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静;邱茂锋;林修光

    为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成份和筛选选择性抑菌物质设计了一种选择性分离鉴别培养基,CTV-MUG-RSMAC琼脂.使用该培养基不仅可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还能同时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的三种主要生化特征--不发酵山梨醇、不发醇鼠李糖、不分解MUG,可避免漏检发酵山梨醇的大肠杆菌O157∶H7变异株.样品用选择性增菌肉汤42℃培养过夜后,在CTV-MUG-RSMAC平板上划线接种,37℃培养24小时,挑选特征菌落做O157、H7抗血清凝集试验和肠杆菌科主要生化试验,整个程序可在3天内完成.检测了126份食品样品,结果检出3份阳性,与用FDA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 出血性大肠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赵志晶;刘秀梅

    以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aemorrhagic E.coli,EHEC)O157∶H7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经3次亚克隆建立了一个稳定分泌抗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A5.分泌抗体属IgM亚型,腹水的抗体效价达1∶1×106.以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纯化后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2×104,检出限为105~106cfu/ml.该抗体对大肠杆菌O157有较高特异性,同时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13∶H21抗原.

  • 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何超;樊学军;汪东篱;刘丽英;王翠苹;裴晓方

    目的建立能在12小时内同时快速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方法碱性蛋白胨水(BPW)非选择性增菌6h;100℃10min制备DNA模板;根据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沙门菌的invA基因序列设计各菌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同时优化反应体系,测定体系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该多重PCR体系能在12h内同时检测3种目的菌;灵敏度为10~30cfu/ml;通过对23株目的菌和15株非目的菌检测,提示该体系特异性高.结论初步探讨出能在12h内快速、灵敏、特异地同时测定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

  • 双重PCR检测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张秀方;武二丽;刘肖;张伟强;胡慧;邵刘云;王亚宾;陈丽颖

    目的 建立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调查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以大肠杆菌0157∶H7 rfbE基因和沙门菌inv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通过对单个基因PCR和多重基因PCR扩增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以及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快速检测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双重PCR法.在郑州市不同地区的综合性超市、冷鲜肉专卖店和农贸市场随机抽检144份生鲜猪肉样品,分别进行了PCR检测和常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 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特异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可达到10 pg/μl.在144份样品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样品数为10份,检出率为6.94%;检出沙门菌的样品数为13份,检出率为9.03%;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同时检出的有2份,占总样品的1.39%.结论 初步建立了同步、简便、快速、灵敏地检测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沙门菌的双重PCR方法;生鲜猪肉中存在致病菌的污染问题,将威胁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不容忽视.

  • 气单胞菌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3种消毒剂抗力的实验观察

    作者:陈春田;刘希真;宋承辉;李岩

    气单胞菌、大肠杆菌(8099)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醋酸氯己定的抗力依次减小,对二氧化氯的抗力无明显差别,对过氧戊二酸的抗力以大肠杆菌(8099)为强.

  •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7∶H7的亚碲酸钾抗性基因簇分布和抗性水平

    作者:李新军;叶长芸;张晶波;卢珊;白雪梅;徐建国

    目的了解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7∶H7的亚碲酸盐抗性基因簇的分布和抗性水平的关系. 方法运用PCR和核酸杂交方法进行基因检测,使用平皿法检测亚碲酸钾抗性水平. 结果在所检测的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耶尔森菌、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只有大肠杆菌O157∶H7具有 ter(tellurite resistance, ter)基因簇.所检测的34株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H7有33株具有ter基因簇,所检测的18株不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4株具有ter基因簇,但是没有该毒力岛的其它基因.ter基因阳性的33株菌中,亚碲酸钾的抗性水平一般较高,4株在750μg/ml以上,19株为500~750μg/ml,10株为250~500μg/ml;而4株ter基因簇阴性的菌株,也表现了高水平的耐药性,其抗性水平均为500~750μg/ml.其它ter基因簇阴性的菌株,20株耐药性为5~10μg/ml,1株10~20μg/ml,6株20~50μg/ml,2株50~100μg/ml,1株100~250μg/ml. 结论 ter基因簇在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H7中高频率存在,而在其它病原菌中没有检测到.高水平的亚碲酸钾抗性可以作为选择性分离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7∶H7的指标之一.

  • 大肠杆菌O157∶H7呼吸系统调控蛋白FNR对三型分泌系统调控的研究

    作者:徐雪芳;阎泽军;熊衍文;徐建国

    目的 了解大肠杆菌O157∶H7 FNR(fumarate nitrate reduction,富马酸硝酸盐还原)对三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λRed重组技术,利用PCR产物,通过Bet(a ssDNA annealing protein,ssDNA退火蛋白)和Exo(a5'→3'dsDNA exonuclease,5 '→3' dsDNA外切酶)蛋白促进同位交换的方法,成功构建了fnr突变株.结果 虽然细胞黏附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的黏附力并没有明显下降.但是T3SS的蛋白图谱显示fnr突变株中蛋白分泌量有明显下降.结论 推测可能是fnr基因敲除后导致高浓度的ClpXP(caseinolytic protease X&P,酪蛋白水解酶X&P)引起GrlA(global regulator of LEE activator)蛋白的降解,从而导致LEE(locus of enterocyte effacement)表达的下降,造成T3SS蛋白分泌量的下降.

  • 黄连素和6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O157∶H7中国分离株产生志贺毒素的影响

    作者:范光伟;徐建国

    目的研究黄连素和6种常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O157∶H7中国分离株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影响.方法利用志贺毒素对Vero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并可使其释放乳酸脱氢酶(LDH)的原理,使用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的LDH的含量.结果将大肠杆菌O157∶H7在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的亚抑制浓度中培养后,可增加大肠杆菌O157∶H7对Vero细胞的毒性,但不同菌株有差异.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小抑制浓度很低,但其对Vero细胞毒性作用,随着药浓度的降低而增高.黄连素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O157∶H7没有抑制作用.和抗生素相比,黄连素对大肠杆菌O157∶H7产生和释放志贺毒素比较小.结论黄连素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O157∶H7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其刺激大肠杆菌O157∶H7产生和释放志贺毒素的作用较抗生素小.

  • 基于荧光碳点的免疫荧光探针构建及其对大肠杆菌的特异性识别

    作者:车望远;杨焜;李钒;刘长军;田丰

    目的:将碳点( CDs)应用在免疫荧光探针成为取代传统荧光染料的新型标记物。方法通过微波加热方法制备高强荧光碳点,并通过EDC偶联法与大肠杆菌抗体结合形成复合免疫荧光探针,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检测模型进行特异性识别实验。结果碳点成功应用在免疫标记大肠杆菌O157∶H7,并可见多色荧光。结论免疫荧光探针成功地识别大肠杆菌O157∶H7,表明碳点可作为免疫荧光探针的荧光标记物,有望制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低毒生物传感器。

  • 噬菌体裂解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红辉;易鑫;刘新春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介水传染病.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利用噬菌体治疗感染性疾病已再次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该文简述了侵染大肠杆菌O157∶H7的主要噬菌体类型和近年来噬菌体裂解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状况,目前,噬菌体裂解大肠杆菌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临床医学方面,而在污水处理方面鲜有报道,该文也提出了噬菌体在环境水处理方面的展望.

  • PCR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作者:金慧英;陶开华;李越希;陈华标;李法卿;李素芹;谭维国

    目的研究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并比较单一PCR和多重PCR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O157∶H7的O抗原、H鞭毛抗原及SLT1和SLT2毒素基因特异的4对引物,分别或共同进行PCR扩增,检测40株O157∶H7和非O157∶H7菌株,将细菌按10+1~10+6稀释后比较PCR的检测灵敏度.结果所有O157∶H7菌株均在497 bp和625 bp处出现O157抗原基因和H7抗原基因产物,其产毒株在484 bp和(或)210 bp处出现SLT2和(或)SLT1基因产物,非O157∶H7菌株PCR结果均为阴性;单一PCR检测灵敏度为150 CFU/PCR反应,多重PCR为>1 500 CFU/PCR反应.结论在经过增菌后,多重PCR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和简便,为产毒和非产毒O157∶H7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 免疫磁分离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作者:顾培科

    目的:探究免疫磁分离免疫磁分离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大肠杆菌 O157∶H7的实验室效价。方法:将我院检验科保存的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用胶体金标记为标记抗体,在利用抗大肠杆菌 O157∶H7多克隆抗体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用免疫磁分离分离待测样本后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样本中的大肠杆菌 O157∶H7,观察比较单纯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免疫磁分离处理后再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灵敏度和检出情况。结果:纯培养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单纯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在浓度为7.6×104 CFU/mL 菌液呈弱阳性,表明检测低浓度为7.6×104 CFU/mL。而免疫磁分离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浓度为7.6×103 CFU/mL既可检测为阳性。大肠杆菌 O157∶H7培养基中37℃培养5h后,单纯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呈(-);免疫磁分离后再用试纸条检测,结果呈(±)。结论:免疫磁分离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大肠杆菌 O157∶H7降低了细菌检出的底限浓度,提高了检出率。

  • 大肠杆菌O157∶H7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方珍;鞠文;秦亚楠;孟日增;潘风光

    目的:制备高效价、高纯度、特异性好、荧光强度高及稳定的抗大肠杆菌O157∶H7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抗体,初步探讨其在大肠杆菌荧光免疫检测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复苏培养E.coli O157∶H7标准菌株,甲醛灭活制备疫苗免疫家兔.4次免疫后,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经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粗提后应用蛋白亲和层析柱HiTrap Protein G HP进行IgG纯化,借助SDS-PAGE电泳、BCA试剂盒法、间接ELISA法分别对蛋白纯度、蛋白含量及抗体效价进行测定.应用不同FITC与蛋白量比值以及不同标记反应条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标记.比较荧光抗体F485/535,结合差异性显著分析对FITC与蛋白量比值及反应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应用标记抗体与E.coli 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液反应验证标记效果.结果:HiTrap Protein G进行E.coli O157∶H7多克隆抗体纯化的佳纯化方法为35%、100%二梯度洗脱,制备抗体效价为1∶25 600,与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等8种肠杆菌无交叉反应,佳FITC与蛋白量比值为1∶10,佳标记反应条件为20℃、2h.由佳条件制得的荧光抗体与E.coli O157∶H7反应明显,强荧光连续照射15 min后仍显示高亮度荧光反应,且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反应.结论:本实验首次制备出纯度高、荧光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的E.coli O157∶H7 FITC标记多克隆抗体,为E.coli O157∶H7荧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完成了关键步骤.

  • 三种检测大肠杆菌O157∶H7酶免疫传感器的比较

    作者:马静;终荟;李江陵;刘军

    目的 比较三种检测E.coli O157∶H7的酶免疫传感器性能.方法 采用吸附法、分子自组法、电沉积法制备用于检测E.coli O157∶H7的酶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测定E.coli O157∶H7被同定在电极表面引起的电信号改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吸附法、分子自组法、电沉积法在含0.1 mol/L PBS(pH7.4),1 mmol几二甲氨基甲基二茂铁,0.2mmol/L H2O2,30℃的底液中酶免疫传感器的检出限分别为5×102CFU/mL,2×102CFU/m L,1×102CFU/mL,检测线性范围为1×103 -1×105CFU/m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0,0.992,0.997.结论 电沉积法传感器与前两种方法相比更简单,灵敏度更高.

  • 徐州地区73株大肠杆菌O157∶H7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顾玲;祖荣强;周璐;杨华富;张雪峰

    目的 了解不同来源大肠杆菌O157∶H7菌株遗传标志物的分布频率.方法 对1999年徐州地区O157∶H7暴发疫情中分离到的73株O157∶H7菌株,用PCR方法对stx1和stx2阳性菌株分别进行亚型分型;对stx2阳性菌株检测q933和q21基因;用RT-PCR进行tir等位基因检测.结果 73株菌中除1株tir(255A)和tir (255T)均为阴性外,其余菌株均携带tir(255T)基因;10株携带stx1,亚型分型检测显示均为stx1a;全部分离株均为stx2阳性,其中携带stx 2a 13株(17.81%),携带stx2c 60株(82.19%).食品中未检出stx2a;病人分离株中stx2a检出率高于动物分离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品、动物分离株中stx2c检出率(100.00%、87.30%)较高.13株(17.81%)菌株为单q933阳性,60株(82.19%)为单q21阳性.食品中未检出q933,病人分离株中检出率高于动物分离株(P<0.01);q21在病人分离株中未检出,食品、动物分离株检出率较高(100.00%、87.30%).结论 不同来源的O157∶H7分离菌株的遗传标志存在多样性,这可能有助于从外环境来源菌株中识别具有潜在人类疾病风险的基因型.

  • 江苏省建湖地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分析

    作者:朱根忠;吴芹

    目的 了解建湖地区腹泻患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情况,家禽、家畜O157∶H7带菌情况,水源水中O157∶H7污染情况. 方法 在2008年5月-9月采集腹泻患者和家禽、家畜的粪便以及水源水、肉制品、苍蝇等标本计836份,应用免疫磁珠浓集、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分离、生化和血清学反应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阳性标本17份,其中腹泻患者阳性率为1.15%,4种动物粪便、肉制品均检出阳性标本,但水、苍蝇标本中均未检出阳性.菌株对青霉素耐药性高,达100%,对其他受试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该地区腹泻患者和家禽、家畜中存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且具潜在的流行性危险.

  • 传染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伴肾小管坏死

    作者:龚西騟;吴继锋;闵大六;王道斌;陈柯;胡闻

    目的探讨传染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患病死亡者的尸检资料进行眼观、光镜、电镜检查,结合流行病学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变主要表现为节段性出血性坏死性空回肠炎及肾小管上皮弥漫性变性坏死和早期修复性改变,伴有肝、肺、脑等器官中毒性损害性病变.结论传染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能系EHEC O157∶H7通过其志贺样毒素、LEE毒力岛和溶血素等引起严重肠炎及肠外并发症.

  • 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世文;李军;曾芸;杨威;陈泽祥;潘艳;彭昊

    目的 研究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E.coli O157∶H7诱导成为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抗生素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或SDS方法将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使用PCR方法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通过外排泵抑制剂与氟苯尼考联合使用,检测E.coli O157∶H7是否存在对氟苯尼考的主动外排作用.结果 经过36代的耐药诱导,敏感菌株对氟苯尼考产生了高度耐药(MIC为256 μg/mL).质粒检测结果显示,耐药诱导菌株出现2个质粒,大小分别约为3 500 bp和1 200 bp,floR基因位于质粒DNA中.经连续传代培养或SDS法进行耐药消除,耐药诱导菌株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提高,但其质粒和floR基因均未丢失.结论 E.coli O157∶H7氟苯尼考敏感菌和耐药菌均存在对氟苯尼考的质子驱动型外排泵和ATP水解依赖型外排泵主动外排作用.

  • 广西畜禽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军;禤雄标;谢宇舟;谢永平;彭昊;陈泽祥;胡帅;马春霞;杨威;许力干;潘艳

    目的 为了掌握广西畜禽大肠杆菌O157∶H7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应用细菌分离、生化特性鉴定、血清凝集反应和PCR鉴定等方法在2007-2010年广西200多个畜禽养殖场进行畜禽大肠杆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对采集的2 915份样本进行了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毒力基因检测.有5份样本经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凝集反应和PCR鉴定为大肠杆菌O157∶H7,样本细菌分离率为0.17%.小白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菌株的毒力各有差别,对小白鼠的致死率在33.4%~100%之间.药敏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多粘菌素B、罗红霉素、利福平和林可霉素不敏感.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略有差异,并与其致病性强弱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大肠杆菌O157∶H7主要在猪群传播,具有一定的毒力,对常用抗生素耐药.

  • 河北省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分布及毒力研究

    作者:张淑红;申志新;关文英;侯凤伶;王英豪

    目的:掌握河北省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分布状况及菌株的毒力研究.方法:运用免疫磁珠富集进行分离培养,并用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共采集食品530份,检出O157∶H7大肠杆菌5株,总检出率为0.9%.其中,以生牛、羊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7%和4.4%.5株O157∶H7菌株中,4株带有SLT2、eae和Hly 3种毒力基因,1株带有SLT1、SLT2、eae和Hly 4种毒力基因.结论:掌握食品中O157∶H7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对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有重要意义.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