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合理配伍的研究

    作者:黄伟坚;胡祖荣;苏丹晨;陈祥楠;黎昆伟;罗辉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用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50例初产妇,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3组:A组(n=50)配方为2 mg布比卡因混合15μg芬太尼;B组(n=50)为l mg布比卡因混合15 μg芬太尼;C组(n=50)为15 μg芬太尼.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MBS)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镇痛起效时间、胎儿心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B、C三组起效时间分别为( 2.28±0.66) min、(2.45±0.84) min、(4.52±2.13) min,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或B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B组的VAS评分在30 min内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产妇的改良Bromage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产妇不良反应、胎儿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1 mg布比卡因+15 μg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进行腰膜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运动阻滞轻等特点,且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鞘内吗啡镇痛研究

    作者:于卫;王春晓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方法:选择经腹腔子宫切除、剖宫产、前列腺切除,ASA 1-3级,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793例,其中采用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 383例:吗啡 0.5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0.5 mL,腰麻病人伴以 0.5 %布比卡因 2~ 2.5 mL一起注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吗啡镇痛组 410例:首剂量吗啡 1.5 mg,维持量吗啡 80~ 100 μ g/h.观察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例数.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分别为 286、 211、 8例;硬膜外吗啡镇痛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分别为 139、 131、 3例,P< 0.05.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不适用于术后镇痛,但可用于晚期癌痛治疗.

  • 腰-硬联合阻滞三种穿刺方法的比较

    作者:方九江;安晓萍

    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3种穿刺方法(针内针、针旁针、针外针)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9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3组:针内针组(A)、针旁针组(B)、针外针组(C),每组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3组腰麻麻醉起效时间、腰麻平面上界、血压下降、硬膜外用药量无明显差异,3种方法中,针内针法操作简单,相对节约时间,但存在硬膜外导管置管困难的问题,失败率高于另两组.针旁针法、针外针法操作略为复杂,硬膜外置管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腰麻.结论:针内针法硬膜外置管困难比针外针法为多,腰麻平面的调节不如针外针法随意,针外针法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和衔接,成功率高,更具安全性和实用性.

  • 外伤后硬膜外腔假性脑脊液池致腰麻无效报告1例

    作者:郭玉洁;董龙禹;褚文彦

    李某,男,50岁,1年前曾因外伤致腰部、腿部受伤,予L2 腰椎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并在全麻下行"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今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右踝骨折术后内定物取出术".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SP02、ECG、鼻导管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取左侧卧位,常规严格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行L3~4间隙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突破黄韧带,即硬膜外穿刺针针约4cm时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即有清亮液体流出,疑为穿刺针到达蛛网膜下腔,(送检证实为脑脊液),予0.5%罗哌卡因(耐乐品)3mL,拔出硬膜外穿刺针,嘱患者翻身平卧,10min后无腰效果出现,患者无任何不适,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继续观察变化、监测麻醉平面,20min后麻醉效果无进一步改变,遂改为"局麻加强化"麻醉完成手术治疗.术后第2天随访患者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神志清,呼吸平稳,做MRI示:自L1~5硬膜外腔见条形积液囊.

  • 肛周脓肿致脊柱骨髓炎并发截瘫1例

    作者:黄建国;贺江虹

    患者男,18岁,哈萨克族,学生,3个月前肛周出现一疥肿,大便时疼痛,在当地私人诊所就诊,给予静滴"青霉素",局部抽脓、换药处理12 d,疥肿逐渐好转.但此时患者渐感左下肢疼痛,逐渐加重,发展致双下肢疼痛、无力,伴寒战、发热.6月份到地区医院就诊,CT检查:脊髓占位病变,给予抗感染治疗(先锋、青霉素类)半个月,症状无好转,双下肢出现水肿,臀部出现褥疮.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行胸、腰椎磁共振检查,结果报告:(1)T12~S1椎体及其附件、周围软组织病变,并累及腰骶部椎管及蛛网膜下腔,不除外感染性病变.

  • 鞘内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

    作者:印武;田孝军;黄启文;熊桂林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鞘内小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情况.方法:急诊ASA Ⅰ~Ⅱ级,单胎,术前不伴妊高征、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心肺功能正常,无眩晕和呕吐病史的剖宫产患者40例,分为A(布比卡因)、B(布比卡因+舒芬太尼)两组.所有患者均不用术前药.入室后鼻导管给氧(1.5 L/min),开放静脉后以500 mL/h速率输液.用腰一硬联合穿刺针于L2,3或L3-4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和(或)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30~40 s内注完,硬膜外腔置入导管备用.注药后平卧,控制痛觉平面在T4~s以下.观察注药前即刻(to,基础值)、注药后3 min(t2)、5 min(t2)、15 min(t3)、30 min(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感觉平面固定后测双下肢阻滞情况和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注药后48 h内寒战、恶心呕吐和瘙瘁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操作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o比较,A组t1-4 SBP、DBP降低(P<0.01),B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出现,与A组比较.B组运动神经阻滞不全、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瘙痒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缩短(P<0.05);A、B两组痛觉阻滞不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鞘内12.5 mg布比卡因混合5μg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并可以起到一定的术后镇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布比卡因用于高原地区老年患者腰麻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泽生;都吉

    目的:对比布比卡因腰麻用于高原地区老年(年龄≥60岁)及年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的患者122例,将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年轻组(82例),记录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时间、麻醉平面、运动阻滞程度,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老年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高阻滞平面时间显著短于年轻组患者(P<0.05),而痛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年轻组患者(P<0.05);老年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结论:同等剂量的布比卡因用于高原老年患者麻醉显效快,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时间长,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率高,对高原老年患者布比卡因腰麻应严密监测或选用副作用更小的药物.

  • 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腰麻对术后镇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耿桂启;张励才

    目的:观察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腰麻对术后镇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下肢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布比卡因或复合吗啡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术后48 h镇痛情况以及其他副作用;并观察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复合使用吗啡0.2 mg及0.3 mg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布比卡因组(P<0.01);复合使用吗啡0.2mg及0.3mg组病人术后第1、2天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基础值和单纯布比卡因组均明显延长(P<0.05),且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具有明显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可抑制手术应激引起的凝血功能增强.

  • 盐酸丁卡因在腰麻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兰英

    目的:观察丁卡因冻干粉剂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丁卡因粉剂组)和对照组(布吡卡因组).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波动,阻滞效果确切,副反应无差异.结论:盐酸丁卡因冻干粉剂作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84例救治体会

    作者:于烽;王伟明;赵保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由于颅底骨折同时撕裂硬脑膜及蛛网膜,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流至鼻腔,在外伤性脑脊液漏中为常见.我科1994年5月~2000年5月共收治84例,其中手术5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蛛网膜下腔注氧治疗中风后遗症76例

    作者:熊美华;王华意

    我们采用蛛网膜下腔注过滤纯氧的方法,对76例中风后传统治疗2个月而无效的病人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诊疗特点

    作者:严斌;彭巧玲;段立晖;任苏虹;赵文新;周国庆

    空泡蝶鞍合征(empty-sella syhdrome,ESS)系因垂体萎缩、鞍隔缺如,脑脊液压力使蛛网膜下腔疝入鞍内,并使其内填充脑脊液,使垂体受压变平,鞍蝶扩大、变形而产生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其中原发性者主要与蛛网膜憩室通过扩大的漏斗孔从鞍上池突入到垂体窝有关.继发性者主要常见于鞍上的蛛网膜借助鞍内病变术后或放疗后扩大的蝶鞍疝入.本文主要综述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的诊疗特点.

  • 椎管内应用阿片类等镇痛药长期镇痛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作者:陈小波;简道林

    1976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鞘内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减轻动物疼痛,仅隔3年,这种镇痛方法即试用于临床.随后,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特别是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被广泛用于手术后疼痛等急性疼痛的镇痛.不仅如此,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长期给予阿片类等镇痛药还被广泛用于晚期癌症剧痛患者镇痛和传统方法镇痛效果不佳的慢性疼痛镇痛.

  • 腰麻后不同剂量新斯的明镇痛作用探讨

    作者:张永福;朱涛;许先成

    目的∶探讨腰麻下剖腹产病人给予不同剂量新斯的明的镇痛效果.方法:96例剖腹产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腰麻液为7 .5 mg布比卡因+200 μ g肾上腺素+10%葡萄糖,其余3组腰麻液在A组基础上,分别加入50,75,100 μg新斯的明,总量均为3 ml,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腰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产生剂量相关性镇痛时间延长,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副作用亦明显增加.结论:腰麻液中加入小量新斯的明用于术后镇痛是可行的,但应注意恶心、呕吐的发生.

  • 显微外科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11例

    作者:唐景峰;杜贻庆;莫万彬;阳永东;王文波;周晓坤

    颅内表皮样囊肿也称胆脂瘤或珍珠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鞍区,其来源于颅内残余的上皮母细胞,易沿蛛网膜下腔及脑池延伸.1997年9月至2003年5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我院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11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50例脑内血肿CT与临床分析

    作者:邓宁星

    脑内血肿系指脑实质内小动脉破裂或渗血引起的颅内出血,出血孤立于脑实质内.血肿未破溃到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检查多无色透明,CT检查前极易与脑梗死相混淆.现将我院及进修期间收集的50例脑内血肿结合CT与临床分析如下.

  • 侧脑室外引流术配合椎管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脑积水的护理体会

    作者:黄遐;黄宇;雷丽华;姚艳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为结脑)并脑积水是由于结核菌到达蛛网膜下腔,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纤维蛋白渗出物阻塞环池则可引起脑积水.病程后期由于炎症粘连,使蛛网膜粒及浅表血管间隙回收脑脊液的能力减弱,导致非阻塞性脑积水,死亡率较高[1].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我科对13例结脑合并脑积水患者采用侧脑室控制性外引流、配合腰穿注射异烟肼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治疗,使部分患者脑积水获得缓解,避免了分流手术,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杜贻庆;唐景峰;莫万彬;阳永东;王文波;周晓坤

    颅内胆脂瘤也称表皮样囊肿或珍珠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鞍区,其来源于颅内残余的上皮母细胞,易沿蛛网膜下腔及脑池延伸.我院神经外科1997年9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胆脂瘤17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 "大套小"穿刺法腰麻131例效果观察

    作者:卓志清;黎必万;马承峰

    笔者于1998~2000年用国内普及的腰脊穿刺针开路至硬脊膜外腔,然后用长管小针从腰脊穿刺针内刺人蛛网膜下腔进行腰麻,对减少脑脊液外流,防止腰麻后头痛.临床试用13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的改进

    作者:张磊;张阳;罗超;蓝雨雁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改进的方法.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麻醉后行L3~4间隙切开,钝性分离棘突周围肌肉,暴露L3~4棘突间隙.20 G静脉留置针探查并刺破硬脊膜,以鼠尾出现侧摆或后腿抽动为成功标志,经硬脊膜破口向头侧将20 G静脉留置针的外套管全部置入.逐层缝合,固定导管.术后每天观察大鼠有无脊神经损伤表现.术后第2天鞘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5 μl,观察阻滞效果.术后第4天,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打开椎管及椎间孔,观察导管位置.结果 术后30只大鼠均未出现明显的脊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神经并发症及感染.术后第2天,鞘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30只大鼠均出现双下肢瘫痪症状.术后第4天,解剖大鼠椎管证实导管位置正确.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的方法 改进后,对大鼠损伤小,成功率高.

790 条记录 32/40 页 « 12...29303132333435...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