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肠间质瘤13例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杨青

    目的:总结直肠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于1999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共诊治直肠间质瘤患者13例,分析诊治过程及效果.结果:1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间质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行直肠前切除术7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2例,局部切除4例.出院后随访2年至13年,1例术后4年死于腹腔及肝转移,其余12例均临床治愈.结论:直肠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

  • CT和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魏鹏楠

    目的:研究CT和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探讨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为后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直肠间质瘤患者9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3月-2016年9月,观察组患者有45例,对照组患者有45例,按照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将直肠间质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CT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MRI检查,将两组直肠间质瘤患者检查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直肠间质瘤患者、对照组直肠间质瘤患者实施不同影像学检查后,观察组直肠间质瘤患者实施检查后的敏感性88.89%和特异性86.67%高于对照组患者敏感性71.11%和特异性66.67%(P<0.05),观察组直肠间质瘤患者诊断后的检出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80.00%(P<0.05).结论:将CT和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根据诊断结果显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M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著提升直肠间质瘤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超声双重造影诊断直肠间质瘤的价值

    作者:王力;范小明;彭成忠;屠世良;叶瑞忠;陈双喜;陈源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直肠腔内灌注胃肠声学造影剂后肿块灰阶超声特征,及患者静脉内注射微泡造影剂后病灶微循环灌注特点。按照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级,包括极低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其中极低度危险性与低度危险性为低危组,中度危险性与高度危险性为高危组。对照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评估不同危险度间质瘤的不同超声表现。结果11例直肠间质瘤中,低危组7例(63.6%),超声表现为肿瘤直径<5 cm,形态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低回声为主,整体均匀低增强,液化坏死少见;高危组4例(36.4%),表现为体积≥5 cm,形态不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整体不均匀高增强,见丰富或粗大血管,液化坏死区常见。直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灶大小、内部有无液化坏死、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关,与病灶边界、形态无关。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90.9%(10/11);超声灌注造影对直肠间质瘤诊断准确率为72.7%(8/11)。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可对直肠间质瘤定性并评估其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直肠间质瘤12例诊治分析

    作者:朱继领;李秋英

    直肠间质瘤是一种起于直肠间质细胞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细胞组成.临床少见,约占胃肠间质瘤的5%.直肠间质瘤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对其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的共识.近年来文献报道越来越多,自2001年9月~2008年3月,鲁西南十个医院共收治直肠间质瘤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 29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影像学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

    作者:魏太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9例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中胃间质瘤9例,小肠间质瘤13例,结肠间质瘤4例,直肠间质瘤3例.肿瘤直径小2 cm,大22 cm.15例呈圆形或椭圆形;14例呈不规则分叶状.良性11例,恶性18例.钡餐造影显示:5例显示黏膜变平、撑开或移位,6例表现为充盈缺损,2例表现为外压性改变.CT表现: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均实者5例,囊变并有坏死者8例,有钙化的2例.增强扫描肿块均有显著强化,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15例..结论:多种影像手段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 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苏向前;崔明;冷家骅;武爱文;王怡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8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结果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相关,主要包括便次增多、排尿困难、血便及肛门疼痛等.病变部位均位于低位直肠且病灶常常较大.8例均经病理确诊为直肠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7例,CD34(+)8例.2例行格列卫(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结果症状明显缓解,肿物较前缩小.7例行手术完整切除(5例行Miles术,2例行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直肠间质瘤引起症状时常已较大,确诊需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对于低位直肠且病灶较大的直肠间质瘤病人,宜行腹会阴部切口将肿瘤完整切除,格列卫术前辅助治疗可能会提高肿物完整切除率.

    关键词: 直肠间质瘤
  • CT与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卫军;蒋朝霞;师英强;李小秋

    目的评价CT和MRI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收治12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间质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所见对照.结果肿瘤平均直径7.5cm(3~18cm);均发生于直肠中下段(12/12).黏膜下型占16.67%(2/12);肌壁间型41.67%(5/12);浆膜下型41.67%(5/12).病理分型:高危50.0%(6/12),中危33.3%(4/12),低危16.7%(2/12),极低危为0.典型CT与MRI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外生性倾向,对周围脏器以推移改变为主;血供丰富,密度不均,有坏死囊变;无淋巴结转移.结论直肠间质瘤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对病灶内部成分的检出及显示肿块浸润范围优于CT.术前CT与MRI检查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直肠间质瘤 CT MRI
  • 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师英强

    直肠间质瘤应列为特殊类型,其原因是解剖及生理方面的问题.以往直肠间质瘤的治疗,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局部切除不能完成,那就只能实施牺牲肛门的手术.对于直肠间质瘤的治疗曾有试用化疗,但疗效不佳,在伊马替尼应用后,开始用于结直肠间质瘤的治疗~([1]).

    关键词: 直肠间质瘤
  • 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齐旭;唐少珊;金虹;刘站;潘福治

    采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探头对14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间质瘤患者术前行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总结直肠间质瘤的超声表现特点并将超声判断的病变侵犯层次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在直肠间质瘤术前诊断及病变侵犯层次的判断中有重要价值,对直肠间质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直肠间质瘤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作者:赵德余;郭旭;徐孟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间叶肿瘤,直肠间质瘤更为罕见,在直肠肿瘤中的发生率0.1%以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直肠肿瘤相似,随肿瘤逐渐增大可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排便困难等。临床确定诊断困难。手术治疗是能够治愈直肠间质瘤的唯一方法。格列卫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对术前降期及改善预后都有良好疗效。本例患者因下消化道大出血入院,肿瘤近肛缘,术中病理考虑为直肠间质瘤,完整切除肿瘤后行保肛术。术后应用格列卫,随诊3个月无复发、转移。

  • 内镜黏膜下剥离直肠类癌一例

    作者:凌安生;朱芳来

    患者女,43岁,反复便秘伴粘液便1年.肛门指检,距肛门6 cm处触及直径约1.0 cm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肠镜检查示直肠肿块,性质待定.外院超声内镜检查示来源于直肠肌层的直肠间质瘤可能.

  • 直肠间质瘤肺内转移个案报道

    作者:宗恒;汤雷;陈振东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大便形状改变4年,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包块,于2008年4月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直肠间质瘤。后行盆腔放疗,未行化疗,健康状况一直良好。2010年3月因咯血发现左肺门肿块及两肺可疑转移病灶,考虑中央型肺癌。两次纤支镜检查:左肺上叶管口黏膜充血,管腔通畅,未见新生物,伸入上叶前段刷检,出血明显。下叶未发现异常。病理及细胞学见纤毛柱状细胞,未见癌细胞。2010年5月胸片检查提示病灶较前增大,上腹部CT提示肝脏占位。肝脏肿块穿刺证实为间质瘤肝转移,免疫组化:CD117(+)。临床诊断:直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肺门淋巴结及肺转移。遂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0.4mg,每天1次。2010年7月19日及2010年9月6日胸片检查提示病灶部分缓解( PR),2010年10月11日CT检查显示类似效果,肝脏病灶较前缩小。随访至2011年6月30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肺内病灶接近完全缓解( CR ),肝脏病灶PR。后随访至今病灶未见进展。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误为直肠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欣艳;刘云云;余昌中;盛剑秋

    1 病例介绍患者于入院前1年来无明显诱因于月经期出现下腹部胀痛、腹泻,排黄色稀水样便8~10次/d,伴肛门坠胀、里急后重.入院4个月前腹痛加重,排暗红色血便,量约50 ml/次,月经结束后腹痛、便血缓解.外院查电子结肠镜提示:直肠16~12 cm处可见隆起性病变,约占1/2肠腔.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局部淋巴结组织增生;考虑子宫内膜异位待除外、直肠癌?腹部增强CT、直肠MR均提示直肠肠腔内可见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块影,大小约3.3 cm×1.9cm×2.0cm,边界尚清晰,考虑直肠隆起性病变--间质瘤、腺瘤?外院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治疗,以”直肠占位“收入院.患者既往6年前剖宫产手术史,孕1产1,女儿体健;有痛经史.

  • 低位直肠间质瘤治疗策略分析

    作者:吴红学;邹力;柯东;童仕伦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接受Dixon及Miles手术的为扩大手术组,接受内镜下切除、经肛切除,经骶切除及经会阴切除者,为局部切除组.其中扩大切除组14例,局部切除组1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扩大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是(152.4±46.2)分钟,出血量是(76.1±36.6)ml,肛门排气时间(3.8±0.6)天,住院时间(10.2±1.6)天;局部切除组分别是(54.1±17.9)分钟,(41.1±20.3)ml,(2.9±0.8)天和(6.3±1.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间质瘤采用局部切除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未增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降低,局部切除联合伊马替尼能明显减少创伤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直肠间质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分析(附15例报告)

    作者:程伏林;魏正专;冯茂辉;杨国梁

    目的 总结直肠间质瘤的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 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5例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4例行直肠前切除术,8例行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在两年之内局部复发,再次行扩大切除.100%的病人接受了随访.到随访期结束,徐1例死于腹腔种植转移,2例死于肝转移外,其余均无病生存.结论 外科手术是直肠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因肿瘤大小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而多样选择.

  • 直肠间质瘤7例诊治分析

    作者:吴志权;郭震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大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血便及肛门疼痛等.7例均经病理确诊,免疫组化检测CDI17(+)7例、CD34(+)6例.术前考虑为GIST者1例,本组均经手术治疗,其中Dixon术4例,Miles术2例,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1例.随访6~120个月,死亡1例,其余6例均存活且无复发.结论 直肠间质瘤临床较少见,生物学行为多变,具有潜在恶性,确诊需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根治性切除较局部切除效果好.

  • 13例直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谈燊;罗明月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CT、MR征象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直肠间质瘤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11例CT,2例MR.结果 13例直肠间质瘤均为恶性.肿瘤均位于直肠中下段,大直径1.3~12.0 cm.CT、MR表现为盆腔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向肠腔内、外突出生长,密度/信号不均,可见坏死、钙化及出血.结论 直肠间质瘤十分少见,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掌握这些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直肠间质瘤诊断的准确性.

  • CT与MRI在诊断直肠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陈义忠

    目的 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直肠间质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直肠间质瘤的24例患者的CT和MRI表现,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准,比较CT和MRI两种诊断方式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CT诊断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坏死或囊变、肿瘤边缘不清晰、有向远处脏器转移现象的概率分别为58.33%、37.5%、62.5%、25%,MRI诊断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坏死或囊变、肿瘤边缘不清晰、有向远处脏器转移现象的概率分别为66.67%、54.17%、50%、29.17%;MRI检查的准确度为91.67%较CT 66.67%显著较高(P<0.05).结论 CT与MRI诊断直肠间质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MRI对病灶成分的检出率及病灶浸润范围的检出率高于CT,CT与MRI检查能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CT MRI 直肠间质瘤
  • MRI对直肠间质瘤的术前诊断价值

    作者:王庭红

    目的 探讨MRI在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6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间质瘤患者的术前MRI所见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直肠间质瘤患者MR I表现能基本反映病灶的大小、形态、范围、内部结构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结论 MRI能多方位显示直肠间质瘤的本身特点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对直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恶性直肠间质瘤29例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庞志东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肿瘤,发病率低,其中直肠间质瘤更是少见.恶性直肠间质瘤仅占直肠恶性肿瘤的0.1%[1].我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恶性直肠间质瘤29例,本文结合文献将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