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阙贴治疗婴幼儿腹泻病96例临床观察

    作者:范志成

    目的:观察神阙贴对婴幼儿腹泻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96例婴幼儿腹泻病患者,对其划分治疗组有48例,采用神阙贴隔药灸的方法[1]开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思密达的方法治疗,并密切跟踪两个小组病患的治疗过程,与此同时,将所观察到的临床实验数据加以详细记录.结果:治疗组48例病患中,有33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是85.4%;对照组48例婴幼儿患者中,有14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9%.针对两个小组患者的平均止腹泻时间,神阙贴敷贴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口服药物组(P<0.01).结论:用神阙贴敷贴这一穴位疗法对治疗婴幼儿腹泻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能缩短病程,尽快恢复健康.

  • "敷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即时镇痛疗效观察38例

    作者:武华清;张永光;刘洁

    目的:观察"敷药灸脐法"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即时镇痛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38例,采用"敷药灸脐法"进行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痊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结论:"敷药灸脐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即时镇痛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隔药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观察

    作者:程红云;周春清;王霖

    目的 用隔药艾灸治疗30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与西医常规治疗组对比观察,验证隔药艾灸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的优势.方法 60例患儿确诊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隔药艾灸和口服蒙脱石散、思连康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天.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2002年版《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制定评价量表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隔药灸组24h治愈率达到40%,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24h治愈率6.7%,总有效率76.6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隔药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疗效确切,缩短疗程治愈率高.②操作方法简单,患儿容易接受,易于推广.

  • 隔药灸对UC大鼠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卫;梁世娇;林文敏

    目的 探讨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UC)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IL-6、TGF-β、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UC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大鼠(P<0.05),而TGF-β低于正常组(P<0.05).经过治疗后,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TGF-β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隔药组在下调大鼠血清IL-17、IL-23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而在IL-6、TNF-α、IL-1β、TGF-β的调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药灸能够调控UC大鼠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这可能是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 隔药灸法研究进展概况

    作者:黄潇;苗芙蕊;叶子维;范郁山

    笔者查阅近5年隔药灸的临床应用报道,将其要施灸方法和选取部位以及治疗的疾病进行整理,总结近年临床对隔药灸的应用方向和研究方法的新动向,指导进一步的研究。

  • 艾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RoRγt、Foxp3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王硕硕;包春辉;王伟灵;戴明;吴焕淦;王晓梅;翁志军;刘慧荣;胡智海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和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蛋白P3(Foxp3)的表达调节作用,探讨灸法治疗克罗恩病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美沙拉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溶液灌肠制备大鼠克罗恩疾病模型,隔药灸组取穴:天枢(双)、气海穴,西药组:美沙拉嗪灌胃治疗.治疗干预结束后,采用HE病理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降部组织病理学变化、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大鼠结肠组织出现克罗恩病的典型病理表现:裂隙状溃疡、黏膜层炎症伴肉芽肿,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蛋白在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表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隔药灸和美沙拉嗪对RoRγt蛋白具有下调作用(P<0.01),且美沙拉嗪的调节作用强于隔药灸(P<0.01);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及其mRNA在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表达均低于正常组大鼠(P<0.01),隔药灸和美沙拉嗪对Foxp3及其mRNA都具有上调作用(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隔药灸可能通过调节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结肠黏膜Th 17/Treg细胞平衡中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的表达来发挥改善结肠组织溃疡,缓解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

  • 隔药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103例临床观察

    作者:郭晓琳;葛湄菲

    目的 观察隔药灸配合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疗效,探索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将103例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患者随进分为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艾灸配合院内自制中药(鼻炎1号或鼻炎2号)内服治疗,隔苍耳子散艾灸百会穴,每次20~30 min,1次·d-1,3次为1个疗程,每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治疗组内服中药,疗程同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隔药艾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结论 中药内服外治的特色治疗可以作为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的新方法 加以应用推广.

  • 隔药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穴区线粒体及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作者:周志刚;罗薇絮;张学强;覃肯;窦传字;吴焕淦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胃黏膜损伤指数、穴区局部线粒体结构、I 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胃黏膜修复及腧穴局部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隔药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起效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在成功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隔药灸组取“后三里穴”进行治疗,西药组以硫糖铝灌胃治疗。各组治疗干预结束后,留取胃黏膜和穴区局部组织,采用 Guth 法对各组的胃黏膜损伤指数进行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后三里穴位局部组织线粒体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穴区 I 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和隔药灸组家兔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显著升高(均 P <0.01);模型组穴区细胞线粒体空泡化,I 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P <0.01);隔药灸组仅有少数线粒体水肿;西药组线粒体数目少、出现肿胀,线粒体嵴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西药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下降(均 P <0.01),I 型胶原蛋白表达升高(P <0.01或 P <0.05)。隔药灸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低于西药组(P <0.01),I 型胶原蛋白表达高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隔药灸能够改善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后三里”穴穴区线粒体形态、提高急性胃黏膜损伤家兔后三里穴局部组织的 I 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修复胃黏膜损伤的起效途径之一。

  • 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范郁山;苗芙蕊;廖爱妮;许富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隔药灸组,每组20只.以缩宫素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药物组用加味益母草膏按每日80 g/kg灌胃给药;针刺组针刺“命门”穴,每次留针30 min;隔药灸组用理中汤加减制成的药饼置于“命门”穴上,其上置小艾炷点燃施灸,连灸6壮.各组均于股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的第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d.比较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并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2和P的水平,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 mRNA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次数较多,首次扭体潜伏期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且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均P<0.01);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隔药灸组30 min内扭体次数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含量显著增加,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与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PR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与隔药灸组ER mRNA表达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ERmRNA表达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能与降低痛经大鼠血清E2、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增加血清P、子宫内膜PR mRNA表达有关.

  • 隔药灸脐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

    作者:陈盼碧;齐爽爽;崔瑾;杨孝芳;陈静;王兴桂;杨志虹;冯麟;宣锦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第1、10天0.5 mg/只,第2~9天0.2 mg/只)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末次给药24 h后)制备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大横组采用隔药灸“大横”穴,艾炷灸脐组采用艾炷灸“神阙”穴,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d.治疗结束后,观察30 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和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 (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大鼠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及艾炷灸脐组比较,隔药灸脐组扭体次数减少更显著(P<0.05,P<0.01),血浆中β-EP、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更显著(P<0.01,P<0.05),PGF2α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比较,隔药灸脐组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隔药灸脐对胞宫的效应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体现为循经性和相对性;在神经内分泌方面药物是影响神阙穴效应的因素之一.

  • 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克罗恩病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

    作者:孙怡;周竞;郭娅静;陈柳;李涛;高艳玲;王雨宁;赵继梦;吴焕淦;施茵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TRADD)-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FADD)途径介导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CD模型,造模成功后隔药灸组采用隔药饼灸“天枢”“气海”穴,每日1次,每次每穴隔药灸2壮,共灸10 d.西药组采用美沙拉嗪灌胃,每日2次,每次2 mL,共灌胃10d.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分离、纯化和培养结肠上皮细胞建立体外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将100 ng/mL TNF-α分别与各组肠上皮细胞孵育培养24 h,应用荧光黄透过率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TRADD、受体作用蛋白1(RIP1)、FADD、锌指蛋白A20(A20)表达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荧光黄透过率显著升高(P<0.001),结肠上皮细胞TNFR1、TRADD、RIP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A20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西药组的荧光黄透过率显著降低(P<0.001),结肠上皮细胞TRADD、RIP1、FADD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A20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结论:隔药灸可能是通过调控TNF-α介导CD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达到保护或修复CD肠上皮屏障损伤之效应.

  • 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

    作者:陈艳萍

    目的:探讨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h 1/Th 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每组10只,并另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建立大鼠UC模型.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双)和“气海”进行隔药灸或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4 d.采用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干扰素(INF)-γ、白介素(IL)-12、IL-4和IL-10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NF-γ、IL-12、IL-4和IL-10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组织细胞中CD 4+ INF-γ+/CD 4+ IL-4+的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NF-γ、IL-12 mRNA和含量显著升高(P<0.05),IL-4、IL-10 mRNA和含量显著下降(P<0.05);隔药灸组和电针组大鼠结肠组织INF-γ、IL-12 mRNA和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4、IL-10 mRNA和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中CD 4+ INF-γ+/CD 4+ IL-4+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电针组CD4+ INF-γ+/CD 4+ IL-4+比值显著下降(P<0.05).隔药灸组和电针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和电针均能显著改善UC模型大鼠炎性反应,通过下调结肠组织中INF-γ和IL-12水平,上调IL-4和IL-10水平从而保持Th 1/Th 2细胞间平衡,进而改善免疫功能.

  • 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脾虚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曲舒涵;赵吉平;陈晟;温志宏;张怡;侯学思;曾炜美;贾一凡;景向红

    目的:评价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脾虚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雷诺考特组和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组,各30例.雷诺考特组予雷诺考特鼻喷雾剂鼻腔局部用药,每日每侧鼻孔2喷(每喷64 μg),连续治疗8周.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隔药灸治疗,取印堂、足三里、合谷、神阙,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的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脾虚症状积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鼻部症状VAS评分、RQLQ评分、脾虚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P<0.05),治疗8周较治疗4周鼻部症状VAS评分、RQLQ评分、脾虚症状积分均有降低(P<0.05,P<0.01),治疗结束后4周与治疗8周相比,两组患者鼻部症状VAS评分、RQLQ评分、脾虚症状积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1,P<0.05),治疗结束后4周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组鼻部症状VAS评分、RQLQ评分较雷诺考特组降低(P<0.05).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组、雷诺考特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鼻喷激素与单用鼻喷激素均可有效治疗脾虚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与单用鼻喷激素相比,隔药灸联合鼻喷激素对治疗后疗效的维持更有优势.

  • 不同灸量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作者:张丹;任燕波;吴焕淦;杨延婷;吴丽洁;张霁;施征;马晓芃

    目的:观察隔药灸不同灸量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差异,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筛选隔药灸干预UC大鼠的佳灸量组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隔药灸1组、隔药灸2组、隔药灸3组、隔药灸4组,每组9只.采用抗原免疫加局部化学刺激法制备UC模型.隔药灸各组选取双侧“天枢”穴给予不同灸量组合(每日1壮、每日2壮、隔日1壮、隔日2壮)隔药灸治疗.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变化,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结肠黏蛋白分泌情况,高铁二胺阿辛蓝(HID-AB)染色观察结肠黏蛋白硫酸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便稀,肛周脓血分泌,体质量增加缓慢(P<0.01);巨检显示模型大鼠结肠充血明显,严重者局部存在数个浅小溃疡;HE染色镜检显示结肠浅表性溃疡连续分布,腺腔不规则,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水肿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PAS染色、HID AB染色显示结肠肠腺黏蛋白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隔药灸各组大鼠均体质量增加(P<0.01,P<0.05),大便成形,结肠组织损伤改善,表现为黏膜愈合和炎性反应减轻,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1);PAS染色、HID-AB染色显示隔药灸各组大鼠结肠腺体分泌黏蛋白增加(P<0.01).两因素两水平析因分析结果显示,隔日灸对组织学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每日灸(P<0.05),隔日灸2壮对黏蛋白硫酸化程度的调节效应优于1壮(P<0.01).隔药灸壮数与频次对结肠组织评分、黏蛋白分泌均有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灸效.结论:隔药灸“天枢”穴具有促进UC大鼠结肠损伤修复及黏液分泌作用,隔日2壮灸为佳灸量组合.

  • 颈三针合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疗效观察

    作者:刘敏勇;聂容荣;周如钢;廖文舟

    目的:比较针刺"颈三针"合隔药饼灸与常规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1例颈椎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针刺崇骨、大椎、陶道,取白术、白芍制成药饼于痛点施隔物灸;对照组给予针刺C2-C7夹脊穴常规治疗.以治疗前后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情况积分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愈率为76.1%,优于对照组的42.2%(P<0.05).两组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组在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

  • 隔药大艾灸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田中华;王新义;张玉飞;田元生

    目的:在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基础上,对比隔药大艾灸与普通大艾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隔药大艾灸组和大艾灸组,各32例.在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基础上,大艾灸组以背部大椎至长强穴为中心,左右宽约10 cm为施灸部位,进行1h艾灸;隔药大艾灸组在施灸前,将纱布在混匀的药酒与生姜汁中浸湿,贴敷于大艾灸组相同的施灸部位,进行1h艾灸.两组治疗均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枕墙距、Schober试验及全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变化,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量化评分、枕墙距及全血CRP、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 0.05),Schober试验指标高于治疗前(均P< 0.05),治疗后隔药大艾灸组症状量化评分、Schober试验及全血CRP、ESR水平均优于大艾灸组(均P< 0.05),枕墙距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隔药大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0.0% (27/30),高于大艾灸组的73.3%(22/30,P< 0.05).结论:隔药大艾灸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枕墙距、Schober试验等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 隔药饼灸对虚寒胃痛和脾虚泄泻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晓燕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虚寒胃痛18例、脾虚泄泻12例,各按照证型施以隔药饼灸进行观察.结果:虚寒胃痛者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治疗前增加14.16%、脾虚泄泻者较治疗前增加10.94%,两者治疗前后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CD3、CD4、CD4/CD8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隔药饼灸使中药、灸疗、腧穴作用于一体,对虚寒胃痛和脾虚泄泻患者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 隔药饼灸治疗脾气虚弱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温志宏;赵吉平;周清辰;王雷;曲舒涵;陈晟

    目的:探索隔药饼灸治疗脾气虚弱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47例确诊为脾气虚弱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隔药灸治疗,穴取印堂、神阙、合谷、足三里,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以及治疗结束后第4周末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答卷(RQLQ)和脾气虚弱型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率.结果: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末以及治疗后第4周末VAS评分、RQLQ量表评分、脾气虚弱型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治疗第2、4、8周末疗效呈渐进性递增(均P<0.01).治疗第8周VAS评分、RQLQ量表评分、脾气虚弱型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显效率分别为59.6%(28/47)、19.1%(9/47)、14.9%(7/47),总有效率均为85.1%(40/47),治疗结束后第4周末与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药灸对脾气虚弱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

  • 隔药灸加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赵荣红;朱钰宝

    目的:观察隔药灸法配合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药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灸+药组采用阿米替林药物口服配合隔药灸法,穴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肾俞、关元、神阙,百会用直接灸法,其余穴位采用隔药灸;药物组采用阿米替林药物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点数量及直观模拟标尺评分(VAS)和汉密尔顿(HAMD)抑郁指数的变化.结果:灸+药组总有效率为9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6.7%,灸+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灸+药组VAS、HAMD评分和痛点数量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药物组HAMD评分和痛点数量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灸+药组HAMD评分及痛点数量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1);VAS评分治疗后药物组和灸+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配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疗法.

  • 隔药铺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徐彦龙;杜元灏;徐秀梅;何天有

    目的:比较药物铺灸与西药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28例)及西药组(32例).铺灸组在胃肠穴区、关元穴区及夹脊下穴区进行隔药铺灸治疗;西药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铺灸组愈显率为71.4%(20/28),西药组为25.0%(8/32),铺灸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隔药铺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口服柳氯磺胺吡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48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