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江中华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中,抽样选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静脉采血(静脉组)、末梢采血(末梢组)的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静脉组WBC、Hb、Hct、MCV、MCH低于末梢组,而RBC、MVHC、PLT却高于末梢组,其中Hct和MCH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其余6项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血样采集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但静脉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为准确科学,值得推广。

  • 实验室末梢采血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

    作者:王新艳

    目的 评价实验室末梢采血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医源性感染.方法选取临床检验科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诊的末梢采血患者血液样本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应用危险因素控制管理,总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对比两组的血液样本感染情况.结果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标本传染性、房间布置、作业流程、环境污染、末梢采血用品,观察组出现感染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实验室法律法规学习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依照实验室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法,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次数.

  • 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谢雪芳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式对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检验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5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观察对象均分别实施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比较不同采血方法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静脉采血检查结果证实PLT、Hct、Hb、RBC等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均明显高于末梢采血,而其WBC结果则明显低于末梢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临床检验,相对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其影响因素较少,可重复性强.

  •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杨志俭

    目的 比较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接受全身体检的52名受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两种采血方法,比较两种采血方法获得的相关参数.结果 除血细胞比容( HCT)外,静脉采血检测结果中白细胞( 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血小板( PLT)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比末梢采血检验结果可能更符合实际,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冰;杨秀令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50名体检者,随机分成A组、B组与C组,各50名.A组体检者采取普通静脉负压采血,B组体检者采取末梢采血,C组体检者采取针管采血.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常规管,检测3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等指标,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C组体检者的WBC、Hb、HCT、MCV等指标明显高于A组;A组体检者的RBC、MCH两项指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体检者相关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体检者采取普通静脉负压采血方式时血常规检验结果更准确.

  • 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作者:漆晓君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30例,按照体检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n=65)与对照组(n=60);试验组受检者采取静脉采血法,对照组受检者采取末梢采血法,将两组人员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受检者的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受检者的白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采血法较比末梢采血法更为适用,可使血常规检查结果更具准确性、客观性,值得推广应用.

  • 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

    作者:曹玉娥

    血小板是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参与止血与凝血的过程,是诊断相关疾病重要检测指标.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的包浆脱落而来,受血小板生成素的控制,每天产生约35×109个/L,具有黏附、聚集和释放ADP和多种血小板因子(PF),激活Ⅺ、Ⅻ等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准确检测血小板,对于血小板相关疾病和止血及血栓疾病凝血功能的评价,了解骨髓增生情况,手术前准备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末梢采血 血小板
  • 静脉和末梢血标本行血常规和血糖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刘雪雁

    目的 分析比较静脉和末梢血标本行血常规和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随机选择该中心2016年接受体检的9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具有可比性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名,前组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后组采集末梢血,检测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指标和快速血糖检测结果 .结果两组体检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检者快速空腹血糖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05).研究组RBC、HCT、HGB和PLT检测值高于对照组,WBC检测值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集静脉和末梢血标本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但不影响快速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同时行血常规和快速空腹血糖检测时应以采集静脉血液标本为好;如仅行快速血糖检测,建议采集末梢血液标本.

  • 两种采血方法及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妍;刘俊

    目的:观察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及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别在25℃下放置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采用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种采血方式和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放置30 min时,静脉血RBC、HCT、HGB、PLT水平均大于末梢血,WBC水平小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静脉血放置60 min和120 min时血常规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放置60 min时末梢血LYM、HCT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下降,放置120 min时LYM、HC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RDW、NEU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小,稳定性高于末梢采血.采用末梢采血时,应在采集后30 min内完成检测,以保障检验的准确性.

  •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魏冉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为选择正确的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检测血常规的140例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使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种采集方法得到的血样的WBC、RBC、Hb、PLT、HCT值,通过对比分析,判断哪种采血方法更具优越性。结果末梢采血的血样WBC、RBC、Hb值都比静脉采血的结果高,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梢采血的血样PLT、HCT值比静脉采血的结果低,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末梢采血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临床价值不如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更能反映患者真实的血样结果,静脉采血应作为血常规检查时的主要采血方式。

  •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差异性研究进展

    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是非常必要的,而临床采血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静脉、动脉和末梢采血,常用的采血主要是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为了探讨其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准确率,本文从静脉采血方法与临床应用、末梢采血方法与临床应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差异性研究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总结,分析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中差异性研究进展。

  • 探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佳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于我院门诊检测血常规的240例患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标本,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种采血方法的血样检测血常规,对比和分析各个指标 rBc、WBc、HGB、Plt、Hct 值,以判断哪种采血方法更具有优越性。结果240例受检患者中,末梢采血检测血样 rBc、WBc、HGB 值比静脉采血检测值高,组间对比,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采血检测血样 Plt、Hct 值比静脉采血检测值低,组间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更具有临床价值,所以建议选择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

  •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作者:薛可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检测血常规的30例患者,全部患者接受末梢血以及静脉血的采集。与此同时使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两种采集方法进行科学的检测。结果不同类型的采血方法会对血小板数目造成直接性的影响,t=6.57,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症、采血速度、计数格数等因素是影响小板计数结果的主要因素。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安青;王海妮

    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94例常规体检人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试验组采用静脉采血,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末梢血中的Hb、RBC、Hct、PLT、MCHC水平均低于试验组(P<0.05),WBC、MCV水平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采用静脉采血方式行临床血常规检验数值较末梢采血方式更准确,检验结果更稳定。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作者:刘秋玲

    目的:探讨分析动脉采血、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三种方式下,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方法:挑选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人员120例,其中40例行动脉采血,归入A组,40例行静脉采血,归入B组,40例行末梢采血,归入C组,所有体检人员均采血两次,做重复性实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性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C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采血相比,静脉采血与动脉采血的检测数值更为准确稳定,而静脉采血又比动脉采血更为方便,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优先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

  •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刘鑫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与对策。方法选取来医院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志愿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行末梢采血,观察组行静脉采血。比较、分析2组血检验结果,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总结相关的控制措施。结果静脉血样本中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与末梢血样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含量高于末梢血样本(P <0.05),而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明显低于末梢血样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一般患者,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则更具有准确性,故在日常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首选静脉采血,并在3h 内进行检测,以降低检验误差,提高临床诊断率。

  •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季爱芹

    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式(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查的462例患者,根据采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2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末梢血,研究组患者采取静脉血,两组均采取同一仪器(迈瑞BC-5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RBC(3.77±0.45)×1012/L、Hb(±)g/L、Hct(0.55±0.12)%、PLT(229.43±30.62)×109/L、MCHC(318.64±18.44)g/L及MCV(90.63±5.78)f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WBC(5.29±0.87)×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M C H水平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式其检验结果不同,静脉血结果更为准确,故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以静脉血为主.

  • 不同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学文;吉英嵘

    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不同采血方式采集血常规检测血样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共就诊并进行血常规检测患者100例,其中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患者分别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检测结果的异同.结果 对照组WBC、RBC、Hct及Plt、Hb的含量检测结果显著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末梢采血而言静脉采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故临床血样采集应以静脉采血为优先采纳方式.

  •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研究

    作者:应丹华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近2年在我单位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告知研究目的且征求患者同意后,患者分别接受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比较分析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 末梢采血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指标明显低于静脉采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水平显著高于静脉采血(P<0.05).结论 血液常规检验结果受采血途径的影响可产生较大差异,末梢采血准确性相对较低,因此可优先推荐静脉采血途径,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数据.

  • 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周立强

    目的:对比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方法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120例体检人员,分别给予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均采集两次,对血样检验八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血样采集方式,八项指标中仅HCT与MCH无明显差异,其余六项均有明显差异。末梢采血平均变异系数值(CV)明显比静脉采血更高。结论:不同的血样采集方式,所获得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经本次对比分析,静脉采血较之末梢采血更加稳定。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