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金属弹簧栓子成功栓塞巨大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报告

    作者:王玉贤;张洪新;李文献;王义清;赵建平

    患者男,62岁,"乙肝"病史10年,主诉乏力、纳差、严重腹胀伴黄疸等6个月,于2002-08来我科就诊.

  • MSCT血管成像与DSA对肝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曹登攀;胡文豪;殷薇薇;郑祥武;张巍;董礼阳;杜玉清;董丽卿;吴恩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肝动脉成像质量有无差异.方法 对32例肝恶性肿瘤患者,先后行肝动脉MSCTA和DSA检查,两者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对比分析MSCTA与DSA对肝动脉的解剖类型、肝动脉各级分支显示能力.结果 与DSA相比,MSCTA对肝动脉解剖类型诊断符合率达96.9%例(31/32),正常型肝动脉为71.9%(23/32),变异型肝动脉28.1% (9/32);MSCTA与DSA在肝固有动脉、一级肝动脉的显示能力上无明显差别,在二级、三级肝动脉的显示能力上有统计学差异,DSA优于MSCTA(Wilcoxon法,P<0.0125),在四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上,MSCTA的显示率为0,远远不如DSA.结论 尽管MSCTA和DSA在显示二级以下肝动脉分支上存在差异,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 监测肝癌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损伤的新方法--肝纤维化指标的测定

    作者:孔健;窦永充;许林锋;梁惠明;吴汉平;冯敢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HCC首诊患者,共行3次TAE术,术中间隔时间为30~45 d,在每次术前24 h测量肝纤维化4项检测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并选取20例健康人测量以上指标作为对照.结果经统计学方法检验发现HCC患者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Ρ<0.05),首次TAE术后与术前4项指标相比变化不显著(Ρ>0.05),第2次TAE术后复查变化明显(Ρ<0.05),第3次TAE术后复查指标变化为显著(Ρ<0.01).结论反复多次进行TAE治疗HCC将加快肝纤维化的形成,在行TAE治疗时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必须强调超选择栓塞,术后须加强护肝治疗.

  •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仇德升

    随着人们对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和其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肝动脉栓塞治疗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这一技术已成为治疗CHL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1,2].

  • 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田锦林;郭顺林;杜富会;王文辉;王莲初

    有关化疗药物局部灌注治疗肝肿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至今已有较多报道[1~7].但这些研究的给药途径大多集中在经外周静脉、口服、腹腔注射、肝动脉及直接门静脉等,药物有单用一种的,也有多种联合应用以及结合应用栓塞剂的.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的治疗

    作者:刘志;白学文;黄永河;贺平

    我院自1992~1996年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TAI)、栓塞(TAE)治疗原发性肝癌42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34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便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水平。1 资料和方法  34例中男30例,女4例,年龄42~68岁,平均56岁,均经临床检查诊断为肝癌。结节型8例,巨块型26例,肿瘤直径4.2~10.5 cm,平均7.6 cm。伴有肝硬化者30例。  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或选择性插入肝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图1),化疗药物用5-Fu 1000 mg、MMC 10~20 mg、DDP 50 mg;外周栓塞用MMC 10 mg与40%碘化油(Lp)的混悬剂(图2),中央栓塞用明胶海绵碎块(Gs)。  单纯动脉内灌注化疗(TAI)6例,化疗加碘化油栓塞(TAI+TAE-LP)20例,化疗加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栓塞(TAI+TAE-Lp-Gs)8例。

  • B超、X线导向经皮穿刺门脉治疗晚期肝癌

    作者:马广勤;徐卫东;高从敬;万向荣;陈才保

    中晚期肝癌的双重供血,特别是门脉供血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的肿瘤周边部分的理论,被多数学者证实.故肝癌行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单纯经门脉直接灌注的研究报告不多.我们对31例晚期肝癌病人经皮穿刺门静脉及经脐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暂时阻断肝静脉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

    作者:刘亚民;吕良山;杨广夫;马清涌

    目的观察暂时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THVO)的疗效,对比阿霉素碘油,无水乙醇碘油化疗栓塞剂对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建立75只肝内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随机将其分为5组,设立对照,暂时阻断肝静脉后,用2种不同的化疗药物碘油栓塞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周后,处死实验大鼠,观察大体标本与光镜下苏木素-伊染色病理切片的移植瘤缩小和坏死状况;苏丹Ⅲ染色切切片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药物碘油栓塞剂沉积部位与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各组瘤灶体积均缩小.TACE-THVO试验组的肿瘤生长率小于未阻断肝静脉化疗的对照组;试验组肿瘤坏死范围和门静脉碘油沉积例数高于对照组,应用阿霉素碘油栓塞剂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的肿瘤坏死范围小于用无水乙醇碘油栓塞剂组;试验组中肿瘤细胞粗面内质网出现空泡变性,瘤细胞核内出现脂滴样物质,细胞核崩解.结论用无水乙醇碘油做化疗栓塞剂经肝动脉栓塞移植性肝癌,其中肿瘤的坏死范围高于用阿霉素碘油栓塞剂,TACE-THVO 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 肝动脉介入性热疗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基础

    作者:张洪新;王执民;刘燕;郭卫平;梁志会;曹伟;王义清;李文献;倪代会;韩瑞炀

    目的以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45℃、50℃、55℃、60℃、65℃)的热灌注液经肝动脉灌注对犬肝内温度,肝组织学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影响,为介入性热化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犬肝动脉灌注入45℃、50℃、55℃、60℃、65℃生理盐水180 ml,持续30 min.观察并比较热灌注前后肝脏穿刺活检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1)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于灌注(60℃)后24 h开始升高,72 h达到高峰(Ρ<0.01),168 h后逐渐下降,216 h后恢复正常;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γ-谷氨酰基移换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无明显变化(Ρ>0.05);(2)肝组织可见一过性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混浊肿胀,168 h后恢复正常;(3)肾功能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无显著性变化(Ρ>0.05),尿酸(uric acid,UA)呈一过性增高(Ρ<0.05);(4)45℃~55℃热灌注对肝肾功无显著影响,65℃热灌注后肝肾功恢复缓慢.结论经肝动脉60℃灌注液介入性热疗是安全的,仅引起犬肝组织一过性损伤,对肝、肾功能产生一过性影响.

  • 乙肝后肝硬化球后血管与肝动脉阻力指数变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闫国珍;张秉亨;赵晓兰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肝动脉与球后血管阻力指数(RI)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色电脑超声诊断仪,测量32例正常成人、10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动脉(HA)、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RI值并做相关性研究.结果乙肝后肝硬化OA、PCA、CRA与HA R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8、0.93.结论乙肝后肝硬化OA、PCA、CRA与HA RI值的相关性良好,以CRA与HA相关性佳.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37例

    作者:张涵英;朱永平;李波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0-01/2004-12我院共收治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78(男62,女16)例,年龄32~79岁,中位年龄53岁,随机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体外高频热疗组(综合组n=37),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 n=41).两组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 经肝动脉热灌注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倪代会;刘燕;张洪新;郭卫平;王执民;王义清;李文献;曹玮;樊爱琳;刘毅勇

    0 引言热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肯定的,加热与化疗有协同作用 [1]. 热疗与介入性化疗相结合,称为介入性热化疗(interventional chemothermotherapy). 我们研究了肝动脉热灌注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

  • 肝动脉介入性热疗对犬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基础

    作者:

  • 以奥沙利铂为主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

    作者:马建仓;赵军;DAI She-Jiao;戴社教;张大华;苏清华;谢忠海;纪宗正

    目的:探讨以奥沙利铂为主的肝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的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26例为治疗组,共行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58次,药物包括奥沙利铂13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5-FU 750 mg/m2. 同期进行改良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近期疗效、全身情况变化情况以及化疗后毒性反应. 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为57.7%,好于对照组的40.0% (P<0.05);治疗组Karmofsky评分提高率高于治疗前(P<0.05). 对照组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较对照组轻(P<0.05). 结论:与FOLFOX4方案相比,以奥沙利铂为主的肝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

  • 125I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及对血清B7-H4、VEGF、CEA、sIL-2R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韩洪武;李镝

    目的:探讨125I植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血清可溶性B7-H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癌坯抗原(CE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收治时间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9例,联合组应用T ACE+ 125I植入治疗,对照组仅采取T ACE治疗,两组其余治疗方法保持一致.结果:联合组的缓解率79.68% 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58.93%(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4.44% 与对照组的91.0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7-H4、VEGF、CEA、sIL-2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B7-H4、VEGF、CEA、sIL-2R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1年、2年生存率81.48%、62.96% 与对照组的76.79%、46.43%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3年生存率42.59% 高于对照组的23.21%(P<0.05).结论:125I植入联合T 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优于单用T ACE,并且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

  • TACE联合腹腔灌洗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价值

    作者:张小弟;霍永江;魏志力;郑康;牛惠敏;张毅;张天政

    目的:探讨TACE联合腹腔灌洗化疗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时的作用.方法:1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采取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止血,同时放置腹腔灌洗,充分引流腹腔内积血,出血停止后早期经腹腔灌洗管腹腔化疗.结果:11例病人全部止血成功,治疗后病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无明显恶化(P>0.05),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1.5d,随访10月至2年,平均生存时间10.2月.结论: TACE联合腹腔灌洗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创伤小、恢复快、降低腹腔内感染、减少肿瘤腹腔内种植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的首选.

  •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影响

    作者:张瑞峰;余海波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切除率较低,而术后的复发率高.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使癌细胞坏死,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术前TACE对于缩小肿瘤,增加二期切除的机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Fas是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死亡受体,而Fas L是其配体,Fas和Fas L的交联可诱发Fas阳性细胞的凋亡.本文旨在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变化及栓塞化疗对其的影响.

  • 肝血管瘤14例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邱春丽;闫明亮;杨妮妮

    肝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常见的疾病,手术是肝血管瘤的首选疗法,但瘤体巨大难以切除或其他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时,经皮穿刺肝动脉硬化剂栓塞术则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

    作者:李亚琴;荣华;董荣华

    我科采用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TOCE)治疗原发性肝癌56例,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TOCE后的护理理体会报告如下.

  • 洛铂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雯莹;薛挥;隋东虎;李伟之;李培杰

    目的:探讨洛铂(LBP)联合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 LBP 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检测 ALT 、AST 、sI‐CAM‐1含量变化,同时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40次治疗。①首次术后、二次术后 ALT 、AST 较术前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②首次术后 sICAM‐1水平(551.80±62.29μg/L)较术前(736.89±74.32μg/L)明显下降(P <0.05);二次术后(459.93±45.23μg/L)较二次术前(649.81±77.76μg/L)明显下降(P<0.05)。经2次介入治疗,二次术后(459. 93±45.23μg/L)比首次术前(736.89±74.32μg/L)明显下降(P <0.05)。二次术前(649.81±77. 76μg/L)分别与首次术前(736.89±74.32μg/L)、首次术后(551.80±62.29μg/L)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术后肝癌细胞死亡现象明显增多,术前细胞死亡指数(5.20 ± 1.32)与二次术后(85.31±7.52)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 <0.05)。④应用 mRECIST 标准评价: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CR 0例 ,PR 11例(55.0%),SD 8例(40.0%),PD 1例(5.0%),客观有效率55.0%,疾病控制率95.0%;术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发热、疼痛、胃肠道反应、ALT 、AST 升高及血小板减少,未见胆囊炎、溃疡性出血和门脉高压出血,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LBP 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可以降低血清中 sICAM‐1含量水平,促进肝癌细胞死亡,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是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在 TACE 治疗间歇,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抗肿瘤药物维持治疗。

1026 条记录 49/52 页 « 12...4445464748495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