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外科干预方式选择的研究

    作者:龚衍丁

    交通的便利,建筑物的高耸,在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将隐藏的杀手埋伏在了我们身边。人们不但要为生态环境与身体健康周全考虑,也要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与事故,这不但考验了人们自身防病减灾的意识,更是给医疗机构出了道严格的考题。本文将根据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外科干预方式的选择技术,为大家讲解面对突发事故时,医疗机构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 探讨82例胸椎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田宏巨;刘保军

    目的 探究后入路减压并行椎弓内固定治疗胸椎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为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胸椎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82例患者均实施后入路减压并行椎弓根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损失率、Cobb角、椎管狭窄程度和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完成手术后患者Cobb角明显减小,伤椎前缘高度损失率大大降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前后和椎管狭窄各程度和神经功能A级、B级、C级、D级、E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将后入路减压并行椎弓内固定方式应用于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瘫痪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后路重建治疗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炼

    目的研究经后路重建治疗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方法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伤椎高度、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末经X线检查,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置物断裂,螺钉松动、手术源性神经损伤等情况。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经Frankel分级分析,提高2级者36例,提高1级者57例,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率为83.04%。术后1 w末、术后1年末伤椎前缘高度/正常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极显著(<0.01),伤椎后缘高度/正常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0.05)。结论经后路重建治疗胸腰椎脊柱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帮助患者脊柱复位,恢复脊柱功能,疗效显著。

  •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董杰;安荣泽;王兆杰

    胸腰椎骨折多由组合暴力所致,大多数属于不稳定性骨折,需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可以达到三柱固定,近期疗效满意。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远期的治疗效果越来越重视。对此结合手术予损伤椎体节段充分植骨成为关键。现就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临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予以综述。

  • 16层螺旋CT 在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张成彬;丁长青;丁爱兰;孙迎迎;罗慧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的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资料.结果 16层螺旋CT横轴位、二维多平面重组(MPR)明确显示骨折线累及范围和椎管的关系,三维成像显示脊柱的空间结构及椎体间的旋转脱位及对椎管狭窄精确测量较佳.结论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脊柱爆裂性骨折有重要临床价值.

  • 经伤椎撬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天文

    目的 研究经伤椎撬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本研究病例患者102例,采用经伤椎撬拔复位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评价分析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本次随访成功100例,失访2例,成功随访率98.04%.患者治疗后伤椎恢复良好,骨折椎体愈合情况较好,椎体恢复高度满意,未见明显后凸畸形,未出现内固定物松落、断裂的情况.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经伤椎撬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椎体的高度和强度得到保持,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评价

    作者:王建新;张沁;秦淑华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性骨折在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影像学表现.结果: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性平片、CT及MRI表现如下:1.椎体向心性爆裂;2.碎骨片向后移导致椎管狭窄,脊髓损伤;3.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4.部分伴随横突、棘突,关节突和/或椎体骨折;5.椎体滑脱伴椎间盘损伤.结论:在脊柱爆裂骨折的检查中,X线平片、CT及MRI各有优点,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 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孟祥奇;惠礽华;姜宏;马奇翰;徐华明;王震

    根据Denis三柱理论及分型系统,脊柱骨折分为压缩性、爆裂性、屈曲-牵张骨折和骨折脱位4种类型.为常见的是压缩性、爆裂性骨折,表现为前柱或中、前柱的高度丧失,即椎体高度丧失.

  •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作者:董生毅;王守君;罗志君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GSS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GSS-Ⅱ型)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者44例.术后进行功能评估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5~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后凸畸形及丢失大于10°的病例.术前有不完全神经功能损害的30例中19例获得完全恢复.无一例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术前椎体前缘高度9~19 mm,为正常的30%~70%,术后恢复至27~32 mm,达正常的90%~100%;术前cobb角8°~25°,术后恢复至0~8°;术前椎管占位面积5%~75%,平均30%,术后恢复至平均5%.结论 GSS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加横突间植骨,操作简单、安全、效果良好.

  • AF内固定联合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李长民;李爱民

    胸腰椎骨折,尤其是胸腰段结合部位的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爆裂性骨折占其发病率的15%左右.

  • 经横突窗椎间孔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向志军;刘曦

    目的:探讨经横突窗椎间孔入路治疗骨折块突入椎管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5例侵入骨块占椎管矢状径比率大于30%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胸腰椎损伤严重度评分( 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TLISS)载荷总评分为4~7分,平均为5.4分;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12例,C级19例,D级14例,E级3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经横突窗椎间孔入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30 min,平均为11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40 mL,平均220 mL;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成角畸形消失;术后Franke 1分级,A级6例,B级9例,C级16例,D级13例,E级41例,Franke1分级平均提高1~3级;术前术后椎体楔变角、交界性后凸角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横突窗椎间孔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入路简单、能同时兼备前路和后路术式的优点,椎管减压彻底,可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和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新术式。

  •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罗卫华;朱剑;叶峥

    目的 观察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23 ~ 58岁,平均(33.5±6.0)岁.骨折部位:T112例,L2 1例,T127例,L17例,T12 ~L1联合伤2例.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均行X线及CT检查,分别测定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全部Ⅰ期愈合,且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 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作者:孙先泽;赵正琦;顾振芳;李平;宫瑞;王立民;于金河

    目的 探讨对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胸腰段骨折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 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60 例:A组为后路治疗组,B组为前路治疗组.手术前后及随访阶段均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正、侧位X线片.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有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的差异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前路治疗组与后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B组相对于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经椎弓根椎管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任亮;孙先泽;赵正琦;刘艳兵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 例(20 例获得随访,6 例失访).高空坠落伤8 例,车祸伤10 例,重物压砸伤2 例.T113 例,T127 例,L1 8 例,L2 2 例.采用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椎管容积及Cobb角变化,评估椎管减压及复位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3~3.5 h,平均2.8 h,术中出血500~1 800 mL,平均700 mL,术中无神经及血管进一步损伤,术后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0 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椎管容积(CT测量实际椎管容积占正常椎管容积的百分比)术前平均53.23%,术后1周95.17%,术后6个月96.47%,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Cobb角术前平均20.6°,术后1周4.3°,术后6个月4.9°,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所有病例脊髓获得有效减压,ASIA分级改善1级者10 例,改善2级者7 例,2 例无明显改善者术前均为A级,1 例术前为E级者术后仍为E级.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Cobb角度,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经椎旁肌间隙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作者:陈亮清;白龙;谢振宇;叶军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15例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前、术后及术后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术前、术后及12个月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Cobb角.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症状迅速缓解,无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患者VAS评分由术前8.4分降为术后2.6分(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维持在2.8分;ODI评分由术前的(70.2±12.8)分改善为术后的(34.3±2.8)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仍能维持;椎体前缘高度从(33.83±11.52)%纠正为术后的(78.83±8.26)%(P<0.05);Cobb角由术前的(28.46±4.86)°改善为(6.56±4.25)°,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爆裂性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 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夏青;王卫东;魏振;江海良;王森;冯涛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1年1 2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64例单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A组)34例,包括骨折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B组)30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分别从病人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败率(断钉、断棒及退钉等)及腰背痛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虽然两组的骨折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即刻改善无明显差别(P>0.05),但B组的骨折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优于A组(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较A组有较低的腰背疼痛及内固定失败率.结论 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 手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纪标;杨淮海;郑闽前;曹正春

    目的探讨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管间接减压加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结果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的椎体高度丢失.经7~113个月随访,复位后的椎体高度无丢失,无明显后凸畸形,Frankel分级获得1~3级以上改善.结论跳跃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胸腰椎的稳定性,需积极手术治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间接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体位复位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正平;杨辉;章雪芳;李辉;刘团江;赵勤鹏;黄琳红;曹子君;何立民;郝定均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入路术前体位复位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4例胸腰椎(T11~L2)爆裂性骨折伴脊柱畸形后型体位复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以及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复位前后病例的Cobb氏角以椎体压缩的变化,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明确体位复位不完全的影响因素.结果 体位复位的病例Cobb氏角与未复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压缩率由(0.43±0.12)%下降为(0.27±0.09)%,椎体后缘压缩率由(0.1±0.06)%下降为(0.0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压缩率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其优势比(OR)值分别为4.58[95%CI(1.42,20.15)]和2.31[95%CI(1.09,21.83)](P<0.05).结论 体位复位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术前椎体压缩率过大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 眶窦联合入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

    作者:王维光;贺翔鸽;袁容娣

    探讨爆裂性眶骨骨折的诊断方法、手术进路及新材料应用.CT扫描是检查爆裂性眶骨骨折好的方法,眶窦联合入路是严重眶下壁骨折佳术式,聚乙烯生物材料修复眶骨骨折是目前好的选择材料之一.

  • 综合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76例

    作者:冷光祥;唐国皓;廖仁飞;冉超;解庆骐;田荣利

    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并发伤椎后凸畸形尤其是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预防晚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学者主张保守治疗,认为手术治疗仅能提供部分的后凸畸形矫正和早期的疼痛减轻,但长期的随访观察功能恢复与非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2005年2月~2007年4月,我们采用牵引复位、腰部垫枕、功能锻炼、中药内服外用等综合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7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253 条记录 12/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