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张惠丽;于晖;张春玲;张宇;黄赞春;明佳;惠汝太

    目的研制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IL-6抗体,建立稳定可靠的IL-6测定方法,用于心血管病人的辅助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定.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IL-6表达载体,经高效表达并纯化得到IL-6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后,选择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配对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IL-6浓度.另外选择了70例正常人(年龄25~57岁,男55例,女15例)和83例冠心病人(年龄45~68岁,男62例,女21例),检测其血浆中IL-6浓度.结果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抗IL-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C12,3D11,4C1,1G6,IgG亚类鉴定3C12,3D11,4C1均为IgG1,1G6株大部分为IgG1,少部分为IgG2b.抗体亲和常数分别为7.9×108,3.8×108,4.8×108,2.3×109,免疫印迹证实单抗特异性识别IL-6细胞裂解产物,相加实验表明4株单抗是针对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组成配对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高灵敏度为10pg/ml,可检测范围为20pg/ml~5ng/ml.70例正常人血浆中IL-6含量207±280pg/ml((-x)±s),83例冠心病病人血浆中IL-6含量711±656pg/ml((-x)±s),p<0.0001,95%正常值范围0~755pg/ml.以正常人均值加两倍标准差作为标准,正常人高IL-6率4.3%(3/70),冠心病病人高IL-6率31.3%(26/83),p<0.01.结论4株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组成夹心ELISA法可用于定量检测IL-6浓度.冠心病人IL-6明显高于正常人.

  • 冠状动脉斑块形态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作者:张永春;黄陆力;娄婷叶;上官海娟;李红军;吕风华;张素荣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内皮素(endothelin,ET)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关系,探讨斑块发生破裂的原因,进而为临床上防治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2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及230例CAG正常者的血清TNF-α,ET和IL-6水平,并比较其与不同冠状动脉斑块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ET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型斑块组血清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1型、3型斑块组,且3型斑块组明显高于1型斑块组.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有炎症反应参与,炎症因子TNF-α,ET和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斑块形态均是导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

  • 2型糖尿病大鼠活化肺泡巨噬细胞CD14表达及TNF-α、IL-6分泌减少

    作者:郝新忠;陈隽;杨妤欣;刘云;郑瑞芝

    目的从细胞受体和免疫分子水平探讨T2DM内毒素性肺损伤肺局部防御功能减弱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肺泡巨噬细胞(AM)表面CD14表达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放免法检测血清及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T2DM大鼠AM表面CD14表达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5).而经LPS激活后,T2DM及正常对照大鼠AM表面CD14表达及血清、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II-6水平明显增高(P<0.05),但T2DM组上述指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肺组织的局部防御功能减弱可能与AM经LPS激活后CD14分子上调表达减弱及分泌TNF-α、IL-6能力下降有关.

  • 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IL-6、8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伟;童国玉;周士海;杨东辉;朱大龙

    目的 探讨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和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SAA(1mg/L、10mg/L)、辛伐他汀(5μmol/L、10μmol/L)处理HUVEC 8h、24h后抽提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细胞因子IL-6、IL-8 mRNA的表达.结果 A-SAA能显著促进HUVECIL-6、IL-8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1).辛伐他汀可降低A-SAA对HUVEC IL-6和IL-8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 A-SAA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IL-6、IL-8的表达和分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辛伐他汀可减低A-SAA对内皮细胞IL-6和8的促分泌作用而发挥其抗炎、抗AS的作用.

  • 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罗格列酮对内皮细胞白介素6、8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童国玉;朱大龙;胡云;沈山梅;黄洪;陈炜

    目的 观察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和罗格列酮(RGZ)对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IL)6和IL-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0.5μg/ml、5μg/ml)的A-SAA、RGZ(10μmol/L)处理ECV304内皮细胞8h、24h后抽提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IL-6、IL-8 mRNA的表达.结果 A-SAA能显著促进ECV304细胞IL-6、IL-8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效依赖性(P<0.01).而RGZ并不影响A-SAA对ECV304细胞IL-6和IL-8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 A-SAA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IL-6、IL-8的表达和分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RGZ并非通过影响A-SAA对内皮细胞IL-6和IL-8表达的促进作用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作者:安新焕;宋滇平;刘华;王玉明;段勇;冯霞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应用PCR-RFLP方法和等位特异PCR(ASPCR)方法,对24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8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93例,大量白蛋白尿组65例)和101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1)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大量白蛋白尿组的G/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01),大量白蛋白尿组亦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45).(2)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微量白蛋白尿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31),大量白蛋白尿组亦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05).(3)T2DM组中,GG基因型组UAER明显高于CG、CC基因型组(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L-6基因启动子区-634G/G基因型、病程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IL-6基因启动子区-634 G/G基因型可能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基因型携带者UAER明显增高;G等位基因可能是DN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 不稳定性心绞痛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嘉莹;张菲斐;翟亚萍;黄克钧;王现青;沈玉祥;商保军

    目的:探讨炎症及冠状动脉狭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UA患者(UA组),22例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SA)患者(SA组),以及2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同时对UA及S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积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UA组患者血浆sIL-6R及GMP-140水平显著高于SA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01),而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UA组严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UA组患者sIL-6R、GMP-140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相关性.结论:结果显示UA患者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可能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有关;在判断预后方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较之冠状动脉狭窄可能更为重要.

  • 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变化

    作者:徐腾达;赵水平

    目的:探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时血清脂蛋白(a)[Lp(a)]改变及其与细胞因子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37例心脏疾病患者(无心衰组65例,严重充血性心衰组72例)血清Lp(a)、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严重充血性心衰组患者血清Lp(a)、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偏相关分析(校正总胆固醇、肾功能等混杂因素)显示Lp(a)与IL-6呈明显正相关(r=0.71,P<0.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呈弱相关(r=0.29,P<0.01).结论:结果提示Lp(a)可能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参与充血性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血清浓度的增高可能与IL-6刺激肝脏合成Lp(a)增加有关.

  • 杏灵分散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虹;米树华;赵全明;田磊;贾淑杰;杨红霞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杏灵分散片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及hs-CRP表达及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6例,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灵分散片组,常规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氯吡咯雷、阿托伐他汀等治疗,杏灵分散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杏灵分散片1片,每日3次.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和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TNF-α、IL-6、hs-CRP、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杏灵分散片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TNF-α[(10.36±3.56) ng/L比(16.21±4.87) ng/L]、IL-6[(70.38±18.23) ng/L比(189.23 ±95.39) ng/L]及hs-CRP[(1.75±0.86) mg/L比(7.21 ±3.02) mg/L]的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降低(均为P<0.01).杏灵分散片组患者TNF-α,IL-6及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收缩功能(LVEF)有一定的改善.结论 杏灵分散片能抑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TNF-α,IL-6及hs-CRP表达,并对心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临床预后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作者:冯杰莉;李昭屏;毛节明;高炜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白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比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脏收缩功能及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 32例首次前壁AMI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记录患者AMI介入治疗后24 h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及hs-CRP水平,AMI后第3天测定患者血浆IL-6水平,随访6个月.25例无冠心病病史,且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AMI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64,P<0.01);与AMI后3个月及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及-0.47(均P<0.01);Killip分级≥2级、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积液患者的IL-6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的患者,P<0.05;Killip分级≥2级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Killip分级1级的患者.结论 IL-6是AMI左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以及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因子.

  • 胺碘酮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郭飞;刘小慧;刘新民;关杨;董建增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94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200 mg治疗,维持治疗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采用血液粘度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E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积(H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CHF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CHF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D+8CD-28T淋巴细胞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于韬;杨渝浩;董德琼

    目的 探讨CD+8CD-28T淋巴细胞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例病例为2005年3月至5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淋巴细胞比值、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CD+3、CD+3CD+8、CD+8CD+28T淋巴细胞比值,1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15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肺结核组和疾病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分别为(41±16)%和(40±10)%,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4±6)%];肺结核组和疾病对照组CD3+CD8+ T淋巴细胞[(47±16)%和(44±1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1±12)%];肺结核组CD+8CD+28T淋巴细胞[(15±8)%]显著低于疾病对照组[(20±7)%],两组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2±9)%];肺结核组CD8+CD28-T淋巴细胞[(27±9)%]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22±9)%],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4)%];肺结核组CD+8CD-28T淋巴细胞分泌的IL-6水平[(32.4±2.4)%]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19.7±3.2)%和(15.2±2.7)%].结论 肺结核患者CD+8CD-28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IL-6水平在外周血中上调,CD+8CD-28T淋巴细胞水平在外周血中下调.CD+8CD+28和CD+8CD-28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IL-6可能参与肺结核的发病机制.CD+8CD+28和CD+8CD-28T淋巴细胞比值及其分泌的IL-6水平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指标.

  • 肺结核患者血清前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

    作者:唐神结;肖和平;范以虎;吴福蓉;张忠顺;李红;杨妍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TNF-α及受体、IL-1β及受体、IL-6及受体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并明确其在结核病免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4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20名正常人血清TNF-α、sTNF-RⅠ、IL-1β、IL-1R、 IL-6、 IL-6R的水平,同时对1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上述CK水平进行了随访.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TNF-α、sTNF-RⅠ、IL-1β、IL-1R、 IL-6、 IL-6R水平及TNF-α/sTNF-RⅠ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TNF-α、sTNF-RⅠ、IL-1β、IL-1R、 IL-6、 IL-6R水平及TNF-α/sTNF-RⅠ比值显著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0.01~0.05).空洞组血清TNF-α、sTNF-RⅠ、IL-1β、 IL-6水平及TNF-α/sTNF-RⅠ比值低于无空洞组(P<0.01~0.05).抗结核治疗2月末,17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血清TNF-α、sTNF-RⅠ、IL-1β、IL-1R、 IL-6、 IL-6R水平及TNF-α/sTNF-RⅠ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且上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闭合.但有2例患者血清上述CK水平较治疗前未明显降低,痰菌未阴转.结论 TNF-α、sTNF-R、IL-1β、IL-1R、IL-6、IL-6R等均参与结核病免疫发病过程.肺结核患者血清前炎细胞因子及受体水平的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活动性,判断病情及预后,监测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分辨率CT分型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作者:顾淑一;李庆云;万欢英;任蕾;孙娴雯;邓伟吾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评价COPD的方法,并依此判断COPD影像学分型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84例COPD稳定期患者,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67±11)岁,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根据高分辨率CT影像中肺气肿程度和支气管管壁增厚情况进行分型,并测定其中30例的呼出气冷凝液中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结果 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将COPD患者分为3种类型:(1)A型(34例):无或轻微肺气肿,合并或不合并支气管管壁增厚;(2)E型(23例):有肺气肿,无支气管管壁增厚;(3)M型(27例):有肺气肿和支气管管壁增厚.A型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5.1±4.4)kg/m~2,明显高于E型和M型[(22.5±4.1)和(21.3±3.4)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2,P<0.01).A型中轻度呼吸困难者(15/34例)明显多于E型(2/23例)和M型(6/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7,P<0.05).E型的中、重度咳痰者(均为0/23例)明显少于A型(2/34)和M型(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2,P<0.05).A型患者的FEV_1/FVC和FEV_1占预计值%分别为(67±11)%和(72±24)%,明显高于E型[(53±14)%和(52±26)%]和M型[(53±14)%和(5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52和6.508,均P<0.01).A型患者的深吸气量/肺总量为(41±17)%,明显高于E型和M型[(33±13)%和(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4,P<0.01).A型患者的残气容积/肺总量为(37±9)%,明显低于E型和M型[(44±10)%和(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54,P<0.01).M型患者的呼出气冷凝液中IL-6水平为(25.6±4.4)ng/L,明显高于A型和E型[(19.9±6.3)和(16.7±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9,P<0.01).结论 COPD高分辨率CT3种分型的临床特征不同,且与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相关.

  • 缺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和Janus激酶表达的变化

    作者:王关嵩;钱桂生;毛宝龄;蔡文琴;陈维中;陈琰

    目的研究缺氧肺动脉高压(HPH)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Janus 激酶(JAKs)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缺氧1周(H1)、缺氧2周(H2)、缺氧3周(H3)、缺氧4周(H4)和常氧(N)组,每组12只.常压缺氧舱复制HPH大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IL-6和JAKs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JAKs蛋白的含量和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 (1)H1、H2和H3组大鼠肺组织IL-6 mRNA水平(分别为1.67±0.09、2.26±0.12、1.55±0.11)显著高于N组(1.20±0.11,P均<0.01);H1、H2和H3组大鼠肺组织JAK1 mRNA水平(分别为2.11±0.09、2.85±0.12、2.36±0.13)显著高于N组(1.62±0.10,P均<0.01);H1、H2和H3组大鼠JAK2 mRNA水平(分别为1.41±0.07、2.02±0.13、1.36±0.09)显著高于N组(1.01±0.09,P均<0.01);H1、H2和H3组大鼠肺组织JAK3 mRNA水平(分别为0.86±0.11、1.45±0.10、0.91±0.13)显著高于N组(0.55±0.08,P均<0.01);H1、H2组大鼠肺组织TYK2 mRNA水平(分别为1.36±0.10,1.76±0.11)显著高于N组(0.57±0.07,P均<0.01);其中H2组大鼠肺组织表达IL-6和JAKs mRNA水平显著高于H1组和H3组(P均<0.01);(2)H3组肺组织JAK1和JAK3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肺泡壁细胞、支气管壁细胞、小血管壁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胞浆呈棕黄色;TIGER图像定量分析表明,H3组JAK1(5.36±0.32)和JAK3(4.88±0.2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N组(分别为1.52±0.18,1.22±0.09;P均<0.01). 结论 HPH大鼠肺组织中IL-6和JAKs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说明IL-6/JAKs通路参与了HPH的发病机制.

  • 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对冷刺激诱导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敏超;Juliy M.Perelman;Victor P.Kolosov;周向东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冷刺激诱导气道上皮细胞产生炎性因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用冷空气(18℃)刺激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以TRPM8通道特异性拮抗剂BCTC、TRPM8 shRNA及蛋白激酶C(PKC)特异性抑制剂钙磷酸蛋白C为干预手段,将细胞分为对照组(37℃培养)、冷刺激组、冷刺激+BCTC组、冷刺激+转染TRPM8 shRNA组、冷刺激+转染对照shRNA组、冷刺激+钙磷酸蛋白C组.Western blot法检测TRPM8 shRNA转染对16HBE细胞合成TRPM8蛋白的干扰效率;钙离子成像技术测量前5组细胞内每10s间隔的相对Ca2+浓度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L-6、IL-8、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冷刺激组细胞内相对Ca2+浓度高值为2.36±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0.02(t=12.52,P<0.01),冷刺激+BCTC组、冷刺激+转染TRPM8 shRNA组细胞内相对Ca2+浓度降为1.47±0.17和1.26±0.12,显著低于冷刺激组(t值分别为6.69、9.12,均P<0.01);冷刺激组的IL-6、IL-8、TNF-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分别为0.66±0.16、0.77±0.15、0.73±0.09、(92±13) ng/L、( 125±22) ng/L、( 88±12) ng/L,较对照组[0.37±0.08、0.32±0.07、0.48±0.10、(52±8)ng/L、(50 ±9) ng/L、(61±8)ng/L]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20、5.36、3.36、5.24、6.26、3.74,均P<0.05),冷刺激+ BCTC组[分别为0.42±0.09、0.52±0.13、0.52 ±0.12、(72±8)ng/L、(92±14) ng/L、(68±11)ng/L]、冷刺激+转染TRPM8 shRNA组[分别为0.41 ±0.10、0.49±0.08、0.50±0.08、(60±12)ng/L、(89±14)ng/L、(68±11)ng/L]、冷刺激+钙磷酸蛋白C组[分别为0.40±0.07、0.44±0.09、0.47±0.08、(69±9)ng/L、(86±15) ng/L、(61±10) ng/L]较冷刺激组显著降低(均P<0.05);冷刺激+转染对照shRNA组[分别为0.61±0.10、0.69±0.11、0.64±0.13、(89±13) ng/L、( 118±20)ng/L、(79±13)ng/L]与冷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8、0.79、1.12、0.35、0.43、1.00,均P>0.05).结论 冷空气可通过激活气道上皮细胞上的TRPM8离子通道而诱导Ca2+内流进而激活下游PKC信号通路,进而导致代表性炎性因子的表达及生成增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上皮细胞阿米洛利敏感钠通道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作者:李雯;徐永健;张珍祥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阿米洛利敏感的Na+通道(ENa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白细胞介素4(IL-4)、IL-6对其影响.方法18例因肺部肿瘤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肺标本体外分离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根据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有无吸烟史分为3组,即COPD组、正常吸烟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例.用IL-4、IL-6处理原代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ENaC三个亚单位α、β、γ的mRNA水平.结果正常吸烟对照组及COPD组的吸光度(A)的α亚单位mRNA水平(分别为0.322±0.041,0.314±0.042)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0.201±0.011)明显升高(P<0.05),COPD组γ亚单位mRNA水平(0.585±0.045)也升高(P<0.05);经过IL-4处理的正常对照组、正常吸烟对照组及COPD组中ENaC的α亚单位mRNA水平(分别为0.382±0.025,0.385±0.047,0.412±0.067)均明显升高(P<0.05),β亚单位(0.319±0.030,0.307±0.207,0.281±0.029)、γ亚单位(分别为0.396±0.063,0.359±0.038,0.481±0.049)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过IL-6处理的正常吸烟对照组α亚单位mRNA水平(0.125±0.040)明显降低,IL-6处理使COPD组ENaC的β、γ亚单位mRNA水平(分别为0.346±0.041,0.442±0.047)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ENaC的α、γ亚单位mRNA水平的升高,提示ENaC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非COPD吸烟者中也发现类似于COPD的ENaC α亚单位mRNA水平升高,提示吸烟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4、IL-6可能通过影响Na+的重吸收而使COPD患者气道呈现高分泌状态.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作者:乔华;王广发;张红;丁翠敏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是否存在夜间呼吸事件相关的呼吸道炎症反应.方法对31例OSAHS患者(分为OSAHS吸烟组15例和非吸烟组16例)和1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出气冷凝液(EBC)收集器收集晨起即刻和睡前的EBC,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EBC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睡前IL-6水平OSAHS吸烟组[(2.5±1.0)ng/L]、非吸烟组[(2.3±0.8)ng/L]、健康对照组[(2.7±1.0)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5,P>0.05).晨起IL-6水平OSAHS吸烟组[(3.7±1.9)ng/L]和非吸烟组[(3.1±1.2)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0±0.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晨起IL-6水平OSAHS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均较睡前显著增高(P<0.05);而健康对照组晨起IL-6水平较睡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晨起IL-6的浓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饱和指数(ODI4)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1、0.533,P均<0.05),与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呈负相关(r=-0.529,P<0.05).结论 EBC中IL-6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故可作为OSAHS气道炎症反应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 白细胞介素 -6阻断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应用

    作者:姜楠;费允云;赵岩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失调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抑制炎症反应是治疗RA的重要手段.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多功能细胞因子,与RA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阻断IL-6信号传导通路是RA治疗的一个新策略.托珠单抗(Tocilizumab)是人源化IL-6受体单克隆抗体,一系列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已显示其对于R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药物可能会为RA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 人源化白细胞介素-6受体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西希;张奉春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累及全身多组织器官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其可通过与细胞膜受体和体液中的可溶性受体结合进行信号转导,参与慢性炎性反应.研究证实IL-6在RA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关节破坏中起重要作用.托珠单抗是一种人源性抗IL-6受体(IL-6 receptor,IL-6R)单克隆抗体,可通过与IL-6受体结合抑制IL-6的生物学作用,在日本、欧洲和美国先后获得许可用于治疗RA和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本文将综述人源化IL-6R抗体,尤其是托珠单抗单药治疗在RA治疗中的新讲展.

2546 条记录 8/128 页 « 12...567891011...1271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