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社区获得性肺炎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王梅芬;董树岭;蔡庆春;李付广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定量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50例CA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PCT定量检测,免疫胶乳比浊法对其CRP进行检测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分别计算其诊断CAP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根据CAP患者的转归,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患者入院第1、4、7d血清PCT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PCT、CRP及全血WBC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CAP的灵敏度上,PCT(0.93)与CRP(0.87)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0.93)与WBC(0.67)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CAP的特异性上,PCT(0.96)与CRP(0.88)和WBC(0.9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1、4、7d血清PCT水平与好转组比较,其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清PCT定量检测是诊断CAP灵敏度、特异性均较好的指标,且血清PCT浓度高低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降钙素原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煦;闫虹

    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呼吸道感染,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其发病次数不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咽炎等,如未能及时治疗干预,有发展为支气管肺炎、气管炎、喉炎、颈淋巴结炎、咽后壁脓肿、鼻窦炎、中耳炎等的可能[2]。临床上常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而未明确系病毒感染抑或细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但也避免了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病程延长或加重[3]。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分类和总数等传统感染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而病原分离或培养虽然是金标准,但耗时较长[4]。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与选择一种有效又快捷的检测病原的指标密切相关。近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早期的对细菌感染敏感的诊断指标,也是一种新的炎症指标。本研究检测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探讨WBC、CRP 及PCT 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贾正培

    目的 探索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抗感染治疗,观察组依据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实施抗感染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8.53±1.25)×109/L、ESR(18.35±4.12)mm/h、CRP(12.45±1.65)mg/L、中性粒细胞比例(0.52±0.05)%、住院费用(11258.36±421.85)元、住院时间(12.12±1.85)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45±1.23)d、抗菌药物费用(2153.85±153.85)元、二重感染率(1.43%)、不良事件发生率(1.4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拟定中效果显著.

  • 血清降钙素原在指导抗生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

    作者:于普丽

    目的 探析血清降钙素原在指导抗生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所有患儿皆为抗生素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观察组则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下进行指导治疗.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5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8%(P<0.05).咳嗽时间、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指导抗生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在早期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赵建梅;陈兆云;朱有森

    目的 分析早期感染者应用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早期感染新生儿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其三个指标进行测定,对比两组测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三种指标应用在早期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早期感染的诊断率.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倪旭东

    目的 分析发热性疾病临床诊断中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指数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发热性疾病进入我院接受诊断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诱因,将其分为4组,每组均12例患者.选择同期我院的体检者12例作为健康组,测定其血清降钙素原指数,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 5组受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数分别为(5.30±2.07)ng/ml、(0.26±0.09)ng/ml、(8.41±3.50)ng/ml、(0.31±0.15)ng/ml、(0.11±0.06)ng/ml,A组、C组均高于B组、D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热性疾病,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指数可对其病情进行有效诊断.

  •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肽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洪丽;周利霞;牛艳国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肽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分为轻型组(48例)、中型组(43例)、重型组(29例)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降钙素原及和肽素,进一步分析总结这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轻型组患者发病后72 h血清和肽素水平达到高峰,1周时下降,3周时与高峰时比较明显下降(P<0.01)。中型患者发病后血清和肽素水平逐渐升高,1周达到高峰,发病2周时下降,3周时较高峰明显下降(P<0.01)。重型患者2周达到高峰,至发病3周时与高峰比较仍无明显下降(P>0.05)。重型组各个时间点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中型组(P<0.01);中型组各个时间点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1或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肽素可早期提示急性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且是提示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临床医务工作者需对此引起重视。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杨;薛华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分成感染组和缓解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老年肺炎患者血清PCT、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周围血白细胞系数增加,诊治后三项指标降低。结论检测三项指标对于诊断老年细菌性肺炎有临床意义。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朝岗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n=39)参考血清降钙素原应用抗生素,对照组(n=39)则依据病情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优于(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妇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的临床价值

    作者:岳磊

    目的:探究妇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1例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31例进行本次研究。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用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首先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PCT水平,再把治疗后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PCT水平均比对照组的PCT水平高,两组人员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患者预后。

  •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分析

    作者:吕永强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以及30例非感染患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病毒感染组(B组)、非感染组(C组),每组30例.按感染程度将细菌感染组分为重症感染组(D组,17例)以及局部感染组(E组,13例);对各组小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A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以及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7.56±2.13)ng/ml明显高于E组(1.26±0.3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中,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率83.3%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能更准确检测出儿科细菌感染并有效鉴别其严重程度,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芳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将5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非感染组28例),另选取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作为参考组,记录两组患者24 h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观察危重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内22例患者出现感染,28例患者无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4%。观察组患者内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感染组患者治愈成功15例,非感染组患者治愈成功26例,非感染组患者治愈率92.9%明显大于感染组68.2%(P<0.05);感染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0.46±0.17)μg/L,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能够预测危重患者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

  •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兰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感染患者,其中6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60例非细菌性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PCT与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检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与CRP水平分别为(5.03±4.22)μg/L、(9.57±4.25)mg/L,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CT与CRP水平分别为(0.25±0.11)μg/L、(4.37±2.21)mg/L;两组患者血清PCT及血清CRP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PCT与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患者,可将这两项指标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娄玉霞

    目的 对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本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3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检测血清降钙素原的120例正常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PCT水平.结果 以0.5 μg/L为阳性阈值,其中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分别为85.1%、2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一般感染组与重症感染组PCT水平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能够对疾病进行诊断,准确鉴别疾病类型,采用PCT水平能够对患者预后有着显著效果.

  • 血清hs-CRP和PCT检测在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文清;李秋玲;曾海露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白细胞增高的急性荨麻疹患者,患者均无明显细菌感染症状与体征,且患者外周血常规均显示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水平升高.患者入院就诊后均给予hs-CRP及PCT水平检测,其中10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 显示血清hs-CRP及PCT水平升高.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患者治疗中不予以应用抗生素治疗;B组患者治疗中予以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及PCT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治疗有效42例,有效率为84%,A组患者治疗有效35例(7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与细菌感染有关,其血清hs-CRP及PCT指标水平可以用作临床是否选用抗生素治疗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 血清降钙素原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与婴幼儿肺炎

    作者:陈振华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淋巴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在婴幼儿肺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轻型组17例,中型组18例,重型组13例;同时选择健康成人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CAM-1,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PCT。结果中、重型婴幼儿肺炎组血液中PCT和TNF-α、ICAM-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婴幼儿肺炎组;轻型婴幼儿肺炎组PCT高于对照组,但ICAM-1和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情婴幼儿肺炎血液中PCT 和TNF-α、ICAM-1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联合PCT与TNF-α、ICAM-1三者测定能够更早、准确、灵敏地诊断婴幼儿肺炎。

  • 血清降钙素原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彦嫦

    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是目前重症监护室(ICU)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1]。对其早期识别和进行临床干预才有望提高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根据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或者微生物检测不能确定感染的真实情况。现有的许多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不足之处在于诊断的延迟性(例如培养方法)、不理想的敏感性(例如血培养)以及因污染导致较低的特异性(例如痰培养),而其他一些检测方法因有创性而不能作为临床常规使用(例如肺组织活检);炎性标志物中白细胞(WBC)在患者细菌感染时会升高但也会下降,在手术、创伤或应激时也会升高; 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感染时升高,但创伤、手术、病毒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疾病时CRP也升高,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不一致,受激素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测,因为在细菌感染患者中,虽然其血浆浓度会升高但维持时间短,不易监测。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感染、鉴别病原体类型、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并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成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血清降钙素原(PCT)弥补了上述检查手段的不足,在临床上诊断感染及其严重程度评估方面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现就其生物学特点和临床上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婴幼儿重症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温慈;邵山鹰;陈清;张宇;黄晓程

    婴幼儿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因早期缺乏可靠的诊断指标,往往造成临床延误治疗或过度治疗.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对重症感染的婴幼儿做了血清降钙素原(PCT)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宗梅;沈杰

    在肝硬化患者中,自发性腹膜炎常是致命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PCT、CRP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价值.

  •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作者:郑桂秀;陈颖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感染性休克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 入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每12h 1次,连用1周;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周。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Lac、PCT、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接近,且症状均较轻。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对Lac、PCT、TNF-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946 条记录 12/48 页 « 12...9101112131415...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