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酚羟考酮片对带状疱疹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作者:赵刚;张洪

    目的:观察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VAS>5分)的带状疱疹患者,口服氨酚羟考酮片1片,qid,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组患者的显效率81.3%,有效率12.5%,总有效率93.8%,有一过性恶心、呕吐、眩晕、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氨酚羟考酮片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

    作者:崔岚;祝德秋;黄赛杰;陶达人;沈金芳

    目的:评价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按照随机交叉自身对照,19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对乙酰氨基酚片(商品名:必理通,参比制剂)各500 mg后,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进行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9.71±2.78)和(10.35±3.86)mg·L-1,Tmax分别为(0.82±0.45)和(0.74±0.67)h,t1/2分别为(2.90±0.42)和(3.13±0.67)h,AUC 0-t分别为(30.79±7.97)和(31.44±7.06)mg·h·L-1,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片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28±18.83)%.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为生物等效.

  •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杨昭毅;魏伟;肖峰;张玲玲;汪倪萍;孙国平;吴成义;张运芳

    目的:研究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受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12 h内多点采集血样,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浓度.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软件处理后得药动学数据,并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2种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和药动学参数相近,以参比制剂做对照,受试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如下:F值(以AUC0-t计算)分别为(102.05±14.19)%和(112.39±32.24)%,F'(以AUC0-∞计算)分别为(101.32±15.49)%和(105.27±45.63)%,均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结论:2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生物等效性.

  • LC-MS/MS法研究氨金黄敏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徐晓峰;陈珺;宋敏;杭太俊;杨林;文爱东

    目的:建立准确、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并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氨金黄敏颗粒参比和试验制剂后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随机双交叉试验,分别单剂量口服2袋氨金黄敏颗粒(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150mg,盐酸金刚烷胺50mg,人工牛黄10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s)参比制剂和试验制剂.以盐酸克仑特罗为内标,采用ESI正离子选择性反应监测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血浆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及进行上述三成份的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由AUC0-T估算,试验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99.6 ±19.8)%,(98.9±16.0)%,(87.8±13.5)%.结论:建立的LC-MS/MS测定法准确、灵敏,结果可靠;统计分析表明氨金黄敏颗粒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吸收、分布、消除速率与程度均无明显差异.

  •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丹;杭太俊;沈建平;张银娣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和咖啡因浓度的HPLC法,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每片含对乙酰胺基酚250 mg,异丙安替比林150 mg,咖啡因50 mg)后的人体药动学.方法:20例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2片后24 h内间隔取血分离血浆.以茶碱为内标,血浆经乙酸乙酯提取后,用HPLC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和咖啡因的血浆浓度.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Phenyl-B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醋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紫外260 nm检测.测定血药浓度经时过程,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λz),MRT,AUC0-24h,CL/F和V/F分别为(3.57±0.82)μg·mL-1,(0.43±0.20)h,(4.27±0.76)h,(5.05±1.06)h,(13.17±3.27)h·μg·mL-1,(41.64±25.62)L·h-1和(166.57±109.80)L;异丙安替比林的分别为(2.50±0.69)μg·mL-1,(0.54±0.27)h,(2.01±0.44)h,(2.94±0.58)h,(6.37±1.80)h·μg·mL-1,(53.68±17.45)L·h-1和(106.86±21.42)L;咖啡因的分别为(1.23±0.33)μg·mL-1,(0.45±0.23)h,(5.49±1.44)h,(7.85±1.88)h,(8.78±3.20)h·μg·mL-1,(13.15±4.91)L·h-1和(87.51±15.06)L.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准确、灵敏度适宜,适用于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药动学研究.

  • 对乙酰氨基酚致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

    作者:刘莲兰;饶淑云

    患者,男,25岁,过敏性体质.因畏寒、发热4d并伴持续性头疼而自服日夜百服宁(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656)、散利痛(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H0339)等2d后,出现皮疹.2003年10月24日来我院急诊室就诊.入院时查体:体温40.2℃,脉博120次·min-1,R 20次·min-1,BP 100/60mmHg,患者神清,精神萎靡,畏光,口腔黏膜糜烂,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皮疹,颈、面部、胸、背部出血性皮疹黏合成片,面部、颈部有脓疱疹,扁桃体大,双眼睑结膜充血、双眼红肿;血常规:白细胞14.5×109·L-1,N 90.3%,L 1.4%,诊断为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高度怀疑与服用日夜百服宁、散利痛有关.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用大剂量泼尼松龙160mg,qd,共4d治疗,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共治疗2个月,同时加用环磷酰胺0.2g,每2周1次,共3次.皮肤局部护理,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激素逐渐减量至病愈出院.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氨苯美敏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乐健;洪战英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苯美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盐酸去氧肾上腺素、马来酸氯苯那敏、氢溴酸右美沙芬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ltimat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三乙胺-0.4%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350:300:1.5·350,用磷酸调pH=3.8),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4种成分分离良好,对乙酰氨基酚、盐酸去氧肾上腺素、马来酸氯苯那敏、氢溴酸右美沙芬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6.04~504.16,19.6~78.4,7.76~31.04和38.76~155.04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为1.000 0,0.999 9,0.999 8和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00.7%,100.7%和100.2%(n=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简便、准确,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4种成分,适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 对乙酰氨基酚栓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作者:郭红英;王曼丽;赵志刚;张晋华;王汝龙

    目的:研究进口试验制剂与国产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交叉直肠给予参比制剂2粒(300mg)及试验制剂2粒(250mg)后的血药浓度,经CRFB软件处理,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1/2分别为(3.94±1.54)和(3.81±1.24)h;Tmax分别为(1.56±0.57)和(1.58±0.43)h;平均滞留时间MRT0~tn分别为(5.67±1.44)和(5.40±1.28)h;Cmax分别为(1.73±0.38)和(1.61±0.34)μg·mL-1;AUC0~tn分别为(8.01±2.20)和(7.54±1.82)μg·h·mL-1.试验品与参比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9.07±27.92)%,经统计学处理,试验品AUC0~t的90%置信区间为97.20%~115.85%,Cmax的90%置信区间为98.64%~116.97%.结论:两制剂生物等效.

  • 非癌性疼痛药物治疗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新应用进展

    作者:王孝文

    本文综述了对乙酰氨基酚治疗非癌性疼痛的新进展.对乙酰氨基酚推荐剂量是安全有效的;单独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适合轻度至中度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和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急性腰痛和骨性关节炎无效;妊娠期服用对儿童有长期影响,过量可引起肝肾毒性.

  • 路盖克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酒石酸双氢可待因含量测定HPLC法的改进

    作者:刘建春;栾成章;王立;庞靖

    目的: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路盖克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酒石酸双氢可待因的含量.方法:使用C18柱(200mm ×4.6mm,5μm),柱温50℃,流动相为乙腈-pH3.0缓冲液(1%NH4H2PO4+0.05mol*L -1庚烷磺酸钠)(15∶85),检测波长分别为280和209nm,灵敏度分别为0.1和0.01AUFS,流速2.0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能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和酒石酸双氢可待因的含量,线性范围分别为55~276μg*mL-1(r=0.9999) 和1.1~5.9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0.9 %)和99.7%(RSD=1.9%).结论:操作简单、快速,与改进前的厂检标准所测结果一致.

  • 推荐扑热息痛的5个注意

    作者:阚玉梅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广泛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它通过抑制合成前列腺素(PG)所需要的环氧酶(COX)而起到调节体温和镇痛的作用,是全世界消耗量大的非处方药物之一.但该药在很多药店的经营过程中都存在滥用和过量使用的现象,它引发的不良反应有:

  • 亲民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

    作者:李姝

    树皮与柳叶刀在科学发达以前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人类对疾病及其原因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只能凭借直觉和表象经验,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作为药物治疗病痛.世界各国的医药都经历过这样的历史.而对乙酰氨基酚的出现要从人们对退热的需求说起.

  •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miR-122表达的变化

    作者:王雁;汤纳平;富欣;殷承胜;季龙凤;杨琛懋;黄欢夏;马璟

    目的 探讨血浆微RNA(miR)-122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变化及其在肝毒理临床前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单次ig给予对乙酰氨基酚0,625和1250 mg·kg-1,并于给药后1.5,3,6,12,24,36及96 h采集血样.以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中稳定表达的miR-103为校正基因,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miR-122的表达.测定血浆中不同时间点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分别ig给予对乙酰氨基酚625 mg·kg-1 1.5和3h后,肝组织病理无明显变化,给药后6和12h,肝腺泡Ⅲ带出现明显的空泡样变性和肝窦充血,给药后24 h肝腺泡Ⅲ带有明显的细胞坏死;而36 h时基本恢复正常;而对乙酰氨基酚1250 mg· kg-1组给药后24和36 h时肝腺泡Ⅲ带有明显的细胞坏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分别ig给予对乙酰氨基酚625和1250 mg·kg-1后12和24 h,血清GPT和GOT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且对乙酰氨基酚1250 mg·kg-1组大鼠血清GPT活性均是对照组2倍以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miR-122在大鼠给予对乙酰氨基酚1250 mg· kg-1 1.5h即升高3.6倍(P<0.05),并且持续升高,12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96 h恢复正常水平;大鼠给予625 mg· kg-1对乙酰氨基酚给药后6h,血浆miR-122升高5.2倍,12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36 h恢复正常水平.肝损伤大鼠血浆miR-122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GPT和GOT变化相似.结论 循环miR-122可能成为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前和临床早期检测的理想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

  • 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激活机制

    作者:郑英;楼宜嘉

    目的探索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Par)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mGST)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小鼠饮用10%乙醇7 d以诱导肝药酶,Par 90,150,210 mg*kg-1 ip,在6 h内测定肝mGST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结合二硫苏糖醇(DTT)逆转与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激活效应来探讨mGST活性变化机制,并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Par对mGST蛋白分子量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ip Par 90~210 mg*kg-1,在短时间内引起小鼠mGST活性增加,GSH含量减少.mGST活性的改变与Par处理之间存在时效及量效关系.Par引起的mGST的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断裂剂DTT逆转,NEM在Par激活的mGST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总激活效应降低;激活的mGST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Par引起小鼠体内mGST活性增加,其激活机制主要与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激活有关.

  • 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霞飞;吴骁;杨方秀;汪玉馨;汤道权;张玫;陆益红

    目的:研究正柴胡饮(ZC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ZCH单次治疗给药组(0 h ig给予APAP,6 h ig给予ZCH)、ZCH多次治疗给药组(第1天ig给予APAP,第2天~第4天ig给予ZCH)、ZCH多次预防给药组(前3天ig给予ZCH,第4天ig给予APAP)。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及多次预防给药组均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APAP模型组(0 h ig给予APAP),单次治疗给药组同时设ZCH单独给药组(0 h ig给予ZCH)。APAP的给药量为500 mg·kg-1,ZCH的给药量以柴胡生药计约为36 g·kg-1。每组均在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浆样本,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IMCA及SPSS16.0软件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GPT和GOT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单独给药组血浆GPT和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及多次预防给药组的GPT和GOT活性显著降低(P<0.01),但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单独给药组均未见明显肝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单次治疗给药组肝损伤面积、多次治疗给药组肝损伤面积和多次预防给药组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偏小二乘辨别分析法(PLS-DA)散点图表明,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和多次预防给药组分别远离APAP模型组,而向正常对照组方向移行。代谢谱结果表明,ZCH可调节由APAP引起的内源性物质变化,使其趋于正常,这些内源性物质涉及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及能量代谢。结论 ZCH对由APAP所致的药源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代谢组学可灵敏、准确地预测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阐明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 二苯甲酰甲烷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MT(-/-)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庆伟;邢国振;王福强;胡哲文;吕颖坚;贾凤兰;阮明;张宝旭

    目的 探讨二苯甲酰甲烷(DBM)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MT(-/-)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对乙酰氨基酚(450 mg·kg-1, sc)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雌性MT(-/-)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DBM 50, 100和200 mg·kg-1组.DBM组分别ig DBM 50, 100和200 mg·kg-1·d-1, 共4 d.第4天给药后30 min,模型组和DBM组小鼠sc对乙酰氨基酚造模.24 h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制备肝匀浆,测定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DBM组小鼠血清中GPT, GO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GSH/GSSG比值升高,MDA含量下降;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DBM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MT(-/-)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信号通路影响HepaRG细胞线粒体新生

    作者:张廷芬;郭家彬;彭辉;张丽;袁海涛;殷健;崔岚;赵君;彭双清

    目的 探讨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HepaRG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新生的影响.方法 接种HepaRG细胞并给予生长培养基,待细胞长满后,替换为分化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并拍照.APAP(0.125,0.25,0.5,1,2,4,8和12 mmol·L-1)处理诱导分化后的HepaRG细胞24和48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新生相关蛋白PGC-1α、核呼吸因子2(NRF-2)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以及线粒体构成蛋白NADH脱氢酶亚基1(ND-1)的表达.结果 诱导分化后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样和胆管细胞样2种形态的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P作用24和48 h后,随APAP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不断降低,其IC50分别5.64和2.65 m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P作用24 h,0.5,1,2和4 mmol·L-1组PGC-1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8 mmol·L-1组显著降低(P<0.01);0.5 mmol·L-1组NRF-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2,4和8 mmol·L-1组显著降低(P<0.01);1 mmol·L-1组TFAM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4和8 mmol·L-1组显著降低(P<0.01);0.5,1,2和4 mmol·L-1组ND-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8 mmol·L-1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APAP可诱导或抑制HepaRG细胞的线粒体新生,其机制可能与PGC-1α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 热休克预处理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三强;杜景霞;朱沙

    目的 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对对乙酰氨基酚(A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分别热休克(HS)处理小鼠10 min(HS10组)、20 min(HS20组)和30 min(HS30组),室温恢复8h后,小鼠ip给予AAP 550 mg·kg-1诱导急性肝损伤,分别于AAP后0,6,24,42和72h进行相关指标检测.赖氏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给予AAP后0h,小鼠肝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色素P4501 A2(CYP1A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给予AAP后0,6,24,42和72 h时小鼠PCNA的表达.结果 与AAP对照组相比,HS20组小鼠血清中AST和ALT酶活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HS10组和HS30组小鼠无显著差异.与AAP对照组相比,HS20显著降低了A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程度(P<0.05),而HS10和HS30未显著降低肝损伤的程度.HS20显著诱导了小鼠肝HSP70(P<0.01),CYP1A2(P<0.01)和PCNA(P<0.05)的表达,而HS10和HS30显著诱导了小鼠肝HSP70和CYP1A2(P<0.05)的表达,但未明显诱导PCNA的表达.与HS10和HS30相比,HS20更加显著地诱导了HSP70和CYP1A2的表达(P<0.05).HS20组小鼠在注射AAP后0,6,24,42和72 h,小鼠肝PC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AP对照组(P<0.05)、HS10和HS30组(P<0.05).结论 40℃热休克预处理20 min可以有效降低A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程度,加速肝损伤后的修复.

  •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华英;张跃飞;金若敏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OTC类解热镇痛药,肝毒性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对APAP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使用miRNA芯片、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发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如循环miRNA和血清酶等,在临床和动物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经典生物标志物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联合评价有利于提高预测和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结合APAP肝毒性机制的研究,对近年来发现的APAP肝毒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类描述,为临床应用APAP时出现肝毒性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供其他具有潜在肝毒性类药物的研究提供借鉴.

  •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机制与防治研究新进展

    作者:潘家琪;宋丹军;李鹏旭;刘爱明

    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是临床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引起肝功能衰竭常见的药物。作为肝毒性模型工具药物,APAP 也被广泛用于药物肝毒性机制研究和药物护肝作用评价。本文对 APAP 肝毒性中代谢活化、细胞损伤、c-Hun N 端激酶信号通路和代谢功能改变等细胞内事件,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在 APAP 肝毒性中的作用,以及单体化合物和天然提取物对抗 APAP 肝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肝毒性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1141 条记录 7/58 页 « 12...45678910...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