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透明带削薄技术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脉;周黎明;孙亦婷;赵雅云;夏爱丽

    目的 探讨激光透明带削薄技术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3例FET周期,根据胚胎移植前是否行激光透明带削薄,分为辅助孵化组(AH组)与非辅助孵化组(非AH组),并分别按年龄段分为<35岁组及≥35岁组,观察AH对冻融胚胎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及多胎率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结局差异. 结果 AH组与非AH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及多胎率分别为26.5% vs.26.8%、46.8% vs.41.7%、6.8% vs.3.8%、36.8% vs.34.9%及24.4% vs.29.3%,其中AH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与非AH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岁组及≥35岁组的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采用激光透明带削薄技术并不能改善FET的临床结局.

  • 全胚冷冻后冻融胚胎移植与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

    作者:李脉;周黎明;孙亦婷;赵雅云;夏爱丽

    目的 探讨全胚冷冻后首次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临床结局是否优于新鲜胚胎移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全胚冷冻后行首次FET(165例)与同期行新鲜胚胎移植(1,951例)患者的临床结局.按全胚胎冷冻的原因不同分为6组,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组、孕酮升高组、内膜异常组、感染组、输卵管积水组及其他原因组. 结果 全胚冷冻后首次FET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34.6%、40.6%、6.1%,与新鲜胚胎移植组的31.8%、35.7%、4.9%相比,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FET各组间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在数值上存在不小差异,但无统计学显著性. 结论 不同因素所致FET的临床妊娠结局存在一定差异.在不适宜或不能行新鲜胚胎移植时,全胚冷冻后行FET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否需行全胚冷冻需结合患者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 促排卵过程中累积促性腺激素使用量对后续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闯;马媛;海溧;李博;曹泽磊;马夜肥;康彬;李丽;王晓红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过程中累积促性腺激素(Gn)用量对后续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资料,共1 923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纳入研究.根据促排卵过程中累积Gn用量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低剂量组);B组(中等剂量组);C组(高剂量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Gn累积用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C3组的着床率(54.9%、52.1%、47.4%)和临床妊娠率(69.1%、66.8%、61.4%)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整混杂因素,组间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滑曲线拟合,Gn用量>60支时,妊娠结局发生改变,以此进行分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极高值(Gn≥60支)组的着床率[β=-0.12,95% CI(-0.24,-0.01)]和临床妊娠率[OR=0.52,95%CI(0.30,0.91)]随Gn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 结论 促排卵过程中Gn累积用量超过60支(≥4 500 U),可能降低后续FET周期的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 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伟周;魏德莉;沈玉良;吴迪;王蔼明

    目的 探讨患者年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胚胎的发育潜能和胚胎完整性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生殖中心接受FET治疗的1 346例患者,1 346个FET周期.按年龄<30岁、30~<35岁、35~<40岁、≥40岁分为A、B、C、D四组;根据移植前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N组)、人工周期(H组)和促排周期(S组);根据移植胚胎数2、3枚分为E、F两组;根据解冻胚胎继续培养后卵裂球是否分裂生长,每个FET周期所移植胚胎中进一步卵裂的胚胎个数n,并据此分为I(n=0),Ⅱ(n=1),Ⅲ(n=2或3)三组;根据复苏后移植胚胎卵裂球的完整性分为两组:完整组和受损组.分别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 结果 年龄方面,A组、B组、C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均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周期、人工周期及促排周期3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妊娠率和种植率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2枚或3枚胚胎,对妊娠结局(妊娠率45.56%vs.45.02%)影响不大(P>0.05),但两组着床率(26.07% vs.17.40%)有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随着进一步卵裂胚胎数目的增加,妊娠率(分别为25.27%、39.29%、52.37%)和着床率(分别为10.74%、19.79% 、29.16%)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三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完整组的妊娠率略高于胚胎受损组(45.08%v s.40.1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相比较,胚胎完整组着床率显著高于胚胎受损组(24.65% vs.18.85%,P<0.05). 结论 移植前不同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移植2枚或3枚胚胎对妊娠结局影响不大;年龄和卵裂球的完整性是影响FET成功的重要因素;冻融胚胎提前解冻并培养后,选择进一步卵裂的胚胎进行移植有助于提高妊娠率和着床率.

  • 宫腔镜检查用于再次IVF-ET术前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萍;傅伟平;徐晓萍;吴晓杰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能否获得妊娠,除了胚胎质量,着床率很关键.而着床率低,可能与子宫腔内环境的异常有关.本中心对首次IVF-ET失败,再次IVF-ET的患者先行宫腔镜检查与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体外受精中无原核胚胎新鲜周期移植与子代出生结局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展;程东凯;刘双;赵雨杰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新鲜周期移植完全来源未见原核(non-pronuclear,0PN)(可见2极体)胚胎的临床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3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治疗(包括常规IVF和ICSI),移植完全来源0PN(可见2极体)胚胎的妇女共145例,分析其临床结局. 结果 145例妇女在新鲜移植周期共移植来源0PN(可见2极体)胚胎198枚,胚胎着床率17.7% (35/198).临床妊娠28例,临床妊娠率19.3%(28/145),其中22例孕妇分娩活产健康子代23例(含1例双胎妊娠),未见畸形,1例异位妊娠,2例胎停育、1例无胎心、1例感染引产、1例流血流产. 结论 IVF周期中,无2PN胚胎但可见2极体胚胎的情况下,在充分告之病人知情同意后,可行移植0PN,并需对临床妊娠过程及结局严密观察追踪.

  • 体外成熟对卵母细胞纺锤体及染色体形态的影响

    作者:曹义娟;李媛;陈子江;马水英;姜晶晶

    以往的研究发现,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着床率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排列发生了异常,引起胚胎发育潜能降低[1].本研究通过观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卵母细胞纺锤体与染色体的变化,探讨体外成熟培养对卵母细胞纺锤体与染色体的影响.

  • 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表面形态超微结构的观察

    作者:王琳;史常旭;常青;梁志清

    子宫内膜接受性已成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限速步骤.研究表明,人的子宫内膜也存在“着床窗”,如在着床窗内移植胚胎,则可提高胚胎着床率.我们通过对有生育力妇女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表面形态行超微结构观察,探讨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形态标记.

  • 男性年龄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晟;郐艳荣;贺占举;张凯;曾诚;薛晴;尚鶄;杨秀丽;陈亮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男方年龄将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188对夫妇分为四组:年龄<31岁组53例,31 ~ 35岁组78例,36~40岁组37例,>40岁组20例.分析男方年龄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FSH值、Gn总量、获卵总数、MII卵数、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等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精液体积、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36 ~ 40岁组(9.3±3.0)和>40岁组(9.5±2.6)的正常形态精子比率显著低于<31岁组(13.5±2.8)和31 ~ 35岁组(12.6±2.7)(Pp<0.05),而且36 ~ 40岁组的受精率(76.6%)显著低于<31岁组(83.1%)和31~35岁组(81.4%)(P<0.05).另外,<31岁、31~35岁、36 ~ 40岁、>40岁组的着床率分别为:50.91%、41.32%、21.35%、23.4% (P <0.05),妊娠率分别为64.15%、62.82%、40.54%、45.0% (P <0.05),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而各组间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及IVF的受精率、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来源未见原核(OPN)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邹林兵;王静雅;戴志俊;张芳芳;汪凌云;洪名云

    目的:分析来源OPN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后行冷冻复苏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评价来源OPN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治疗中40个来源OPN的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冷冻复苏周期,分析其临床妊娠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40个完全来源OPN的囊胚复苏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45.0% (18/40),种植率为31.67%(19/60),随访截止时间至2016年9月,其中9例活产(5男4女),继续妊娠7例(8胎),2例流产(2胎),流产组织绒毛分析结果显示均异常.结论:患者行IVF-ET治疗后,可将来源OPN的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给予冷冻,在没有来源2PN正常受精的卵裂期与囊胚时,患者可慎重选择来源OPN囊胚行复苏周期进行移植.

  • 补肾填精中药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新玲;张晋峰;徐润英

    不孕不育症是影响育龄夫妇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在我国约有10%~15%的育龄夫妇存在着生殖障碍,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提高,患者在每个周期胚胎移植率可高达85%,而着床率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现已肯定着床失败是影响IVF妊娠率的主要因素,而子宫对胚胎的接受性即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又是导致着床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也在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 针刺对超排卵小鼠胚胎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媛媛;丁德光;朱书秀

    目的:探讨电针对超排卵小鼠胚胎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小鼠随机分成自然组、阴性对照组、超排卵组和电针组,取三阴交、关元、中极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及囊胚评价系统观察胚胎的质量变化。结果超排卵组获得的胚胎数多,优质胚胎率较低,且3~6级囊胚率低;电针组与超排卵组相比,获得囊胚率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质囊胚率及3~6级囊胚率均高于超排卵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超排卵小鼠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着床率。

  • 两种玻璃化胚胎冷冻方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冷冻效果比较

    作者:王俊风;李淼;张艺宝;郁丽丽;魏勤;刘丽均;施美莲;徐平

    目的 探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冷冻的效果.方法 6个品系小鼠(KM、ICR、BALB/c、C57BL/6J、OB/OB、LAP/aTA0F59)的2-cell胚胎分别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进行冷冻和复苏,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胚胎复苏率和着床率.结果 6个品系小鼠冷冻胚胎EFS方法的平均复苏率为69.97% (47.9%~83.6%),DAP方法的平均复苏率47.23% (26.3% ~76.7%),EFS方法明显优于DAP方法.其中KM、ICR和BALB/c小鼠EFS方法的冷冻复苏率显著高于DAP方法(P<0.01);冻融胚胎移植后EFS方法的平均着床率27.23%(1.75% ~45.0%),DAP方法的平均着床率31.43%(7.0%~46.3%).除KM、ICR小鼠外,其他4个品系小鼠的着床率DAP方法高于EFS方法.结论 KM和ICR远交群小鼠胚胎适合用EFS方法冷冻保存;C57BL/6J、OB/OB、LAP/rtTA0F59三个品系小鼠DAP方法优于EFS方法,但差异不大;BALB/c小鼠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的冻融胚胎着床率均较低,需进一步研究.

  • 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雪洛;陈艳花;夏红;武学清

    人类胚胎着床的动态过程中,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两个影响胚胎着床重要的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指子宫内膜允许胚胎黏附、侵入并诱导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变化,终使胚胎得以植入的一种能力,这一时期称为内膜“种植窗”。一般发生在正常月经周期的第20天至第24天。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三分之二的原因是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足,胚胎因素仅占其中的三分之一[1]。胚胎着床困难已经成为目前影响着床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合理的干预、改善是目前生殖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改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总结如下。

  • 胚胎移植操作对宫腔中胚胎运动、沉积的影响

    作者:杨青;陶帅;牛志宏;莫锦秋

    背景:目前胚胎种植率维持在20%-30%,即移植入子宫的胚胎有70%-80%未能着床.除了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外,恰当的胚胎移植操作也是成功着床的重要因素.目的:通过数值仿真和体外胚胎移植实验,研究不同胚胎移植参数配合下人类胚胎进入宫腔后的沉积位置,得到佳胚胎移植参数配合.方法:以3个参数即注射时间(T)、移植导管端部与宫底距离(L)、子宫角度(A)的组合进行实验.其中注射时间取值10,20,30 s,移植导管端部与宫底距离取值5,10,15 mm,子宫角度取值-60°、-45°,-30°,-15°,0°,15°,30°,45°,60°.结果与结论:①比较了几种胚胎移植液体积对终沉积位置的影响,根据终分析选择了60μL作为胚胎移植液的体积;②不同子宫角度时,颗粒的运动轨迹和终沉积位置的原因是由于不同角度导致重力不同,佳子宫角度区间为15°-30°;③对比3种注射时间对终沉积位置的影响,佳注射时间为10 s;④对比3种移植管端部与宫底距离对终沉积位置的影响,佳移植管端部与宫底距离为10 mm.

  • 影响胚胎移植与着床成功率的多种因素总结与分析

    作者:周颖;朱丽丽;石红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多方面因素会影响胚胎移植与着床的成功率.除了胚胎质量、移植技术和子宫内膜容受性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临床因素.本文对影响胚胎移植与着床成功率的各个因素进行综述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以期能够改善IVF/ICSI的结局.

  • 精子授精浓度对IVF结局的影响

    作者:纪冰;马学工;王铁梅

    目的:探讨不同卵子授精浓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卵子授精浓度将237个常规IVF周期分为A组(5~10万/卵)、B组(2~5万/卵)和C组(1.5万/卵),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卵子受精浓度不影响IVF受精率,反而可提高妊娠率和着床率,改善临床结局.

  • IVF-ET中移植管距宫底距离与临床妊娠的关系

    作者:岳丽芳;孙丽君;宋东建;覃瑶琴;宋娜;董孝贞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胚胎移植内管距宫底距离(transfer distance from the fundus,TDF)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长方案取卵患者759个周期,胚胎移植时阴道B超测量TDF,依据TDF分A、B、C3组:即<1cm组、1~ 1.5 cm组、>1.5 cm组,比较各组IVF-ET的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结局.结果:①3组在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血FSH、体重指数、Gn总量、获卵数、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C组胚胎种植率(33.6%)高于B组(23.5%)(P<0.05);A、B、C3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低,C组高;B组流产率高于C组(p<0.05);各组之间异位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B超引导下进行胚胎移植时,移植内管距宫底>1.5 cm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 高纯度尿促性腺激素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应用高纯度尿促性腺激素(HP-HMG,贺美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个IVF-ET周期,根据超促排卵周期中是否使用HP-HMG将其分为两组,A组(n=63)应用果纳芬(r-FSH,重组卵泡刺激素),B组(n=54)加用贺美奇,比较两组妊娠率、流产率、着床率、持续妊娠率和持续着床率.结果:两组鲜胚移植周期妊娠率、流产率、着床率、持续妊娠率和持续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冻胚移植周期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和持续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方案超促排卵适时加用HP-HMG可以改善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持续妊娠率和持续着床率,降低流产率.

  • 冻融胚胎复苏后移植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吴黎;刘群;任新玲;朱丽霞;艾继辉;靳镭;李豫峰;章汉旺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优质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复苏后优质胚胎为研究对象,对416例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8例复苏后2~3h移植(D3-ET)为对照组,228例复苏后24h移植(D4-ET)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49.56%,113/228)高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39.89%,7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着床率(30.92%,141/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着床率(23.94%,90/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流产率(3.95%,9/228)低于对照组(5.32%,10/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后延长体外培养时间可以更好地观察胚胎的发育潜能、改善妊娠结局.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