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心理幸福感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吉凤;曲洪波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量表(FAI)和心理幸福感量表(PWE)对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家庭关怀度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老年慢性病患者FAI 总评分为(5.73±2.51)分,家庭关怀度高者 PWE 总评分高于家庭关怀度低者(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WE 与 FAI 得分呈高度正相关性(P <0.01)。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怀度低是影响其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变量因素,因此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怀度有助于增强其心理幸福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大学生学习投入、人格展现与幸福感的关系初探

    作者:姚景照

    主观幸福感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1],心理幸福感则把幸福感理解为人潜能的实现.主观幸福感强调了幸福评价的主观性,但是其词义本身可以用幸福感来代替[2].

  •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安全感、自尊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刘兰兰;王欣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65名师范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安全感量、自尊量表以及心理幸福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果 (1) 经过团体心理辅导之后,成员在安全感各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16.00±4.02)分、(15.77±4.19)分],显著低于辅导前的得分[(18.13±4.44)分、(17.70±4.87)分,P <0.01];自尊量表的得分为(18.16±3.14)分,显著低于辅导前的得分(20.32±3.75)分,P <0.01;在心理幸福感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前成员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 (2) 辅导后成员在自评自我了解程度和自信心的得分分别为(7.77±0.98)分、(7.80±1.10)分,显著高于辅导前的自评得分[(5.01±1.28)分、(5.13±1.62)分,P <0.01].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王艳芝;龚蓉;王欣

    目的 探讨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以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安全感量表为调查工具,对河北省11所幼儿园437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有显著性相关(r=0.16~0.63;P<0.01);以家庭内部支持、家庭外部支持、人际安全、确定控制、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状况、环境状况为自变量,以心理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环境状况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外,其他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联合预测心理幸福感62%的变异量),其中,以人际安全和心理状况两层面的预测力佳(其解释量分别为39%、17%).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满意度、安全感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 958名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

    作者:崔春华;李春晖;杨海荣;臧刚顺

    目的调查河北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内外控等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心理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河北师范大学958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 (1)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心理幸福感高于男生(女353.26±38.77,男342.49±39.63)(2)农村学生的自主性高,城市学生低(农54.11±8.35,城52.34±8.40);(3)县城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高,农村学生低(县54.14±8.48,农51.69±7.91);(4)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高,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低(352.79±39.22,345.52±38.76);(5)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6)内在控制性强的个体心理幸福感高于外在控制性强的个体;(7)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联合预测心理幸福感25.5%的变异量.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年级水平上存在差异,社会支持与内外控均对心理幸福感产生一定的预测作用.

  •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状态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斌;王延松;李望舒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1-3],因过度使用网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不佳、社会功能受损并且反复使用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被称为网络成瘾,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现象受到诸多研究者的关注[2],Kraut等[1]对73个家庭的169人的第1、第2年的网络使用情况研究认为,过度使用网络可以使人的社会卷入减少,心理幸福感降低,孤独感和抑郁感增加,也有研究认为,自责、幻想、回避等不良应付方式与网络成瘾有关[4,5],但网络成瘾者孤独、抑郁情绪及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尚无报告.

  • 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

    作者:李静

    目的 探讨卒中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幸福感现状.方法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3个心理幸福感测评量表,即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及SF-36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60例CIND患者进行测量.结果 卒中后CIND患者积极应对因子分、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其SF-36生理健康综合评分(63.22±9.48)分,心理健康综合评分(56.61±8.02)分,其中,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8个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满意度(4.60±3.53)分,属于低水平.结论 卒中后CIND患者较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但心理幸福感显著降低,主要表现在抑郁症状较高、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较低.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卒中后CIND患者,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其心身健康.

  • 幸福感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万崇华;禹玉兰;王亚静;谭健烽

    1 幸福感的概念及意义幸福感(well-being)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 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它实质上是由外在的良性刺激诱发的一种具有动力性和依赖性的积极情绪体验[1].幸福感的研究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从其发展背景来看,一是源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崛起所引发的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日益关注.自从1967 年Wanner Wilson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公开发表之后,有关幸福感的研究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存在3种思路,即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和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SWB).

  • 大学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艳红;刘岩;郑煊威

    目的 探讨大学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状况及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252名大学教师进行测试.结果 ①女教师(F=4.07,P<0.05)、来自于城市的教师(F=8.30,P<0.001)心理幸福感水平高.②已婚教师(F=8.99,P<0.001)、来自于城市的教师(F=4.93,P<0.01)得到的支持多;并且存在性别和教师来源地的交互作用(F=10.09,P<0.01),来自于城市的女教师得到的支持多.③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它预测心理幸福感8.2%的变异量.结论大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在性别和来源地上差异显著;社会支持在婚姻和来源地上差异显著,并且存在性别和来源地的交互作用;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 脑瘫患儿家长心理调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董超群;刘一苇;许秀军;周春聪;宋莹;陈婷婷;邵佳淼;肖盼盼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家长积极与消极心理调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健康调查表(MHI 38)、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C)对122名脑瘫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脑瘫患儿家长心理痛苦得分70.75±19.36,心理幸福感得分44.15±13.66,创伤后成长得分68.98±18.72;相关分析显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与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儿的瘫痪程度是家长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解释22.2%的变异量;患儿的瘫痪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创伤后成长是家长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42.7%的总变异.结论 脑瘫患儿家长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并存,且积极与消极心理调适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需全面了解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倾向与心理幸福感相关研究

    作者:胡婉玲;胡娴云;蒋索;邵引印;李艳

    目的:探讨当代中学生同一性风格与心理幸福感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一性风格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温州、宁波两地共372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从总体来看,信息风格的中学生所占比例高;中学生在心理幸福感的个人成长维度上得分高;信息风格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规范风格和扩散/逃避风格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多数中学生在处理同一性问题时采用信息风格,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中学生同一性风格与心理幸福感密切相关.

  • 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作用探讨

    作者:蒋索;王芳芳;赵翔;李长瑾;陈莉;何金彩

    目的:考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方法:采用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分别对温州高教园区586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幸福感水平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心理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团体辅导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结论: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的有效方式.

  • 大学生无聊倾向与幸福感的关系:网络依赖的中介作用

    作者:董文;李志勇;李相南;徐慧聪

    目的: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网络依赖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大学生网络依赖量表、综合幸福感问卷对38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无聊倾向与网络依赖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分析表明,无聊倾向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网络依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③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网络依赖在无聊倾向与心理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在无聊倾向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无聊倾向除了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

  • 公务员工作投入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作者:王羽;史占彪;周启帆

    目的:探讨我国公务员工作投入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仁慈、德行、威权三类家长式领导风格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及心理韧性对该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UWES)、家长式领导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和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对411名公务员施测.结果:控制相关协变量后:①工作投入能显著正向预测公务员心理幸福感(γ=0.28,P<0.001);②德行领导对工作投入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具正向调节作用(γ=0.08,P=0.029),且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实现;威权领导具负向调节作用(γ=-0.17,P<0.001),通过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实现;仁慈领导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我国公务员工作投入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受德行和威权领导影响,在高德行领导或低威权领导下的公务员更能通过工作投入促进心理幸福感,该影响需通过公务员心理韧性发挥作用.

  • 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特质移情与利他行为的作用

    作者:李双双;张永春;李雪平

    目的:考察公正世界信念、特质移情、利他行为以及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特质移情量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4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公正世界信念、利他行为和心理幸福感均显著正相关,同时,特质移情、利他行为和心理幸福感也呈显著正相关;特质移情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且这种调节效应部分通过中介变量利他行为发挥作用.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 大学生宜人性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

    作者:连灵;郭胜忠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在宜人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五人格宜人性分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感恩问卷对5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宜人性显著预测领悟社会支持(β=0.37,P<0.001),宜人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预测感恩(β=0.15、0.55,均P<0.001),宜人性、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显著预测心理幸福感(β=0.18、0.45、0.29,均P<0.001).领悟社会支持在宜人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感恩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宜人性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也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

  • 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袁莉敏;张日昇;赵会春;柳恒超

    目的:揭示大学生乐观的结构,探讨乐观与心理幸福感(即生活满意度、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抑郁问卷和自编的乐观问卷对3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乐观问卷包括效能感、失败、乐观和悲观四个维度,其中乐观维度和失败维度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效能维度和失败维度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乐观能显著地预测心理幸福感.

  • 幸福感整合模型在不同年龄及性别群体的验证

    作者:陈志霞;李启明

    目的:以幸福感整合理论为基础,检验幸福感的整合模型.方法:调查了3192位不同年龄阶段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结果:①相关分析证实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之间显著正相关;②幸福感的整合模型在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性别群体具有跨年龄及性别群体的良好信效度.结论:幸福感整合模型(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得到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实习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邹惠美;唐宴芬;许静;陈应辉;王蓉;成沛玉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提高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临床带教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的护生280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对280名实习护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共发放28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75份.实习护生心理资本水平:自我效能感(3.71±0.52)分、希望(3.54±0.62)分、韧性(3.61±9.55)分、乐观(3.58±0.35)分.实习护生的心理弹性总分(57.84±20.81)分低于常模(65.40±13.90)分.实习护生心理幸福感总体均分(为334.09±38.56)分,个人成长维度得分高,为(61.61±9.21)分,自主性得分低,仅(51.7±7.91)分.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学习成绩、对所学习专业的态度、是否存在就业担忧、父母对实习护生的期望、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关爱、与同学间的关系.结论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多,医院护理部应制定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生的心理弹性,增强其心理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

  • 感恩对制造企业员工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影响

    作者:张庆吉;涂叶满

    目的 探讨制造企业员工感恩、心理幸福感和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2家制造企业29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版《企业员工感恩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修订版《心理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在感恩和心理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296名企业员工感恩总分为(70.8±13.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7.3±8.3)分,心理幸福感总分为(133.1±27.2)分.制造企业员工的感恩和社会支持均可正向预测心理幸福(P<0.01).感恩对制造企业员工心理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值为0.472,以社会支持为中介的间接效应值为0.208,总效应值为0.680.结论 制造企业员工的感恩特质不仅可直接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且可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

44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