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佐辛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麻醉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冰斯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结束时(T2)三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三个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1时S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相比,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在无痛肠镜检查中对呼吸抑制作用较轻.

  • 如何区分痔疮和直肠癌

    作者:沈灵

    痔疮,是临床上一种极常见的直肠肛门疾病,主要见于成年人,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正因为如此,很多痔疮患者都不把它当作一种"病"了.然而,专家介绍,痔疮一般不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痔疮的存在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误诊,比如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专家提醒,痔疮虽不会转化为直肠癌,但痔疮患者好及时去医院做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查.同时,通过自我观察和感觉以及自行直肠指检也很重要,尤其是当大便次数增多,且伴有"里急后重"感觉的患者须警惕.

  • 直肠粒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黄文斌;罗新华;李俐;黄悦;赵建华;王劲松

    患者女,34岁.因直肠出血半年于2007年5月9日来本院就诊.直肠镜检查发现距离肛门5 cm处可见一大小为4 cm×3 cm的隆起,质硬,易出血.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22×1012/L,白细胞总数8.30×109/L,中性粒细胞6.03×109/L,单核细胞0.23×109/L,淋巴细胞1.96×109/L,嗜酸性粒细胞0.08×109/L.

  • 外伤性膀胱直肠瘘的处理

    作者:朱文海;周雄驹;李益

    外伤性膀胱直肠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临床上一般较少见,我院从1972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15例。现作简要报道,并讨论救治问题。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14~56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竹桩刺伤8例、树根刺伤2例、小木凳腿戳入肛门内1例、芦苇戳伤1例、医源性损伤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4h 8例、48h 5例、54h 2例。体检:腹软、无压痛、无腹膜炎体征。肛门旁可见创口,尿液从中溢出。肛门指检:直肠前壁可触及约2~5cm大小创口,6例从直肠内创口中触及断裂的尿道。直肠镜检查:本组病例直肠前壁裂孔均离肛缘10cm以内,其中10例创口边缘齐,4例创口直径约4cm,1例约5cm,边缘撕裂,尿液从中流出。

  • 直肠镜检查结果的分析及护理

    作者:郑春雪;彭定容

    2000年5月~2001年10月,我院门诊外科及手术室对800例病人进行了直肠镜检查.我们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疾病检出率,以及患病多的肛周疾患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将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累及齿状线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疗效分析

    作者:王洪波;徐明垚;陈清波;郭银;潘夏

    目的:探讨直肠累及齿状线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特点,评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累及齿状线 LST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肿瘤医院内镜科采用 ESD 术治疗的45例直肠累及齿状线的 LST 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变类型、大小、手术时间、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的发生、病理诊断、随访情况等。结果45例直肠累及齿状线的 LST,肿瘤直径12 mm~66 mm,平均28±15 mm,45例(100%)均一次性完整切除,ESD 手时间45 min~240 min,平均100±25 min。迟发性出血6例,发生率13.3%(6/45),均行内镜下止血成功,发生术中穿孔2例,发生率4.4%(2/45),经止血夹夹闭创面后内科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病变均局限于黏膜层。4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0.2个月(10~4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残留,术后排便功能正常。结论ESD 治疗直肠累及齿状线的 LST 切除彻底,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对肛管排便功能无明显影响。

  • 艾滋病误诊白塞病二例

    作者:吴庆军;曾小峰

    例1 患者男,28岁."间断发热、鲜血便1年,口腔溃疡8个月,肛周溃疡4个月"1998年9月15日入院.1997年9月出现发热,体温39~40 ℃,大便呈果酱样,每日1~2次,伴肛周疼痛.查Hb 71 g/L;血沉 65 mm/1 h;直肠镜检查示直肠前壁隆起性溃疡,病理示慢性炎症.予抗感染,柳氮磺胺吡啶、泼尼松治疗后便血好转.1998年1月反复出现舌尖、唇、颊及咽部痛性溃疡.3月发热、便血及肛周疼痛加重.

  • 直针手缝痔固定术与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林才照;唐长菱;华汉巨;周喜乐;林建江;徐加鹤

    目的 比较直针手缝痔固定术(straight-needle hand-sewing heamorroidpexy,HHP)和直肠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amorroids,PPH)治疗Ⅲ~Ⅳ度痔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按完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800例Ⅲ~Ⅳ度痔分为HHP术组(385例)和PPH术组(41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数据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 手术时间HHP组(35.1 ±6.2)min,PPH组(20.7±5.1)min;住院时间HHP组(4.8±2.2)d,PPH组(5.5±2.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分为重度疼痛),≥5分者HHP组45例(占12.1%);PPH组128例(占31.8%);术后平均恢复工作生活时间,HHP组(5.2±2.3)d,PPH组(10.2±2.4)d;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痔核突出及吻合口狭窄等需要再次手术者),HHP组5例(0.01%),PPH组17例(0.51%);住院总费用HHP组平均为3520.2元,PPH组平均为8925.2元;患者满意度,HHP组93.9%,PPH组83.1%.统计学分析在近期疗效各指标中,HHP组均明显优于PPH组.术后随访2~5年,HHP组随访278例,PPH组随访292例.术后需要再次手术者中,便血HHP组17例(6.1%),PPH组44例(15.1%);痔核脱出HHP组12例(4.3%),PPH组52例(17.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 =4.25,P<0.05).在排便功能方面(如排便感觉异常、便秘、便急或大便失禁等)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PPH术相比,HHP术具有安全、痛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及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 直肠未分化型小细胞癌一例

    作者:刘果;张碧涛;吴泉峰

    患者男,69岁.因“腹泻伴大便间断带血1个月余”入院.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及压痛,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距肛缘5 cm处可触及质硬肿块,活动度可,侵犯直肠1周,指套染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5 g/L,生化及凝血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均正常.胸片及腹部彩超正常.盆腔MRI增强:直肠占位性病变,考虑直肠癌.入院后行直肠镜检查:距肛缘5 cm处可见直肠新生物,直径约6 cm,腔内生长,质硬,触之易出血,于肿物上取材4块.病检为直肠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 影响结直肠肿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金黑鹰;吴崑岚;朱勇;叶辉;张金浩;张铁娥;刘萍;丁义江

    目的 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医疗中心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进行EMR术84例94枚结直肠病变,对可能影响EMR术后并发症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4例患者,男性5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7±13)岁(30~85岁),术前病理检查诊断为结肠腺瘤 69 枚(73.4%)、绒毛状腺瘤 4 枚(4.3%)、管状绒毛状腺瘤17枚(18.1%)、结肠腺瘤癌变2枚(2.1%)、结直肠类癌2枚(2.1%),息肉平均大小(15±7) mm(10~40 mm).平均随访时间(25±7)个月(3~36个月).4例(4.3%)患者发生术中或术后出血、3例(3.2%)发生息肉复发,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4%,并发症的发生与病变的大小、是否需要分次切除及是否为绒毛状腺瘤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大于20 mm是EMR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结肠病变大于20 mm是EMR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于大于20 mm的结肠病变、特别不能整块切除的病变在进行EMR切除时需要慎重,术后要加强随访.

  • 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王正冬;陈慧玉;唐强

    目的:分析并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结直肠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伴肛内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每组40例。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采取 t 检验,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伴肛内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腹组( t=13.72, 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t=32.03, 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38.91, P<0.05)、下床活动时间(t=15.06, P<0.05)、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t=11.6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局部复发率(χ2=0.18, P>0.05)和远处转移率(χ2=0.26, P>0.05);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伴肛内镜组为22.5%(9/40),传统开腹组为20.0%(8/40),(χ2=0.07, 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内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可行性,在未明显影响根治效果前提下对患者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推广。

  • 腹腔镜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

    作者:林国乐;邱辉忠;肖毅;吴斌;牛备战;周皎琳;孙曦羽;郑毅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围手术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0 年 10 月~ 2012 年 12 月间 153 例采用择期腹腔镜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 70 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一套专门制定的诊治流程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并运用个体化的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其中腹腔镜辅助结直肠手术 148 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5 例.结果 本组 153 例均按预期完成腹腔镜或内镜微创结直肠手术,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平均 170 min,出血量平均 185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8.3 d.术后并发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伤口并发症和尿潴留的比例分别仅为 1.3% 、3.9% 、3.3% 和 7.8%.结论 高龄患者因各种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围手术期应多科协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腹腔镜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 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三例

    作者:郑军华;张海民;许云飞

    病例1 65岁,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直肠指检:距肛门4 cm,截石位9点处鸡蛋大肿块,质硬,固定,轻触痛,指套无黏液血便.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正常.CT示前列腺精囊交界区占位,大小4.0 cm×3.5 cm×2.0 cm,密度不均,向右后突出.直肠镜检查:直肠黏膜光滑,前壁向肠腔突出.手术方式:直肠、前列腺、精囊肿瘤根治术.术后病理:精囊腺癌,中分化.

  • 钬激光治疗梗阻出血性直肠癌一例

    作者:戴勇;刘玉强;姜金波;史本康;姜绪生;靳祖涛;毕冬松;胡三元

    者男性,82岁,2005年7月25日入院.入院9个月前因直肠癌累及膀胱行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膀胱部分切除、膀胱造瘘术,入院1个月前出现大便带血,下坠感明显,大便逐渐变细,次数增至每天10余次,癌胚抗原(CEA)7.87 ng/ml,B超未见肝脏等远处转移.直肠镜检查发现齿状线上4 cm直肠前壁原吻合口处肿瘤复发,侵犯肠腔3/4周,肠腔狭窄,病理证实为中分化腺癌(图1).

  • 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不同术式间的比较

    作者:邱辉忠;徐徕;牛备战

    目的 比较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和Mason手术在早期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早期直肠癌患者按就诊时间段分为2组.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就诊患者接受Mason手术(26例);2006年4月至2011年7月就诊患者接受TEM手术(21例).Mason组患者和TEM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TNM分期和瘤体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M组在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上高于Mason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和肿瘤学疗效.结果 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TEM组手术时间为(67±24) min,术中失血量(9±6) ml,显著少于Mason组[分别为( 102 ±40) min和(51±27) ml](t=3.526、7.078,P<0.05).TEM组术后下床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3±0.5)、(1.2±0.4)、(1.5±0.5)和(4.3±1.6)d,显著短于Mason组[分别为(2.5±0.6)、(5.4±1.3)、(5.6±1.2)和(12.1±7.1)d](t=4.925 ~ 14.640,P<0.05).TEM组失访1例,平均随访时间36.5个月;Mason组平均随访时间81.6个月.2组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M组:94.8%;Mason组:96.3%).结论 TEM技术用于早期直肠癌治疗具有良好的微创效果和理想的肿瘤学疗效.

  • 直肠癌阴囊皮肤转移1例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6岁。解黏液血粪便9月。直肠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直肠腺癌而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送检标本:约24 cm肠管一段,距肛门断端9 cm处见约6 cm×3 cm向肠腔内生长的菜花状肿物,阻塞肠腔。肿物切面灰白,质中,浸润浆膜层。镜下:癌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明显,病理性核分裂易见。癌细胞部分巢状分布,部分形成腺腔,排列紊乱。病理……

  • 直肠类癌内镜治疗27例报告

    作者:赵志峰;李金平;张宁;麻树人;杨卓;宫照杰;杨林;胡馨予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超声内镜(EUS)诊断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9年12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黏膜隆起件病变,EUS结果高度怀疑直肠类癌且病变<1.0cm的患者进行内镜切除.术后明确病变切除是否完整,切除完整后于病变切除创面边缘取材4~6块同时送检.术后病理评价EUS诊断准确率,分析病变侵袭性状况,以及内镜完整切除率.随访观察每半年1次,复查肠镜及肝脏超声.结果 共纳入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27例,均为采用EUS筛查高度怀疑类癌且具有内镜切除指征的患者.内镜切除均取得成功,病理证实类癌符合率92.6%(25/27),1例考虑为间质瘤,1例考虑为颗粒细胞瘤.25例类癌患者随访观察33.7±12.5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 EUS在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在评价内镜切除指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治疗1.0cm以下直肠类癌安全有效.

  • 成人电子肠镜诊断和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58例

    作者:胡益民;许秀丽

    2000年1月至20004年12月,我们使用成人电子肠镜对14岁以下小儿进行诊断和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二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剑;陈华君;倪俏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少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约70%~90%发生于肛管齿线处,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为0.85%,患者多在2年内死亡[1].我科2004~2005年共收治肛管恶性黑色素瘤2例,现报告如下.

  • 会阴陈旧撕裂致直肠壁外伤长期腹泻一例误诊

    作者:周智勇;屈昌民;梁淑文;袁群;李逗

    1病例资料女,33岁.因腹泻9年,加重半个月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2或3次,大便溏稀,伴间断性下腹隐痛,可耐受.曾在当地医院就诊,予药物(具体不详)服用,疗效欠佳.近半个月腹泻较前加重,来我院就诊.门诊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行肠镜检查(双人操作法):直肠距肛门3cm处可见环周肿物,表面光滑,管腔明显狭窄,镜身无法通过,见图1.深取材活检,病理报告:黏膜炎性增生性息肉改变,未见肿瘤组织,建议重新取材活检.腹部CT扫描:肝顶小囊肿,右肾多发结石;盆腔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再次行肠镜检查,内镜下所见及活检病理报告同前.追问病史,诉9年前自然分娩时曾出现会阴重度撕裂,考虑存在会阴撕裂致肠镜误入阴道可能.经与家属协商,再次行肠镜检查,由内镜室主任亲自操作(仍为双人操作),进镜后内镜下所见仍同前两次,管腔明显狭窄,镜身无法通过,故退镜.后变换进镜角度,助手将镜头指向直肠后壁进镜,镜身顺利到达回盲部,全段大肠未见明显异常.明确会阴陈旧撕裂伤,转入妇科.专科检查:会阴后联合缺如,直肠外黏膜外露.行会阴陈旧撕裂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腹泻消失,痊愈出院.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