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肝动脉血管栓塞治疗初、中、晚期肝癌111例

    作者:胡红耀;郭书鑫;杨新红;李涛

    经皮肝动脉血管栓塞化疗(TAE)和灌注化疗(TAI)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中晚期肝癌患者近期疗效,也明显延长了生存期.1997年3月以来对111例肝癌患者经TAE和TAI治疗的效果,发现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辅助治疗相当的情况下,含米西宁(MTZ四川升和制药厂)的四联配伍化疗药组与含MMC的另三种药物相同的配伍组都取得显著疗效.

  • 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复发性肝癌37例疗效观察

    作者:卢吉银;陈世沛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介入治疗疗效,并初步探讨肿瘤血供、病灶数目和病理组织类型等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首选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用5F肝动管作腹腔动脉选择性造影,根据造影显示的肿瘤大小、数目及实质染色等病变情况,作肝动脉灌注化疗和适量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 37例患者作63次治疗,平均每人1.7次.介入治疗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1.4个月.6个月生存率83.8%(31/37),1年生存率为45.9%(17/37).2年生存率为10.8%(4/37),长1例生存期为34个月.结论 本组37例复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满意.肿瘤血供,复发灶数目以及病理组织类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 5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侯华芳;任华蓉

    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它是目前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其疗效已得到肯定[1].但肝癌介入术后常出现一系列副反应,如发热、呕吐、腹痛、甚至可发生出血、血栓形成、胆囊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做好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改善副反应,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顺利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7年7月-2002年6月对50例肝癌病人进行138次介入治疗的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32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庆宇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晚期肝癌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取我院1999-09~2005-04,经超声、CT、AFP检测,肝动脉造影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运用seldinger方法,分别进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atization TACE).并术后随访.超声、CT、AFP定期检查.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介入治疗.其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5%,生存期明显延长,且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远远高于该病自然生存期.门脉癌栓形成和转移者疗效不佳,碘油聚集差,消失快者效果亦差.结论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低创伤、易耐受,有疗效的治疗手段,极具临床价值.

  • 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右动脉1例

    作者:熊怀林

    作者在解剖中发现1例营养肝的动脉变异,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2cm,50~60岁.该例来源于肝总动脉的肝固有动脉(直径0.55cm)管径比正常小(正常管径0.583cm±0.166cm)[1],并出现了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较粗的支配肝右叶的变异肝动脉,在此暂且将它称为副肝右动脉(见附图).

  • 均匀性脂肪肝对肝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

    作者:张丹;曾涛;周果;黄丽萍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均匀性脂肪肝对肝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90例脂肪肝患者的肝动脉阻力指数,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脂肪肝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脂肪肝的肝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阻力指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脂肪肝的病变程度,脂肪肝病变越重,肝动脉阻力指数降低越明显.

  • 肝癌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选择性介入治疗

    作者:朱军;曹跃勇;黄勇;代勇;刘智桃;杜旭洋;段宗强

    目的 评价选择性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HCC)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65例临床明确诊断的HCC伴门脉高压症患者,选择性使用肝动脉化学疗法(化疗)栓塞术、脾栓塞术、门静脉化疗栓塞术、门静脉支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等介入术式,术后通过观察临床指标、定期复查影像检查等了解病变转归,随访生存期并评价疗效.结果 65例HCC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其中门静脉癌栓46例中有37例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通过肝动脉及门静脉化疗栓塞术进行主瘤体及癌栓治疗.11例行门静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人后门静脉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5.8个月.39例行胃冠状静脉和(或)胃短静脉栓塞术,术后有4例再次发生门脉高压性出血,再出血率10.26%.18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3个月血小板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随访术后3、6、12及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77%、69.23%、35.38%及13.85%.结论 选择性联合使用各种介入术式是治疗HCC及其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高危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

  • MRI3D-VIBE序列在梗阻性胆道病变中的运用

    作者:印隆林;宋彬;邓开鸿

    胆道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ERCP、PTC、B超、CT、MRI及PET等.其中,随着中、高场强MRI机日益普及、一系列新软件开发,特别是2D、3D MRCP成像方法,为显示胆道病变提供了一种更为优良的影像学方法.对梗阻性黄疸患者, MRI检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评价引起梗阻的原发病变,胆道系统继发改变,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结、邻近组织和器官的改变等,以利于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判断.

  • 急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覃岭;左罗;陆德云

    目的 评价肝动脉栓塞(TAE)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碘化油、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对1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肝动脉栓塞止血.结果 行TAE术后16例患者出血均得到完全控制.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术后15d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14例定期再行1~4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1年存活率为28.6%.结论 急诊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同时为肝癌后续治疗提供途径.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存活214月1例

    作者:金凤琳

    患者,女,63岁.因乏力,纳差,口腔粘膜出血.院外多次血常规检查,WBC18~25×109/L.于1981年2月转入我院.查体发现脾轻度肿大(肋下1+cm),骨髓检查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改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pH1染色体(+),确诊CML.经用马利兰治疗,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后行脾切除术.术后肝动脉插管注射阿糖胞苷,每次50mg,1日2次,共5天.出院后门诊随访,用马利兰控制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内,至1983年4月停用马利兰.停药后多次查血常规均正常,未继续用药治疗.

  • 超声诊断肝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作者:汪东琼;戴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反复中上腹疼痛4+月。查体:患者左上腹可见明显红斑及疱疹,双下肢稍水肿。血液生化:ALT 17U/L,总胆红素9.3μmol/L,直接胆红素1.9μmol/L;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均阴性。彩超:肝右叶实质内见一稍强回声,大小约6.2×3.4cm,形态欠规则,边界可认,内回声欠均匀;CDFI:其周边可见零星血流信号;门静脉内径偏宽,宽处约1.4cm,肝动脉走行迂曲,内经增粗,宽处约1.0cm,CDFI:肝内血流速度增快, Vmax =157.8 cm/s。诊断:肝动脉异常,疑遗传性肝内毛细血管扩张症,肝内稍强回声,血管瘤待排(见图1)。 CT增强:肝右叶片状低密度影,考虑为血管瘤;增强时动脉期肝实质强化不均匀,腹腔干及肝动脉明显增粗、扭曲,考虑为血管性病变,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可能(见图2)。胸片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本例患者经剖腹探查,行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治疗,术中发现肝门部胆管手触摸似可扪及1.0 cm包块,左右干动脉解剖畸形,分别来源于肝动脉,并直径达1.0cm,切开胆总管前外侧壁,进一步探查,见肝门胆管后壁为血管推挤所致。

  • 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报告

    作者:杨杰;刘芙成

    目的研究介入技术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患者均采用肝动脉内栓塞化疗技术(TAE).结果随访2年生存率为60%.结论介入栓塞化疗技术是肝癌重要的治疗手段,是非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对提高肝癌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肝动脉联合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23例观察

    作者:郭春梅;李亭

    目的 评价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我院临床和(或)活检明确诊断、行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23例,术后通过观察瘤体大小、碘油沉积、正常肝组织代偿情况及甲胎蛋白水平等指标及随访生存率来评价疗效.结果 23例中14例介入治疗后瘤体缩小,其中缩小>50%有8例,5例无明显变化,4例增大.11例碘油沉积>50%,其中充填致密者6例.介入术后所有患者正常肝组织有代偿性增大,4例患者术后择期行二期手术切除.16例介入术后AFP有不同程度下降,9例降至正常.电话随访23例患者6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3.9%、39.1%、17.4%.结论 肝动脉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改善肝功能,并有利于肿瘤进行二期切除,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肝血流变化的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军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根据肝功能受损害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成慢性重型肝炎组(28例)及慢性肝炎组(46例),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运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受检者门静脉主干内径(Dpv)、平均血流速度(Vmin),肝动脉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TA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及充血指数(CI),并分组比较.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管径,充血指数增大,门静脉流速减慢、流量减少,肝动脉峰值流速及搏动指数增加,与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临床治疗、评价病情有重要价值.

  • 海藻酸钠微球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国;卢桂龙;宋春青;韩磊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微球(KMG)应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KMG组和对照组,KMG组采用KMG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超氧碘化油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AFP水平、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个月后,KMG组瘤体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血清AF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KMG组1年生存率(80.0%)高于对照组生存率(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可作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栓塞治疗的新选择.

  • 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程朋;何乾文;李东;高辉;陈滔;苏晓妹;李焱;许涛;张涛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 PM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27例单发肿瘤直径5~8 cm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TACE组32例和联合组( TACE+PMCT)95例。治疗2个周期后,通过超声造影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联合组中49例(51.6%)肿瘤完全灭活,46例肿瘤灭活不全;而TACE组中8例(25.4%)肿瘤完全灭活,TACE组肿瘤完全灭活率显著低于联合组( 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用TACE治疗。

  • 水飞蓟宾胶囊防治肝癌TACE后肝损害的效果观察

    作者:董洁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胶囊(SC)防治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损害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随机等分为SC组和Z组,两组均行TACE术,Z组术后给予维生素C、水化支持等对症治疗,SC组加用SC,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肝功能、免疫功能等情况.结果 术后14 d内,SC组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少于Z组(P<0.05);术后3d和14 d,SC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y-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低于Z组(P<0.05);术后14 d,SC组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Z组(P<0.05),外周血CD4+、CD56+高于Z组(P<0.05),CD8+低于Z组(P<0.05).结论 SC可有效防治PHC患者TACE术后的肝损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76例疗效分析

    作者:谭勇;张涛;彭晶晶;赵煜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影像学及AFP检查证实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行TACE治疗)和实验组(TACE+RFA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肿瘤缩小率分别为52.6%、7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1%、57.9%)(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1个月,高于对照组(25个月)(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 经肝动脉灌注131Ⅰ标记肝癌单抗片段[HAb18F(ab')2]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作者:江俊;吴少平;卢武胜

    肝癌内照射治疗研究始于六十年代末期,近十余年进展迅速,放射性玻璃微球、131Ⅰ标记碘化油经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等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1].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免疫导向内照射治疗研究也再度受到人们的重视.HAb18是一种鼠源高亲和性抗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动物及人体试验均表明,该抗体核素标记物的安全性与靶向聚集性能良好.131Ⅰ标记的该单抗片段注射液[131Ⅰ-HAb18F(ab')2]已被我国有关部门批准为用于肝癌免疫导向内照射治疗研究与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现将该药物Ⅱ期临床试验的护理经过与体会报告如下:

  • TACE相关并发症探讨

    作者:赵瑞峰;张卓;高倩

    目的:分析PTCD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50例TACE患者,对其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探讨术后的处理措施.结果:并发症发生率46%,其中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生率40%,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4%,腹股沟区穿刺点出现瘀斑发生率6%,肝动脉痉挛、狭窄、闭塞、夹层发生率2%,胆囊坏死发生率2%,肝内胆汁瘤发生率2%,顽固性呃逆发生率4%.结论:通过总结分析,力求进一步降低TACE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TACE 并发症 肝动脉
1026 条记录 47/52 页 « 12...4445464748495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