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上海针灸杂志

上海针灸

上海针灸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상해침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针灸学会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0957
  • 国内刊号: 31-131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针灸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黄琴峰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隔药灸干预胰岛素抵抗的量效关系研究

    作者:胡智海;王毅;王硕硕;吴政;金晓晓;许靖华;张静静;柏周君;陆群

    目的 观察隔药灸干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 将100例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26例)、治疗B组(27例)、治疗C组(23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A、B、C组均采用隔药灸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分别为20 min、30 min、40 min,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胰岛素、甘油三酯、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治疗B组疗效佳,明显优于治疗A、C组及对照组.4组治疗后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腰围、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B组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胰岛素、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优于治疗A、C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隔药灸干预胰岛素抵抗作用明显,以30 min疗效佳,疗效与口服西药相似,但副反应显著降低,并具有操作简便等特点.

  • 针刺对贝尔麻痹急性期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庞博;李晶;姜涛

    目的 观察贝尔麻痹急性期针刺干预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有何影响.方法 将发病3d内的62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针刺干预组(观察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就诊当天即行针剌干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发病7d(急性期)后再行针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症状体征积分、神经电图ENoG值和House-Brackmann(H-B)分级,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且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在治疗第14天和第28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分级和ENoG值在第28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尔麻痹急性期针刺的介入,并不加重发病7d(急性期)后的病情;相同病变时期内针刺介入越早,对提高临床疗效越有优势.

  • 大椎穴施以三重法防治变应性鼻炎及对血清SP、IL-4的影响

    作者:曹文忠;李爱敏;庞文儒;刘明;乔萍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大椎穴施以三重法防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P、IL-4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三重法组(三重法组)、针刺联合西药组(针药组),每组40例.三重法组在针刺基础上,大椎穴施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之三重法;针药组在针刺基础上,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10 mg.观察治疗1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积分变化、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SP、IL-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针刺联合三重法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针药组65.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有所下降(P<0.01,P<0.05),三重法组较针药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IL-4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P<0.05).结论 针刺联合大椎穴施以三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肯定,且远、近期疗效均明显优于针刺加口服西药治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SP、IL-4的含量有关.

  • 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陈迎春;冯祯根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0A)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标准作为评价指标,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5个项目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5个项目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8.4%,对照组优良率为69.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针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良率优于电针夹脊穴治疗.

  •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作者:张旭颖;谢辉;李国民;兰蕾;罗晓婷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一般饮食指导及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LDQ)积分量表和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LDQ、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临床采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消化不良 电针 针刺
  • 隔盐灸神阙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王强强

    目的 观察隔盐灸神阙与针刺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差异.方法 60例患者分为隔盐灸神阙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两组均于月经前1星期进行治疗,治疗组隔日1次,对照组每日1次,均于月经来第1天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周期,并于3个月后随访.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且每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治疗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比对照组疗效佳.

  • 艾盐包热熨治疗伊立替康化疗所致腹泻疗效观察

    作者:洪佳娜;蔡亚红

    目的 观察艾盐包神阙穴热熨治疗伊立替康化疗所致腹泻的效果.方法 将化疗所致的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艾盐包神阙穴热熨30min.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为(1.7±1.8)min,对照组为(15.6±4.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艾盐包神阙穴热熨配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伊立替康化疗所致腹泻总有效率优于单独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且起效迅速.

  • 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作者:徐世芬;顾金花

    目的 观察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单独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佳方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靳三针加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35例,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量表(ADL)、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功能综合评定(FCA)进行两组的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痉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P<0.01).治疗组在上肢FMA评分的改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NDS及下肢FMA、ADL、FCA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痛经疗效观察

    作者:石海卫;李丽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注组20例、针刺组20例、药物组20例.结果 在治疗5 min、15 min后,穴注组在止痛的即时效果方面较针刺组和药物组优越,治疗后30 min、治疗3个月后穴注组和针刺组较药物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结果表明针刺和穴位注射在远期疗效方面较服用止痛药效果更好;穴位注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止痛效果较强.

    关键词: 痛经 水针 次髎
  • 针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观察

    作者:付蔷;李超;崔清国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并与口服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相比较.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温针灸及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后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2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93.3%(P<0.05);对照组共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0.结论 针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肌劳损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 不同刺法针刺中脘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作者:张绪峰;蒋丽元;王慧

    目的 观察中脘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5例.芒针组芒针针刺中脘穴,针刺组中脘穴直刺0.5~1寸后留针.每日治疗1次,两组均以2星期为1个疗程.以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 芒针组、针刺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芒针组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积分均较针刺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芒针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症状积分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有效率(95.6%)高于针刺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脘穴芒针速刺与常规针刺均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其中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的改善,芒针速刺优于常规针刺;中脘穴芒针速刺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

  • 平刺筋节点法治疗腕背腱鞘囊肿临床观察

    作者:张能忠;李世宏;冯祯根

    目的 观察平刺筋节点法治疗腱鞘囊肿的效应.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将105例门诊就诊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筋节点疗法治疗,通过触摸法查明腱鞘囊肿的位置大小及相关区域的节点,然后采用0.40 mm×50 mm针灸针平刺法点刺节点和“鸡爪”样刺囊肿周边结构,每星期治疗2次.对照组用0.40 mm×50 mm针灸针在囊肿周围采取围刺并温针灸,隔日1次.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平刺筋节点法治疗取效更快捷,治愈率更高.结论 平刺筋节点法治疗腱鞘囊肿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

  • 穴位埋线治疗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何彩云;彭玉琳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80例颞下颌关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选取同一组腧穴,分别予以埋线和普通针刺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埋线疗法与普通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相当.

  • 温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作者:贾海鹏;卢添娇;上官洁琼;潘冠文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差异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指数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7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平肝熄风止颤针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观察

    作者:姚冬;邹伟

    目的 观察平肝熄风止颤针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平肝熄风止颤针刺法配合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治疗30 d后分别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震颤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 (P<0.01);治疗组治疗后震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十对照组(P<0.05).结论 平肝熄风止颤针刺法配合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特发性震颤相对单纯口服盐酸普萘洛尔具有较好的疗效.

  • 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霍磊;傅凯丽;赵曼丽;王泽颖

    目的 评价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予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于治疗前、第1疗程、第2疗程、第3疗程、第4疗程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下肢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ADL、BBS及Fugl-Meyer评分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 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恢复期失眠症疗效观察

    作者:许倩;占大权;黄飞霞

    目的 观察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恢复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对照组针刺失眠组穴位(神门、内关、安眠、百会)结合病人情况辨证补泻,在治疗前、治疗4星期及完成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SPIEGEL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4星期结束时及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头针配合背俞穴埋线对中风恢复期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 单穴次髎与关元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比较

    作者:孔熠;卜彦青;杜以君;贾红玲

    目的 比较次髎穴与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镇痛特异性.方法 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次髎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针刺留针期间、起针后多时点的即时疼痛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在针刺后迅速产生止痛作用并持续加强,次髎组优于关元组,且次骼穴临床止痛效能在起针后30 min达到大峰值.结论 次髎穴即时针刺镇痛效果优于关元穴.

    关键词: 关元 次髎 痛经 针刺
  • 水沟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观察

    作者:于学平;张庚鑫

    目的 通过观察应用水沟穴和未用水沟穴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差异,扩大水沟穴的应用范围,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方法 将4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水沟穴组)和对照组(未用水沟穴组),两组均取百会、四神聪、太阳、风池、内关、神门,施捻转提插泻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水沟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4星期为1个疗程,采用HAMA焦虑量表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75.0% (18/24),优于对照组的45.8%(11/24)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HAMA评分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水沟穴能明显提高针灸治疗焦虑症的疗效,说明水沟穴具有抗焦虑作用.

  • 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

    作者:刘海飞;宋丰军;叶必宏

    目的 观察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合募配穴法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成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便秘临床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募配穴法针灸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方法.

  • 穴位注射联合火针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作者:王甜甜;孙立虹;卢红;佟柳;孙冬凯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火针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122例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心俞(双)、脾俞(双)、足三里(双)注射双黄连注射液,并联合火针点刺溃疡面进行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转移因子,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B2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及体征分值变化,以及治疗后溃疡愈合时间、溃疡复发情况,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溃疡数目、溃疡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大便、舌象分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与火针联合应用在改善口腔溃疡情况和相关症状、缓解疼痛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针灸配合护理治疗褥疮31例

    作者:郭泽璐

    褥疮,中医学称之为“席疮”,现代医学称之为“压迫性溃疡”,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褥疮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据统计在日本每年住院患者褥疮发生率为3%~14%[1],另据报道每年大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并发症[2].四肢活动不利的患者,诸如脑出血、脑梗死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较容易发生褥疮.患者患褥疮后不仅加重病情,妨碍肢体活动训练及功能恢复,而且还增加感染的概率,容易引起发热等其他疾病,增加治疗难度.笔者在临床中观察针灸并配合护理治疗褥疮31例,现报道如下.

  • 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氨基酸的影响

    作者:金泽;曹晓婷;王春英;王玉琳;陈静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氨基酸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Wistar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针刺组、丙戊酸钠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4组均用青霉素钠腹腔注射造模,穴位埋线组第1、4、7天重复埋线.第7天模型组、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及丙戊酸钠组再一次腹腔注射青霉素钠点燃模型大鼠,所有动物均在第7天治疗后断头取脑,剥离海马.标本切片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并检测海马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计算GABA/Glu比值.结果 空白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正常,阳性凋亡细胞稀疏,模型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及丙戊酸钠组均可见不同程度海马细胞凋亡现象.与模型组相比,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及丙戊酸钠组海马细胞凋亡现象明显降低(P<0.01),丙戊酸钠组低于穴位埋线组(P<0.05),穴位埋线组低于针刺组(P<0.05).模型组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Glu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及丙戊酸钠组与模型组对比海马内Glu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且穴位埋线组及丙戊酸钠组Glu水平少于针刺组(P<0.05),穴位埋线组及丙戊酸钠组间无明显差异(JP>0.05).模型组海马区GABA的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及丙戊酸钠组GABA的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穴位埋线组、丙戊酸钠组及针刺组间GAB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GABA/Glu比值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穴位埋线组、针刺组、丙戊酸钠组GABA/Glu比值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穴位埋线组、丙戊酸钠组及针刺组间GABA/Glu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复穴位埋线可明显阻止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并可通过调节脑内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水平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 针灸对环磷酰胺化疗小鼠血清中IL-7和IL-18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海伟;路玫;曹大明;于冬冬;滕迎春

    目的 通过观察针灸治疗前后环磷酰胺(CTX)化疗模型小鼠血清中白介素-7 (IL-7)和白介素-18(IL-18)含量的变化,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所导致免疫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用清洁级昆明种雄性小鼠8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CTX制备小鼠骨髓抑制模型.针刺组和艾灸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抓取和固定,不做任何治疗.依次经过治疗后3d和5d,在每组中分两次分别处死10只小鼠,摘眼球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7和IL-18的含量.结果 治疗3d至5d,针刺组和艾灸组白细胞均开始回升,且针刺组疗效优于艾灸组;在3d组和5d组中,针刺组和艾灸组血清中IL-7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针刺组疗效优于艾灸组(P<0.05);在3d组和5d组中,针刺组和艾灸组血清中IL-18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在5d组中,针刺组疗效优于艾灸组(P<0.05).结论 针刺和艾灸可以明显上调CTX化疗小鼠血清中IL-7、IL-18的含量,减轻CTX引起的免疫抑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 针刺对Y123F雄性肥胖小鼠糖脂代谢及瘦素的影响

    作者:万钰茜;陈梁;沈卫东

    目的 探讨针刺干预对Y123F雄性肥胖小鼠的体重、糖脂代谢及肝脏的影响.方法 将11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选取中脘和双侧后三里穴进行13 d的针刺干预,对照组与实验组以同样的方式固定,但不针刺.结果 实验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Y123F雄性小鼠的肥胖程度、高血糖、血清高瘦素水平,并改善肝脏质量,但对小鼠脂代谢并无明显改善.

  • 针刺对SAMP10鼠大脑皮层脂筏磷脂组成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作者:陈付艳;聂坤;于建春;韩景献

    目的 观察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鼠SAMP10脂筏磷脂组成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并探讨针刺改善痴呆的机制.方法 以快速老化痴呆鼠SAMP10和正常老化鼠SAMR1为模型,随机分为R1对照组、P10针刺组、P10非穴组、P10对照组,通过Morris水迷宫隐蔽平台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脂筏,液质联用技术(LC/MS)测定脂筏中磷脂组成,比色法测定脂筏胆固醇含量.结果 P10对照组与R1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10针刺组与P10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10针刺组与R1对照组比较,第1~3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5天与R1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10非穴组与P10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M鼠大脑皮层脂筏磷脂含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甘油(PG)5类磷脂组分;SAMP10脂筏磷脂中PI、PS、PC相对百分比升高,PG、PE相对百分比降低,针刺后PG、PE相对百分比降低,PI、PS、PC相对百分比升高;P10对照组脂筏胆固醇含量比R1对照组少(P<0.05);与P10对照组比较,P10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筏胆固醇含量增加,并趋向于R1对照组;P10对照组与P10非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调节脂筏胆固醇含量可能是“三焦”针法改善SAMP10鼠痴呆状况的机制之一.

  • 电针对脊髓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杜伟斌;陈荣良

    对电针在脊髓损伤作用机制中的实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根据近年来研究机制的不同,分为干预继发性损伤、干预轴突再生、干预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分化3部分进行分述,并对深入研究机制提出展望.

  • 针刺复合颈丛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陈梁;曹彦俊;李涛;万钰茜;沈卫东

    目的 评价针刺复合颈丛麻醉和单纯颈丛麻醉运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针刺复合颈丛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及Ebsco Medline,年限为2014年5月31日之前发表的文献.在排除重复、无关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后,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刺复合颈丛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PEDro量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用专用软件RevMan 5.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共75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有效性分析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量OR=4.49,95%C1(2.82,7.14),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6.3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复合颈丛麻醉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针刺复合颈丛麻醉可以提高麻醉的效果.术中心率分析异质性较大[WMD=-11.16,95%C1(-16.54,-5.78)],提示针刺复合颈丛麻醉术中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分析,同质性较好,合并效应量OR=0.20,95%C1(0.11,0.35),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5.5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复合颈丛麻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复合颈丛麻醉相对于单纯颈丛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术中心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针灸便览》考略

    作者:吴楠;印帅;周建伟

    《针灸便览》为四川医家王锡鑫唯一一本针灸学专著,对清末四川针灸学的推广普及作出重要贡献,但未被全面整理研究过.该文对其成书背景、版本特征、成书年代、基本内容4个方面略作考证,以便进一步研究.

  • 针灸治疗盆腔炎常用腧穴文献研究

    作者:刘瑜;杜广中;卜彦青

    目的 探讨现代针灸治疗盆腔炎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9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盆腔炎文献.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盆腔炎.检索并记录盆腔炎文献量及所有腧穴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盆腔炎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归经分布.结果 检索出190篇有关针灸防治盆腔炎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98个,常用腧穴(文献>10篇者)有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水道、血海、太冲、地机、带脉、太溪、中髎、合谷、下髎、气冲、脾俞、行间、命门、上髎、中脘、肝俞、委中、天枢,共计28个腧穴;少用腧穴(文献≥2但<10篇者)有中都、蠡沟、关元俞等38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腹部、肩背腰骶部、下肢部远端选穴为主,归经主要为脾经(57.14%)、任脉(54.17%)、肾经(37.04%)、肝经(35.71%).结论 现代针灸防治盆腔炎常用腧穴有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等,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 针刺戒烟临床取穴规律分析

    作者:张凡凡;王莹莹;刘朝;吴远;杨金生

    目的 对针刺戒烟的选穴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穴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截止2014年2月发表的文献进行整理.以《经络腧穴学》为标准,采用Excel录入数据和管理,对文献资料的常用穴位、归经、穴位所属部位、组方规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80篇,涉及56个腧穴、26个耳穴、13条经脉、54个组方.穴位的使用总频次是222次,选用率高的5个腧穴为甜美穴、足三里、合谷、列缺、百会,累计使用频次占总数的44.1%;耳穴选用率高的4个穴位为肺、神门、口、皮质下,累计使用频次占总数的58.2%;穴位归经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为主,其用穴频次分别为35次、29次、25次;选穴所属部位以上肢为主;针刺戒烟组方以单穴戒烟的处方多,为13个,占总数的24.1%.结论 针刺戒烟选穴应重视戒烟新穴——甜美穴的选取,降低吸烟欲望;耳穴戒烟,简便廉验;临床取穴以大肠经、胃经、肺经穴位为主,以清泻肺热、调理脾胃为治则;重视上肢穴的应用,方便有效;针刺戒烟组方量少而精.

  • 管遵惠针刺手法学术特点探析

    作者:管傲然;管薇薇;丁丽玲;王苏娜;李群;郭翠萍;黄培冬;王祖红;易荣

    管遵惠继承和发展了其父管正斋的学术思想[1],提炼和践行了管氏针灸的传承理念,形成了学术特点鲜明的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2-11].现将管遵惠教授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探讨分析如下.1 管氏下针十法“下针十法”包括进、退、捻、留、捣、弹、搓、努、盘、飞,是管氏针刺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明代高武的“神针八法”(安神定志、按穴进针为一法,龙虎交战为二法,随咳进针为三法,行针催气为四法,凤凰展翅为五法,饿马摇铃为六法,晕针热汤服之为七法,消除滞针为八法);亦有别于杨继洲的“下手八法”(揣、爪、搓、弹、摇、扪、循、捻).“下针十法”精辟概括了管氏针刺基本手法,是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

  • 梅花针灸学派学术思想浅读

    作者:郜莉

    梅花针灸学派是安徽新安医学针灸医学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在针法和灸法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该文就其历史渊源、针法灸法的特色及其应用予以阐述,旨在学习和宣传梅花针灸学派特色思想.

  • 比较不同针刺方法对健康人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罗丽平;沈仲元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健康人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RV)的生理调节作用.方法 将89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和快针组,观察针刺前、中、后心率和HRV的变化.结果 与针刺前比较,手针组在留针期间和取针后R-R间期延长(P<0.05),电针组在留针过程中R-R间期延长(P<0.05),快针组在针刺5 minR-R间期延长(P<0.05),起针后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组在针刺5 min时LF、HF、LF/HF均显著升高(P<0.05),起针后SDNN、LF升高(P<0.05);手针组和快针组在针刺5 min时SDNN、HF、LF/HF显著升高(P<0.05),起针后以上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刺对健康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引起心率减慢、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变异性增大.手针减慢心率的持续时间长于电针与快针.电针针刺时引起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均兴奋,起针后心率变异性增大、交感神经兴奋.手针和快速针刺时心率变异性增大、迷走神经兴奋,起针后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变化.不同针刺方法对心率和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方式不同.

  • 从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看身柱穴特异性

    作者:李迎红;李敏;刘崴;李强;郭义;李岩琪;李晓梅;周丹

    作者应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人体背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行观察,发现健康人体身柱穴与其周围穴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存在差异性,身柱穴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高于周围穴位大椎、神道、肺俞、心俞诸穴,从而提示身柱穴皮肤微循环血流旺盛,可能是身柱穴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建议临床治疗时多选用身柱穴.

  • 我国电针仪器设备研究的概况与评述

    作者:郭太品;任玉兰;李骥;陈亮;舒红平;梁繁荣

    综述了电针仪器研究的概况,发现电针治疗仪器硬件平台和软件技术得到逐渐提高,呈现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精细化发展趋势.电针手法仪器也有了初步研究,但还比较薄弱.电针设备的研究为针灸临床、针灸量化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电针参数、智能化水平均有待提高,针灸理论切入度不够.而新型智能电针的研发技术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需要多学科交叉技术、多单位协作,引入市场机制,企业参与,方能推动针灸器械的长久循环深入研究,为针灸学科发展做贡献.

  • 多功能艾灸椅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高希言;史智君

    灸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操作方法[1].目前临床较常使用艾灸箱透灸法,艾灸箱属于温灸器的一种,是用灸箱盛放点燃的艾绒或艾条对人体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灸,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2].亦可单独灸治,以温经散寒,行气和血,消瘀散结,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而传统艾灸箱结构功能单一,无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部位同时艾灸,并且往往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法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

  • 浅谈《经络腧穴学》多种记忆法

    作者:李杰;卜凡尤;张林峰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部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很多针灸学习者都觉得腧穴定位既枯燥乏味,又不好记忆.针对这一点,作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去总结容易忘记和混淆的部分内容,采用极其简单的数字记忆、图像记忆、比较记忆、循行记忆、规律记忆等多种记忆法,在此把这些方法分享给大家.

  • 基于问题管理提高针刺治疗脊髓损伤临床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李晓宁;迟蕾

    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操作难度系数较大,为临床教学带来极大挑战.文章阐述了问题管理模式对提高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分析问题管理模式的意义和作用,设计了适合于医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管理处理模式的方案,对问题管理模式中各环节的施行方法做出了规划.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证明了问题管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更好地体现临床教学的特点.

上海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