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摘要撰写要求

    作者:

    摘要一般包括4项内容:1.所报道的工作的目的。2.为达到该目的所应用的理论、原理、条件、对象、材料、手段、方法。3.通过这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效果。4.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做出结论以及今后的设想、建议、预测。尽管如此,并不是要求每篇摘要都对以上内容面面俱到。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思想或数据,以便让读者判断是否需要仔细阅读该文。  对于研究报告、试验报告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形式,如果目的显而易见,或从文章标题上就能看出,可以不写目的。如果试验时间、地点反映结果的可靠性,在摘要中要注明时间、地点。要写出试验中起重要作用的有关材料或辅助材料。对常用的方法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提,但如是关于方法的文章要对重要的、关键的、有独创性的部分摘其重点或关键简要论述。结果要选择重要、能说明试验研究目的的结果。如有数据要包括进去。如果结果太多不能全部选入,首先要选择那些新的、经过验证的或有长久价值的结果、重要的发现或和以前的理论相矛盾的结果、作者了解的与实际问题有关的部分。  管理方面的文章好使用报道—指示性摘要:将文章的主要方面写成报道性的,将文章的次要部分写成指示性的,概括地说明即可。  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不要用“本文……”、“作者……”等主语。  摘要中一般不用引文。  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商品名需要时应加注学名。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摘要的长度一般应是文章长度的1/10,如确实需要较长的篇幅,也不可超过400字。

  • 医学名词术语

    作者: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正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或注释.中西药名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中医名词术语按GW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 医学名词术语

    作者: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正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或注释。中西药名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中医名词术语按GW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作者:

    1.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译成汉语,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若为单字名则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杆菌。
      2.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称,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均应分别注明全称和简称。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m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西文缩略语不宜拆开转行。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例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DIC等。

  • 中医名词术语“病”“症”“证”的含义及用法

    作者:

    关键词: 中医 名词术语
  • 小儿指纹名词源流考

    作者:申力;刘寨华;张华敏

    “小儿指纹”一词早见于明代佚名《幼科概论》,小儿指纹诊法是由《灵枢》诊鱼际络脉法演变而来的,王超在《仙人水镜图诀》中首提该法,但此书于明末佚亡.经考证《普济本事方》为现存早记录小儿指纹诊法的书目.而“小儿指纹”一词早见于清代《幼幼集成》,还有虎口纹、虎口三关脉纹、指脉、三关纹等称呼.至新中国成立以后, “小儿指纹”作为中医诊法的规范名成为共识.文章通过对“小儿指纹”这一名词术语的理论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考证,理清脉络,为中医儿科诊疗体系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朱建平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是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基础性工作.1990年代以来,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现术语国家标准、名词国家规范两大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标准陈旧、标准之间不统一、没有采用术语学方法、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机制、推广不够等问题,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名词委的统一协调作用;采用术语学方法,研制《中医药术语标准编制通则》;加强考证研究,为规范提供有力支撑;及时修订规范标准;建设中医药同义词查询数据库、多语种检索系统;加强国内外相关动态研究和咨询服务;加强理论研究,创建中医术语学,为中医药发展和创建术语学中国学派做出应有的贡献.

  • 对腧穴概念及分类的探讨

    作者:王富春

    近读<中国针灸>2007年第10期姜青松"对腧穴定义的质疑及思考"一文,感触颇深,并有所启发.进入21世纪以来,针灸学确实有了很大发展,以教材出版为例,本科生、专科生、长学制及不同专业均设有<针灸学>课程和教材.笔者也参加了几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对现在教材编写也确实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概念""名词术语"等至今尚无统一,确确实实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达成共识和统一.欣喜的是,中国针灸学会开始注重针灸标准化的研究,"针灸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课题已在进行之中,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笔者现仪就姜氏提出的腧穴定义和笔者对腧穴的分类等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道们探讨.

  • 藏象学说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方法论探讨

    作者:李晓君;刘洋

    藏象学说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中医理论与临床诸多方面.但任何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形成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为藏象学说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了可能和依据.

  • 藏象学说名词术语的分类探讨

    作者:李晓君;刘洋

    分类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在现代中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构架,上及哲学文化下达形神体魄,包罗脏腑、形体、官窍、精神活动以及气血津液等物质,与古代社会学以及多种自然科学的成果密切相关,因此其名词术语涵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成分又极其复杂.所以,对藏象学说名词术语的分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但是也决非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在不脱离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依照语言文字学标准,认真分析每个名词术语的语义及形成来源,辨别其内涵与外延,可找出其归类的客观规律.在尚无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意在举一反三,抛砖引玉.

  • “问诊”源流考

    作者:杜松;于峥;刘寨华;张华敏

    “问诊”为中医诊法中重要名词术语之一.从“问诊”一词源流出发考证其规范名,明确其定名依据,同时列出“问诊”之同义词及曾用名,并从字面含义及内涵等方面详细讨论“问诊”这一名词术语的演变过程及其准确内涵.同时,根据其名词演变追源溯流,以明晰“问诊”这一名词术语的历史演变和准确含义.研究认为,“问诊”这一名词术语初意出《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自《内经》以来问诊这一名词的内涵比较明确,清以前各类著作中分别以“问”“问证…“问病”等名称来统称问诊,名称不一.“问诊”一词与“望诊”“闻诊”一样首见于《医学研悦》.之后明清诊法著作中在论及问诊时有言“问诊”者,亦有仍称之为“问证”者.到近现代“问诊”的名称被逐渐统一,这一名词术语被准确定义.

  • 邪伏膜原源流考

    作者:刘先利;刘寨华;刘思鸿;张华敏

    邪伏膜原之说为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首次提出并确立,追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虽然历代对膜原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基本围绕《内经》的论述展开,鲜有实质性突破.

  • 关于"针灸名词术语规范"研究的几点思考

    作者:徐晖;许银珊;刘清国

    针灸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著称于世,是我国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仍在继续发展的学科.制定标准对于提高一个学科的学术成熟度是非常重要的,针灸标准化离不开针灸名词术语规范这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内容包括总论、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史文献等7个部分内容.针灸名词术语标准化建设不仅是针灸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针灸教育、科研、临床、交流等发展的基础,更为针灸学体系其他项目标准化建设提供必需的基础保障,是针灸学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奠基之石.

  • 《中医血液病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研究思路探讨

    作者:董青;侯丽;许亚梅;陈信义

    中医血液病学是中医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中医血液病名词术语混淆、错误使用现象和欠缺规范等问题.为促进中医血液病学理论发展与创新,有必要继承和挖掘历代中医文献中与血液病相关的名词术语,并分门别类对其原义和新解予以诠释.

  • 藏象学说概念和名词术语规范化的探讨

    作者:李晓君;刘洋;刘兴仁;郭霞珍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指出:"临床上辨证论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1]"然而,由于藏象学说的框架源于<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历代医家的不同学术观点,在不断丰富的同时,存在着某些概念不清晰、名词术语含义不统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这不但阻碍了藏象学说的深入研究,也使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受到影响.

  • "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的异同

    作者:张大明;杨建宇

    1 题的提出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始生于商周,于战国至秦汉之际成熟且流行.而<黄帝内经>正产生于此时,医家们受其影响,在<内经>中以阴阳学说研究医学,由此,自古至今的中医学者,无不以阴阳解释、解决医学问题.如张介宾所言:"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 中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使用(二)

    作者:吴红娟

    1关于概念的规范1.1补益药现行的中药书籍,对补益药的定义有多种提法,初学者常不知哪一种恰当.如2002年的<中药学>(七版教材)对补益药的定义是: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趋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1].1995年的<中药学>(六版教材)补益药定义是: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2].2001年的<中药学>补益药: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3].<中医学问答·中药分册>中补益药的定义:能补益气血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4].

  • 谈中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使用(一)

    作者:吴红娟

    中药学的教学是培养千千万万医药工作者的必经之路,是夯实基础的起始之步,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中药学的教学从事的是理论的工作,理论的完整、严格,概念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培养人的大事.

  •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层面观及其译语特点

    作者:林岩;何丽艳;郑寒松;王朝辉

    众所周知,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单位划分为音位、词素、词、词组、句子和语篇等6个层面.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翻译层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这6个层面中的1个或几个层面上进行翻译.无论是在哪个层面上进行翻译,要求译语必须准确、科学、简洁和规范,科技翻译尤其如此.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层面目前国内外研究得很少.中医名词术语从语言学角度可划分为音位、词素、词和词组4个层面,因此,中医名词术语是在4个层面上进行翻译的.

  • 中医药英译的方法探讨

    作者:余文海

    探讨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名词术语英语翻译的原则、方法和规律.通过对中医药学英译、国外医学论文和有关汉英翻译的书刊文献资料检索,作者认为借鉴医学术语构词方法的历史经验,研究医学英语构词规律,从而运用到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中.以多种方法作为中医药英译的方案;以译词简约精炼为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逐步使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标准化.

243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