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观察

    作者:金建涛;刘红梅;李艳菊

    目的 比较等效剂量苏芬太尼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镇痛组(F组,n=30)和苏芬太尼镇痛组(SF组,n=30).检测术后24 h和48 h患者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并判定疼痛,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结果 S组术后24 h,48 h血浆N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低于F组(P<0.05),术后24 h镇静评分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评分均优于F组(P<0.05). 与S组相比,F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评分,48 h镇静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苏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PCEA的镇痛镇静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是开胸术后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临产观察

    作者:金波;刘利佳;王钟宇;暴慧君;马志宁

    目的 研究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苏芬太尼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苏芬太尼5μg后6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PCA 5ml/1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罗哌卡因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3mg后3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5ml/4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结果 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9.6±0.8)分迅速降为(0.5±0.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1~3 min,到达高镇痛平面时间为5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60~90 min.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3~5 min,到达高镇痛平面时间为10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30~50 min.PCEA总量0~85 ml,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6.5±2.5)mg/h,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11.9±4.7)mg/h.镇痛总有效率为100%.两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两组产程、Apgar评分和新生儿的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后脐静脉血中的苏芬太尼的含量未测出.母体动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正常.结论 苏芬太尼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轻,副作用较小,对产妇和新生儿更安全,对母婴安全有益,是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

  •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手术的麻醉管理体会

    作者:刘瑞军;唐培佳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之一,占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外科手术趋于早期I期根治。特别是婴幼患儿,由于其解剖和病理、生理特征,使麻醉技术管理和操作难度大大增加。此类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改变,麻醉风险较高,重症患者手术病死率仍高于5%[1]。因此加强法洛四联症矫治手术的麻醉管理将有助于减少病死率。现将我院36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手术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 130 硬膜外镇痛与苏芬太尼应用于产时和手术分娩

    作者:张明

  • 曲马多和哌替啶用于全麻后寒战的预防

    作者:曹建平;徐建国

    术后寒战是有节律的肌肉运动,主要发生在上肢、颈和颌部肌群.全麻病人恢复期发生率为5%~70%,硬膜外麻醉后发生率大约为30%.许多药物如可乐定、安乃近、哌替啶、苏芬太尼、多沙普仑都用于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或处理[1].

  •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骶管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殷朝晖;刘志奇;金仲群;耿楠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骶管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耐受能力(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四肢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组(Ⅰ组)和罗哌卡因组(Ⅱ组).两组术后行骶管镇痛,术后2、4、8、16、24 h评价镇痛和镇静效果.结果 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Ⅰ组均优于Ⅱ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术后骶管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 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痉挛性咳嗽一例

    作者:袁莉

    Bailey指出当静脉注射芬太尼、阿芬太尼或苏芬太尼后,部分病人可诱发短暂的咳嗽.我们近日遇到1例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引发了剧烈咳嗽,现报告如下.

  • 苏芬太尼与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手术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分析

    作者:许宏辉;应江明

    目的 分析比较苏芬太尼与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手术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脊柱及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06例,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A组为帕瑞昔布钠+苏芬太尼镇痛;B组为单纯苏芬太尼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18、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6、12、24、48小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指标水平;术后12、24小时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24、48小时舒适度评分、镇静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A组患者术后6、12、18、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均小于相同时段B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记录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术后12、24小时内镇痛泵总体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均明显小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患者术后12、24、48小时舒适度评分(BCS)和镇静评分评估比较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9%(8/53),B组并发症发生率32.08%(17/53),A组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应用于脊柱、下肢骨科手术术后,可有效增强镇痛药物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本文认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苏芬太尼对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实更佳,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 苏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麻醉效果、母婴结局及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查树雄;杨月琴;江超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剖宫产术中采用苏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麻醉效果、母婴结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80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A组10 mg盐酸罗哌卡因、B组13 mg盐酸罗哌卡因、C组10 mg盐酸罗哌卡因联合5μg枸橼酸苏芬太尼麻醉.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循环功能、镇痛持续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术毕运动阻滞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B组与C组之间麻醉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233、1.465,均P>0.05),B组及C组的麻醉效果均优于A组(x2 =4.293、1.394,均P<0.05).A组和C组对比各时间点HR、MA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13、1.265,均P>0.05),与T0比较,B组T1、T2、T3、T4时HR、MAP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33、7.299,均P<0.05).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33,P>0.05);B组与C组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2,P>0.05),A组的疼痛持续时间均比B组与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16,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0.822、0.929,均P>0.05),A组与C组间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627、1.991,均P>0.05),B组与A组和C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71、5.693,均P<0.05).B组的运动神经完全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F=8.924,P<0.05),A组、B组的呕吐、恶心概率明显高于C组(F=3.561、12.581,均P<0.05),B组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C组(F=8.273、10.833,均P<0.05).B组阿托品、麻黄碱的用量和使用概率明显高于A组、C组(F=8.316、10.291,均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时采用5μg苏芬太尼加入10 mg盐酸罗哌卡因可应用于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中麻醉,其不良反应轻,镇痛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 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裘伟琪;裴晴晴

    目的 观察苏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手术治疗的患儿,采用完全随机分配法分为三组,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A静脉输注苏芬太尼0.01 μg·kg-1·min-1,观察组B静脉输注苏芬太尼0.02 μg·kg-1·min-1,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in后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三组患儿的脑电双频指数(BIS)、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OAA/S评分和麻醉诱导(LOC)时间.结果 三组患儿的BIS与丙泊酚EC及OAA/S评分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IS与丙泊酚EC之间呈负相关(r=-0.82、-0.79、-0.88,均P<0.01),BIS与OAA/S评分呈正相关(r=0.86、0.81、0.89,均P<0.01).与对照组的LOC时间[(9.11±1.04)min]相比,观察组A、B的LOC时间明显缩短[(5.37±0.89) min、(4.49±0.63)min](t=13.39、18.61,均P<0.01);与麻醉诱导期间对照组的丙泊酚EC (2.44±0.5) μg/mL相比较,观察组A、B的丙泊酚EC明显降低降低[(1.38±0.35)、(1.14±0.27)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0、11.04,均P<0.01),且观察组B的效果均优于观察组A(t=3.95、2.67,均P<0.05).观察组A的BIS值(70±4),与对照组(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观察组B的BIS(78±5),显著高于观察组A和对照组(t=6.12、5.13,均P<0.01).结论 苏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于小儿麻醉有协同作用,有利于减少麻醉诱导期间一定量的丙泊酚EC,缩短LOC时间,增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低剂量罗哌卡因混合苏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腰麻下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

    作者:金孟道;潘志龙

    目的 探讨低剂量罗哌卡因混合苏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腰麻下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择期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40例,年龄20~3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常规剂量罗哌卡因组(A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g(1.5 mL)+10%葡萄糖注射液1 mL+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行腰麻;低剂量罗哌卡因组(B组)采用1%罗哌卡因10 mg(1 mL)+苏芬太尼1 mL(5 μg)+10%葡萄糖注射液1 mL行腰麻,蛛网膜下腔给药后10 min每间隔2 min记录一次BP、HR和SpO2,每间隔2.5 min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A组[(4.8±2.1)min比(4.2±1.5)min,t=-2.83,P<0.01],B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总时间明显短于A组[(75.9±25.2)min比(115.4±29.5)min,t=10.75,P<0.01].A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达到3级的产妇明显多于B组(χ2=14.54,P<0.01).B组术后完全镇痛时间[(180.0±35.0)min比(120.0±27.0)min,t=15.48,P<0.001)]和有效镇痛时间[(245.0±29.0)min比(184±34)min,t=16.21,P<0.001)]明显长于A组.B组意识评分为3分产妇明显多于A组(χ2=8.53,P<0.01).与A组比较,B组低血压(45.0%比20.0%,χ2=4.29,P<0.05)、呕吐(30.0%比5.0%,χ2=4.33,P<0.05)和寒战(50.0%比10.0%,χ2=7.62,P<0.01)发生率降低,瘙痒发生率升高(χ2=10.16,P<0.01).结论 低剂量罗哌卡因(10 mg)混合5 μg苏芬太尼腰麻能完全满足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手术的需要,其术中低血压、恶心和寒颤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其完全镇痛时间和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 靶控输注咪达唑仑联合苏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观察

    作者:闫秀纵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苏芬太尼以持续输注镇静和靶控输注镇静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方法 6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持续组(n=31)与靶控组(n=31),其中持续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咪达唑仑和苏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患者镇静;靶控组每30分钟进行镇静深度评价,调整药物泵入剂量使SAS评分维持在3~4分,BSI指数维持在70~75之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时间、用药量及生命体征.结果 靶控组咪达唑仑[(1.29±0.4)mg· kg-1·24 h-1]及苏芬太尼[(16.9 ±4.3)μg·kg-1·24 h-1]用量均低于持续组(t=2.975、2.804均P<0.05),然而在镇静时间上靶控组[(92.7±15.1)h]与持续组[(94.2±16.3)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3,P>0.05).镇静过程中靶控组患者镇静满意度(62%)及人机顺应性满意度(87%)均高于持续组(x2=3.883,2.204,均P<0.05),且靶控组给药前后HR、MAP及SpO2未出现显著降低.结论 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苏芬太尼镇静给药方式能有效减少镇静药物的输注量,提高人机顺应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给药方式.

  • 苏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张晓青;朱鸣萍;吴萍

    目的:探讨苏芬太尼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120例行镇痛分娩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苏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镇痛(A 组0.5 g/L,B 组1.0 g/L,C 组2.0 g/L),记录三组孕妇镇痛效果和产程情况。结果 A 组产后2 h 出血量(147.55±25.39)mL,总产程时间(727.54±56.38)min;B 组产后2 h 出血量(131.03±18.73)mL,总产程时间(573.53±40.09)min;C 组产后2 h 出血量(120.03±14.84)mL,总产程时间(493.82±34.51)min。三组间产后2 h 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3427、7.5517,均 P <0.05)。A 组 VAS 疼痛评分(3.15±1.14)分,氧分压(17.11±1.43)mmHg,二氧化碳分压(52.73±2.59)mmHg;B 组 VAS 疼痛评分(2.01±0.76)分,氧分压(18.24±2.03)mmHg,二氧化碳分压(50.01±1.68)mmHg;C 组 VAS 疼痛评分(1.51±0.35)分,氧分压(19.41±2.76)mmHg,二氧化碳分压(47.21±1.02)mmHg。三组间 VAS 疼痛评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6514、2.8525、5.6814,均 P <0.05)。A 组并发症发生率7.50%, B 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C 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1,P >0.05)。结论采用1.5 g/L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新生儿和产妇预后较好,因此应首选1.5 g/L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应用在分娩镇痛中。

  • 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氯胺酮、苏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亓振国;李全;王锋;李成平;王玉杰;亓桂丽

    目的 探讨三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苏芬太尼、0.3%甲磺酸罗哌卡因、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治疗效果,观察对产妇泌乳、肠排气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K1组、K2组、K3组、D组,每组各100例;K1组、K2组、K3组分别含氯胺酮100 mg、150 mg、200 mg与0.3%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苏芬太尼50μg,氟哌利多2.5 mg配置成镇痛复合液100 mL,各组于关腹前10 min经硬膜外快速注入镇痛复合液负荷量8 mL,然后连接恒速镇痛泵(2mL/h)持续泵入;D组100例按需肌注哌替啶(1 mg/kg).观察术后4、12、24、48 h不同时段镇痛、镇静效果、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泌乳时间、肠排气时间及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K3组术后VAS评分及镇静评定高于K1组、K2组,K2组高于K1组,且K1组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2 hVAS评分,K1组(2.47 ±1.27);K2组(1.84±0.09);K3组(1.46 ±0.11);D组(5.14±1.12).镇静评分:K1组(0.93±0.38);K2组(1.12±0.46);K3组(1.26±0.50);D组(2.13 ±0.56).P<0.05];术后K1组、K2组、K3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D组,术后四组初乳时间和肠排气时间K组明显短于D组[出乳时间K1组(42.5±10.0);K2组(38.1±9.6);K3组(36.4±8.3);D组(61.16 ±10.6),产后肠排气时间K1组(40.8 ±9.4);K2组(37.3 ±13.3);K3组(33.6±12.8);D组(43.4±9.6).P<0.05].结论 0.3%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不同剂量的氯胺酮、苏芬太尼和氟哌利多四药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较为满意,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明显,而且四药联用对降低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有利于产妇的泌乳与排气,有利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 苏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

    作者:侯振环

    目的:比较苏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小儿全身麻醉(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苏芬太尼组( S组)和芬太尼组( F组),各39例。在麻醉诱导期,苏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μg/kg。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2 min(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4各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同时间点相比时,F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S组(均P<0.05)。在T1~T4各时间点,F组患者NE、E、Cor的浓度均高于T0及同时间点S组的浓度(均P<0.05);S组患者各时间点NE、E、Cor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苏芬太尼能有效抑制小儿全麻诱导期的应激反应,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 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介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作者:纪金芬;李东

    目的 探讨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介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接受臂丛阻滞上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传统盲式肌间沟穿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B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穿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C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穿刺苏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VAS痛觉评分、疼痛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B组及C组操作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均P<0.05);与A组比较,B组及C组痛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缩短(均P <0.05),而C组缩短更加显著(均P<0.05);C组VAS评分在阻滞后30、60及120 min时较A组及B组显著降低(均P<0.05);与A组比较,B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升高(P<0.05),但C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与A组比较,B组及C组运动阻滞效果显著改善(均P<0.05),以C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B组及C组阻滞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均P <0.05).结论 苏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B超介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疗效肯定,安全性好,能够显著改善痛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

  • 可行走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继林;刘兴业;高显舜;周伟;周耀朝;杨萱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可行走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0.1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0.5μg/ml)硬膜外镇痛的360例产妇作为镇痛组,在同期条件相似未行镇痛的356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宫缩时疼痛,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阻滞,记录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镇痛组较对照组在镇痛后30 min、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时疼痛明显缓解,活跃期缩短,阴道顺产率高,剖宫产率低(t=31.989、39.586、35.893、-12.382,x2=34.685、36.854,均P<0.05);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和阴道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无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可降低剖宫产率.

  • 苏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韩念平

    目的 探讨苏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苏芬太尼,观察组采用苏芬太尼联合地佐辛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和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两组术后2、12、24 h VAS、Ramsay和B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胰岛素抵抗均有明显升高,但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明显(t=5.0233,P<0.05).结论 苏芬太尼联合地佐辛与单用苏芬太尼镇痛效果相当,但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

  • 苏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对心排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祝义军;冉国;刘晨霞;鲍杨;史东平

    目的 观察等效剂量的苏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对心排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老年手术患者9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苏芬太尼组(S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前采用盲法分别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2 μg/kg、瑞芬太尼2μg/kg和芬太尼2μg/kg.分别测量并记录各组诱导前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min(T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和外周血管阻力(SVR)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各组诱导后MAP降低(P<0.05),R组CO下降(P<0.05),S组CO无明显变化.插管后R组MAP、CO有明显下降;F组MAP、HR有明显升高;S组患者的CO、MAP在诱导过程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 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芬太尼,但是心血管稳定性方面苏芬太尼优于瑞芬太尼.

  • 不同剂量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杜克信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苏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90例经阴道分娩的孕妇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中A组应用0.5%罗哌卡因20 ml,B组应用0.5%罗哌卡因20 ml+苏芬太尼5μg,C组应用0.5%罗哌卡因20 ml+苏芬太尼10μg.比较三组孕妇不同时点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 率.结果 (1)用药10 min、60 min及宫口开全时,B组孕妇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t=5.5089、5.9342、4.2642,均P<0.05),用药10 min、60 min、宫口开全及用药lh,C组孕妇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t=13.9558、6.7654、5.2154,均P<0.05).与B组比较,C组孕妇用药10 min及60 min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t=7.4353、4.2165、3.6865,均P<0.05).(2)C组孕妇出现瘙痒的比例为26.67%,显著高于B组的3.33%及A组0(χ2=4.7059、7.0673,均P<0.05).结论 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5μg苏芬太尼+0.5%罗哌卡因20ml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以推广应用.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