.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F=143.83,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9例,良5例.结论 Quandrant系统下经多裂肌间隙及横突间入路病灶清除并置管引流术为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与热像图的相关性

    作者:杨娟;蒋劲;熊东林;罗裕辉;梁豪文;蓝惠琴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热像图的相关性.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行红外热像图、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并探讨热像图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各症状及体征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ESR、CRP等炎性指标降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外热像图诊断AS较HLA-B27,X线片及骶髂关节CT阳性率高(P<0.05);中心温度与周围组织温度之差(ΔT)与ESR和CRP呈正相关.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确切,且与红外热像图有较强的正性相关.

  • 射频热凝术联合美洛昔康与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于慧;王德强;高勇;徐昕;谭树颖

    目的 评价射频热凝术联合口服美洛昔康片,辅助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疼痛部位行射频热凝术,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功能锻炼每次30 min,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分别进行疼痛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95.2%(40/42例),对照组为66.7%(28/4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马亚辉;袁为平;陈磊;梁春耕

    患者 男性,48岁.因面色苍白、乏力1个月于2014年10月17日首次入院.患者缘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未重视,乏力渐进性加重,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三系减低(具体不详),未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全血细胞减少待查收住院.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2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胸10、腰5椎体压痛,下胸椎、腰椎、腰骶关节强直,前弯、后仰、侧弯均受限.双下肢轻度水肿.

  • 布氏杆菌脊柱炎MSCT和MRI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陈文静;肖国强;张文馨;燕桂新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和MRI在布氏杆菌脊柱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及MRI图像.结果 MR显示2个椎体受累者29例,3个椎体受累者5例,4个椎体受累者2例;腰l椎体受累3例,腰2椎体受累6例,腰3椎体受累15例,腰4椎体受累24例,腰5椎体受累18例,骶1椎体受累3例;30例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累及,21例有椎间隙变窄,15例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27例有不同程度椎旁软组织肿胀.CT显示2个椎体受累27例,3个椎体受累4例,有骨质破坏椎体63个,有6例椎体骨质破坏不明显,9例椎体软组织肿胀不明显.MRI较CT更能清晰显示椎体骨髓水肿及椎旁软组织情况,但对细微骨质破坏不如CT.结论 MRI和MSCT相结合,能提高布氏杆菌脊柱炎侵犯程度和累及范围.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

    作者:张巍立

    我科对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行X线计算机摄影术(CR)骨盆正位片和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团江;郝定均;贺宝荣;王晓东

    目的:比较三种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共37例,男35例,女2例;年龄23~52岁,平均35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15例(A组),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13例(B组),组合式截骨:即椎弓根截骨加经关节突截骨9例.结果: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A组和C组各1例);术后下肢痛觉过敏1例(C组).术后平均矫正度:行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者为61°,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者为63°,组合式截骨为85°.随访16~48个月,平均37个月,A组矫正度丢失平均为5°,B组为2°,C组为4°,没有假关节发生机内固定失败.三组患者主观满意率分别为96%、94%、98%.结论:对需要纠正60°左右的后凸畸形可以采用多节段经关节突截骨或者双节段的经椎弓根截骨,当纠正的度数更大时,可以应用组合式截骨.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

    作者:王志芳;司春明;宋法亮

    目的:通过对4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扫描,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骶髂关节早期CT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基本呈对称性,关节面骨皮质毛糙不整,局限性微小皮质破坏或局限性硬化:进展期为双侧骶髂关节面广泛骨皮质破坏,呈锯齿状或毛刷状,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或增宽:晚期为关节骨性强直和普遍性骨质疏松.骶髂关节韧带部也可发生骨侵蚀和囊变;结论:AS骶髂关节的CT表现特点,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陈淑君;张祖建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其早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骶髂关节炎影像学表现为骶髂关节关节面硬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模糊、狭窄、消失,脊椎骨质疏松、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强直等.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结论: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征象,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探讨

    作者:张膺;商凤楼

    目的:分析儿童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各自的临床特点,以期对儿童早期诊断提供某些启示.方法:回顾总结了56例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和119例成人强直性脊柱炎,作以临床对照分析.结果: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症状、化验及X线所见均独居特点.结论:儿童首发症状多为下肢大关节疼痛,腰骶部疼带有特异性,如获阳性体征及血沉增快、HLA-B27阳性及明确的家族史,则应高度考虑JAS的可能,而骶髂关节髂侧密度明显增加可能是骶髂关节炎的放射学早期表现.

1348 条记录 67/68 页 « 12...60616263646566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