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仰卧旋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吕立江;王晓东;陆森伟;应晓明;翁军;谷海洋;胡静国

    目的:比较仰卧位左右旋转作用力和平面作用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龄17~67岁,50岁以上33例;膨出型9例,突出型74例,游离型51例.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20 min后,用仰卧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仪20 min后,用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包括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疼痛与麻木、大小便的情况、直腿抬高的水平、下肢行走能力、工作生活情况),并按疗效标准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0.5~2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麻木的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69例中,良42例,可20例,差7例;对照组65例中,良20例,可25例,差20例.结论:仰卧位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满意,但进行旋转手法操作时力量不宜过重,旋转次数也不宜过多.

  • 介入注射胶原酶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梁超

    我院2000年12月-2003年3月,运用介入注射胶原酶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远红外热像仪检测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方镇洙;柳硕柱

    目的:探讨用远红外热像技术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外注射胶原酶的疗效.方法:120例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80例,女40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注射前后用远红外热像仪(digital infrared thermographic imaging,DITI)检测双侧下肢温度差(△T)及分析热型图特点,并与常规疗效评价标准及放射线影像学(椎管造影、CT、MRI)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DITI检测热像△T值增减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成反比,DITI与临床症状符合率为88%;放射线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别是椎管造影85%、CT 84%、MRI 86%,平均DITI敏感率为85.75%.结论:放射线影像技术准确地反映椎间盘突出病理结构情况,而远红外热像技术客观地反映椎间盘突出刺激靶神经根生理功能情况,两种技术均可从不同的角度评定疗效.

  •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

    作者:张贺民;李建民

    我们采用非手术方法治愈腰椎间盘出症患者7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20例;年龄24~56岁,平均3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周以内10例,2周~1个月24例,1个月~2个月26例,2个月~4个月8例,4个月~1年4例,1~2年2例.

  •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邓洪利;高文杰;朱金文;王晓东;周劲松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12例;年龄30~55(35.2±6.4)岁;L-3,46例,L4,5 22例,LS1 10例.使用德国Joimax GmbH公司椎间孔镜,局部麻醉,透视下双侧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应用4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双侧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完全松解.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分别比较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双下肢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应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6例患者手术顺利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1、3、6、12月的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3个月与术后6、12个月双下肢疼痛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术后6个月与12个月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4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结论:运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从双侧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神经根进行减压,可以有效应用于单节段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 MRI中椎管及硬膜囊大小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强;袁帅;王伟东;孔抗美;王新家

    目的:探讨MRI中椎管及硬膜囊大小对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择的参考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1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组91例,男55例,女36例,年龄20~ 68岁,平均(43.37±12.48)岁;手术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20~64岁,平均(42.98±12.95)岁.采用JOA评分(29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和膀胱功能)及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同时在腰椎MRI T2轴位测量椎管和硬膜囊大小的相关参数(包括椎管正中矢径和有效矢径、侧隐窝宽度、椎管和硬膜囊面积),并计算有效矢径/正中矢径、隐窝宽度/正中矢径和膜囊面积/椎管面积的比值.将两组患者的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分析其与治疗前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144例患者随访1~3年,平均2.1年.治疗前非手术组和手术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6.27±2.96和12.64±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9,P<0.01).末次随访非手术组与手术组比较,JOA评分(25.41±2.22 vs 25.76±2.29;t=-0.853,P=0.396>0.05),改善率[(72.95±12.54)% vs (76.80±9.45)%;t=-1.855,P=0.065>0.05]和优良率(84.91% vs 78.02%;x2=3.704,P=0.295>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非手术组的复发率(14.29%)较手术组(5.67%)高.(2)手术组椎管正中矢径和有效矢径、侧隐窝宽度、椎管和硬膜囊面积、有效矢径/正中矢径、隐窝宽度/正中矢径均小于非手术组,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则大于非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JOA评分与椎管正中矢径和有效矢径、侧隐窝宽度、椎管及硬膜囊面积有正相关性(P<0.01);与有效矢径/正中矢径、侧隐窝宽度/正中矢径也有正相关性(P<0.05);而与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非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术前测量椎管及硬膜囊的MRI参数对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临床验证.

  • 腰椎间盘突出上移症

    作者:张大勇;李重茂

    1 病例介绍病例1,女,48岁,农民.因腰扭伤疼痛向右下肢放射痛3年来院就诊.体格检查:腰生理弯曲变直,L3,4、L4,5右旁叩痛阳性,右直腿抬高试验20°阳性,右足下垂,右膝反射消失,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Ⅲ级,右大腿外及右小腿前内侧和右小腿外及右足背皮肤感觉麻木.CT检查示:L4,5右偏型椎间盘突出,L3,4未见椎间盘突出.腰椎管造影X线片示:L4,5椎间隙严重变窄,平齐第4腰椎右侧椎管内组织及腰4和腰5右侧神经根明显压迫影像,造影剂充盈缺损(图1).诊断为L4,5右偏型椎间盘突出上移伴高位神经压迫.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 微切口潜行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

    作者:胡卫国;王鹏;曾江民;万星福;鄢明东

    我院自1997-2001年通过改良手术器械,采用微切口潜行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半侧椎板截取回植与开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鹏;刘梦婷;张强;张博江;徐洪海

    目的:评价半侧椎板截取回植与开窗在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9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女54例;年龄40~59岁,平均49.6岁.其中5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开窗组),61例采用半侧椎板截取髓核摘除再回植(回植组),观察术中神经及硬膜囊损伤率、椎板愈合率、术后腰腿痛复发率,采用VAS及JOA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17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回植组、开窗组各失访1例.(1)回植组神经和硬膜囊损伤率(分别为3.33%和5.00%)与开窗组(分别为7.02%和8.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回植组腰痛复发率为5.00%,低于开窗组的15.80%(P<0.05);(3)术后1年两组的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植组明显优于开窗组;(4)回植组CT显示椎板截骨部未达骨性愈合2例,椎板愈合率96.7%,未发现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半侧椎板截取回植手术设计更加合理,术野开阔既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又预防了硬膜粘连,减少了术后腰痛的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谢松卿;劳宁生;刘学东;曹兴海;郭涛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miation,LDH)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LDH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基层医院都能进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然而术后失败率高达5%~20%[1].我院1996年2月-2003年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432例,本文重点分析LDH术后并发症和失败的原因.

  •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7例临床分析

    作者:黎作旭;周卫;张禄堂;李星;章永东;张世民;刘昱彰;兰吉瑞

    自1997年1月-2001年8月我科对3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法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 腰椎间盘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袁永健;杨文龙;王丹;徐旭纯;闵继康;施利华;黄曙峰;杨宏航;戴季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2000年8月-2004年5月用SOFAMOR DANEK公司METRX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10例:硬脊膜撕裂6例,神经根断裂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椎间隙感染1例,腰背骶脊肌抽搐1例.治疗后1例神经断裂随访23个月未见明显好转,1例马尾神经损伤随访9个月有所好转,但大小便仍不能控制.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操作必须规范、熟悉解剖,避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 髂骨旋转移位与L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

    目的:研究髂骨旋转移位与L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为防治L4,5椎间盘的退变、突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68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3岁,平均(51.78±20.18)岁;病程1~126个月,平均(11.18±9.23)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3±27.23)年;病程0.5~103个月,平均(11.99±12.56)个月.为患者拍摄腰椎正位片68张,腰椎侧位片68张,骨盆平片68张,测量骨盆倾斜度、腰椎侧弯度和椎间盘厚度.直线与回归方法研究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度、腰椎侧弯度与椎间盘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L4,5椎间盘突出中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之间呈正相关性(R=0.49,P=0.00),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3.05+1.07X,P=0.00),男性L4,5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侧弯与L4-L5椎间隙之间呈负相关(R=-0.50,P=0.01),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13.09-0.27X,P=0.02),而L5S1椎间盘突出中男性患者腰椎侧弯与L5S1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R=0.46,P=0.04).结论:髂骨旋转移位与L4,5椎间盘退变、突出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

  •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治疗

    作者:苗惊雷;张朝跃;彭智

    目的:总结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并探讨其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对收治的40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16例;年龄30~56岁,平均43.2岁.单节段椎间盘突出36例,双节段突出4例,共44个病变节段,其中C3,416个,C4,510个,C5,612个,C6,76个.18例患者伴有脊髓信号改变.5例患者伤后仅表现为颈肩部症状,8例患者同时合并根性症状,10例患者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另17例患者同时出现神经根刺激及脊髓压迫症状.对颈肩痛及合并根性症状的13例患者行保守治疗,5例因效果不佳在伤后6~48 d改行手术,应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合并脊髓压迫症状的27例患者在伤后1~27 d接受手术,其中16例于伤后5d内接受手术(早期手术组,JOA评分11.3±2.8),11例于伤后5d以上接受手术(延迟手术组,JOA评分11.4±2.9),比较两组患者JOA评分恢复率.结果:5例由保守治疗中转手术患者末次随访时Odom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27例合并脊髓压迫症状患者中早期手术组术后1周JOA评分为(15.3±1.8)分,末次随访为(15.9±1.4)分;延迟手术组术后1周JOA评分为(14.0±2.6)分,末次随访为(15.3±1.5)分.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改善率为(74.6±16.8)%,末次随访为(85.6±13.6)%,延迟手术组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改善率为(50.9±17.5)%,末次随访为(68.2±21.5)%.两组间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在发病节段、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上有其特殊性;对合并脊髓功能受损的患者,早期手术干预可能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与其疼痛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贺明;王广斌;王佳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导致疼痛的程度,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5例(其中男162例,女103例,年龄21~78,平均46.3岁),均行单间盘手术(L4,5 128例、L5S1 137例).每例患者在术前进行Oswestq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术中根据改良Carragee系统将突出间盘分为5组(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纤维环破裂的程度分为Ⅰ组脱出-小破裂、Ⅱ组脱出-大破裂、Ⅲ组碎片-完整、Ⅳ组变性-完整、Ⅴ组钙化-退变),对各组术前ODI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突出类型与其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纤维环破裂的Ⅰ组和Ⅱ组突出间盘术前疼痛严重,与纤维环完整的Ⅲ、Ⅳ、Ⅴ组突出间盘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纤维环破裂缺损大的Ⅱ组与相对纤维环破裂缺损小的Ⅰ组相比,更为疼痛,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突出的间盘如果伴有纤维环破裂,髓核就可以进入椎管,导致神经根性疼痛加重;髓核及其释放的物质有机会通过化学因素而导致神经根性疼痛加重.

  • 侧后方潜式减压术治疗下胸段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福华;曹飞;赵东方;张旭辉

    自1996年6月-2000年6月,共收治下胸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16例,均行侧后方潜式减压髓核摘除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减压
  •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柳达;贾长青;许晓军;梁峰;巴根;付勤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9例,年龄30 ~62岁,平均46.7岁.其中12例采用CADR治疗(CADR组),15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所有患者有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病程1~13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价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应用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记录疼痛级别,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7例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6~30个月).术后1周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5例,良1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P=0.019);末次随访时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12例,良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1.000).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肢VAS评分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1周:CADR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的3.58±0.79下降至0.58±0.51 (P<0.05),NDI指数由术前的(23.42±6.36)分下降至(5.42±1.68)分(P<0.05),而ACDF组下降不明显.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及SF-36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obi-C CADR保留了减压节段的运动,允许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术后早期即可显示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何升华;赵祥;吴小海;丁浩;方俊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82岁,平均50.67岁;病程3~10个月,平均5.75个月.突出节段:T12L1 1例,L1,2 1例,L2,3 3例,L3,4 7例,其中合并L4.5间盘退变6例,合并L5S1间盘退变2例.12例责任椎间盘退变分级均为Ⅲ级.经椎间盘造影证实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于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0~2.5 h,平均1.45 h;术后住院时间4~9 d,平均5.83 d.12例均获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5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术前VAS评分为(8.00±1.21)分,术后为(1.92±0.7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评分为(78.81±13.65)%,末次随访为(16.19±3.5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3例,良8例,可1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有益的尝试,患者术后疗效较佳,但需注意与L3,4以下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不同.

  • 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措施探讨

    作者:陈献南;李毅中

    随着骨科诊疗技术的进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取得显著疗效,并在基层医院中日益普及.但近年来手术疗效欠佳的病例屡见报道.本着提高手术疗效目的,我们对本院1 996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病例进行分析, 根据术中病理所见,结合有关文献复习,讨论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

  •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价

    作者:郭继东;侯树勋;李利;史亚民;吴闻文;王华东;商卫林

    目的:通过对143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男80例,女6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岁,平均37.85岁;随访时间10~15年,平均12.7年.按照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组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中87例收集到了术前的CT扫描结果,根据CT测量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将87例患者分为Ⅰ、Ⅱ、Ⅲ度共3组进行疗效评价.2011年对所有患者行未次随访,选择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异,使用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14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5,11±2.02,末次随访为12.51±2.35;术前ODI评分为33.98±7.42,未次随访为13.39±6.79,末次随访时JOA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了83.2%(119/143),复发率为6.3%.②30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椎间盘突出Ⅲ度的患者术后JOA和ODI评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②青年患者(30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部分患者51%(19/37)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③椎间盘突出程度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

2301 条记录 4/116 页 « 12345678...1151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