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院供配电设备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芮

    本文以北京友谊医院为例,首先阐述了热量对于医院供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并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手段,通过温度数据衡量、分析供配电设备状态,达到了避免事故发生目的.同时本文进一步阐释了数据挖掘对医疗设备运行管理的实际指导作用.

  • 针刺委中穴对轻中度腰痛局部温度变化的影响

    作者:陈冬荔;肖瑶;邹德辉;白玉琢;晏珺;卢宗孝;张佳怡;许玥;陈玉佩;张莉;霍则军;陈洁;李欣怡;鲁曼

    目的: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针刺委中穴、曲泉穴及非经非穴对轻中度腰痛患者腰部局部的温度变化响.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学生中招募腰痛ODI评分为50%以下的轻中度腰痛受试者75例,随机分观察组(针刺委中穴)25例、对照组1(针刺曲泉穴)25例、对照组2(针刺非经非穴)25例.分别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针刺前、针刺后2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出针后5 min的腰部局部温度变化.结果:3组受试者在针刺过程中腰部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针刺委中组相对于针刺曲泉组和非经非穴组温度升高的时间长,升高的总例数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升高节段多聚集在L3~5.结论:针刺委中及腘膝部其他穴位均能使腰部局部温度升高,但委中组温度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中医理论的研究

    作者:肖微;章文春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中医的藏窍理论,对“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中医理论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纳入80例受试对象,其中40例脾阳虚者为试验组,40名脾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进行红外热像仪拍摄,记录两组受试者的中焦、口唇、鼻子、双眼及双耳温度并进行比较,进行相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脾阳虚受试者中焦与口唇温度都比脾功能正常受试者要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脾阳虚受试者中焦与口唇温度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脾阳虚者中焦与口唇温度红外热图显示凉偏离,且存在相关关系,佐证了中医藏窍理论即“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的正确性,同时为脾阳虚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证据,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 正常男性阳虚体质的红外热图特征

    作者:张冀东;胡镜清;何清湖;孙贵香;孙涛;王丹;叶培汉;刘琦

    目的:获得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正常男性阳虚体质的红外热图特征.方法:在课题参与的医院中体检科或治未病中心、门诊部等筛选出阳虚体质的正常男性人群556名,获取其红外热图,并获得脏腑区域、经络、腧穴等热差值数据;分析总结正常男性阳虚体质的红外热图特点.结果:阳虚体质男性皆有:△T高值为神阙穴,任脉△T<督脉△T,三焦△T中焦低.左胸△T<右胸△T.青年男性:上焦△T春季低;中焦△T冬季低;下焦△T秋季低.左胸△T<右胸△T,冬季差值大.脾俞穴△T冬季高;心俞穴△T冬季高;肾俞穴△T秋季低;督脉△T夏季低.中年男性:上焦△T夏季低;中焦△T秋季低;下焦△T秋季低.左胸△T<右胸△T,春季差值大.脾俞穴△T秋季低;心俞穴△T春季低;肾俞穴△T冬季高;督脉△T秋季低.老年男性:上焦△T冬季低;中焦△T秋季低;下焦△T春季低;左胸△T<右胸△T,春季差值大.脾俞穴△T秋季低;心俞穴△T春季低;肾俞穴△T冬季高;督脉△T秋季低.结论: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正常男性阳虚体质的红外热图各有特点,也基本符合中医学理论.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对阳虚体质进行客观的判定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意义.

  • 关于构建中医"经络体质"学说的设想

    作者:陈峭;周晓玲;张丹璇;周娅妮

    当前中医体质学研究多是基于对脏腑气血阴阳盛衰虚实的认识,经络理论则认为人体是由经络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经气的盛衰直接决定了机体的健康水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表明:不同健康水平人群其经络热态学特征有着规律性改变,临床上依据经脉的循行规律对人体经络症候及热态学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其为某经经气的变化并指导临床处方选穴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本课题组在人体经络热态学特征与体质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基于经络学理论体系构建"经络体质"理论的假说,即: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体所有经络经气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即为经络学意义上的体质,体质的偏颇表现为相应经络经气状态的偏颇,并采用计算机智能红外图像识别技术初步构建其经络体质热态图特征模型,为临床应用针灸、推拿、贴敷等非药物疗法进行中医体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中医体质学多元化的诊疗体系.

  •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常见亚健康状态调理前后效果评价

    作者:潘跃红;陈文良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亚健康状态调理前后人群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亚健康状态调理前后的客户50例,通过专有的远红外技术调理后,进行红外热成像的前后对照观察.①选定各观察区域,测出各个区域平均温度值,对调理前后的热像图进行数据对照;②记录客户主观感受及局部外观的改善.结果:50例红外热成像图异常区域平均温度值的改善与症状不适的改善基本符合.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无创、安全、直观、自动对比分析清晰明了,红外热成像图可作为判断亚健康状态调理前后效果改善的客观依据.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经与大肠经相关腧穴体表温度研究

    作者:朱琦;付钰;倪金霞;谭程;张昶;王宝凯;赵吉平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腧穴病理反应特点及不同证候患者的腧穴温度变化规律.方法 81例哮喘患者分为寒证组45例、热证组36例,另选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ATIM-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受试者进行检测,在采集到的红外热像图上,记录肺经腧穴(中府、尺泽、孔、列缺)、大肠经腧穴(天枢、曲池、偏历、合谷)、督脉的印堂穴的温度值,比较分析各组受试者左右两侧同一穴位的皮肤温度.结果 对照组各穴位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证组中府、尺泽、孔、列缺、曲池、偏历、合谷穴左右两侧温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证组中府、尺泽、孔、列缺、曲池、合谷穴左右两侧温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寒证组中孔、合谷的平均温度值较对照组低,尺泽、曲池平均温度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热证组中府、尺泽、孔、列缺、天枢、曲池、偏历、合谷平均温度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经与大肠经的部分腧穴呈现左右失衡现象,热证患者其肺与大肠经相关腧穴皮肤温度值显著高于健康人.

  • 原发性痛经患者红外热图特征?

    作者:张文征;马秀丽;闫卫红;陈艺芸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热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热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热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③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热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热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 红外热成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雪圆;杜学忠;张小青;吴思;杨光

    [目的]探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罗盖全、福善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腰背疼痛分布区域相应节段夹脊穴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测量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指数、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比较上述指标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压痛指数、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均有改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VAS评分、压痛指数在治疗2周和4周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热图温度均值在治疗4周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温度均值变化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针刺治疗有助于加快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症状,且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对骨质疏松患者慢性腰背疼痛程度有一定提示作用.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应用

    作者:杜潇怡;李艺;周小红;范玺胜;宋晓丹;孙立虹;佘延芬

    以"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仪""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nfrared ther-momerter"等为篇名或主题词,检索科学领域为针灸,通过对中国知网与Pubmed等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09篇,中文文献194篇,英文文献15篇,其中密切相关文献46篇.通过分析文献,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经脉、穴位、刺灸法效应、针灸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研究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旨在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针灸领域研究的应用有所启示.

  • 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介入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疗效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刘叶;杨洋;吕丹;王准;李艳

    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介入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疗效的可行性.方法:50例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50例,均采用等离子射频臭氧消融联合胶原酶溶解介入术治疗,同时采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红外热成像颈肩部温度,收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CASC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的CASC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术前术后CAS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患侧颈肩部的温度均明显高于健侧(P<0.01,P<0.05);并且,术后健侧、患侧的温度差值明显低于术前健侧、患侧的温度差值(P< 0.01).相关分析显示,术前术后颈肩部温度差值的变化与术前术后CASCS评分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0.614,P<0.01).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能用于等离子射频臭氧消融联合胶原酶溶解介入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时的疗效评价.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从脾阳虚证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余静芳;周晓玲;刘莹;覃凤传;陈峭;韦金秀;李灿;李泽鹏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的差异性,揭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脾阳虚证的病机本质,并进一步采用脾阳虚证经方理中汤验证从脾阳虚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8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并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健康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3个月后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各组成员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的改变情况,并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肝脏硬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治疗前的脾胃经均温及两经的原穴穴位温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脾经胃经均温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脾经胃经均温得到显著改善(P<0.05).(2)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KPA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阳虚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基本病机,从脾阳虚证论治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基于红外热图像和热程的降温与舒适度研究

    作者:王冠南;何惠敏;罗娇;张果;申刘

    目的 研究热水擦浴与热水泡足两种操作对发热患儿体表皮肤温度及体温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发热患儿,按体温热程分为体温上升期和体温下降期,按日期分为泡足组(45例)和擦浴组(20例).在操作前后3次重复测量腋温、肛温和皮温(FUR红外热像仪摄图采温),同时利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价操作前、中、后的舒适度.结果 在上升期,热水泡足短时间内使腋温升高、皮温升高;在下降期,使各温下降曲线更平缓.热水擦浴则相反,两者差异只有上升期的面温有统计学意义(P=0.019).操作有效时间内,舒适度上升期热水泡足组高,下降期热水擦浴组其次,上升期热水擦浴组低.结论 发热时物理方法对降温无临床意义,对皮温和舒适度有影响.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热患儿体表温度研究

    作者:王冠南;王玲;何惠敏

    目的 探讨发热患儿体表温度的分布规律并绘制体表温度分布图.方法 选取80例自然发热热程(排除降温等医疗护理操作)中的患儿,应用FLIR红外热像仪E8对患儿进行检测,将收集到的红外热像图经tools+软件处理,应用软件等温线的功能,对体表的温度分区进行估计,确定大致分区;再按照分区采集所有红外热像图上对应区域的温度值(高值、低值、平均值)输入EXCEL表,应用SPSS 16.0进行t检验,验证分区.分析各温区的温差(高温-低温)和平均温度的情况,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各温区平均温度的影响.结果 将患儿体表按前后分为32个区,分部位各温区之间差异显著;足趾和足背温差大,脐区、脐周温差小.体表温度从高到低分为三组,高温组:眼区、颈区、上腹区、脐区、下腹区、腹股沟区、腹外侧区、肋外侧区;低温组:颊区、臂桡侧区、臂外侧区、手掌区、手指区、手背区、膝上区、膝区、膝下区、踝上区、大腿外侧区、小腿外侧区、足背区、足趾区、耳区为低温区;其余温区为中温区.不同性别、年龄发热患儿皮温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发热患儿体温分布具有共性,温度分区划分合理,性别、年龄对发热患儿皮温无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患儿体温变化、体表热交换、各部位供血情况提供了依据,为监测体温、调节体温提出了新的思路.

  •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定坤丹靶向药效

    作者:李启佳;陆华;刘影

    目的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定坤丹的动态靶向药效的评价.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夏季,从募集的痛经人群中筛选出8例阳虚体质、寒凝血瘀型的原发性痛经受试者进行自身对照实验.在其服用温水及定坤丹时运用HIR-2000型红外热像诊断系统进行进行104例次全身扫描,并测定全身15个区位的绝对热值和背景热值,计算相对热值及趋势图.所有数据均在SPSS 13.0下进行分析.结果 温水在头后位上部、头后位中部、督脉、神阙、下腹、子宫、附件等7个区位有提高基础热值的作用,作用趋势为单峰型;定坤丹在除心前区、下腹、足正位、足后位等区位外的其它11个区位均能提高基础热值,除头后位上部、头后位中部、督脉、附件等4个有效区位外,定坤丹对有效区位的药物作用均呈双峰型;定坤丹治疗一个月经周期后,受试者痛经症状评分、阳虚体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有效区位中,头后位上部区位热值明显提高.结论 定坤丹的靶向性集中在与双眼底供血,脑供血,末梢循环和生殖相关的区位.定坤丹通过提高子宫区位的基础热值来直接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 试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亚急性咳嗽进行疗效评价

    作者:种凯艳;陈海涛;张尊敬

    亚急性咳嗽人群越来越多,其病机多为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症状多样化,误诊误治率高,易造成病情持久不愈,转变为慢性咳嗽.笔者运用红外热成像扫描技术,能提高中医临床干预上热下寒型亚急性咳嗽的有效性,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 远红外热成像技术筛查2型糖尿病

    作者:厚磊;王燕申;邓慧;倪青

    目的 观察远红外成像技术对筛查2型糖尿病得作用.方法 以实验室常规检查数据为参照标准,构建糖尿病高危者或糖尿病患者的远红外特定图像特征与血糖正常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患者的关系模型.结果 糖尿病组某些特定热像特征的出现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作为糖尿病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斌青;张敏;郭会利;刘玉珂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导致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引起的腰背部疼痛不适,目前临床尚无影像学诊断标准。本文对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红外热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黄褐斑中药外敷法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海涛

    目的:观察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黄褐斑中药外敷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洗面药方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面区治疗前后红外辐射温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面区温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面区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中药外敷法干预黄褐斑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璐;郭水洁;宋莹;张斌青;张敏

    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较多,主要包括电生理学检查、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但均存在不能早期确诊的缺点.由于目前尚无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方法,腓总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影像学检查技术,不仅可以早期诊断腓总神经损伤,还能够指导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