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痛电子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炎珠

    目的:分析与研究无痛电子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痛电子肠镜下治疗的8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对这8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共有3例并发症,其中2例出血,1例肠穿孔,且治愈率达到了100%.结论:对行无痛电子肠镜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结直肠息肉活检病理和EMR摘除术后病理吻合率(一次性)的探究

    作者:朱振华

    目的:科学研究并综合分析结直肠息肉活检病理和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摘除术后病理吻合率(一次性),以期能够分析出结直肠息肉活检病理与EMR病理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结直肠息肉活检组和EMR摘除术后组各75例.结直肠息肉活检组患者采用结直肠息肉活检的相关诊断方法,EMR摘除术后组患者采用EMR摘除术的相关诊断方法.结果:结直肠息肉活检病理和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摘除术后病理吻合率(一次性)的鉴定偏差<1.5%,结直肠息肉的鉴定结果吻合率> 98.58%.结论:结直肠息肉活检病理和EMR摘除术后病理的吻合率(一次性)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 结直肠患者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觅柱;党彤;孟宪梅;徐美东

    目的 探寻结直肠病患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纠结直肠病患当做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120例病患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病患分别接受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手术、结直肠吻合手术疗法,收集创面直径、手术时间、肛门直肠恢复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治疗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状况等数据.结果 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实验组病患,肛门直肠恢复、胃肠道恢复、住院时间、创面直径等均优于对照组吻合手术病患;其中实验组病患的并发症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患(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能显著提高广基结直肠息肉病患的治疗效果,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3800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庞静波;魏志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收治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3800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患者主要的疾病类型为结直肠息肉(45.89%)、结直肠炎(33.20%)、溃疡性结肠炎(3.00%)。结肠息肉老年组的患病率明显大于青年组,结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青年组的患病率大于中年组与老年组。结论:电子结肠镜是对大肠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大幅提高大肠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田月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病灶完全切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与对照组8.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效果满意,也利于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的诊治与分析

    作者:杨志超;马骥;杨德生;张东航

    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于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1],大量资料证明大多数结肠癌来自腺瘤样息肉,病理学上包括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或称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 Jeghers息肉等)和炎症性息肉(血吸虫性息肉、炎症性假息肉等)[2].提高对结直肠息肉的诊治水平,是防治结肠息肉癌变的重点,而内镜对结直肠息肉的诊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经内镜结直肠息肉切除已成首选.

  • 外来建设者结肠镜的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分析

    作者:李若群;叶春福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外来建设者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方法:对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996例外来建设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年龄、性别组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结果:996例中性别间息肉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10年区分年龄段,男女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但各相邻年龄组间息肉检出率及同一年龄组男女间息肉检出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0岁以上男女性息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40岁以下男女性息肉检出率(P<0.05),且4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而40岁以下男女间息肉检出率及总体男女间息肉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息肉均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结论:男女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40岁以上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息肉好发于直肠和左半结肠;男女性息肉在结直肠发生部位、病理及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 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晓娟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本院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传统的结肠镜手术治疗,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3.33%,比对照组高23.33%,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20.00%,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 定量与定性便隐血检测在下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宋国威;李立新;孙雪;王春艳;刘润

    目的 探讨定量与定性便隐血检测在下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经肠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确诊的下消化道疾病患者392例,共分3组:结直肠癌组(40例)、慢性结肠炎组(247例)、结直肠息肉组(105例).分别取大便标本,用定量法和定性法检测便隐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在各组阳性检出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结肠息肉组、慢性结肠炎组便隐血阳性测定值中位数分别为1208.00、305.00、179.50 ng/mL.结直肠癌组阳性测定值较结肠息肉组(x2=36.339,P=0.00)和慢性结肠炎组(x2=57.080,P=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息肉组阳性测定值与慢性结肠炎组(x2=24.020,P=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定性法检测相比,定量法检测便隐血对下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更有应用价值.

  • 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

    作者:郑杰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病和炎症性肠病,认识这些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结直肠癌的危险性评估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新的WHO结直肠癌定义的明确阐述提出了许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急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章亚娣;潘文胜;沈虹;张顽军;武良琴;胡雯;朱一苗;徐翔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摘除后并发急诊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373颗.其中11例急诊出血,出血率为3.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后急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形态、病理类型和摘除方式无关(P>0.05).结论 高血压是结直肠息肉摘除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CD24和 Lgr5在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张会弟

    目的:探讨 CD24、G 蛋白偶联受体5(Lgr5)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结直肠息肉标本90例以及结直肠癌标本30例。其中结直肠息肉标本包括炎性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型息肉以及绒毛性腺癌性息肉各30例。再选择病理证实得到的直肠黏膜性标本30例作为对照。对比不同切片中 CD24、Lgr5表达情况,并同时探究 CD24、Lgr5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CD24和 Lgr5在正常黏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中的表达率逐渐增高。CD24表达率与性别不存在相关性。CD24表达率随着年龄增大、结直肠息肉直径增大、结直肠息肉异型增生类型升级、结直肠癌肝转移以及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 Lgr5表达率与性别、年龄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等不存在相关性。Lgr5表达率随着结直肠息肉直径增大、结直肠息肉异型增生类型升级以及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中 CD24、Lgr5表达水平呈上升状态,并且CD24、Lgr5与结直肠息肉直径大小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检测 CD24和 Lgr5表达情况在临床上对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均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 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化学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朱元民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前病变,绝大多数的结肠癌均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由息肉发展到癌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结直肠息肉在普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高达1%左右[1],息肉切除后也有较高的复发率,我们对138例腺瘤性息肉切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3年内息肉再发患者为76例(55.1%),并且有4例复查时发现为结肠癌[2].我国5个医疗中心研究表明,进展性大肠腺瘤摘除后1年再发率即高达59.46%、5年为78.07%[3].由于结直肠息肉的高发性以及其较高的复发率,因而针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的随访、治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课题,对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费用-效果来看,药物预防的适应人群应该为61 ~70岁的患肉切除患者,因为该类人群息肉的复发率超过50%以上,每1~3年应进行结肠镜复查.如果结肠镜检查发现无进展期腺瘤或无息肉患者,每5~10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患者而言发生进展期腺瘤及癌机会较少,使用药物预防治疗不是十分必要.由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化学治疗及预防方案,以下从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 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180例

    作者:王统华;周喜汉

    目的:了解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资料,探究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4-03/2015-03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腺瘤性结直息肉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的90例非腺瘤性息肉患者作为对比组,分析两组患者病理方面的差别.结果:研究组患者大便带血的发生几率和平均年龄与对比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比组在大便性状改变、肛门坠胀、腹泻、腹部疼痛、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表面分叶、黏膜表面粗糙糜烂、广基息肉、息肉数量多发、息肉直径≥1 cm等方面均明显多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大便带血症状是腺瘤性息肉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腺瘤性息肉存在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多、表面糜烂、容易出现分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病理特征时,可以提示患者具有结肠息肉癌变的可能性.

  • 结直肠息肉水通道蛋白3、4的表达

    作者:陈更新;邓海霞;张梅兰;原宁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3、4蛋白在结直肠息肉中的表达,方法:选择结直肠息肉患者103例,肠镜下收集115个息肉组织样本和10例正常人结直肠黏膜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3、4的蛋白表达,结果:AQP3、4蛋白在人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均表达在细胞的基底部与侧面.AQP3、4蛋白在炎性息肉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增生性息肉AQP3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腺瘤AQP4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QP3与AQP4在结直肠息肉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P=0.000).结论:AQP3、4蛋白在结直肠息肉中存在异常表达,二者之间呈正相关.

  • 非甾体抗炎药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作者:王蔚虹;刘芳勋;王静;胡伏莲

    目的: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评价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与结肠息肉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检索1966/2007-12数据库PubMed,EMBASE,Cantcrlit,ISI以及Cochrane Collaboration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收录的文献.若研究的临床和方法学合理,则以随机效应模型统计OR值和95%CI.对研究设计方法、研究人群、药物种类、服用NSAIDs的频率和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39篇文献.其中17篇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2篇为病例对照研究,10篇队列研究.NSAIDs显著降低散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或复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OR为0.63(95%CI:0.53-0.75,P=0.37),病例对照研究OR值为0.70(95% CI:0.61-0.80,P=0.02),队列研究OR值为0.86(95% CI:0.77-0.96,P=0.02).NSAIDs减少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FAP)患者息肉的数量和大小.分层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s降低结肠息肉危险性的作用相似,并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NSAIDs减少结直肠息肉的危险性,还需临床研究进一步确定在特殊人群中预防性使用NSMDs的佳剂量和疗程.

  • 三种内镜治疗方法用于结直肠息肉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谈涛;李蜀豫

    目的 评估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高频电凝电切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用于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就诊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内镜治疗的310枚息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行APC术(78枚)、高频电凝电切术(108枚)和EMR术(124枚),术后随访6 mo.分别统计3组术后并发症及原切除部位创面情况,比较3组之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扁平及浅表隆起型息肉178枚,A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98.1%和95.9%,均明显高于B组治愈率(64.2%),但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蒂及有蒂息肉132枚,B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89.1%和97.3%,均明显高于A组治愈率(69.2%),但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和穿孔是其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8%、1.85%和2.42%,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C术适用于扁平及浅表隆起型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适用于亚蒂及有蒂息肉,EMR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息肉,3种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结直肠息肉大小、形态等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

  • CT结肠造影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作者:周碧;程英升;赵俊功

    CT结肠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 CTC)为新近发展起来地结直肠病变检查手段, 是用多排螺旋CT技术将充气扩张的全结肠薄层扫描后的原始数据经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处理后获得的一系列重建图像.因其简单、快速、安全、非侵入性等优点, 易于被患者接受.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的应用和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改进, CTC的图像质量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CTC对1 cm以上息肉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且在结直肠癌的准确诊断和正确的术前分期中显示了明显的优势.

  • 非甾体抗炎药预防结直肠息肉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一平;王琼;甘涛;潘涛;杨锦林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是否能降低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性,以及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全世界关于NSAIDs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比较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有8篇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被纳入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发生(P=0.003),但没有证据支持长期使用苏林酸和塞来昔布可以减少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性(P>0.05),也无证据证明结直肠腺瘤预防与NSAIDs的剂量有关.无论使用阿司匹林还是安慰剂,结直肠癌发生的机会相似(P=0.8).未发现NSAIDs和安慰剂组间不良反应有差异.结论在结直肠腺瘤或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减少腺瘤的发生;目前尚无常规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结直肠癌发生的证据,也无长期使用苏林酸和塞来昔布可减少结直肠腺瘤发生危险性的证据.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董一凡;郭涛;杨红;钱家鸣;李景南

    目的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发生是否相关尚存争议.本研究拟探讨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2年5月-2017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息肉患者3 483例及初发结直肠癌患者135例,并纳入同期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健康对照1 925例.所有研究对象同期完成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检测.收集息肉数量及大小、结直肠癌部位及Hp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息肉患者Hp感染发生率为31.5%,高于健康对照(29.5%).校正年龄及性别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直肠息肉患者相对正常对照的Hp感染发生率的OR=1.17(95%CI 1.04~1.32).息肉直径≥1.0 cm者的Hp感染发生率为33.4%,高于息肉直径<1.0 cm者(31.0%),P=0.03;息肉数量≥2个的患者Hp感染发生率为32.5%,高于单发息肉患者(30.4%),P=0.05.结直肠癌患者Hp感染发生率为36.3%,校正性别及年龄因素后,结直肠癌患者相对正常对照的Hp感染发生率的校正OR=1.56(95%CI 1.06~2.30),P=0.03;结直肠癌的发生部位(左半结肠+直肠癌、右半结肠癌)与Hp感染无关联.结论 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患者Hp感染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体积大、数量多者Hp感染发生率更高;Hp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分布位置无相关性.

240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