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和α-干扰素的敏感性试验

    作者:齐柯;徐冰;南正银;陶霖玉

    目的探讨人胃癌细胞株对不同化疗药物、α-干扰素及其相互配伍的敏感性.方法向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GC80-3)中加入不同配伍及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和α-干扰素,作用一定时间后,采用MTT法检测癌细胞对不同配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的相对抑制率明显增高,尤其以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3药联合作用的抑制率高;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各组的抑制率有所增高,α-干扰素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协同抑制作用,尤其在先用α-干扰素24小时后, 再加用化疗药物,抑制率明显增高.结论联合用药化疗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加用α-干扰素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尤以先用α-干扰素后,再联合用化疗药,疗效佳.

  • 胃癌根治术后营养状态变化

    作者:陈小春;王吉甫;潘凯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营养状态变化.方法对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9例和胃部分切除14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营养状态进行了测定与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虽然术后1个月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但术后6个月绝大多数患者营养状态良好,且全胃切除和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别.结论只要有全胃切除指征,且患者能耐受此手术,应积极施行,不必担心术后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而轻易放弃此术式,以免使患者失去治愈机会.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亲属的筛选

    作者:胡念平;晏仲舒;郭漫红;吕新生;詹文华

    目的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高危亲属进行筛选, 以其早期发现及治疗无症状的致病基因携带者.方法在明确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基因型后,提取其高危亲属外周血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该突变部位.结果 3例在15号外显子上发现突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高危亲属中,有1例检出致病基因,为携带者;2例未检出致病基因,为正常人.结论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及高危亲属的严格管理可将诊断年龄提早,并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预防性手术,以降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癌变率、病死率.

  • 胃癌组织中P15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陈启;赵宗刚;李占武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15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60例胃癌和52例胃良性病变中P15蛋白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P15蛋白在胃癌中阳性率为43.8%(70/160例),在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69.2%(36/52例)(P<0.05).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0%(120/160例),在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4/52例)(P<0.001).P15蛋白阳性/VEGF阴性表达率于胃癌中为11.3%(18/160例),胃良性病变中为69.2%(36/52例)(P<0.001);P15蛋白阴性/VEGF阳性表达率于胃癌中为42.5%(68/160例),胃良性病变中为7.7%(4/52例)(P<0.001).结论胃癌中存在P15蛋白下调和VEGF上调,且两者具有相关性.

  • 黑斑息肉病LKB1基因胚系突变和肿瘤易感性研究

    作者:王振军;严仲瑜;万远廉;刘玉村;吕有勇;徐文怀;黄莚庭

    目的检测黑斑息肉病患者LKB 1基因胚系突变及特点,并调查国内黑斑息肉病患者的肿瘤发生率和肿瘤发生特点.方法 (1)对12例确诊的黑斑息肉病患者(9例家族性,3例散发性)取血,提取血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别以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LKB 1的9个外显子,并逐一测序;(2)综合分析作者搜集的5个大的黑斑息肉病家系32例患者和7例散发性患者,并结合国内近10年来报道的较大家系和有关文献34篇共计169例患者,总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特点.结果 (1)12例患者中,7例有LKB 1的胚系突变,多数突变为病理性突变;(2)综合分析169例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0.1%,家族性患者90例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0.0%.发病较多的肿瘤为结肠癌12例,胃癌5例,直肠癌、小肠癌和宫颈癌各3例,卵巢癌和骨肉瘤各2例,病理类型以低分化黏液腺癌为多,患者平均确诊年龄32.2岁.结论 (1)LKB 1基因胚系突变是本病重要的分子遗传学基础,LKB 1基因突变检测可用于多数患者的遗传学诊断;(2)黑斑息肉病患者是典型的肿瘤高发人群,常见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胃癌、小肠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轻,分化较差.

  •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

    作者:蒋会勇;卿三华;齐德林;周正端;黄祥成;张福明;盛权根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方医院1975~1999年间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1 374例,建立全部资料的Access数据库,选择相关的字段进行检索,从不同角度分析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0岁以下年龄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1.9%,51岁以上年龄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1.3%.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其淋巴结转移率增高.随肠管受肿瘤侵犯的周径增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增大.隆起型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0.9%,溃疡型为39.7%,浸润型为42.1%,胶样型为42.9%.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的转移率分别为33.3%、49.6%和61.1%,且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增高.肿瘤体积的大小及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主要有:年龄、肿物侵犯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肿物体积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这些因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 胃癌与端粒酶活性表达及DNA倍体关系的研究

    作者:贾汝梅;张玉印;宋伟庆;王凤安;闫庆辉;张雁

    目的揭示胃癌与端粒酶活性及DNA倍体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胃癌标本,同时取无瘤残端作为对照.端粒酶检测采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法).DNA倍体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一步法检测DNA含量.结果肿瘤瘤体端粒酶阳性率83.3%(25/30),无瘤残端端粒酶阳性率3.3%(1/30)(P<0.05);端粒酶阳性瘤体平均直径6.5 cm,阴性瘤体平均直径3.6 cm(P<0.05);端粒酶阳性肿瘤淋巴转移率53.3%(16/30),阴性者无淋巴转移(0/5)(P<0.05);端粒酶阳性肿瘤中异倍体肿瘤占56.0%(14/25),而端粒酶阴性者无异倍体出现(P<0.05).结论胃癌端粒酶活性升高,端粒酶阳性肿瘤瘤体大,淋巴转移率高,且异倍体发生率高,预后差.提示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大鼠肠屏障的影响

    作者:邓高月;刘广华;刘振邦;刘跃武;何桂珍;徐燕英;闻天学;蒋朱明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氟尿嘧啶(5-Fu)化疗大鼠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30只胃造瘘术后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饲料组(A组)、肠内营养组(B组)和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组(C组),每组10只.术后第4天用5-Fu化疗,比较它们的体重变化、小肠和结肠结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肠通透性(L/M)及细菌移位率(BTR)等指标.结果 B组体重丢失(-6.6±5.2) g (P<0.01),C组体重无明显变化;C组小肠结构优于B组(P<0.01)与A组相似(P 0.05),但C组结肠结构不及A组(P<0.01)而与B组相似(P 0.05).化疗后与A组比,C组L/M无明显变化(P 0.05),而B组上升(P<0.01);C组细菌移位率(30%)低于B组(70%)(P<0.05),与A组(20%)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能保护5-Fu化疗大鼠的肠屏障.

  • 胃嗜酸性肉芽肿26例报告

    作者:王荣华;逯永祥;黄秀芝

    目的进一步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6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餐检查19例,诊断胃溃疡11例,胃癌8例.胃镜检查14例,诊断胃溃疡8例,胃癌4例,胃嗜酸性肉芽肿2例.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10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1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6例,胃癌根治术10例.23例随访0.5~18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胃镜活检及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确诊嗜酸性肉芽肿,胃大部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患者自控硬膜外布比卡因和吗啡镇痛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孙来保;肖亮灿;黄文起;何裕隆;黄奕华;陈秉学

    目的观察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10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传统哌替啶肌注组(IM组)作为对照组;另外3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法,B组用药为布比卡因;M组为吗啡;BM组为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记录各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肠鸣音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等.结果 M和BM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IM或B组(P<0.01);B组布比卡因用量显著多于BM组(P<0.01),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明显早于其他3组(P<0.01);与传统肌注哌替啶镇痛IM组比较,M和BM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基本相同(P>0.05).结论患者自控硬膜外吗啡或混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胃肠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与传统的肌注镇痛比较,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自控硬膜外单纯低浓度布比卡因镇痛有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应,但术后镇痛效果较差.

  •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2例报告

    作者:陈鋆;王存川;徐以浩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2例,其中因束带粘连致小肠梗阻者,在腹腔镜下切除束带;小肠与腹壁粘连成角及小肠、网膜与腹壁粘连者,用电凝分离剪、分离钳或超声刀分离与腹壁的粘连.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防1~36个月,均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有选择性地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实用的,可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 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显岚;黄宏伟;田小林;石青峰;卢崇亮

    目的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60例结直肠癌、21例胃癌、17例乳腺癌及9例正常人血清中sICAM-1的含量.结果结直肠癌和胃癌血清中sICAM-1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乳腺癌血清中sICAM-1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血清中sICAM-1阳性率较胃癌高(P<0.05),结直肠癌血清中sICAM-1的含量与其病程及病理显著相关.结论血清中sICAM-1的水平测定可做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标准之一.

  • 原发腺瘤的病理学特征预测直肠异时性腺瘤的发生

    作者:郑树;邓甬川;杨工;孙其荣;李卫东;沈高飞;沈永州

    目的探讨直肠原发腺瘤的病理学特征与直肠异时性腺瘤再发的关系.方法自1977年至1978年用15 cm直肠镜对海宁县185 851居民进行直肠肿瘤筛查,共发现1 490例直肠腺瘤患者.这些患者在直肠腺瘤切除后,用内镜检查方法分别于第2、4、6、11及16年进行随访,观察直肠有无新生的异时性腺瘤.并分析首次筛查发现直肠腺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发生直肠新生异时性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和癌的关系及相对危险性.结果随访中发现280例患者在直肠内发生了新腺瘤.具有2个以上的原发腺瘤、原发腺瘤直径大于1 cm、绒毛状/混合型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发生异时性腺瘤的危险性升高2~3倍,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于1 cm腺瘤,绒毛状/混合型腺瘤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与发生癌或异时性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明显相关,其相对危险性分别为4.2(1.8~9.9)、8.1(4.2~15.6)和14.4(5.0~41.3).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小于或等于1 cm腺瘤的患者相比,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超过1 cm腺瘤的患者发生异时性直肠肿瘤的相对危险性为37(7.8~174.7).结论直肠异时性腺瘤的危险性与原发腺瘤的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在高危组腺瘤患者的原发腺瘤切除后,应对他们进行密切监视.

  • 胃肠道息肉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枫;张森

    胃肠道息肉是指所有向胃肠道腔内隆起的病变.按所在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按组织学类型不同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息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息肉病是指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上(仅黑斑息肉病除外),反之,则称散发性息肉.本文综合国内外在散发性胃肠道息肉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论述.

  • 胃肠道息肉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近况

    作者:邹寿椿;张成武

    胃肠道息肉(alimentary tract polyps)是指突起于胃肠道黏膜的广基或带蒂的隆起性病变,属形态学上的描述性概念,其性质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才得以确定.胃肠道息肉在组织学上包括多种恶性、交界性和良性病变,并随其病变部位、数量及自然病程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发生方式和临床意义.

  • 胃肠道息肉和息肉病的内镜及病理诊断

    作者:徐富星;岑戎

    一. 胃息肉和息肉病(一)胃息肉的内镜和组织学表现胃息肉较结肠息肉少见,一般无症状,检查时偶然发现.胃镜见到的胃息肉是黏膜向腔内限局性隆起,注气后不消失.可单个或多个,大多数单个发生.息肉表面一般光滑或桑椹样,少数呈分叶状,或表面发红、糜烂、出血,约一半息肉的直径在0.5~1.0 mm之间,少数直径小于2 cm.息肉呈圆形或椭圆形.

  • 胃异位胰腺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并休克1例报告

    作者:刘立水

    患者女,49岁.主诉呕血4天,黑便3天于1999年7月16日入院.患者于4天前,生气后出现呕血4次,为鲜红色,并含有血块,量约500 mL.3天前出现黑便4次,总量约800 mL,伴有头晕、心悸、出汗.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0年一家族治疗观察

    作者:冯乃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一家族3代9人20年治疗观察报告如下(图1).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王振军;万远廉;黄莚庭

    广义地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包括表1中6种疾病,它们均是因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 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树突状细胞疫苗与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雷晓;余佩武

    自从1973年Steinman和Cohn首先使用"树突状"一词来描述鼠脾内的一群粘附细胞的形态以来,人们对树突状细胞家族的认识已较深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主要由骨髓单核细胞系分化来源的一类淋巴细胞,其亚群包括Langerhans细胞、真皮树状细胞、淋巴结并指状细胞、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实质性脏器的组织间隙树突状细胞等,广泛分布于除脑及角膜中央部外的全身组织器官内,包括淋巴和非淋巴器官.

  • 结直肠腺瘤的诊治与随访

    作者:莫善兢

    一. 结直肠腺瘤与结直肠癌众多的病理学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灶中常可见有多少不等的腺瘤组织存在.其发生率Morson报告为14.2%,Bedenne报告为15.5%,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43例的研究发现为23%.

  • 单吻合器代替双吻合器用于直肠前切除术

    作者:徐致祥;袁秉忠;邓建忠

    我院于1996~1999年使用单吻合器代替双吻合器于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一. 对象与方法本组共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49~78岁.均为直肠中段癌.患者取截石位,下腹正中切口进腹,游离乙状结肠、直肠.

  • 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

    作者:张啸

    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是开展早、经验也为成熟的内镜治疗之一,大多数的胃肠道息肉都可以通过内镜治疗而治愈.近年来,此法的适应范围已从良性息肉扩展到早期恶性病变.

  • 科技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

    作者:

    关键词: 科技 名词术语
  • 造口并发症--Cook县医院经验

    作者:刘艳麟

    造口并发症往往为外科医生所忽视.Cook县医院对20年来不同外科专业开展的肠造口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结直肠疾病并发严重腹腔感染的剖腹造口术治疗

    作者:汤玮

    剖腹造口术(laparostomy)即在剖腹术后不缝合腹腔伤口,以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和腹腔积液引流,根除腹腔感染从而减少或防止炎性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它也避免了切口反复的损伤和腹腔高压的发生.

  • 食管胃深套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少年;蔺俊文;史泽晋;杨国柱

    为了有效地预防或减少食管胃吻合口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1985年10月起,采用食管胃深套叠吻合法治疗食管、贲门癌5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黑斑息肉综合征13例诊治体会

    作者:程远峰;孟荣贵;方国恩;金国祥;屠岳;华积德

    我院自1993~1999年共收治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13例,均为肠息肉患者,手术治疗11例,其中9例采用手术加纤维内镜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丝裂霉素腹腔热灌注化疗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张刚庆;卿三华;周正端;齐德林;侯保华

    体外实验证明热疗联合丝裂霉素(MMC)化疗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但高温加上高浓度的MMC对正常组织器官势必有一定损害.我们于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对实验犬进行了MMC腹腔热灌注化疗,目的在于研究 MMC腹腔热灌注化疗时的动物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对实验动物的局部和全身毒副作用,为热疗联合MMC化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Roux-Y胃肠重建术治疗胃切除术后远期反复出血

    作者:李瑞华

    消化性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报道较多,但10多年后远期反复出血较为少见.笔者近年来曾遇3例,因其反复出血,经内科严格治疗仍未能止血,后行吻合口部分切除,加Roux-Y胃肠重建术而治愈.现报告如下.

  • 胃体癌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吴荣进;罗建生;吴晓康;郑樟栋;陈凯

    为进一步认识胃体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更好地掌握手术切除范围,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体癌71例(占同期胃癌17.9%)分析如下.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