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郁热虚瘀论治强迫障碍及选方思路

    作者:李思聪;柳海艳;邹璇;孔军辉

    强迫障碍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强迫障碍的中医治疗应注重从气滞血瘀的角度着手.根据强迫障碍"郁、热、虚、瘀"等四个病机类型,选择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丹栀逍遥散、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有行气、清热、补虚、化瘀之功的方剂,并随证加减行气活血药以增强疗效.在药理学实验中,此类方剂的抗强迫作用已得到进一步证实.

  • 任光荣内服膏方特色赏析

    作者:陈超

    任光荣老中医擅长治疗慢性胃肠病而精于膏方。任光荣膏方立意为调补脾土、使之蕴藏万物而助生长也。具体应用就叶天士“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之论进行了阐述和发挥:脾有阴(津)阳(气);脾病有脾阴(津)虚、脾阳(气)虚之别,治脾首当调补脾脏之阴阳,要在气阴。其膏方用药特点以调为补、不在于温阳而在于益气以助脾用、不以药生血而尤重养阴以安脾体。常以白扁豆、砂仁、豆蔻、鸡内金、麦芽等助运防腻以利中焦之运化。

  • 李军教授应用桃红四物汤临床经验总结

    作者:史嵩海;赵欢;张金培

    本文总结李军教授创立的11首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诸多疑难病证效果显著的方剂,探讨每首方剂所治病证的病因病机、证情特点、治疗原则及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的组方依据,并依照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结合方中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病症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阐明所创方剂的方义,展现李军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对诸多疑难病证的真知灼见及其临床用药法度,期冀能对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拓宽中医临床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同经争寒热,分经司本职"以论药、方关系

    作者:穆杰;王雪茜;王庆国;程发峰;任北大;纪雯婷;刘姝玲;张海霞

    寒热药并用组方在临床中颇为常用,药有寒热温凉平,方剂亦有,究其配伍后的方剂寒热之性大多遵循"同经所属争寒热,分经自行司本职",能够洞悉错综复杂配伍后的方剂寒热属性在临床应用中便可游刃有余地做出有针对性的的治疗.

  • 经方的理论特点

    作者:李宇铭

    现在一般以"仲景方"作为经方的概念范围,对于经方的理论特点则甚少讨论.较多观点认为经方"药少精炼、功专力宏",但这是相对于临床处方而言,而时方亦有此特点,经方与时方界线不清.若从经方自身深入分析,可知经方的药味加减严谨,一药变化即成新方;比例严谨,加减一药方中剂量亦变;剂量严格,比例不同亦为新方.由此进一步讨论,经方的特点在于"方与方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同方药之间的关系,经方的价值在于整体的理论体系,而非零碎的用方经验.因此,临床上如何处方才算使用经方还必须要严格按照原方的要求,对药物组成以及剂量比例有所遵从,除原方外更重视原意.提倡经方实际是倡导对于整套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水平掌握.

  • 衷中参西,着眼实效;立方论药,震古烁今

    作者:肖永华;李忠;赵进喜;贾海忠;孙晓峰;赵翘楚

    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家,其崇尚实证、重视实效、衷中参西、汇通中西的治学思想,完整地体现在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影响深远。研读《医学衷中参西录》,不仅要领会并坚持衷中参西的治学思想,更应该重视其方剂学成就,学习选方用药的经验,不断在临证中验证体悟,以提高临床疗效。

  • 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

    作者:赵进喜;贾海忠;刘宁;张保春;孙晓光;肖永华;蒋里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 《医林改错》,倡导存疑求真精神;逐瘀妙方,开创活血化瘀法门

    作者:赵进喜;张昱;赵志付;贾海忠;王暴魁;肖永华;梁腾霄;孙瑞茜;刘鑫源

    《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反映了王清任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其倡导的“气血理论”与“活血化瘀”诸方为中医现代临床大开法门,促进了学术的繁荣进步,推开了“活血化瘀”时代的大门,对医学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对待《医林改错》,应注意取其精华,领会求实精神,以提高临床疗效。

  • 方以载道,弘扬中医学术;用好成方,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进喜;陈明;王玉光;杜宏波;杨承芝;牟新;刘宁;王茗敏;贾冕

    方剂学在中医学科体系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中医学术理论的高表现形式往往就体现在一首或几首名方。古今名方既是来源于医家的实践经验,同时又是理论研究的结晶,弥足珍贵。用好成方,有利于提高疗效。但临床应用成方,必须读原书,了解成方所产生的理论背景与渊源,准确把握其特定适应证以及君臣配伍、用法用量,并紧紧抓住隐藏在成方背后的病机。除背方歌以外,从祖方、类方入手,多跟名师,在实践中学习成方应用经验,也非常重要。

  • 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称英译探讨

    作者:王乐鹏;马淑然;荣光;单体亮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称英译策略。本文首先把中医含颜色的方剂名概括为代表全方功效所对应脏腑之五行的颜色、诸药的颜色特征、方剂名中颜色含有比喻意义、方剂中主要药物(君药)名中含颜色、指代主治疾病主要症状表现5大类,然后指出现行含颜色方剂的英译主要存在可供参考的译文有限、译语不一致或者误译的问题,后基于方剂名英译的特殊性,并借用语言学及文字学中“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对不同命名规律的方剂名分别提出翻译策略。

  • 推陈出新的苏合香丸

    作者:林殷

    苏合香丸是中医芳香开窍的著名代表方剂之一,目前公认早见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此方原出自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广济方>,方名为"白术丸",用来治疗各种急性传染病包括结核病和瘀血疼痛等症.

  • 方剂配伍思路探讨

    作者:贾波;于海艳;刘兴隆;陈西平;沈涛

    方剂配伍是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配伍理论也是方剂学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方剂配伍理论的认识尚未统一,其概念不明确,理论内涵不明晰,缺乏系统性。因此,针对目前方剂配伍思路与方法的认识尚存在着交叉重叠的问题,课题组通过对历代医籍系统梳理,提出了方剂配伍理论之框架,包括配伍思路、配伍方法。方剂配伍思路是指临床针对病情进行遣药组方的构思过程;配伍方法是指实现已构建的遣药组方思路所采取的手段与方式。文章从针对证、症、病的配伍,兼顾标本缓急的配伍,立足整体观念的配伍,融入医家学术思想的配伍,详审药物特性的配伍等方面作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方剂 配伍 思路
  • 刍议方剂配伍的概念及其框架

    作者:陈西平;于海艳;贾波;沈涛

    配伍,即针对中医病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有目的地组合应用。寒热并用、升降相因、散收并用、刚柔相济、补泻并用、润燥并用,构成了方剂配伍概念的框架,清晰、直观、系统地展现了方剂配伍的概念。

    关键词: 方剂 配伍 概念 框架
  • 方剂功效认定原则探索

    作者:文跃强;刘兴隆;贾波;沈涛

    方剂功效来源于方中诸药的功效,但是,方剂功效又不等同于方中诸药功效的简单叠加。纵观中医历代医学著作,方剂的功效表述明显滞后于方剂的主治,在大量的古方中仅记载了方剂的方名、药物、主治及服用方法,未明确记载方剂的功效,即便有功效描述也常常夹杂在主治或方论之中。探索方剂功效认定的基本原则可以对古代大量无功效记载方剂进行功效补充,为古方功效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并引导古方研究进入更深层次,促使其临床转化及科研应用,从而有利于方剂学的继承和创新。

  • 合方研究

    作者:吴清荣;贾春华

    一个方剂虽能治疗数种病症,但若遇到病情较为复杂,而治疗功效范围不能涵盖全部时,只能扩充药味来解决.由于新方不易创立,便可考虑于此方剂上同时加入另一个或数个适合方剂,来扩展疗效,因为既有之方剂是经过多代医者临床实践后肯定其疗效而留下的,故采取方剂与方剂相加,成为便捷又易掌握疗效之方法.方证使用者常以单一方剂作为基本单位,爰引类比推理法,透过已有之方证对应来而产生合方,即依循辨证论治法则,对应复杂病症所采取一种动态调整.多个关键主证系决定合方主要依据,而方与方相合可产生累加、协同、相反相成,甚至新的功效.由于古方历经多年临床验证,医者若能活用既有方剂,将能拥有更多的论治思路与方法.

  • 中医药的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张爱华;王喜军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发展,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而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难以被现代社会理解和接受。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内涵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即以整体的、动态的和辨证的观点去把握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它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却缺乏现代科学阐释。伴随代谢组学的出现,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不谋而合,与中医药认识和解释疾病的方法相一致。若有效地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策略,基于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来评价中医药整体效应,发掘特征性规律,将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 方剂“从肠道菌群论治”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丁佳敏;张竞;肖明明;柴欣;杨静;王跃飞

    肠道菌群与人体的消化吸收、营养、生理功能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健康人体与肠道菌群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方面保持动态平衡.中医理论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理论高度统一.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化学成分复杂,肠道菌群在方剂发挥临床疗效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方剂有效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发挥疗效,而肠道中未吸收的成分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亦能发挥疾病治疗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中药“肠中移行成分”的概念及方剂“从肠道菌群论治”的观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从肠道菌群论治”的研究及以肠道菌群为作用靶点,通过药物干预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

  • 基于二分图的疾病与中药关联性研究

    作者:李梦箐;朱友泽;马利;胡芳

    目的:本研究基于二分图对疾病和中药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构成“疾病-中药”的复杂网络模型.方法:首先,根据每种疾病对应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构建疾病数据库与中药数据库,计算出每种疾病和中药所对应的度数;其次,运用Jaccard相似度函数建立中药关联性,并根据中药关联性推断出疾病关联性;后,利用二分图和复杂网络方法对疾病与中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用PAJEK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得出疾病与中药、疾病与疾病、中药与中药、证候与中药之间的二分图关系.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药物和疾病相关性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在以后研究中采用二叉树建立“疾病-中药”数据库,以便后期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

  • 应用新技术研究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陆茵;段金廒;丁安伟;陈建伟;朱荃

    由于在方剂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传统的研究方法很难适应方剂复杂的化学成分与效应多样性,使得方剂物质基础及生物效应的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关键.本文就方剂物质基础与生物效应研究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结合研究工作的实践与结果,提出应用生物技术领域的若干新技术开展方剂相关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 中医方剂物质基础现代研究的策略

    作者:唐于平;段金廒;丁安伟;尚尔鑫;陆茵;范欣生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方剂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中医方剂现代化研究的策略.

1754 条记录 5/88 页 « 12345678...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