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期的治疗作用

    作者:靳伟杰;孙洪强;邸晓兰;刘彦茹;曹延筠;杨甫德;吴鎏桢

    目的:评价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期的作用.方法:将92例符合ICD-10中酒依赖诊断标准的戒断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HANS组(治疗组)45例,给予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HANS);Mock-HANS组(对照组)47例,给予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Mock-HANS),为期15 d.比较两组治疗保持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焦虑症状评分.结果:(1)在治疗15 d时,Mock-HANS组和HANS组的治疗保持率分别为50.0%和87.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Mock-HANS组的MCV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07.9±s 18.7(fL)和100.5±s 11.5(fL);HANS组的MCV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08.8±s 14.9(fL)和87.8±s 9.0(fL),HANS组的MCV平均值在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同时也低于Mock-HANS组治疗后(P<0.05);(3)Mock-HANS组焦虑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26.1±s 11.4和18.8±s 7.9;HANS组的焦虑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27.4±s 9.4和8.4±s 4.6,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治疗后评分也低于Mock-HANS组治疗后(P<0.001).结论: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保持率,恢复血MCV,缓解焦虑症状.

  • 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社区戒毒康复中阿片成瘾者的作用

    作者:权志鹏;秦明星;韩济生;吴鎏桢

    目的:评价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社区戒毒康复的阿片成瘾者的作用.方法:154例阿片成瘾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HANS组(治疗组)78例,给予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HANS);Mock-HANS组(对照组)76例,给予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Mock-HANS),为期12月.比较两组治疗保持率、尿检阳性率、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和阿片渴求评分.结果:(1)在第9月末,Mock-HANS组和HANS组的治疗保持率分别为0%和48.7%;在第12月末HANS组的治疗保持率仍为43.6%(P<0.001).(2)Mock-HANS组和HANS组12个月总的尿检阳性率分别为78.3%和51.2%(P<0.001);比较两组各月的尿检阳性率,除第1、3月外,在其他各月HANS组尿检阳性率均低于Mock-HANS组(P<0.05,P<0.001).(3)Mock-HANS组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4.7±s 3.2和13.6±s 2.7;HANS组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5.7±s 4.3和11.5±s 3.1.HANS组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较Mock-HANS组显著降低(P<0.001).(4)Mock-HANS组的阿片渴求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39.1±s 12.6和37.8±s 10.4; HANS组的阿片渴求度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为38.1±s 10.2和28.5±s 7.3. HANS组的阿片渴求评分较Mock-HANS组有显著降低(P<0.001).结论: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缓解患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和阿片渴求,降低阿片成瘾患者的尿检阳性率,有利于患者在社区中坚持治疗和康复.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玮;刘炳伦;唐济生;原伟

    目的:观察地西泮联合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与单用地西泮治疗汉族男性酒精戒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别. 方法:40例汉族男性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地西泮口服5 mg,bid联合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n=20,单用地西泮口服10 mg,bid治疗),并于戒断后12 h、24 h、48 h、72 h、d4、d5、d6、d7,采用酒精戒断量表评估其戒断症状;采用渴求视表于戒断后12 h、d4、d7评估其心理渴求.结果:(1)治疗48 h后,研究组酒精戒断量表总分开始低于对照组(31.65±s 2.52比36.05±s 2.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终结时酒精戒断量表总分研究组为10.00±s 0.00分,戒断症状全部消失;对照组为11.55±s 1.19分,戒断症状基本消除,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酒精戒断量表因子:恶心呕吐24 h评分,研究组6.40±s 0.94分,对照组7.25±s 0.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震颤、出汗、焦虑、激越,于治疗的48 h或72 h,两组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或P<0.01).(3)渴求视表评分在d4、d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5.25±s 1.55比7.55±s1.23;0.95±s 1.23比4.45±s 1.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100 Hz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地西泮能有效地控制酒依赖患者的戒断症状,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渴求也具有很好的疗效.

  • 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兰飞;徐娜;王天龙

    目的 本研究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观察术后早期疼痛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两组:TEAS组30例:患者于切皮前30 min、术后2、4、20和48 h接受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穴;手术侧风市穴及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30例:假刺激组(选择相同穴位相同刺激时间,但刺激电流强度为零).所有患者术后接受病人自控静脉镇痛48 h.通过观察患者术后各时段芬太尼的用量及镇痛效果评分(VAS),记录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补救药物使用频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8、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 h和48 h,对照组患者芬太尼的消耗量显著高于TEAS组(P< 0.001).TEAS组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应用补救药物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心16.7% vs.46.7%;呕吐10.0%vs.32.3%;眩晕6.7% vs.26.7%;补救药物频率13.3% vs.36.7%,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影响

    作者:刘晓媛;罗芳;韩如泉;李欢冬;张磊;王保国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对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探讨ACC在TAES中枢镇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TAES 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选取ACC为感兴趣脑区,观察TAES后ACC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结果 TAES增强了ACC与双侧小脑、额叶内侧、额叶眶回、额上回、额中回、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减弱了ACC与后扣带回、双侧楔前叶及楔叶的功能连接(P<0.05).结论 TAES改变了ACC与广泛镇痛相关脑区间的联系,并通过ACC从情感、疼痛下行调节系统、疼痛预期、疼痛感觉认知以及记忆等方面对疼痛进行调节.ACC在TAES镇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红外照射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

    作者:邬丹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本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增加红外照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护理环节.结果 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疼痛感觉评分和康复效果3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均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如下康复情况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9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红外照射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琳;王双燕;王保国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择期全麻下经鼻蝶人路鞍区占位切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取双侧太阳穴、左侧合谷穴及外关穴,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持续直至手术结束.C组无穴位刺激.运用神经心理测试(Stroop色词测试、数字符号替代测试、听觉语言学习测试)评定并记录术前1d、术后3d的认知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T组与C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7.5%,P> 0.05).两组Stroop色词测试和数字符号替代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听觉语言学习测试中延迟词语记忆个数显著少于术前(P<0.05),T组的延迟词语记忆个数多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鼻蝶人路鞍区占位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可能有改善术后记忆恢复能力的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思路

    作者:范圣华;王宏才;韩鹏;荣培晶;黄凤;张琪琛;翟煦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率高,影响广泛,对其有效防治意义重大。前期基础与临床实验提示,针刺具有降糖作用,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于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比传统针刺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根据前期研究基础,进一步提出以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经皮电穴位刺激的方法并筛选有效穴位组,为针刺干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提供临床研究思路。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政通;樊友凌;杨小静;江伟航;彭惠华;梁健华;苏怀轩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单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切皮时所需的瑞芬太尼目标血浆浓度、心血管应激反应以及术口疼痛、恶心、呕吐、镇静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和术口疼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对照组需用较多的瑞芬太尼.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心血管应激反应较小,临床效果满意.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蓉

    目的 分析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综合痉挛量表(C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踝关节痉挛以及平衡功能,对比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3周FMA、CSS、BBS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2周、3周FMA、CSS、BBS量表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3周FMA评分、BBS评分更优于治疗后2周(P<0.05).结论 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症状,提高患者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

  • 益骨汤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时克昌;孔军拥

    目的:分析益骨汤联合 TEAS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鲑鱼降钙素治疗)与观察组(鲑鱼降钙素+益骨汤+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均、VAS 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骨汤联合 TEAS 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效果显著。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

    作者:樊慧芳;沈妙苗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 78例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 例.两组均予骨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公孙、足三里穴,并配合腹部按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51.3%)和总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8%和74.4%;肠鸣音恢复情况及首次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TEAS 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效果满意,且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周文洁;胡林霞;叶军霞;刘鸿;顾勇伟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该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前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48小时的VAS评分,术后6、12小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明显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短时间内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胃肠道毒物的清除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高辉;解庆凡;郭文平;周爱民;赵麦良;郭会娥;王玉华;张延威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胃肠道内毒物的清除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首诊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2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规范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应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位,每8 h 1次,每次30 min,直到排出黑便后停用。观察两组患者应用导泻剂后呕吐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排出黑便时间、每日排便次数、达到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使用总量,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至正常1/2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和病死率;观察组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事件发生。结果对照组应用导泻剂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32.2%(10/31)比9.7%(3/31),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h:9.3±3.6比11.6±5.2)、排出黑便时间(h:11.3±5.3比14.5±6.8)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而导泻期间每日排便次数则多于对照组(次/d:4.3±0.5比3.1±0.4,P<0.01);且观察组患者达到阿托品化时间(h:66.3±22.8比84.6±24.2)、阿托品使用总量(mg:66.3±22.8比84.6±24.2)和ChE活性恢复至正常1/2时间(d:6.1±2.4比8.3±3.9)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终点时,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d:11.3±2.8比13.4±4.2,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6.8%(30/31)比83.9%(26/31), P<0.05〕。观察组加用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不明显;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配合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治疗,可降低导泻剂应用后呕吐发生率,增强导泻效果,促使胃肠道内毒物尽快排出,减少住院期间阿托品使用总量,缩短达到阿托品化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ChE活性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作者:任秋生;王均炉;包峰峰;耿武军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中经皮电刺激穴位对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电刺激两侧孔、肺俞穴.分别于平卧双肺通气30 min (T1)、侧卧双肺通气30 min (T2)、单肺通气15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各时点抽取桡动脉血及中心静脉导管血2 mL,检测和计算pH、PaCO2、PaO2、SaO2、PvO2、SvO2、Hb、Qs/Qt.结果:两组患者PaO2、SaO2在单肺通气(T3、T4、T5)后开始下降(P<0.05),E组在T3、T4、T5 时点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Qs/Qt在单肺通气(T3、T4、T5)后开始升高,E组在T3、T4、T5 时点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孔、肺俞穴位可以降低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率,改善肺的氧合作用.

  • 控制性降压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周斌福;倪艳乐;瞿清;戴卫平;叶晓品;项大业;王建友

    目的:探讨七氟烷麻醉下以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Ⅲ级,45~65岁行单节段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穴位刺激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组(T组,n=36)及单纯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组(N组,n=39),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术后1、3 d T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N组明显降低(P< 0.05,P< 0.01);5 d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S-100β浓度均较术前升高(P < 0.05,P < 0.01).术后1、3 d T组血清S-100β较N组明显减低(P < 0.05,P < 0.01),术后5 d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七氟烷麻醉下行控制性降压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全麻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罗妙妙;夏燕飞;杨溯威;金鑫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全身麻醉围术期应激反应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从麻醉诱导前30 min持续行TEAS,麻醉诱导前(T0)、电刺激30 min(T1)、切皮(T2)、术中探查(T3)、术毕(T4)记录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血浆内皮素(ET)、皮质醇(Cor)含量。结果:两组患者T0的MAP、HR、ET、Cor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MAP在T2(95.7±14.3)mmHg、T3(96.2±15.4)mmHg、T4(97.8±17.3)mmHg与T0(93.6±14.3)mmH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下降(P<0.05);观察组HR在T2(86±12)次/min、T3(87±15)次/min与T0(75±12)次/min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降低(P<0.05);观察组ET在T2(74.2±7.1)ng/L、T3(72.8±8.1)ng/L、T4(69.8±7.6)ng/L与T0(70.9±8.1)ng/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相比降低(P<0.05);观察组Cor在T2(375.2±93.5)nmol/L、T3(365.1±99.8)nmol/L、T4(370.4±102.5)nmol/L与T0(380.3±107.2)nmol/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减轻老年全麻围术期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止血带诱发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阚永星;余剑波;练毅;方立峰;李静;季月;宫丽荣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止血带诱发的下肢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n=30).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上止血带前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组开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肺俞穴和足三里穴,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于麻醉前即刻(T1),松开止血带前1 min(T2),松开止血带后30 min(T3)、2 h(T4)和4 h(T5)时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T5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组PaO2[(83.9±5.6)mmHg vs(77.6±6.4)mmHg,P<0.05)]和OI[(388.1±26.3)mmHg vs(363.3±29.8)mmHg,P<0.05]较对照组升高;A-aDO2[(18.5±5.2)mmHg vs(22.2±6.3)mmHg,P<0.05]和RI[(0.23±0.09)vs(0.31±0.07),P<0.0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4、T5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组血浆MDA浓度分别为(4.1±1.0)nmol/mL、(4.5±1.6)nmol/mL,较对照组[分别为(4.7±1.2)nmol/mL、(5.6±1.1)nmol/mL]降低,SOD活性分别为(77.5±9.3)U/mL、(71.7±7.5)U/mL,较对照组[分别为(67.0±7.8)U/mL、(60.2±8.9)U/mL]显著升高.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肺俞穴和足三里穴,可减轻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针刺及相关技术在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张佩军;张庆;王建波

    针刺、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围手术期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减轻手术疼痛、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和提高免疫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保护胃肠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艺凡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目前术后较为严重且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术后24 h内发生率为20%~30%[1].其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并存在抑郁风险.本研究根据临床选取实际病例分类对比论述了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内关、合谷穴对PONV的预防效果,找寻高效、便捷、廉价的术中处理方式,降低PONV发生率,提升病患满意度.

342 条记录 6/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