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刺激和自然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高彦;冒韵东;王媁;黄洁;钱晓乔;刘嘉茵

    目的 探讨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有诱导排卵禁忌证、既往在本院或外院接受常规超促排卵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表现为卵巢低反应、优质胚胎率低下和(或)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采用微刺激周期和自然周期IVF/ICSI-ET治疗中的临床参数,包括平均获卵数、妊娠率、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方法 1.将月经第3天窦卵泡直径<8 mm,卵泡刺激素(FSH)<20 IU/L,雌二醇(E2)<280 pmol/L的患者,从第3天开始服克罗米芬50 mg至取卵日,第8天B超监测,酌情增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注射;2.窦卵泡直径>8 mm、FSH<20 IU/L、E2>280 pmol/L,或既往周期卵母细胞形态异常,有诱导排卵禁忌证患者采用自然周期.两组均在主导卵泡直径>15 mm,平均每个卵泡E2≈1,100 pmol/L时,肌注0.2 mg曲普瑞林诱发排卵,34~36 h采卵.在内膜达8~14 mm时行胚胎移植.否则实行胚胎的玻璃化冷冻,待以后进行自然周期冻胚移植.结果 从2008年开始共1,223起始周期,取卵1,103周期,卵母细胞早排120周期,完成IVF/ICSI-ET治疗958周期,其中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669个,自然周期289个,每年的卵母细胞早排、未获卵的风险以及胚停率下降,妊娠率上升,总的周期取消率无显著改变.并随着周期的增加,每周期的妊娠率无下降趋势,多胎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高龄、卵巢功能减退、有诱导排卵禁忌证、或既往常规超促排卵IVF/ICSI表现为卵巢低反应,优质胚胎率低下和(或)反复移植失败的低生育力患者,使用微刺激周期或自然周期方案是比较好的选择.

  • 微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治疗结局的分析

    作者:季静娟;骆丽华;童先宏;郑圣霞;金仁桃;周桂香;付应云;刘雨生

    目的 探讨来曲唑/尿卵泡刺激素微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治疗结局.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111例,随机分为两组,60例使用微刺激方案(实验组),51例使用微量长方案(对照组).对两组的周期取消率、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平均获卵数分别为(4.0±1.3)和(3.0±2.0)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周期取消率、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来曲唑/尿卵泡刺激素微刺激方案对卵巢低反应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且费用低廉.

  • 黄体期促排卵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彭月婷;张宏展;徐士儒;陈文娜;黄菊;伍慧丽;曾勇;宋成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黄体期促排卵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POR的227个IVF周期,分析克罗米芬微刺激阶段和后续的黄体期促排卵阶段的一般资料、获卵数、取消率、再获卵率等及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等指标.总结黄体期促排卵应用于POR患者中的临床体会. 结果 两个阶段间MⅡ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黄体期促排卵阶段的平均获卵数明显高于微刺激阶段(P<0.05).微刺激阶段及黄体期促排卵阶段所获得的冷冻胚胎进行移植后,临床妊娠率为28.8%,胚胎种植率为15%.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再获卵率64.4%. 结论 在POR患者中,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周期获卵数及再获卵率高,能降低患者心理压力,获得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提示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对于POR患者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促排卵方案.

  • 卵巢功能减退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或微刺激方案治疗策略及结局

    作者:高彦;冒韵东;王媁;黄洁;钱晓乔;刁飞扬;刘嘉茵

    目的 探讨卵巢功能减退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或微刺激周期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临床参数(获卵率、受精率、妊娠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从本生殖中心CCRM数据库中选取6 632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2 253例,微刺激周期4 379例,在月经第3天B超监测窦卵泡数目、直径,检查基础FSH、LH、E2值.窦卵泡直径<8 mm,FSH<16 U/L、E2<280 pmol/L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加HMG微刺激促排卵,否则行自然周期.当优势卵泡直径>15 mm,平均每个优势卵泡E2约等于1 100 pmol/L时,于当天20:30肌肉注射0.1 mg GnRH激动剂(GnRH-a)诱发排卵,34~36 h后取卵.在内膜达8~14 mm时行新鲜胚胎移植,否则行胚胎的玻璃化冷冻,待以后行自然周期移植. 结果 自然周期或微刺激IVF/ICSI治疗时,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每移植周期妊娠率为30%左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妊娠率没有明显改变,连续4周期累计妊娠率约46%. 结论 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在自然周期/微刺激治疗中,妊娠率没有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建议连续采用自然周期/微刺激治疗,节约治疗时间、提高累积妊娠率.年龄>45岁的不孕症患者应适时终止自然周期/微刺激治疗,或改用供卵IVF治疗.

  • 微刺激条件下高血黄体生成素水平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结局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何雯;匡延平

    目的 探讨微刺激促排卵过程中出现血清高黄体生成素水平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IVF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高血黄体生成素水平与PCOS患者IVF结局的关系.纳入病例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接受IVF/ICSI治疗在微刺激方案促排卵条件下出现两次以上血清LH>10 U/L的PCOS患者,对照组以1:1比例从接受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中随机抽取,按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周期用药方案等因素与病例配对.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期间血清激素水平、胚胎实验室结局及临床结局. 结果 高LH组促排卵期间孕酮值、平均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及有效胚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冷冻胚胎移植条件下高LH组所获胚胎在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本研究观察到促排卵过程中血清LH水平对于PCOS患者IVF/ICSI结局没有明显影响.

  • 微刺激促排卵结合冻融胚胎移植术在卵巢储备不良中的应用

    作者:夏敏;郑洁;雷亚兰;刘杰;孙虹;文晓凤

    目的 探讨微刺激促排卵结合冻融胚胎移植术在卵巢储备不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助孕的卵巢储备不良患者共148个周期,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两组,拮抗剂组80个周期,克罗米芬组68个周期.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及总量、IVF相关指标及助孕结局. 结果 常规拮抗剂组LH水平[(2.1±1.7)U/L]明显低于克罗米芬组[(13.6±6.4)U/L],Gn使用时间[(11.6±3.9)d]和总量[(2 987.5±911.0) U]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8.1±2.9)d、(800.0±466.4)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提前排卵率和初始移植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微刺激方案可以获得与拮抗剂方案相近的临床效果,同时降低Gn使用总量,减轻患者单周期治疗费用,是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 补肾调周法联合微刺激干预卵巢低反应不孕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左文婷;谈勇;殷燕云;杨琳

    目的 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微刺激对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不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在POR患者行控制性促排卵周期中运用补肾调周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76例P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微刺激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补肾调周中药,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肾阴虚证候改善情况、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M Ⅱ卵数、M Ⅱ卵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生化妊娠率扣临床妊娠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 (36/38)高于对照组[76.3% (29/38)] (P <0.05).治疗后治疗组获卵数、M Ⅱ卵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Gn天数、Gn用量、HCG日E2、M Ⅱ卵受精率、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调周法能增加POR患者超促排卵周期的获卵数、M Ⅱ卵数,提高优质胚胎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 生长激素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卵泡液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的影响

    作者:蔡贺;张天真;孔令晶;沈浣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对卵巢低反应患者血清及卵泡液(FF)中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低反应患者14例,连续两个卵巢刺激周期均采用微刺激方案.第1周期:氯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组);如该周期仍为卵巢低反应者,第2周期添加GH (Gn+GH组).结果 ①GH治疗后,患者的受精数由(1.36±1.01)个提高到(2.35±0.93)个(P<0.05);可利用胚胎数和冷冻胚胎数均由(1.94±1.03)个提高到(2.07±0.92)个(P<0.05).②GH治疗后,血清IGF-I值由基础值(161.57±44.83) ng/ml升高到(246.45±107.72) ng/ml (P<0.05).③Gn+GH周期卵泡液IGF-I水平(129.89±51.20) ng/ml明显高于Gn周期(99.82±40.52) ng/ml (P<0.1).④Gn+GH周期卵泡液中GH与IGF-I及IGFBP-3无线性相关性,仅IGF-I和IGFBP-3水平呈线性相关(r=0.598,P<0.05).结论 GH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促排卵反应,可能与其明显升高卵泡液中IGF-I有关.

  • 拮抗剂在不孕症患者微刺激周期中的应用与效果

    作者:孟绿荷;赵军招;林金菊;黄学锋;周颖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拮抗剂)配伍HMG方案对不孕症患者微刺激周期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84例不孕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拮抗剂组使用GnRH拮抗剂+HMG方案,共112个周期,非拮抗剂组仅采用HMG方案,共145个周期.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黄体生成素(FSH)、基础窦卵泡数(AFC)、Gn用量及天数,HCG日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拮抗剂组的HCG日E2、Gn使用天数和剂量均显著高于非拮抗剂组,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的水平显著低于非拮抗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组的卵子成熟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种植胚胎率分别为90.5%、96.8%、73.2%、11.7%,显著高于非拮抗剂组(85.2%、91.3%、63.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拮抗剂联用HMG治疗方案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可有效促排卵,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微刺激和温和刺激促排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媛霞;武学清;刘俊芬;杨芳;尹青梅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助孕患者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微刺激方案与温和刺激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ICSI 为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并预测卵巢低反应的120周期患者分为微刺激组(42例)与温和刺激组(7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以及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激素水平、周期取消率、新鲜周期移植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超排卵Gn用量、HCG日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水平、成熟卵子数、无优势卵泡发育率、提前排卵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方案组的Gn天数、HCG日雌二醇(E2)水平低于温和刺激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方案组的周期取消率明显高于温和刺激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刺激方案简单、经济,同时相对于微刺激方案降低了周期取消率,是卵巢低反应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 高效孕激素下超促排卵和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禹果;项云改;李艳;万利静;谭丽

    目的 探讨高效孕激素下超促排卵(PPOS)和微刺激两种方案在卵巢功能减退患者(DOR)中的促排卵效果和全胚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辅助生殖技术的431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POS方案组209例,微刺激组222例,比较两组的促排卵实验室结局和全胚冷冻后FET的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PPOS组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微刺激组[3.63(2.40,5.46)U/L vs.7.07(4.04,11.92)U/L,P<0.05],PPOS组取消取卵率低于微刺激组(1.44%vS.7.21%,P<0.05),PPOS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均高于微刺激组(P<0.05).全胚冷冻后行复苏移植,PPOS组临床妊娠率(29.17%)和胚胎着床率(14.63%)略高于微刺激组(19.70%和12.5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OS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OR=6.79,95% CI 1.15 ~ 40.06,P=0.035).结论对于DOR患者,PPOS方案较微刺激方案可减少取消取卵率,并可获得更多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累积胚胎提供更多移植机会.PPOS方案可作为DOR患者行IVF-ET辅助生殖技术时促排卵方案的一种选择.

  • 黄体期促排卵改善卵巢低反应及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助孕结局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楚;张雪;宋雪梅;黄晓洁

    目的 研究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及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78例在同一周期接受卵泡期及黄体期两次促排卵并两次取卵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卵泡期促排卵阶段及黄体期促排卵阶段的窦卵泡数、平均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黄体生成素(LH)及孕激素(P)水平、卵裂率、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接受黄体期所获冻融胚胎移植(FET)的22例患者中有9例获得了临床妊娠,妊娠率为40.91%.结论 在卵巢低反应及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中,黄体期促排卵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促排卵方案,能增加获卵数,提高妊娠率.

  • 微刺激联合拮抗剂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IVF中的应用

    作者:孙丽君;王兴玲;李巍巍;管一春;娄华;夏欢

    目的: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助孕、应用微刺激方案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35个周期.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拮抗剂分为两组.A组:来曲唑加HMG联合拮抗剂组共20个周期;B组:来曲唑加HMG未用拮抗剂组共15个周期.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获卵数、提前排卵周期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各项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G注射日血清LH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内膜厚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注射日血清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平均获卵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之间的Gn用量、用药时间、受精率、卵裂率、移植周期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组临床妊娠率(36.4%)高于B组(25.0%),A组提前排卵率(10%)低于B组(40%).结论:微刺激联合拮抗剂者的促排效果要优于未用拮抗剂者.

  • 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功能低下患者助孕结局比较

    作者:蔡桂丰;许伟标;杨桂艳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两种微刺激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2年1月~10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71个新鲜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LE组47个周期,CC组124个周期.比较两组在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激素(E2)水平、孕激素(P)水平、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未获卵周期率、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LE组的种植率为35.4%、临床妊娠率为31.9%,均明显高于CC组(P <0.01); LE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1);而HCG日内膜厚度则明显高于CC组(P<0.01).LE组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FSH水平、HCG日血清P水平、未获卵周期率、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流产率与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刺激方案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均有一定效果,但LE组的临床结局可能更好.

  • 补肾健脾法治疗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应临床研究

    作者:沈明洁;齐聪;匡延平;李佳慧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法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低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在进入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流程之前,中药组给予3个月的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窦卵泡计数(AFC),及予来曲唑微刺激方案后两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妊娠率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中药组bF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AFC增多(P<0.01);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治疗后中药组获卵数增加且多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优质胚胎数也较治疗前增多(P<0.01).③治疗后中药组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补肾健脾法可改善IVF-ET中卵巢低反应,提高卵巢储备功能.

  • 微刺激和自然周期中IVF和ICSI的结局分析

    作者:冯婷;钱晓乔;高彦;王媁;刘嘉茵

    目的:探讨高龄、因卵巢功能减退、有诱导排卵禁忌证等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微刺激或自然周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分析关于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发育潜能的数据.方法:分析微刺激周期和自然周期不同受精方式下的实验室数据,包括获卵率、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1月,共完成IVF/ICSI治疗周期2 565个,其中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1 752个,自然周期813个.随着周期数的增加,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对于卵巢功能减退、高龄、有诱导排卵禁忌证等卵巢低反应的患者,优质胚胎率低下和(或)反复移植失败的低生育力患者,使用微刺激或自然周期方案是优先选择的方案.

  •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付养华;杨榃楚;习海涛;赵军招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促排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中促排的胚胎实验室结局,以探索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在DOR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DOR患者共228周期,根据促排情况分成3组:A组(卵泡期PPOS方案组,87周期),B组(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组,45周期),C组(微刺激方案组,96周期).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和促排结局.结果:B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显著多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的Gn用药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3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CG日孕酮(P)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G日P水平与C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D3优质胚胎数、有效胚胎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OR患者,卵泡期PPOS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D3优质胚胎率,可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备选促排卵方案.

  • 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高龄不孕患者IVF/ICSI-ET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王靖;邢琼;王超;纪冬梅;徐千花;徐玉萍;贺小进;曹云霞

    目的 探究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IC-SI-ET)助孕过程中3 种不同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助孕治疗且年龄≥35岁共447例患者的首次新鲜周期临床资料,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nRH-α)长方案组(192 个周期), GnRH-α短方案组(162个周期),微刺激方案组(93个周期),比较3组病例一般临床资料及助孕结局.结果 ①3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雌激素(E2)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 GnRH-α 长方案组的基础窦卵数(bAFC)、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②3组Gn使用总量、hCG 日 LH 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其中长方案组的Gn使用总量是高的,微刺激方案组的hCG日LH水平高于其他两组. GnRH-α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GnRH-α短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P<0. 05);③ 微刺激方案组的新鲜周期取消率高.微刺激方案组与GnRH-α短方案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nRH-α长方案较适用于卵巢功能较好的高龄不孕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对于卵巢功能稍差的高龄患者,微刺激方案是一个安全、经济的促排卵方案,值得在合适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 IVF-ET中抗缪勒管激素低下患者微刺激方案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杨鑫鑫;黄筱金

    目的 探讨IVF-ET中抗缪勒管激素AMH低下患者微刺激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10月47例AMH<1.0 ng·mL-1行微刺激方案促排卵的不孕患者,将AMH<0.3 ng·mL-1者归为A组,0.3≤AMH<1.0 ng·mL-1者归为B组.比较2组一般情况及促排结局.结果 A组窦卵泡计数(AFC)少于B组(P<0.05).2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停药日黄体生成素、停药日孕酮、停药日内膜、受精率、优胚数、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药日雌二醇、获卵数、受精卵数少于B组(P<0.05).结论 AMH<0.3 ng·mL-1患者优胚数与0.3≤AMH<1.0 ng·mL-1患者类似.故AMH<0.3 ng·mL-1不宜作为拒绝患者接受助孕治疗的临界值.

  • 三种促排卵方案对卵巢储备力低下患者助孕效果比较

    作者:王圆圆;刘建新;祁秀娟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力低下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IVF/ICSI-ET)助孕时较理想的超促排卵方案。方法:将302例行IVF/ICSI-ET助孕的卵巢储备力低下患者分为3组:微刺激方案组( A组,98例)、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组( B组,62例)和超短方案组( C组,142例),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周期取消率、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使用天数( Gn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血雌二醇( E2)、促黄体生成素( LH)、孕酮( P)及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形成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结果:A组的周期取消率均明显高于B、C两组(P<0.05);A组的总Gn天数短,C组的总Gn天数长(P<0.05);A组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低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HCG日E2水平、平均获卵数均低于B、C两组,C组的HCG日LH水平均低于A、B两组( P<0.05)。3组的一般情况、正常受精率、成胚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短方案可能是较好的卵巢储备力低下超促排卵方案,同时黄体期促排卵亦不失为一种新的有效促排卵方案。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