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霞

    目的 研究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4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为观察组;40例妊娠未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1.31±10.91)min,多于对照组的(44.72±9.12)min;但术中出血量(243.08±115.61)mL,少于对照组的(305.41±123.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 产后浆膜下子宫肌瘤蒂部破裂出血1例分析

    作者:杨明安

    1病例介绍
      孕妇,女,32岁,已婚,农民,主因“停经39+1周,腹渐隆,规律性腹阵痛2h”急诊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否认有妇科病史,孕期未定期做产检。末次月经:2011-09-17,预产期:2012-06-24。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水肿(+)。产科检查:腹膨隆,腹壁肥厚,宫高39 cm,腹围118 cm,胎方位 LOA (枕左前),胎心率137次/min,骨盆外测量:26-29-22-10 cm。估计胎儿体重3900 g。内诊:宫口开大3 cm,先露头,S0,未破膜。血常规:正常。B超提示:单活胎,头位,胎盘Ⅱ+级。双顶径:9.4 cm,股骨长度:11.2 cm。初步诊断:宫内孕39+1周,孕4产1,LOA临产。于当日11:08在规律宫缩下助娩一活男婴,体重3500 g,评10-10-10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检查宫颈完整,会阴擦伤肠线缝合,产程顺利,产时出血不多,产后给宫缩、对症处理。于产后第2天,值班医生接班按压宫底检查后,产妇自觉有下腹痛,后逐渐加重,考虑缩宫素注射后宫缩痛,给予下腹部热敷。至13:00仍自诉小腹持续性胀痛,恶露不多。值班医生仍考虑经产妇宫缩痛,给予山莨菪碱10 mg肌注治疗后,腹痛逐渐缓解。于15:20分腹痛又逐渐加重,伴有轻度头晕心慌症状,查血压80/50 mm Hg,脉搏96次/min,宫底脐平,恶露不多,考虑有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请示上级医师后,立即给予复方氯化钠输液扩容治疗,并急诊行腹部B超检查,B超提示有较多量腹腔积液,腹穿抽出15 mL不凝血。急诊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b):104 g/L,白细胞(WBC):12.1×109/L,中性:73.4%,血小板(PLT):267×109/L。及时行剖腹探查术,发现为浆膜下子宫肌瘤,肌瘤大约8 cm×10 cm,蒂部部分破裂出血,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按期出院。

  • 人性化护理对围术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杨连清

    目的 分析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对心理状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给予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 经阴道切除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

    作者:宁琼连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生育年龄,35岁以上妇女发病率为20%[1].我院2006年8月-2007年8月共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舒适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切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出院时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和负性情绪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负性情绪.

  • 7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谢小华;赖伟英

    腹腔镜作为一种有效的腹内疾病诊断、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两年来,我院妇科开展了腹腔镜手术,针对该手术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收到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70例,年龄19岁~44岁.实施卵巢囊肿切除术13例,附件切除术33例,输卵管粘连分离术13例,子宫切除术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1.0 h~4.6 h.术后住院时间3 d~11 d,平均5 d.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苏振平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1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与同期43例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生活恢复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1),术后使用止痛剂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年内妊娠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安全有效.

  • 超声监导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内突型子宫壁间肌瘤常导致月经过多、子宫异常出血、不孕及流产.随着宫腔镜手术的问世,一部分子宫肌瘤的患者可免除开腹手术痛苦而经宫颈去除病变[1].

  • 多发性肺腺纤维瘤一例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李如迅;时高峰;陈砚凝;刘辉;冯会

    患者女,52岁,主因发现肺内多发结节3年,咳嗽、咳痰1个月余入院。3年前当地医院CT检查发现两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未予进一步治疗,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少量黄痰,无痰中带血及咯血,无胸闷气短,无乏力盗汗及午后低热,偶有胸背部疼痛,无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双锁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无消瘦,胸、腹腔积液等恶液质改变。既往史:30余年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高血压病史2年,无肿瘤家族史。行CT检查可见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较大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前基底段,呈椭圆形,长径约3 cm,平扫CT值42 Hu,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T值74 Hu(图1~5),比较其3年前CT片其长径长径约2 cm,可见增大,CT诊断:两肺多发结节,考虑低度恶性或良性肿瘤性病变,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肺间叶源性肿瘤?建议胸腔镜检查。手术:胸腔无粘连,探查左肺下叶多枚结节,其中1枚位于前基底段,直径约3 cm,行结节及周围组织楔形切除。病理:肺组织切开可见一个2.5 cm×1.8 cm×1.2 cm肿物,切面灰白质韧。诊断:肺腺纤维瘤生长活跃。

  • 护理干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应用

    作者:张利荣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妇产科接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妇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两组对比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对比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价值观察

    作者:龙琼华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药物控制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子宫肌瘤的复发时间、数目和不同随访时间段等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平均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可以延长子宫肌瘤平均复发时间,可以降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Ⅰ+Ⅲ型一例

    作者:金翠萍;王颖

    本院于2013年3月收治了1例Ⅰ+Ⅲ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咳嗽、咳痰10天,腹胀、黑便5天,无尿1天于2013年3月2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5年,高血压150/100mmHg,服用伲福达20mg/次,每日2次,血压控制在130/80mmHg.2003年行子宫肌瘤切除术,2004年行胆囊切除术.否认糖尿病病史. 查体:T37.0℃,P6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急性痛苦病容,贫血貌,两下肺可闻及细小湿罗音,腹部平坦,柔软,剑突下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双下肢指凹性浮肿.

  • 切除子宫肌瘤的不同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新平

    目的:对腹腔镜、宫腔镜与开腹手术3种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及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23例,宫腔镜手术9例,开腹手术28例。对不同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子宫肌瘤大小、年龄上和是否生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择手术方式腹腔镜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宫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少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而腹腔镜组与宫腔镜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切除子宫肌瘤手术创面大、术中出血多、住院时间长、肛门排气晚、术后镇痛药物利用多,腹部留有瘢痕。宫腔镜切除子宫肌瘤比较局限,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术可以使患者创伤少、痛苦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肛门排气早、术后镇痛药物利用少,建议推广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

  • 腹腔镜下巨大宫颈肌瘤切除术47例临床分析

    作者:伊喜苓;孙建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宫颈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沈阳市妇婴医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7例巨大宫颈肌瘤患者.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2.37±20.54)min,术中失血(114±35)mL.47例患者均未输血,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一例发生副损伤.结论 如手术医师能够熟练掌握盆腔解剖结构,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探查、小心操作,腹腔镜下手术有望成为巨大宫颈肌瘤的佳治疗方式.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50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洪妍;王彦龙;由轶;高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治疗黏膜下肌瘤日益普及.现将我院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50例总结如下.

  • 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

    作者:王雅菊

    2010年我中心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13例,本文就术后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3例,年龄39~51岁,平均46.6岁;临床表现有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性交痛以及压迫症状等,均经彩超检查确诊;本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92例、行子宫切除术21例;术后给予整体护理,患者均恢复良好.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刘娟娟;张双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0.05%~5.00%~([1]),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传统医学观点认为为了避免大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危险,不主张剖宫产术同时切除子宫肌瘤.但随着剖宫产术操作的熟练,这一观点越来越受到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34例妊娠合并直径>4 cm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探讨其安全性及临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

    作者:边爱平;赵倩;周华

    目的 评估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子宫肌瘤患者180倒,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组(腹腔镜组)120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组(开腹组)6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对术后盆腔粘连、妊娠及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120例LM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21.13±5.36)h、住院时间短(4.72±0.81)d,术后镇痛药使用率(8.36%)及术后病率(1.79%)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2年,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腹腔镜组术后盆腔粘连率低、妊娠率高(P<0.05).结论 LM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 卡前列甲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计划生育相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智华;段华;金力;崔志刚;周宝森

    目的 系统评价卡前列甲酯(卡孕栓)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计划生育相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查找卡孕栓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药物流产、人工流产手术、取宫内节育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员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卡孕栓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文献3篇、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6篇、人工流产手术45篇、药物流产11篇.结果发现卡孕栓与缩宫素相比,可显著减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均数差为-22.04,95% CI-27.85 ~ 16.23,P均< 0.05).对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效果,加用卡孕栓有利于扩张宫口和成功取器,对应RR值及其95% CI分别为2.07(1.66,2.57)和1.42(1.02,1.98),P均<0.05.人工流产术中,常规手术中加用卡孕栓可有效软化宫颈(RR3.19,95%CI 2.43~4.18,P<0.05)和镇痛(RR 2.43,95% CI 1.19 ~4.96,P<0.05).在药物流产中,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米索)两组总成功率基本一致(RR 1.00,95% CI 0.97~ 1.02,P=0.695),而卡孕栓组比米索组的流产时间更短[均数差为-1.42,95% CI(-2.47,-0.37),P<0.05]、阴道出血量更少[均数差-10.13,95% CI(-14.75,-5.51),P<0.05].结论 卡孕栓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出血,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中均能有效的软化宫颈、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相关结论.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照分析

    作者:苏园园;李远明;何惠嫦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86例(观察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72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单发肌瘤72例,多发肌瘤14例,剔出肌瘤102个,肌瘤直径1~11cm,平均(5.16±1.88)cm.对照组中单发肌瘤56例,多发肌瘤16例,剔出肌瘤94个,肌瘤直径2~18cm,平均(6.13±2.92)cm.观察组手术时间(82.09±23.51)min,对照组手术时间(84.65±30.48)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33.14±24.02)mL,对照组术中出血(85.56±65.13)mL(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1.28± 0.90)d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平均(2.82± 1.25)d体温恢复正常(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4.22± 1.00)d,对照组术后住院(6.74±1.67)d(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501 条记录 9/26 页 « 12...6789101112...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