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3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检测

    作者:杨占良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非常重的地位,由于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使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越来越受限制,为了配合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将对我院20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和检测,结果报告如以下:1材料和方法1.1菌株来源:203株铜绿假单胞菌来自2004年11月~2005年4月我院临床各类标本,其中痰:126株(62%)浓汁19株(9%)尿液(8%)血液15株(7%)分泌物10株(5%)胆汁8株(4%)腹水5株(2%)胃液2株(1.5%)胸水2株(1.5%).菌株科别分布:内科病房61株(10%)儿科病房42株(21%)为科病房42株(21%)新生儿病房21株(10%)门诊病人21株(10%)妇产科病房5株(2.5%)其他科室6株(3%)1.2药敏培养基:Mueller- Hinton琼脂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1.3药敏纸片:哌拉西啉、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哌拉西啉/他唑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 光固化树脂修复上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小青

    上前芽切角因龋或外伤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且严重影响美观.本文谅以光固化树脂修复上前芽切角缺损所作的临床观察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 撰写结构式中英文摘要须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为了便于国际间技术交流,本刊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结构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可以连接排列。
      (1)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2)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

  • 黄褐斑患者甲状腺激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冯文莉;刘莉莉;赵跃芹

    我们对黄褐斑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探讨黄褐斑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门诊黄褐斑患者37例,男10例,女27例,平均年龄31.5岁,对照组30例为无色素性皮肤病的正常健康者.所有受检者均无甲状腺疾病和其它疾病,且近期内未服用过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包括避孕药),也未妊娠,两组中女性于月经前期取样,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 银屑病乳腺增生肺鳞状上皮癌患者手皮纹对比研究

    作者:徐汉卿;叶国龄;王君利

    材料和方法 20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为西安医科大学二附院皮肤科银屑病专科门诊确诊的病例,有家族史60例,其中3代同患者14例,无家族史144例.33例乳腺增生病例为乳腺病专科门诊确诊的患者,40例肺鳞状上皮癌为呼吸内科经支气管镜或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例.用皮纹调查表对受试者皮纹的简弓、帐弓、简斗、双箕斗、尺箕、桡箕、十指纹线总数、atd角、大小鱼际及第一、二、三、四指间区真实花纹进行印记,以张海国等[1]中国人皮纹测定正常值为对照作显著性检验后进行对比分析.

  •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致病因素研究

    作者:白瑛;魏玉平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原因复杂,病因往往不易确定.为此,我们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了致病因素的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病例来源诊断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328例,男104例,女224例,年龄7~68岁.其中接触性皮炎164例,湿疹119例,异位性皮炎(AD)45例.所有患者在实验前2周及实验过程中,均无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胺药史.健康对照组120例,男45例,女75例,年龄20~38岁,无皮炎湿疹病史及其它过敏性疾病史.

  • 用脱脂牛奶保存淋病双球菌的效果观察

    作者:赵翠英;赵宏儒;单丽娟;张作儒

    淋病双球菌属奈瑟菌属,对外界因子抵抗力较低,人工培养要求营养条件高,且能产生自溶酶,在培养过程中需及时移种,否则极易死亡,菌株也不易保存.但是,为了对淋病双球菌做进一步分析研究,保存和积累菌株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我们观察了用脱脂牛奶在不同温度下保存淋病双球菌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于性病门诊采集疑似淋病患者男性尿道、女性宫颈管和尿道标本,接种于淋球菌T-M培养基(英国OXOID)分离培养,选择具有淋病双球菌典型形态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及氧化酶试验阳性的菌株,再做生化鉴定,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菌株确认为淋病双球菌用于试验.

  • 正常男女须部雌雄激素受体的研究

    作者:查旭山;顾伟程

    正常男性青春期后有胡须长出,而女性则无,此类差别,有人以男女体内雌、雄激素水平的不同加以解释,本研究试图以受体水平对此类差别进行探讨. 材料和方法标本正常成人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18~61岁,每例以下巴须毛生长处或相应部位切取1cm×1cm大小全层皮肤. 主要材料与试剂冰冻切片机,荧光显微镜,2%牛血清白蛋白,0.01mol/L(pH=7.4)PBS缓冲液,未标记的雌二醇、二氢睾酮,荧光素标记物:雌二醇-牛血清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结合物由深圳膜生公司提供,二氢睾酮丁二酸酯-牛血清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结合物由华西医科大学病理科提供.

  • 超声波除桩、冠桥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凡

    在口腔门诊治疗中常需拆除桩、冠桥等不良修复体.清除桩要避免损伤根周组织及磨除过多的根管壁组织,拆除冠桥要保护牙体组织及冠套.我科采用超声波拆除桩、冠桥等不良修复体共32个,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观察了27例患者,共32个牙,其中男性1 5例,女性12例,前牙18个,后牙14个.患者年龄小1 9岁,大64岁.拆除桩15个,冠17个,粘结修复体的材料有磷酸锌水门汀,富士Ⅱ号玻璃离子粘固粉,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

  • 不同抛光方法对烤瓷表面的影响

    作者:余雄志;何晓松;傅柏平

    金属烤瓷冠桥已经作为口腔修复的常规修复方法之一,冠桥初戴时通常需要进行咬合调整,调后使得瓷表面粗糙,无光泽.本实验采用不同的抛光方法对瓷表面的影响进行观察和评价.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瓷粉(日本,松风),镍钴合金VeraBond(美国),磷酸盐高温包埋料(德国),绿砂轮(上海齿科材料厂),烤瓷抛光套装(日本),金钢砂抛光膏(日本),扫描电镜(日本,日立).

  • 冬双糊剂治疗牙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许东亮;管泽民

    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及适应证选择据传统的牙髓病分类法,诊断为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坏疽的门诊患者,共158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72例;年龄1 6~67岁.因冬双糊剂含有色素,患牙均为恒前磨牙和恒磨牙,共172个患牙.X线片显示无根管闭锁,根尖无骨吸收或骨吸收不超过根尖1/3,牙齿松动度不超过Ⅱ度.

  • Solitaire 超钻修复后牙的应用

    作者:余曰民;蔡超美

    Solitaire 超钻是一种多聚玻璃光固化复合树脂,它耐磨耗、硬度大,可用作后牙修复材料。我们自1999-10~2000-09对使用该材料修复后牙窝洞的162 个患牙进行了跟踪观察,认为该材料适合后牙修复,而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材料 Solitaire 超钻1.1.2 粘结剂 Gluma One Bond(贺利氏古莎公司)1.1.3 粘固剂 Artglass Liquid和Bass(贺利氏古莎公司)

  • 磁性附着体在可摘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邱子劲;李珣

    在可摘局部或全口义齿修复时,利用口内的残根、松动牙、倾斜牙等设置磁性附着体形成覆盖义齿,减少或取消卡环的设计,保存牙根,维持牙槽嵴的丰满度,可显著增加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美观和舒适性能,其制作程序并不复杂,值得临床上推广。本文作者为7 位患者制作了10 件修复体,其中2 例塑料半口、8件局部可摘义齿,现将其制作方法和临床效果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MAGFIT EX600 W、400 W 磁性附着体(包括磁石和不锈钢支撑板,日本爱知制钢株式会社);金钯中熔合金(日本GC);常规义齿修复材料。

  • 两种热处理义齿基托的物理性能研究

    作者:郑军;韩华利;程超;何泽宏

    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塑料在聚合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基托时常出现气泡。为了克服气泡的产生,人们分析种种产生气泡的原因并加以预防,但仍难以保证基托不产生气泡。为此,我们自1997 年开始医工结合研究,成功采用液压式热处理器进行义齿热处理,有效控制塑料聚合过程中气泡的产生。现将物理性能测试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用牙托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药材料厂生产,牙托粉由上海齿科材料厂生产。

  • Branemark System种植牙应用疗效初探

    作者:郭之伟;李晓红;郭文莉;张西文

    4年来我们应用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于临床共35个。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4年中应用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43个,患者28人,已修复35个,尚未修复8个。年龄24~56岁。男20人,女8人。1.1 材料  Branemark System 种植体  规格:直径:3.75 mm,4 mm     长度:10 mm,13 mm。1.2 方法  麻醉:10 g/L或20 g/L利多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浸润麻醉。  种植:翻粘骨膜瓣,备骨孔,植入种植体,35~40 N扭力锁定,戴愈合帽。操作中持续用水降温。缝合伤口,1周后拆线。3~6月后,二次手术切开粘骨膜,去愈合帽,连接愈合基台。约两周后换永久基台。  修复:均为烤瓷修复,必要时用过渡性塑料牙暂时修复。2 结 果  已修复的35个其牙位及成功数见表1。3 讨 论3.1 由于上颌牙受伤,骨质较疏松,易早缺失,故要求种植的患者占65.7%,远高于下颌的34.3%。3.2 上前牙种植更是患者的突出要求,约占57%。这是由于患者对美观及功能要求的迫切所致。上前牙的牙槽骨相对较薄弱,骨质更疏松,病例选择及准备过程更应严格要求。对牙槽嵴较窄,牙槽骨吸收较多者不予考虑作种植。表1 种植体修复的牙位及成功数3.3 上颌磨牙由于缺失后,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较近,操作时应注意种植体与上颌窦底的关系,以防穿透窦底。3.4 在修复后失败的2例中,一例为左上中切牙,种植后骨愈合良好,而在修复过程中,因缺牙间隙较窄,在基台安装时扭力使种植体被迫旋转,造成骨愈合破坏。修复后3个月,骨吸收,松动,去掉种植体。另一侧为右下第一磨牙,X片示种植体距下牙槽神经管很近,种植时疼痛明显。半年后自行脱落。此两例均为开展种植工作的初期,与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在此之后尚无失败。3.5 由于本系统应用时间较短,长的修复后观察仅3年零5个月,仍需进一步追踪观察其成功率。目前成功率为94.3%。4 结 论4.1 Branemark System种植体作为国际公认的成功的系统,我中心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优点为:生物相容性好;效果可靠;设计经典合理;器械操作方法准确;修复基台可选择性广,有标准、美观、成角基台,利于修复。4.2 不足之处在于价格昂贵,种植复杂,需二次手术,复诊次数多,修复制做要求高。4.3 适应证的选择应严格,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CO2激光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口腔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张东升;葛长艺;张世周;王佩玉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左右。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比较常见。我们从1993-07采用CO2激光与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联合治疗口腔海绵状血管瘤,获满意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7例,年龄2月~36岁,男32例,女35例。唇部23例,舌部18例,颊部及口腔前庭18例,软腭4例,口底及舌腹4例。病变范围小0.8 cm×0.8 cm,大3.0 cm×3.5 cm。1.2 纳入标准  根据Mulliken分类法,符合静脉型血管畸形(生长速度与身体发育同步,B超检查有强血流信号,血清雌二醇水平正常)。近3月内未接受任何治疗。1.3 治疗方法  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前先行试验,以平阳霉素1~2 mg用生理盐水2 ml瘤腔内注射(小儿减量用0.25~0.5 mg),观察有无发热反应,如体温在38 ℃以下方可用药。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次注射平阳霉素8 mg,用2~4 ml生理盐水稀释;婴幼儿按0.1~0.15 mg/kg给药,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穿刺入瘤腔后以回抽有血为标志多点注射。每7~10 d注射1次,共注射2~3次。个别瘤体较大者注射4~5次。  瘤体出现硬化及缩小后,行CO2激光烧灼治疗。采用JGZ-2型CO2激光治疗机,波长10.6 μm;输出功率10~15 W,连续方式,对准血管瘤表面进行烧灼,如遇出血,可采用压迫缝扎等方法止血,一般治疗2~3次,以烧灼后创面无出血为标志。注意口腔清洁,口服抗生素。  治疗后复查6~12个月。观察瘤体变化。2 结 果2.1 疗效标准  治愈 瘤体缩小90%以上,皮肤粘膜色泽正常,形态恢复正常。唇舌活动无功能障碍,体位移动试验阴性。  显效 瘤体缩小50%以上,畸形明显减轻,唇舌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体位移动试验阴性或时间延长。  无效 治疗后瘤体缩小不足50%,畸形无明显改善,仍有功能障碍,体位移动试验阳性。2.2 治疗结果  67例患者经6~12月复查,失访4例。治愈32例,治愈率47.8%,显效28例,占41.8%,总有效率为89.6%。无效3例,占4.5%。67例中4例发生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9%。

  •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田玉岭;赵熠;宋绍华;彭朝辉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其治疗一般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内固定治疗。我科自1996-10~至1998-12对11例髁状突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0~58岁。  11例中左侧6例,右侧5例,单纯髁状突骨折4例,合并正中骨折4例,合并对侧颏孔区骨折1例。合并对侧下颌角骨折1例,同侧下颌角骨折1例。11例均有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 合,偏牙 合畸形及中度以上开口受限,术前均经颌骨曲面断层片,X线平片或螺旋CT检查证实有明显髁状突移位,骨折端重叠或关节脱位。2 材料和方法2.1 材料  本组所用钛板为西安中邦商贸公司生产纯钛4孔钢板,规格:长22 mm、宽4.5 mm,厚1.0 mm 螺钉:长7.0 mm、直径2.0 mm,有配套钻头、螺丝刀等。2.2 手术方法  本组11例均采用经鼻腔插管全麻,耳屏前切口(9例)或颌下切口(2例),分离至骨折处,找到移位之髁状突,将下颌升支尽量向下牵拉使髁状突复位,每处骨折用2枚钛板,如钛板不贴合,先用老虎钳成形使其贴合,骨折线下端通常钻2孔,髁状突端根据骨折部位钻1孔或2孔,并注意距关节面有一定距,以免影响关节活动,一般先钻一孔拧上螺钉,根据钛板孔距再钻2~3孔,拧紧螺钉,冲洗术腔,置橡皮引流条,分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术后24 h抽出引流条,术后7 d拆线。2.3 术后治疗  单纯髁状突骨折术后颅颌弹性绷带牵引1周,合并正中骨折者下颌单颌固定加颅颌弹性绷带牵引1周,合并下颌角骨折和颏孔区骨折者同时小型钛板内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2周。所有患者术后1~2周开始开口练习,坚持半年以上。3 结 果  本组11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至2年,开口度3.5~3.8 cm,咬合关系正常,关节区无不适。

  • 隐形义齿灌注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郑化军;陈书杰;郭瑞虎;马建光;陈浩;陈黎

    隐形义齿灌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隐形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我科自1996-06月开展隐形义齿修复缺失牙工作以来,共进行了1 050例不同类缺失牙,分不同蜡型装盒,312次灌注。在操作中,作者注意观察了每次灌注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设备和灌注材料由长沙奥伦高科技公司引进。1.1.2 修复件为各类缺失牙。缺失由1个到14个(包括前牙或后牙)不等。缺失1个牙共809件,缺失2个牙共169件,缺失3个牙共50件,缺失4个牙共10件,缺失5个牙共2件,缺失6个牙共3件,缺失7个牙共4件,缺失8个牙1件,缺失10个牙1件,半口1件。1.2 制作方法1.2.1 按临床设计要求,据缺失牙的部位及基牙、牙槽嵴的情况,选作圈形卡、壁卡、叶状卡等〔1〕。1.2.2 制作蜡型排牙,蜡型一般厚度为1.5~2 mm,牙槽骨吸收严重者,可适当加厚基托。排牙时人工牙组织面用裂钻制备成T形孔道,以利树脂注入后形成栓道固位。1.2.3 一个型盒(下半盒)可装入1件大蜡型或1~7件小蜡型。安放注道时,总注道长在8~9 mm之间,分注道在4 mm左右〔1〕。总注道与分注道相连。装上半盒时涂肥皂水或洗衣粉水做分离剂,灌注上半盒并排出气泡。2.4 石膏灌注24 h后煮沸、去蜡、涂分离剂,树脂材料经过287 ℃烘烤8.5~12 min后灌注,冷却30 min后开盒、打磨、抛光。2 结 果2.1 灌注成功标准  各类卡环及基托灌注完整无缺损,人工牙与基托无脱位倾向,基托与基托或基托与卡环间连接完整,无衔接不良,基托无变形和人工牙无移位等。2.2 灌注结果  灌注312次1 050例,共灌注成功283次,29次灌注出现不同问题。每盒7件蜡型1个,有3件灌注不全;6件蜡型5盒有1个1件灌注不全;5件蜡型36盒,有3盒分别有2~3件不全或基托与基托衔接不良;4件蜡型106盒,有13盒部分件不全,2盒所有基托变厚;3件蜡型110盒,有5盒部分不全和基托间、基托与卡环间衔接不良或有裂纹,人工牙与基托衔接不良3件(皆为前牙),2盒基托变厚;2件蜡型37盒,有2盒与装4件蜡型盒、3件蜡型盒结果相似;1件蜡型17盒,未见异常。

  • 正常人上下翼外肌在ICP紧咬及不同张口度时的肌电研究

    作者:李明勇;王美青

    翼外肌与颞颌关节的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上下翼外肌的生理功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上下翼外肌在开口运动中分别拉盘、髁向前,均为张口肌,另一种认为下翼外肌参与开口运动,上翼外肌参与闭口运动,二者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块肌肉。那么上下翼外肌功能关系究竟为何?本文检测了13例健康青年男性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不同张口度时上下翼外肌的肌电活动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上下翼外肌在不同功能运动中的肌电变化规律,以期深入了解其功能特征。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对象  本校口腔系学员13名,男性,平均年龄22岁(21~23岁),正常牙 合型,无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1.2 针电极置入方法与记录方式  常规清毒皮肤后,取用50 g/L杜美芬液浸泡30 min以上的单极同心针电极,口外法插入受试者左侧上下翼外肌内〔1〕,并联接JD-2型双道肌电图仪,零电极接于受试者右手腕部。插针完成后,嘱受试者休息1 min后,记录以下动作的肌电活动:①ICP紧咬;②小张口(约10 mm);③尽量大张口(因针电极限制张口,仅达25 mm左右,故以下称中度张口)。采样频宽50~2 000 Hz,增益0.05~0.5 mV/cm。用135胶片连续动态照像,记录速度20 mm/s。上述操作均在屏蔽室中完成。1.3 测量方法  采用放大读片机读片,用分规、游标卡尺测量上下翼外肌肌电幅值(测量精度0.1 mV)。每个动作测量其重复性好的大峰值电位3次,以其算术均数为该动作的峰值电位,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2 结 果    上下翼外肌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时的肌电检测结果见表1、图1。  上翼外肌电位小张口时较ICP紧咬时低,而中度张口时又较小张口时明显升高。紧咬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紧咬与小张口、小张口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下头电位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过程中呈递增趋势。紧咬与小张口、小张口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紧咬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用接触式色差仪测量比色片颜色的重复性研究

    作者:甘云娜;王忠义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修复学,尤其是美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目测比色法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光学电子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牙齿颜色的仪器测量成为可能。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MINOLTA CS-321型色差仪用于牙齿样品颜色测量的重要性,检测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1 材料和方法1.1 测色仪器 日产MINOLTA CS-321便携式色差仪。可接触式探头,直径3 mm 。混合室内的脉冲弧灯提供漫射、均匀的D65光源照明,照明/观察角度:45°/0°。1.2 试验对象 VITA标准比色板和自制的金瓷比色板[1]1.3 方法 ①对VITA标准比色板和自制金瓷比色板的比色片的中1/3进行测量,每个比色片测3次,取平均值。每次测量前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1周后重复试验。②自制牙龈比色板:用蜡片制作带有比色片插槽的牙龈比色板模型,边缘包绕比色片颈1/3。常规包埋、充填塑料、出盒、磨光。③将VITA标准比色板的比色片插入牙龈比色板前后,对比色片中1/3进行测量,每个比色片测3次,取平均值。每次测量前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用SPLM软件进行t检验。1.4 测色系统 CIE-1976-L*a*b*测色系统2 结 果  P1为ΔE1、ΔE2、ΔE3与人眼的小分辨率1.5NBS的比较结果;P2为ΔE1、ΔE2、ΔE3与ΔE1的对比结果  ΔE1、ΔE2、分别为1周前后对VITA标准比色板和自制金瓷比色板测量的色差。对VITA 比色板的两次测色,16个比色片的ΔE均小于1.5NB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自制金瓷比色板的两次测色,16个比色片中有4个比色片的ΔE大于1.5NBS,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ΔE1和ΔE2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P>0.05)。  ΔE3为插入牙龈比色板前后VITA标准比色板的色差,与ΔE1无显著差别(P>0.05)。

1287 条记录 61/65 页 « 12...57585960616263646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