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作者:黄再勇;李犇武

    目的:观察及分析胸腰椎骨折经单侧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对侧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后路手术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结果:采用术后随访3~24个月,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Cobb角无明显改变.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易于维持椎体高度及避免侧方移位的优点,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丁建林;梁立华;王毓佳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性骨折的 X线平片、CT与 MR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颈椎 3例,胸椎 18例,腰椎 30例,所有病例均行 X线平片、CT及 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前后部高度缩短,椎体前后径、横径增宽和(或)椎弓根间距增宽,棘突间距增宽,骨折片突入椎管等爆裂性骨折表现 28例( 54.90%);与单纯压缩性骨折表现相似 20例 (39.21% );漏诊骨折 3例 (5.88% ). CT主要表现为椎体纵、横形多处或单处骨折 49例( 96.07%);骨折片向后突入椎管,椎管狭窄 35例( 68.62%);脊柱附件骨折 22例( 43.14%). MRI同时还显示脊髓损伤 35例( 68.62%),椎间盘损伤 29例( 56.86%),硬膜外血肿 12例( 23.52%),后纵韧带断裂 6例( 11.76%). 结论 X线平片是常规检查,但诊断爆裂性骨折有明显局限性,对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而有神经症状者均须行 CT或 MRI检查;CT对显示骨折及骨折片移位优于 MRI;而 MRI显示椎管内神经损伤优于 CT;CT与 MRI两者结合对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脊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郭会利;张敏;程敬亮

    目的 探讨脊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脊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折椎体分布:颈椎6例,胸椎38例,腰椎24例;按神经指标分类:A级16例,B级19例,C级8例,D级12例,E级13例;骨折类型:三柱损伤42例,二柱损伤26例;椎管狭窄程度:0°2例,Ⅰ°20例,Ⅱ°32例,Ⅲ°14例;脊髓损伤程度:脊髓震荡6例,脊髓挫伤45例,脊髓横断17例.结论 MRI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并能进行多方位扫描,能够显示骨折程度、骨块移位情况及局部椎管狭窄程度,尤其对脊髓损伤程度能够进行准确评价,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比较

    作者:胡文彪;黄伟东;苏培强;黄东生;张文通;殷海东

    目的 探讨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并作出对比,评出其优越性.方法 总结2005年至2008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38例,其中采用后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20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病椎高度变化,脊柱后突角度改变,内固定有无松脱,折断及椎管狭窄程度改变.结果 全部患者均接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月,X线复查示:前路手术组病椎植骨均骨性愈合,高度未见明显丧失.后路手术组有9例高度明显丢失,后突畸形明显,3例出现断钉、脱钉,后路组有明显椎管狭窄.结论 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

  • 经骨折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吴卫平;楼列名;史永振;李振华;顾昕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原理.方法 2001年6月~2005年11月手术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32.5岁.骨折部位:T11 2例,T12 9例,L1 11例,L2 2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13例.按椎管阻塞面积分为4度:Ⅰ度3例,Ⅱ度9例,Ⅲ度10例,Ⅳ度2例.手术方法:骨折椎及相邻的上、下椎体经椎弓根置入螺钉后,按固定区的正常矢状面形态将棒预弯;旋转预弯棒,利用中间螺钉作为支点,将骨折椎向前推顶,纠正伤椎后突畸形及水平移位;上、下椎弓根钉撑开,行后外侧植骨.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3~34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3.6%,水平移位恢复至正常的0.6%,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6.5°恢复至术后的3.1°.椎管面积由术前的44.6%增加至术后的92.1%.骨折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及加重等并发症.结论 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对骨折直接复位和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改善固定强度及应力分布.

  • 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探讨

    作者:罗春山;李波;田晓滨

    寰椎爆裂性骨折也称为Jeffersons骨折,是头部受到垂直方向应力作用的结果,可造成高位颈段脊髓损伤及椎动脉损伤而危及生命.上颈段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深在,手术具有高难度及高风险性,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及对该类损伤的深入认识,临床诊断水平有所提高,漏诊率大大降低,认为只要合理及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自2003年2月至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3例,现报告如下.

  • 前路减压植骨双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作者:张旭;刘川;付维德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双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2004年采用前路减压、双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6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5例,D级5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有1~3级恢复,随访期间无后凸加重及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并发症,植骨融合.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双棒内固定因具有操作方便、矫形力强、固定可靠、利于植骨融合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较好的方法.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方式初探

    作者:曹阳;王伟;张元和;栗刚;智小东

    目的 通过对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治疗中植骨融合方法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各种植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5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施行前路手术的65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自体肋骨植骨8例,自体髂骨植骨16例,单独钛网内颗粒骨植骨28例,钛网内、外髂骨条植骨13例.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均基本恢复正常.65例患者均获得3~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角增大多发生于单纯髂骨植骨者,肋骨植骨融合时间长.钛网结合髂骨条植骨融合率高,融合时间短.结论 前路三维生物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钛网联合髂骨条植骨是脊柱融合方式的佳选择之一.

  • 采用钛网融合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作者:王义生;殷力;鲍恒;王卫东

    目的探讨钛网融合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生物力学特点及其适应证.方法采用前路减压、钛网和钛钢板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22例.骨折部位:T127例,L114例,L21例.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2例.20例有后凸畸形,后凸角平均为19.5°(12°~29°).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d~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0.6~2.0)年,神经功能均恢复1级以上,15例患者术后能控制排尿.后凸角为3°~8°,平均5°.内固定物本身未引起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应经前路减压、彻底去除对脊髓的致压物,钛网融合器加钛钢板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苏新磊;张桂莲;杨忠奎;唐学锋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5例(A组),并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7 例( B组)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脊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14 ±1.9)个月,分别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与术前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术后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AS评分:A、B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 A组和B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评估:两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使伤椎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得到恢复,防止内固定的失效,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得以保持,且可防止矫正的Cobb角度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蔡建;陈陆平;吕宇思

    目的 对比分析前路与后路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爆裂性骨折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后路手术组和前路手术组.分别从影像学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两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后路手术组患者的平均后凸角度由治疗前的(15.0±8.0)度降低为(4.0±2.0)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末角度丢失恢复至(12.0±8.0)度.前路手术组的平均后凸角度由术前的( 16.0±11.0)度降低为术后的(6.0±4.0)度,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角度丢失不明显.前路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略好于后路手术患者.结论 前、后路手术各具特点,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路入路治疗没有明显的角度丢失,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手术方案.

  • 胸椎或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17例的治疗体会

    作者:查振刚;林宏生;赵明杰;刘宁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急性胸椎或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的实用而可靠的固定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7例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并用通用螺旋顶端固定板(universal spinal anterior lockingplate,USALP)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胸椎或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术前受伤椎体被压缩体积平均为54.4%.术后受伤椎体恢复为原体积的91.3%.后凸成角畸形术前25.3°,术后为3.1°.骨愈合时间平均为4.6个月,无1例不愈合.17例病人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均良好(按Frankel分级方法,均达到D级或E级).结论:经前路手术减压植骨并用USALP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可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大程度的改善.

  •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彭智浩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5~2014-05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椎弓根植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功能障碍指数( CODI)、骨折愈合情况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VAS及CO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82.60%)明显高于对照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9.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能有效降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体不愈合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自制椎管减压器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玉林;李宝田

    目的:观察自制椎管减压器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5例,分为对照组45例和改良组50例,对照组按传统后路手术,改良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椎管减压器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后突角( Cobb角)、神经功能( 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Frankel 分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自制椎管减压器可以有效进行椎管减压,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防止术后Cobb角的再丢失,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 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刘沛;肖少雄;熊伟

    目的 探讨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施行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88例,以纠正伤椎的后凸畸形和移位,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7个月,术前术后Denis腰痛分级,定期复查脊柱正侧位X光片,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55.1±10.2)%,Cobb角(17.0±7.8).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压缩率(15.5±5.9)%,Cobb角(5.5±6.1);术后1年伤椎椎体压缩率(19.3±7.7)%,Cobb角(7.2±5.3);术后18个月伤椎椎体压缩率(20.5±8.7)%,Cobb角(8.5±5.4).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和骨折的愈合,改善固定强度,防止断钉和脱钉的发生.

  • 鼻内径路眶内侧壁爆裂性骨折整复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勇懿;毕绍玉;王九三;赵学凡;寸守江

    目的 对鼻内窥镜下行眶内侧壁爆裂性骨折整复术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科2001年至2006年期间收治并且随访时间满2年以上的19例眶内壁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视力均恢复至伤前水平,眼球内陷稳定在2 mm以内,无复视,眼球运动良好,填塞硅胶片的患者均未出现排出现象.结论 鼻内镜下眶内侧壁骨折整复术是一种具有对眼部组织损伤小、面部无瘢痕、疗效可靠的手术模式.

  • 伤椎后1/3切除重建在椎体爆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建;何苗

    目的 探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伤椎后1/3切除重建和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观察组患者接受伤椎后1/3切除重建.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内固定失败率,在术前、术后和后1次随访检查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矫正度丢失并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植骨量和骨性融合程度进行比较;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内固定失败率分别为(815.27±142.74)mL、(146.8±21.7) min和7例(16.7%);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93.49±131.68) mL、(118.5±17.6)min和1例(2.3%).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后1次随访Cobb角及矫正度丢失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植骨量为(27.9±7.9)cm3,骨性融合程度:坚强融合32例(76.2%)、可能融合10例(23.8%)和不融合0例,骨性融合率76.2%.观察组患者植骨量为(11.3±2.7)cm3,骨性融合程度:坚强融合41例(97.6%)、可能融合1例(2.4%)和不融合0例,骨性融合率97.6%.两组患者植骨量和骨性融合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后1/3切除重建能够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患者骨性融合程度更好.

  • 椎弓根固定联合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植骨融合对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近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肖运祥;陈海丹;刘杨;程云忠

    目的 观察椎弓根固定联合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植骨融合对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固定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比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日本骨科协会胸腰椎治疗评估表(JO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年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比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14.29%)(P<0.05).结论 椎弓根固定联合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可提高近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欣建;王正国;朱佩芳;李晓炎;翁格文

    目的:评价不同内固定器械的三维稳定性和对椎管的减压作用,为今后临床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3例中、重度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标本进行不同内固定器械的固定,判断和观察脊柱节段的三维稳定性、椎管减压情况和椎间植骨的固定作用.结果:Steffee,Kaneda器械可使重度爆裂骨折在屈曲、后伸及侧弯方向上较好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Harrington在后伸时可保持稳定,在前屈、侧弯时虽优于Luque,但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在旋转方向上,除Kaneda外的其余器械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明显(P<0.05).当椎间植骨后,除Luque外的所有器械节段的稳定性明显增加,但轴向旋转也仅有Kaneda能阻止节段的活动.除后伸活动外,Luque器械与其余器械组对节段的稳定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严重爆裂骨折以前路减压、植骨及 Kaneda理想;Steffee即可保持节段稳定,又可使椎管间接减压;Harrington的稳定作用不甚理想,但对椎管减压佳;Luque无稳定和减压作用,应避免使用;脊柱前中柱植骨可防止继发后凸畸形和器械固定失败.

  • 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刘桂勇;胡永军;范远俊;岑万春;霍理

    脊柱胸腰段解剖结构比较特殊,为椎体骨折好发部位.常规的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可以得到恢复,但椎体内骨小梁支架结构因被损坏不能同时恢复,形成了椎体内的空隙,空隙内的血肿很难实现骨化.临床上也观察到一些相关的并发症:不具备正常的负重能力和椎体稳定性;内固定物长期负重,应力集中,易导致椎体高度的丢失,内植物易疲劳,产生松动、断裂[1].2009-2011年我科对4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椎体内植骨,术后随访观察获得满意疗效.

253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