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咬合抬高对后牙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表面肌电值的影响

    作者:陈晓红;李卿;高鑫鑫;田美玉

    目的:探讨后牙重度磨耗患者咬合抬高后对咀嚼肌表面肌电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北京航空总医院口腔诊疗中心就诊的,伴有双侧后牙重度磨耗的患者40名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23名,女性17名,年龄40-50岁,治疗前及咬合抬高不同距离后分别进行咬肌及颞肌的肌电检查,并对结果采用多样本均数比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1mm时,双侧咬肌,双侧颞肌肌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2mm时,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左侧颞肌肌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颞肌肌电值有所增加(17.08±3.27 VS 24.66±3.18, P<0.05)。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3mm时,除右侧咬肌肌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2.35±3.14 VS 27.74±4.26, P>0.05),左侧咬肌,左侧颞肌,右侧颞肌肌电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4mm时,双侧咬肌,颞肌肌电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2mm时对咬肌和颞肌肌电值影响不大,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3mm会对咬肌和颞肌肌电值产生较大影响。

  • 肌电目标P值在重度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钟燕敏;戴蕾;陈军贤;赵秋枫;罗灵和;刘海燕;杨珠莹;徐烨;王双珠;徐平珍

    肛直肠运动性疾患导致的排便异常主要表现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人口统计学资料表明,20%以上的人患有便秘,而半数以上为功能性排便障碍[1];其中症状重且持续,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称重度功能性便秘(severe function原al constipation,SFC)[2],SFC 在慢性便秘中占53%~62.1%[3-4]。生物反馈训练为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二级治疗方法,但尚有部分疗效欠佳,可能与肌电目标P值的选择有关[2]。因此,我们对180例SFC患者进行直肠肛管压力检测和肌电值评估,进行选择性肌电目标P值指导下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旨在探索确定疗效的关键预测因素--肌电目标P值的作用,得出SFC生物反馈训练的优化方案。

  •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神经症临床研究

    作者:吴洪军;杨文;黄平;陈艳娟;刘增裕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神经症患者在生物反馈治疗中肌电值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神经症组与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肌电值下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研究显示神经症组治疗前肌电值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治疗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神经症组SAS、HAMA治疗后下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地缓解神经症的焦虑障碍,尤其以焦虑症效果明显.

  •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咀嚼肌肌电特征研究

    作者:任颂;李波;潘亚萍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同位置时肌电值.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肌电值分析,获得连续肌电值的平均值,计算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比较两组咀嚼肌肌电值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在大紧咬时,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组的TA、MM、DA和SCM的肌电值均大于正常组;在牙尖交错位(ICP)大紧咬时,牙周炎组TA、MM肌电值均小于正常组(P<0.001);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TA、MM、DA和SCM均有微小肌电活动,其中TA> MM> DA;大紧咬时TA>MM;前伸运动时DA> MM> TA;后退位时DA>MM,TA>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大紧咬时,牙周炎组较正常组左右侧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高,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gP患者因牙周组织受损而降低了咀嚼功能,存在咀嚼活动不平衡及肌肉功能异常.

  • 正常人上下翼外肌在ICP紧咬及不同张口度时的肌电研究

    作者:李明勇;王美青

    翼外肌与颞颌关节的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上下翼外肌的生理功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上下翼外肌在开口运动中分别拉盘、髁向前,均为张口肌,另一种认为下翼外肌参与开口运动,上翼外肌参与闭口运动,二者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块肌肉。那么上下翼外肌功能关系究竟为何?本文检测了13例健康青年男性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不同张口度时上下翼外肌的肌电活动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上下翼外肌在不同功能运动中的肌电变化规律,以期深入了解其功能特征。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对象  本校口腔系学员13名,男性,平均年龄22岁(21~23岁),正常牙 合型,无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1.2 针电极置入方法与记录方式  常规清毒皮肤后,取用50 g/L杜美芬液浸泡30 min以上的单极同心针电极,口外法插入受试者左侧上下翼外肌内〔1〕,并联接JD-2型双道肌电图仪,零电极接于受试者右手腕部。插针完成后,嘱受试者休息1 min后,记录以下动作的肌电活动:①ICP紧咬;②小张口(约10 mm);③尽量大张口(因针电极限制张口,仅达25 mm左右,故以下称中度张口)。采样频宽50~2 000 Hz,增益0.05~0.5 mV/cm。用135胶片连续动态照像,记录速度20 mm/s。上述操作均在屏蔽室中完成。1.3 测量方法  采用放大读片机读片,用分规、游标卡尺测量上下翼外肌肌电幅值(测量精度0.1 mV)。每个动作测量其重复性好的大峰值电位3次,以其算术均数为该动作的峰值电位,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2 结 果    上下翼外肌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时的肌电检测结果见表1、图1。  上翼外肌电位小张口时较ICP紧咬时低,而中度张口时又较小张口时明显升高。紧咬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紧咬与小张口、小张口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下头电位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过程中呈递增趋势。紧咬与小张口、小张口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紧咬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