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国际消化病杂志

国际消化病

国际消化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국제소화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34X
  • 国内刊号: 31-19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99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邱德凯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励雪颖;许国强

    食管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且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近年来治疗技术进展较快.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及转移率较低.出血、穿孔、狭窄是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ESD可联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射频消融术等综合治疗早期食管癌,具体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此文就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幽门螺杆菌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对脑-肠轴的作用机制

    作者:熊锋;马宗辉;刘思德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脑-肠轴功能紊乱、遗传、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多个因素相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脑-肠轴功能紊乱是IBS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Hp)是否参与了IBS的发生仍存在争议.有些研究提示Hp可能通过影响脑肠轴的功能而导致IBS的发生.此文就Hp对IBS患者脑-肠轴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粪菌移植疗法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祝青青;靖大道

    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个体的粪便处理成混悬液,输注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的一种治疗方法.众多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衡有一定关系,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以探讨通过粪茵移植重建肠道菌群对IBD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及病程、预后等的影响.此文就FMT的发展及其应用于IBD的现状、可能机制、现存问题及发展前景等作一综述.

  • 质子泵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朱国琴;孙为豪

    质子泵抑制剂(PPI)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并发症的治疗,但其对胃癌细胞本身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PPI一方面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和提高肿瘤的化学治疗敏感性等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另一方面又可诱导胃泌素分泌,介导环氧合酶-2(COX-2)等致癌因子的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存和浸润.这一过程可能涉及肿瘤细胞内部酸平衡的紊乱以及Wnt/β-catenin、JAK2/STAT3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阐明PPI对胃癌细胞本身的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胃癌的诊疗策略.

  • 梭杆菌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庆玲;唐陈月;吴超;俞丽芬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梭杆菌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代表菌种为具核梭杆菌.此文综述了梭杆菌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患者粪便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结直肠肿瘤的部位、分期和患者生存期等的关系,探讨梭杆菌在腺瘤向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梭杆菌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模型及新的分子机制,对结直肠肿瘤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 白细胞介素-22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倪雅惠;霍丽娟

    白细胞介素-22(IL-22)属于IL-10家族,可通过与膜受体复合物IL-22R 1/IL-10R2结合而发挥作用.IL-22已被证实与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并具有抗炎/促炎的双重作用.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如在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不同阶段,IL-22表现出致病/保护不同的作用;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其作用及相关机制也并不相同;但在酒精性肝病、肝再生、药物等引起的肝损伤中,其具有明确的肝脏保护作用.此文就IL-22在肝炎、肝纤维化、HCC、肝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 克罗恩病肠壁纤维化的分子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丽;徐萍萍;韩真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累及胃肠道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性疾病,有近1/3的CD合并肠道纤维化,可导致肠梗阻甚至需要手术治疗.纤维化是炎性损伤修复的适应性过程,多种基因、细胞、信号通路及细胞外基质(ECM)参与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纤维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此文对CD肠壁纤维化的分子与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 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芳;霍丽娟

    肝纤维化是针对多种慢性损伤因素而进行的一种病理修复过程,终将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研究认为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有效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保护肝细胞药物、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药物、细胞外基质(ECM)合成降解调节剂、抗炎免疫调节剂、益生菌制剂及中药等.各类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靶向治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药的研发迫在眉睫,并且如何合理联合应用不同药物也显得至关重要.此文就近年来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 胰腺纤维化与TGF-β1/Smad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敏敏;陈尼维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慢性胰腺炎(CP)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胰腺纤维化是CP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胰腺星状细胞(PSC)可能是导致胰腺纤维化的主要始动细胞和效应细胞,其静止型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下转变为活化型,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大量生成并终进展为纤维化.TGF-β1主要将刺激信号经由细胞质中的Smad蛋白来调节PSC的表达,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胰腺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此文主要就PSC及信号通路与胰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DNA甲基化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天闻;季峰

    表观遗传学改变如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染色体灭活等,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胃肠道间质瘤(GIST)作为消化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DNA甲基化也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相关基因甲基化在GIST发病、预后评估、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王丹丹;邓志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以肝内小胆管破坏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为特征.B细胞、CD4+和CD8+T细胞针对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DC-E2)反应的抗原表位均参与PBC的发病,尤其是B细胞免疫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熊去氧胆酸(UDCA)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是唯一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 PBC 的药物,早期、中剂量、长期应用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长期生存率,但高达40%的患者对UDCA 应答欠佳,且预后较差,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黏膜下注射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晓森;季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逐渐成为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肿瘤的重要手段.在ESD术中通过黏膜下注射使黏膜隆起,形成方便且安全的切除空间,可降低手术难度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研究合适的黏膜下注射材料是ESD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此文对近年来一些黏膜下注射材料的各方面性能进行综述,以期对这类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

    作者:冯静;魏亚聪;宋光耀

    在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均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胆汁酸代谢与肠道茵群的研究逐渐深入,肠道细菌在胆汁酸的生物转化、肝脏胆汁酸的合成、肠道胆汁酸的重吸收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异欧前胡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廷祥;娄国强;施军平

    目的 探讨异欧前胡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和裸鼠荷人胃癌模型为观察对象,采用MTT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异欧前胡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存活率及诱导凋亡能力的影响,并且通过裸鼠成瘤实验观察异欧前胡素对BGC-823细胞的增殖生长情况.结果 人胃癌BGC-823细胞系的增殖存活率随着异欧前胡素浓度的提高或者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增殖存活率与异欧前胡素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异欧前胡素可以明显诱导BGC-823细胞发生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异欧前胡素浓度的提高,凋亡率也随之升高;有效剂量的异欧前胡素瘤体内注射能够缩小裸鼠瘤体体积,增加瘤体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欧前胡素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但对于其具体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永席;贾泽博;翟红兵;王莎莎;马锦屏;苏利萍;安媚;王素侠

    目的 利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方法测定消化性溃疡胃的固体排空功能.方法 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禁食12 h以上),口服实验餐(蛋黄等加100 μL 13C-辛酸试剂,总热量为1 046 KJ),4 h测试期内,将13C测试的呼气样本收集在10mL收集管内,前2h每15 min收集1次,后2h每30 min收集1次,即分别于餐前、餐后0、15、30、45、60、75、90、105、120、150、180、210、240 min各收集1次.将收集在收集管中的C02用13C-呼气质谱仪进行测定,根据13C-呼气质谱仪测定结果绘制:13 C02丰度(DOB)曲线,代谢速率(MV)曲线,累积丰度(Cum)曲线;同时记录DOB曲线达峰时间,13C02代谢速率达峰时间和240 min的13CO2累积呼出丰度(Cum 240),对以上数据应用计算机拟合曲线计算参与者胃半排空时间(T1/2)、延迟相时间(Tlag),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溃疡(GU)组的胃排空时间明显延迟,即DOB和MV峰值时间显著延迟,T1/2、Tlag显著延长(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十二指肠溃疡(DU)组的胃排空时间明显缩短,即DOB和MV峰值时间显著提前,T1/2、Tlag显著缩短(P<0.05).结论 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胃的固体排空功能,设备易购,价格适中,操作简单,无放射性,无痛苦,结果稳定,效果良好,可重复性好,各类人群均可适用,值得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 醋酸奥曲肽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阿英;陈文光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在肝硬化患者处于临床失代偿期时,易合并其他系统的并发症[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常见的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此时病情危急,并发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若不能妥善处理,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而造成死亡.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首要任务是快速凝血、抑制胃酸、降低门静脉高压,因此,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用药尤为关键[2-3].本研究对17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垂体后叶素治疗为对照组,探讨醋酸奥曲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顾村地区128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毛奇琦;钟良;孙旭;徐蔚佳;陈佳婕;董乐;夏志洁

    上消化道出血(UGIB)具有早期症状隐匿、病情反复、致死率高的特点,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存健康的重要疾病[1].早期快速诊断对于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上海核心城区居民相比,上海宝山顾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及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饮食结构较为单一,饮食不规律,因此考虑其UGI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可能与城区居民存在不同.为明确该地区UGIB人群的临床特征,本研究对顾村地区128例UGIB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mTOR信号通路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志恒;蒋海存;陈建新;郝鑫;李萍;贾超丽;董冬;张刚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一种,其自酵母中分离出来,在P13K/AKT/mTOR信号通路中是蛋白激酶B(Akt)的下游底物.mTOR是一种含有2 54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生理状态下,该蛋白在各种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发挥调控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增殖等作用,因此mTOR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受到关注,也是肿瘤治疗的靶点之一.p-mTOR是磷酸化的mTOR,是mTOR的活化形式.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来检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mTO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
  • 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

    作者:高美丽;陈吉;崔宏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替代,研究认为,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1].因此,若能早期发现并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对于延缓或逆转胃癌的发生将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较好的手段是胃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而肠化生多呈灶性分布,随机行活组织检查极易漏诊.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种新的内镜技术,可观察胃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及毛细血管形态改变.内镜下醋酸染色可在胃黏膜表面发生白化效应,可以清楚地显示小凹形态,针对性指导活组织检查,提高诊断率.本研究采用醋酸染色联合NBI的方法,旨在探讨其在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

    关键词:
  • 布鲁氏杆菌病误诊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例

    作者:周慧茹;王增平

    布鲁氏杆菌病为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乙类传染病[1].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并不少见.中国西北、东北及青藏高原等地区的牧区多发[2].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布鲁氏杆菌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国际消化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