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葡萄皮提取物对拟痴呆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作者:洪玉;马龙;周晓辉;杨勇

    目的研究葡萄皮提取物对拟痴呆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腹腔注射建立拟痴呆模型,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脑复康、葡萄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干预.采用神经行为学及抗氧化类、胆碱能类、一氧化氮合酶等检测指标来进行观察、评价.

  • 慢性病服务跨机构协作模式探索及效果评价——基于医务人员的调查

    作者:殷璇;钱东福;谷小丽;汪润清

    目的:对比医务人员对干预前后在跨机构协作效果上的评价变化,为促进医务人员的跨机构沟通和协调、完善慢性病服务跨机构协作模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多阶段随机抽样相结合,对县、乡、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干预前后样本,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方案实施一年后,县级医院参与度提高,但工作认同感降低;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慢性病服务水平提升,但从培训中得到的帮助效果有限;慢性病服务跨机构协作对改善村医诊疗水平帮助大.建议:在跨机构协作模式政策制定层面,重视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需求, 改善利益激励方式, 明确晋升渠道及标准;建立健全跨机构培训机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对个人发展的激励作用;从慢性病提供连续性角度,探索县、乡、村在跨机构协作中的角色和任务.

  • 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改革中多机构协作模型的建构与效果评价:一项农村社区干预实验

    作者:唐文熙;张研;张亮

    多机构协作是新医改政策执行中的一个瓶颈,且未从理论层面获得足够关注。本研究在借鉴D’ Amour组织协作模型基础上,重新修订出适合我国多层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多机构协作模型,并研制了完整干预方案和措施。通过两年半的农村社区干预,研究对机构协作水平进行了前后和分组对照,并就医生身份对协作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采取多机构协作模型干预的实验组协作水平有显著性提高,其中有共同激励干预的实验组为“积极型协作”,显著性高于未采取共同激励干预的实验组—“发展型协作”和未采取干预的对照组—“潜在型协作”;县级临床医生对协作的认同显著性低于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和慢病管理人员。建议今后协作改革应以提升县级医院临床医生的内在认同作为政策靶点,同时,激励方式应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多样化,以促进多机构协作从目前的结构性整合向功能性整合和文化性整合方向转变。

  •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生殖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民;李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生殖健康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追述到19世纪初期.经典的例子是:Ignaz Semmelweis发现由医学生在医院接生的产妇死于产褥热者多于助产士接生者.通过观察,他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归因于在两次接生之间的洗手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流行病学的发展,流行病学方法在生殖健康研究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渗透到生殖健康研究的各个领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用来确定生殖健康中的主要问题,阐明其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实验并能够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评价[1].

  •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社区"灶点"干预模式效果评价

    作者:王志强;康殿民;王雨露;王玫;薛付忠

    为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农村地区流行,我们在山东省平邑县进行HFRS干预实验,探讨社区HFRS干预优化模式.

  • 基本卫生技术包的运用效果分析

    作者:黄葭燕;陈洁;周武强;陈英耀

    根据基本卫生技术包(EHTP)的试点运行结果,确定了对临床诊疗流程和卫生技术配置进行优化的干预模型,并在样本医院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干预实验.项目组假设,若能通过一系列绩效指标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就可确定此干预模型的实际意义.若实施后的绩效优于实施前,那么就可认为优化干预模型是有良好效果的,即通过EHTP,可改善资源配置和流程优化,达到改善服务绩效的目的,也就是说,EHTP在病种管理中的运用是可行的.现就干预实验的评价方法及结果进行阐述.

  • 初中生自尊发展特点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作者:杨新惠;阎晓军;石国兴

    目的 了解初中生自尊发展特点并提高其自尊水平.方法 结合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教材,以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对初中生自尊进行教学干预研究.将被试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1个月的干预实验.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统一施测.结果 在独生子女中,女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女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女生的自尊水平;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的干预方法对提高初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效果.

  • 小学生应对同伴冲突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明理;傅早霞

    目的:探索提高小学生同伴冲突应对能力的方法.方法:采用2×2因素实验设计,运用自我监控的问题解决模式对106名三、五年级小学生(实验组)进行同伴冲突应对能力的训练,另101名三、五年级小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儿童社交问题解决访谈提纲和小学生社交技能教师评定量表于实验前后对两组学生施测.结果:经过自我监控训练后,在解决冲突的有效性上,三年级实验组有显著提高(9.58±1.60/8.12±2.36,t=3.846,P<0.01),在解决冲突的适应性上,三、五年级实验组均有显著提高(10.52±1.87/7.96±2.44,t=6.612,P<0.01;11.02±1.65/7.54±2.44,t=9.561,P<0.01);教师评定的结果表明,训练后三、五年级实验组处理冲突的能力均有显著提高(29.35±1.70/26.62±4.66,t=4.063,P<0.01;31.59±2.73/27.59±4.39,t=6.147,P<0.01).结论:自我监控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小学生同伴冲突应对能力的方法.

  • 中国内科肿瘤学:在探索中前行

    作者:孙燕

    一、我国内科肿瘤学研究取得了令世界同行瞩目的成就笔者曾经开展了全国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调查以及在肿瘤高发区开展了研究工作,这些工作都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例如20世纪50年代针对食管癌高发地区展开大规模普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卫生部又在1973~1975年组织了全国居民死亡回顾调查,并编写了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受到全世界同行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多次论证,我们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达成了协议,在高发人群开展维生素加微量元素的双盲干预实验,结果在1993年发表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J Natl Cancer Inst》).治疗组食管癌、胃癌和白内障发病率明显下降,成为全球第1个阳性试验.

  • 臀肌挛缩症干预研究调查报告

    作者:金福芝;曹书江;侯海峰;李群伟

    本课题组曾报道过某地发生了一种地方性下蹲困难综合征,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研,提出其病因为不当注射引起的臀肌挛缩症.嗣后,我们选择了两例患儿进行松解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为探讨肌内注射导致臀肌挛缩的危险因素,我们还用大白鼠复制了臀肌挛缩动物模型,发现苯甲醇和注射频率是导致臀肌挛缩的重要危险因素[1,2],青霉素钾盐的危险性似大于钠盐液[3].课题组据此做出结论并向当地卫生管理部门提出撤换村医的建议,当地卫生管理部门采取了课题组的建议,于1999年底撤换了该村医,调入一名大学毕业的医生到该村工作.这可视为一次人为的干预实验,为考察干预的结果,我们于2003年3月对该村屯进行了现场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郯城县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实验

    作者:李绍广;乔民爱;刘平;李军;孙传伟;孙志红

    目的为探索中小学生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寻求健康教育干预依据.方法1997年郯城县城区和农村取48所在校56 839各中小学生为干预组,另取所选的城区和农村各4所学校中小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干预实验.干预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家长、教师为合堂"的健康卫生知识课,主要内容为"六个一"活动,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及卫生行为规范等.于2001年随机抽样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卫生知识来源途径: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大众媒体、其他分别为57.93%(1 665/2 876)、15.89%(456/2 876)、13.18%(379/2 876)、10.14%(292/2 876)、2.86%(82/2 876),在干预学校调查中小学生87.13%(1 253/1 438)直接从学校接受健康教育,在对照组学校调查中小学生40.12%(576/1 438)接受健康教育,两者之间差异有着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增设以"学生、家长、教师为合堂"的健康卫生知识课,主要内容为"六个一"活动,研究结果证实,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等方面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 抗衰抗疲劳胶囊抗疲劳作用调查研究

    作者:许言午;陈显久;张悦红;牛勃;杨琦;刘志贞;向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一种"亚健康状态"--疲劳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1].为了观察抗衰抗疲劳胶囊抗疲劳作用的效果,探索改善人群疲劳症状的适宜手段和有效途径,我们进行了本次干预实验.

  • 青藏高原大骨节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作者:李群伟;李江;扎西泽登;丁真群培;冉丽莎

    自1998年始,作者承担卫生部任务,深入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和陕西等地,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骨节病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通过考察得知,青藏高原大骨节病病情严重而活跃,个别村屯X线检出率可高达80%以上,是目前全国重病区之一[1~3].考察组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大骨节病新进展,提出在青藏高原进行换粮防病的实施方案,并建议在青海和西藏设立实验观察点,进行干预实验.干预在1999年实施,其中西藏采纳了考察组的建议,在病区实施了换粮,青海则自行采取了补硒的措施,现将这2项实验的结果报告如下.

  • 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实验研究

    作者:黄万琪;周威;杨蕴;张银友;贺尊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障碍治疗方法,降低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病率.方法以经SCL-90测试分析筛检出≥2项因子分在2.3以上的心理障碍者205人为研究对象,采取心理治疗、中药治疗、中药与心理疗法结合治疗3种干预模式对实验组心理障碍者进行为期半年治疗,对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测试情况比较、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干预前、后测试结果比较,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个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测试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前后SCL-90测试总分、总均分、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3种干预方式对心理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以中药与心理疗法结合治疗效果佳.

  • 超重及肥胖儿童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干预实验研究

    作者:王荔;王祝欣;王芳芳

    目的:探讨对超重及肥胖儿童进行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途径、内容.方法:通过基线调查发现超重及肥胖儿童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根据研究目的将被试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分析两组的均衡性齐.对于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干预后复测,并于3个月后对干预组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知识部分总得分,包括生活方式知识、营养知识、运动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饮食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追踪调查,干预组知识部分总得分及生活方式知识项目得分低于干预后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部分追踪调查得分与干预后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次干预实验方法可行,内容适当,效果基本稳定.

  •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大鼠急性失血性心肌缺血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赵东;朱仕杰;张致琦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IMA )作为早期预测因子在大鼠急性失血性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 SD 大鼠制作急性失血动物模型,24只大鼠(实验 A 组)间断放血,分别使血红蛋白(Hb)降至100、90、80、70、60 g/L ,当血清 IMA 明显升高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判断是否有心肌损害。24只大鼠(实验 B 组)间断放血,分别使 Hb 降至100、90、80、70、60 g/L ,当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 (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判断是否有心肌损害。另外24只大鼠进行干预实验(干预实验对照组),间断放血,分别使 Hb 降至100、90、80、70、60 g/L ,放血的同时输注少量人血白蛋白以抑制血清 IMA 变化,当血清 cTnT 、CK-MB 明显升高时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判断是否有心肌损害。结果:实验 A 组大鼠当 Hb 降至80 g/L 时,血清 IMA 明显升高至(64.2±3.0) U /mL(P<0.05),而此时 cTnT 、CK-MB 、NT-proBNP 数值均没有明显变化。此时处死大鼠,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未发现缺血坏死。实验 B 组大鼠当 Hb 降至60 g/L 时,血清 IMA 为(90.2±9.0) U /mL ,NT-proBNP 含量上升至(1175.3±274.1) pg/mL ,cTnT 上升至(1.48 ± 0.33) ng/mL ,CK-MB 上升至(91.8±7.0) U /L ,此时 IMA 、NT-proBNP 、cTnT 、CK-MB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时处死大鼠,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发现有心肌坏死。干预实验对照组大鼠 Hb 降至不同水平时,血清 IMA 均无明显变化;当 Hb降至60 g/L 时,血清 NT-proBNP 含量上升至(879.8±83.5) pg/mL (P <0.05),cTnT 上升至(1.03 ± 0.02) ng/mL (P <0.05),CK-MB 上升至(86.2±7.0) U /L(P<0.05)。此时处死大鼠,取其心肌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心肌坏死。结论:血清 IMA 升高可用于早期预测急性失血性心肌缺血,值得进一步研究。

  • 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作者:贾道全;武卫国;罗成福;王志强;杨成俊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前状态之一,如何使其逆转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遗憾的是尚无理想的方法.水溶性维生素叶酸(FA)抗消化道肿瘤的报道较多,但多为动物干预实验.本研究旨在观察FA干预CAG的结果.

  •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建立及干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杨开艳;沈勤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以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渐进性脑退行性疾病.AD患者整个大脑弥散性萎缩并出现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并伴神经元减少,其中以基底前脑核海马区胆碱能神经元严重.神经元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形成老年斑.晚期Aβ沉积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发了炎性反应,活化的胶质细胞围绕在斑块周围.由于AD是多因素引起,涉及多种病理机制的多因异质性疾病,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AD模型困难重重,影响了AD的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AD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的干预实验作一综述.

  • 电子病历有效约束抗生素滥用的调查研究

    作者:黄达;马原;胡莎莎;王毅

    通过问卷调查、主成分分析及干预实验等,发现电子病历对有效约束抗生素滥用具有积极作用,干预实验可以消除不同医院、科室对抗生素使用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加强医保费用控制,加快电子病历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转变.

  • 博福-益普生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实验

    作者:蔺心敬;胡长林;李吕力;钟维章;罗永坚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发生、发展的干预措施.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非服药组、服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非服药组和服药组大鼠制备VaD模型,其中服药组大鼠灌胃给服达纳康.于造模后第24、48和96 h时均检测大鼠行为和大鼠海马ACh含量.结果:非服药组大鼠海马ACh含量持续明显降低且存在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服药组大鼠海马ACh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学习、记忆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达纳康对Va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预防作用.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