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开颅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吴群;莫云长;黄陆平;罗亮;王均炉

    目的 观察开颅手术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颅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组采用TAES干预,对照组仅在相应穴位贴附电极,不做电刺激.两组分别在穴位电刺激诱导前(T0)、麻醉前(T1)、切皮前(T2)、颅内操作60 min(T3)、切口缝合完毕后(T4)、拔除气管导管约10 min(T5)6个时间点采动脉血测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并记录以上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总输液量、失血量、尿量.结果 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两组T2时间点HR、MAP、COR、E降低(P <0.05),对照组T2时间点β-EP降低(P <0.05),T3时间点HR、MAP、COR升高(P <0.05),T4、T5时间点HR、MAP、E、Glu升高(P <0.05);观察组T1、T3时间点β-EP升高(P <0.05),T4、T5时间点HR、COR、E、Glu、β-EP升高(P <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T2时间点MAP、COR、E较T0变化幅度小(P <0.05),T3时间点HR、MAP、COR较T0变化幅度小,T4、T5时间点HR、MAP、COR、E、Glu较T0变化幅度小(P <0.05),T1、T3、T4、T5各时间点β-EP较T0变化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AES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开颅手术可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全麻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虞慧畅;耿武军;唐红丽;谷志飞;刘珺;王均炉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对全身麻醉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60例择期行乳房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按入院次序编号,凡偶数组为治疗组,奇数组为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行全麻前电针刺激患侧合谷、内关穴20 min,术中刺激双侧合谷、内关、尺泽、列缺,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刺激尺泽、列缺,开始刺激气舍、水突穴.观察围拔管期心率、血压及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及气道反应.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麻醉方法两组相同.结果 两组在拔管后心率、血压、血浆儿茶酚胺及皮质醇浓度均较本组手术结束时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围拔管期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皮质醇浓度、心率、血压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道不良反应也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全麻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减轻呼吸道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TEAS复合药物全麻对控制性降压至60%基础MAP水平时的胃动力变化的影响

    作者:张乐乐;方剑乔;邵晓梅;连林立;喻晓静;董振华;莫雅娣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在控制性降压至6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时对胃动力的影响,并为临床行控制性降压的脏器保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8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空白组,6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6只)和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实验组,6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SNP)行控制性降压,将MAP降至60%基础MAP水平并维持60 min,空白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刺激强度(4±1)mA,频率2/100 Hz,穴位选用犬双侧“合谷(LI4)”、“曲池(Ll11)”、“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TEAS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阶段结束后停止.监测实验中胃电频率、振幅的变化,并检测实验中以及实验后相应时间点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控制性降压期间(T1-T4),两控压组动物MAP水平相对稳定,且均维持在60%基础MAP水平;在血压下降至目标低血压并维持60 min(T1-T4)时,3组实验动物的胃电振幅均有下降趋势,但对照组胃电振幅明显低于其基础水平(P<0.05),而实验组胃电振幅未明显降低,在此阶段,3组实验动物的胃电频率无明显变化;在血压回升结束(T8)时,实验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空白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胃电振幅未有明显升高,在此阶段,两控压组的胃电频率均低于同期空白组水平;在血压回升结束后2 h(T9)时,两控压组实验动物的胃电振幅、频率基本恢复至各自基础水平和同期空白组水平;在控制性降压后2 h(T9),两控压组实验动物的血清GAS、MTL水平明显低于各自基础水平(P<0.05),但在术后24 ~ 72 h(T10-T12),两控压组的血清GAS、MTL水平均有回升趋势,且实验组的回升速度和幅度均好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性降压术后72 h(T12),两控压组的GAS、MTL水平已基本恢复到各自基础水平和同期空白组水平.结论 TEAS复合药物全麻在行控制性降压至60%水平过程中能有效改善Beagle犬的胃电振幅,并加快控压后血清GAS水平的恢复,从而改善胃动力,起到胃保护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水平对肾脏血流的影响

    作者:方剑乔;张乐乐;邵晓梅;连林立;喻晓静;莫雅娣;董振华

    目的 观察行不同目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控制性降压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肾脏血流的干预效应.方法 4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50%对照组、40%对照组、30%对照组、50%实验组、40%实验组、30%实验组,每组6只.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其余组分别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MAP水平并维持60 min.实验组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 60 min期间给予TEAS,刺激穴位为双侧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曲池(LI11),强度(4±1)mA,频率2/100 Hz.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肾脏表面血流变化.结果 在控压开始至血压下降至目标MAP水平,30%对照组肾脏血流显著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及本组基础水平(P<0.05),而30%实验组在此阶段无明显变化;在血压维持阶段,50%、40%、30%对照组及30%实验组肾脏血流明显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P<0.05),而50%、40%实验组肾脏血流无明显改变;至血压回升结束,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实验组肾脏血流回复至基础水平(P>0.05),而40%对照组、30%对照组、30%实验组未回复至基础水平(P<0.05).结论 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够有效改善术中肾脏血液供应,从而可能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水平对肝血流的影响

    作者:邵晓梅;方剑乔;张乐乐;连林立;喻晓静;董振华;莫雅娣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水平的肝血流变化,从而明确针药复合麻醉的肝保护效应机制.方法 4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7组:单纯全麻组、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对照组、40%实验组、30%对照组和30%实验组,每组6只,后6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50%、40%、3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并维持60 min,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刺激强度(4±1)mA,频率2/100 Hz,穴位选用犬双侧“合谷(LI 4)”、“足三里(ST 36)”、“三阴交(SP6)”、“曲池(LI 11)”,电刺激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 60 min后停止.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肝组织表面血流的变化.结果 在控制性降压开始至目标低血压维持结束,50%对照组肝血流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和基础水平(P<0.05),而50%实验组仅在维持30~ 60 min阶段显著降低,且在维持阶段早期(10 ~30 min),50%实验组肝血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40%、30%各水平实验组肝血流无明显升高.在血压回升阶段(20~30 min),40%实验组肝血流已先后恢复到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和基础水平,而对照组尚未恢复;在此阶段,50%、30%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血流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在行控制性降压至50%水平时,TEAS的肝保护效应在降压、维持阶段早期体现明显.在行控制性降压至40%时,TEAS的肝保护效应在血压回升阶段体现明显.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血清CK和CK-MM含量的影响

    作者:游世晶;具紫勇;夏勇;郭现辉;张育瑛;何金森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血清CK(肌酸激酶)和CK-MM(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刺激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大鼠进行8周大运动量跑台训练,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大鼠分别于跑台训练前1h和跑台训练后1h采用TEAS干预手段,刺激大鼠"后足三里"和"环跳"穴位,正常刺激组不进行跑台训练,刺激方法同治疗组.8周跑台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结果:TEAS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EAS可以防止因过度训练导致骨骼肌细胞的损伤,显著降低大鼠血清CK和CK-MM的水平,起到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 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寒战的影响

    作者:林常森;于静;苏帆;赵鲁夕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寒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8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麻醉组(T组)和单纯麻醉组(P组).两组均采用连续腰麻方式进行麻醉,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盐酸罗哌卡因2mL,控制麻醉阻滞平面高度T10~T8.T组在麻醉前进行穴位电刺激15min,以双侧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穴位配对,波形采用疏密波,刺激频率2Hz/15Hz,强度以患者大耐受为限.于未麻醉及穴位刺激前(T0)、麻醉成功手术前(T1)、手术开始后(T2)和手术结束(T3)时,分别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寒战程度.结果:T组寒战发生率低于P组(P<0.05).T组于T1、T2、T3时间段内比P组寒战发生程度更轻(P<0.05).T组HR于T1、T2相比于P组变化较小(P<0.05).两组SPO2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降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寒战的发生,并能减轻麻醉手术对心率的影响.

  • 简易式经皮穴位电刺激缓解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

    作者:孙秋子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缓解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60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Piper疲乏量表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躯体疲乏维度干预前得分为(6.85±0.21)分,干预后为(6.76±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5);行为疲乏维度得分及Piper疲乏量表总评分观察组干预后为(5.53±0.18),(6.10±0 09)分,对照组为(5.65±0.22),(6.17±0.1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 275,2.615;P <0.05);两组在行为、认知、情感疲乏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训练疲劳的作用

    作者:吴立红;董晓敏;孙清华;李爱萍;林建强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疗法对恢复训练疲劳的作用.方法 将40例海训后疲劳士兵,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20 d,对照组为自然恢复.结果 治疗组疲乏无力、关节酸痛、肌肉僵硬、头晕恶心、饮食减少等疲劳症状减少(P《0.01),血红蛋白量增加和血乳酸含量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促进训练疲劳恢复的作用.

  • 单次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比较

    作者:刘慧华;王颖敏;何晓阔;赵敬璞;金冬梅;庄志强;林锦丰;燕铁斌

    目的 观察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科实习生1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每例受试者均随机接受电针和TEAS治疗,间隔1周.治疗前后检测SEP的N20、N9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电针治疗后,刺激侧N20潜伏期明显延长(Z=-2.620,P<0.01);非刺激侧N9潜伏期延长(Z=-2.454,P<0.05),N9波幅降低(Z=-2.330,P<0.05).TEAS治疗后,刺激侧和非刺激侧N9潜伏期均明显延长(Z>2.695,P<0.01).两组治疗前后刺激侧及非刺激侧N20和N9潜伏期、波幅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Z<1.817,P>0.05).结论 单次电针及TEAS治疗均可对SEP的N20、N9潜伏期及波幅产生影响,两种治疗对SEP的影响组间无明显差异.

  •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中的作用

    作者:张磊;罗芳;李欢冬;王保国;刘晓媛

    目的 探讨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双侧岛叶、基底神经节、双侧额下回、左侧额叶眶回、左侧颞上回(P<0.005,cluster> 10mm3).结论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节、顶上小叶、额叶眶回、额中回、额下回、颞叶等脑区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是丘脑镇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采用独立分量分析观察经皮穴位电针刺激对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魏鹏绪;卢虎英;徐基民

    目的 使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探索督脉穴位经皮电刺激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1.5T GE Signa Excite核磁成像仪对一位女性脑外伤患者进行BOLD成像.采用组块设计,静息期与刺激期交替,组块长度均为30 s.数据处理采用GIFT、SPM5和MRIcro软件进行,并将独立分量分析与SPM软件处理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GIFT中的扩展Infomax算法进行独立分量分析,显示有13个独立成分,每一独立成分包含一空间图和相应的时间变化曲线.任务相关性独立成分的空间激活图与SPM5的分析结果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此外,这些任务相关性独立成分的时间曲线与SPM所用的经典血流动力相应函数模型的形状并不一致.结论 在使用模型依赖的数据分析方法如SPM之前,可以使用独立分量分析探索fMRI数据并获得先验知识.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手功能的康复效果

    作者:丁丽君;荣积峰;王卫宁;熊莉;苏琳;贾杰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56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者分成A组(n=28)和B组(n=28),A组接受基础康复训练,B组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基础康复训练,共6周.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徒手肌力检查(MMT)、Fugl-Meyer评定(FMA)手指运动功能部分、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B组FMA评分、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MMT腕关节掌屈肌力、MSS评分、MAS评分及BI评分均高于A组(t>2.2527,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A组(t=3.5559,P<0.001);手运动功能评分和MMT腕关节背屈肌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3095,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手和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陈瑶;王鹤玮;项育枝;王晓文;赵坤;窦晓语;孙晓旖;吴梅芬;董庆亮;王莹莹;王传凯;贾杰

    目的 研究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53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共6周.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后12周随访时,采用上肢徒手肌力测试(MMT)、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定上肢部分(FMA-UE)、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6周时,两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1.511,P>0.05);治疗后12周随访时,治疗组腕背伸肌力、FMA-UE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t>2.312,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进一步促进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恢复.

  •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朝正;李春燕;张晓莉;王金宇;刘智岚;何志杰;吴毅;贾杰

    目的:探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软瘫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和6周时采用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4周及6周后,治疗组FMA-UE、MS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进一步促进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恢复。

  • 经皮电神经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唐朝正;贾杰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经皮电神经刺激作为一种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手段,其有效性已得到相关临床研究的证实。但如何根据脑卒中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加速上肢功能的康复,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经皮电神经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彭源;张瑾;苏常春;张顺喜;温璐璐;陈钰杰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1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TAES组(n=21)和安慰刺激组(n=20).TAES组采用TAES治疗仪治疗于患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和合谷4个穴位行频率100Hz、脉宽0.2ms和患者可耐受大强度的电刺激治疗,1次/d,1h/次,5次/周,连续3周;安慰刺激组接受TAES安慰刺激(即仅连接TAES治疗仪,不开机).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时行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及患侧皮质MEP的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类似(P>0.05).治疗第2周和第3周两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TAES组FMA-UE、MBI评分及MEP的改善较安慰刺激组明显(P.<0.01).结论:TAE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有关.

  •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瑶;田婧;谢蓓菁;徐一鸣;唐朝正;张晓莉;王金宇;卢昌均;吴毅

    目的: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Fugl-Meyer(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Ashworth(MAS),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MA、WMFT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提高(P<0.05).治疗后TEAS组FMA、WMFT值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BI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手功能状态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TEAS组的MBI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

  • 单侧与双侧上肢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东山;燕铁斌;陈月桂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脑卒中患侧双上肢对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9例脑卒中患者根据TAES治疗的部位分为2组,单侧组14名和双侧组15名.两组对象在治疗前分别接受Brunnstrom上肢运动恢复分期(RSB),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手法肌力检查(MMT),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在3周治疗后再次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量表评分除MB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4个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变化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TAES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功能,双侧TAES治疗对患侧上肢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围术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

    作者:吴华星;孟德新;王坤;全丽娜;孔庆玲;张国莉;韩嘉晟;李瑰贤;李钰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单侧肺叶切除的围术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TEAS手术组.TEAS手术组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术毕持续TEAS,术后连续3天行间断TEAS,手术组与TEAS手术组均于术前30min、术毕、术后1、3、5天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的水平,CD4+/CD8+比值以及sIL-2R、IL-2、IFN-γ、IL-10的浓度.结果:与手术组相比,TEAS手术组术后1、3、5天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升高明显,术后3、5天CD8+、sIL-2R、IL-10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IL-2、IFN-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增强围术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免疫抑制,并且能明显增强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342 条记录 4/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