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髓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探讨

    作者:李黎明;杨慧;杨光宇;李玉萍

    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科常见病,多由外伤致颈椎骨折,压迫脊髓腔内血管、神经,引起水肿损坏.C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病情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颈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常需院内转运做磁共振检查或高压氧治疗,检查和治疗时间长、风险大,做好颈髓损伤患者的安全转运,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2006-11-2012-06院内安全转运颈髓损伤患者356次,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 急诊科急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作者:高帆;马青梅

    目的 探讨急诊科201D01-2011-08 351例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 明确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转运途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并加强与各科室间的协调.结果 按计划实施的安全转运,转运过程无患者死亡.结论 采用医护人员专人护送,保证急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效果探讨

    作者:胡曙荣;周华;张利夫

    目的:探究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运转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份、2015年1月-12月份危重症运转发生问题进行调查,并制作表格进行统计,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1]结果: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缓和院内安全运转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运转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运转时间,保证患者安全.

  • 大型传染病医院整体搬迁中患者的安全转运

    作者:韩晓群;熊悦安;殷继东

    为加强和完善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由原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和两所结核病医院整合而成的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整体进行院址搬迁.此次搬迁,三所医院有7个病种、248例患者需转往新院址.大规模的转运传染病患者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病情本身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要防治交叉感染.为保证患者安全转运,在整体搬迁前做好了充分准备,精心布置,统一指挥,严密监护.现将此次大规模转运传染病患者的安全措施及方法报告如下.

  • 应用CRAMS评分法规范基层医院急诊创伤患者院内转运

    作者:吴燕群;杨晓晴;周建玉;孙佳

    目的 探讨CRAMS评分法用于院内转运急诊创伤患者的效果,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 对2011年收治的1 532例急诊创伤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转运,即接诊护士凭借个人经验判断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护送、由谁承担护送任务;对2012年收治的1 609例急诊创伤患者于转运前、到达病区后应用CRAMS评分法进行动态评价,根据转运前CRAMS得分确定护送转运人员资质,完善转运前准备.结果 应用CRAMS评分法转运急诊创伤患者后,护送人员资质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均P<0.01),患者转运过程中心脏骤停由3例降至零.结论 CRAMS评分法在急诊创伤患者转运中的动态评价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伤情识别能力与转运风险评估能力,能规范护送人员资质,促进转运前充分准备与告知,提高创伤患者转运安全性.

  •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作者:许晓萍;陈毅文;陈艺延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以全面提高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方法 将2009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5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实施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能转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观念,加强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与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收科室满意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风险分级标签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作者:陈秋风;郭奕萍

    急诊危重患者常因检查、手术、转科等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中可能因为患者病情、仪器设备准备不充分、药物反应、医务人员抢救应急能力、沟通等诸多因素引起安全隐患[1].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护理活动的基本目标[2],因此做好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风险评估,对安全隐患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将安全集中在预防上,积极主动地控制,大限度地消除危害[3]是降低转运风险的重要前提.护理工作者正通过各种措施包括确定转运人员资质、完善转运工具、制定转运过程中导管的处理原则、完善危重症转运制度和流程,提升临床护理人员急危重症专业能力,完善转运相关的法律程序等加强危重患者转运安全.

  • 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的体会

    作者:叶永青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

  • ICU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

    作者:苏宁

    总结了ICU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转运后交接、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完善转运流程、是保证ICU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关键.

  •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作者:何花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420例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不安全因素:病人病情复杂,有特殊的治疗措施,急救转运过程中环境条件等的限制,急救转运制度的不完善,护送人员抢救能力欠缺.对策: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强急诊人员的业务能力训练,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防止法律纠纷的产生.

  • 脑室引流术后院内检查安全转运护理探讨

    作者:陈伟清;余玲丽;陈俏

    脑室引流术后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如何做到院内安全转运是关系到患者安危的大事.在院内转运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生命支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以确保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 危重病人护理转运单在急诊科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应用

    作者:韩隽;曾桂珍

    目的:采用危重病人护理转运单提高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把急诊科2012年1月~3月期间的108例危重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评估,比较两组的成功转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结论: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前填写危重病人护理转运单可以有效的评估病人的转运危险性,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应对策略与转运的成功率,降低了在转运中并发症发生率.

  • 讨探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作者:熊亚玲;朱亚婕;聂方霞

    目的:讨探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共156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进行分析.结果:要做好运前的准备工作及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安全有效的将病人送做检查或住院治疗.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及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同时制定规范化转运流程是降低转运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的关键.

  • 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

    作者:杜康;泮莹飞

    气管切开术是呼吸道烧伤早期抢救的重要治疗手段,气管切开患者由于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常需院内转运.由于呼吸道烧伤患者多合并其他部位深度烧伤,转运过程同时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尤其是休克期转运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等现象[1],成功地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现总结我院因厦门"6.7"BRT纵火案5例气管切开患者成功转运22次经验,提出安全转运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 风险核查评估对院内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琼;朱叶春

    目的 分析和探讨实施风险核查评估在院内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95例院内危重转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转运前实施风险核查评估流程,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实施院内患者转运流程.比较两组转运前急救措施落实率、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转运前实施风险核查评估流程,患者转运前急救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院内危重患者实施转运前风险核查评估流程,能有效落实转运前急救措施,降低了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保证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 品管圈在提高心血管外科患者转运安全率的应用

    作者:刘晓燕;张群;张曦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心血管外科患者转运安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8月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确认等活动,设计转运流程图、查检表,汇总分析总结心血管外科患者转运时存在的危险因素、安全隐患,确定并落实6项改进措施.结果 心血管外科患者转运的安全率由改善前的77%提高至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为96.31%,进步率为52.17%;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荣誉感、沟通技巧、和谐度、脑力开发、凝聚力、积极性、QCC手法、活动信心等都得到了正性的发展.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提高心血管外科患者安全转运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而且提高了圈员各方面的能力.

  • 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

    作者:罗银秋;陈雯玮;杨海妮;罗丽芳

    院前急救在急诊医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而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更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工作.

  •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实施探讨

    作者: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09例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转运;选取2015年759例急危重患者为实验组,建立院内安全转运路径,根据路径流程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人员选择、转运物品准备、家属与接收科室沟通,转运途中严密监测、加强沟通,转运后详细交接记录,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 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 实施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能转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观念,加强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与监护,从而降低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同时也提高科室满意率.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颜仲敏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转运期间的各种状况及处理结果.结果 采用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首次安全转运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保证急诊科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抢救治疗的连续性,减少并发症.

  • PDCA 管理法在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作者:朱叶春

    目的:探讨 PDCA 管理法在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住院危重症患者共260例,采用护理质量 PDCA 管理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13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并进行培训,于2013年1月~12月具体实施,选择1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方案,比较2组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据院内安全转运制度,运用 PDCA 管理法,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提升转运护送小组的整体水平,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214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