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建新;熊智敏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90例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其中全身细菌感染患者40例(全身组),局部细菌感染患者50例(局部组),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给予感染组抗菌治疗,检测治疗前三组血清PCT、感染组革兰阳性菌(G+菌)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者血清PCT、治疗后感染组血清PCT水平.结果 抗菌治疗前,感染组血清PCT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全身组升高较局部组明显,全身组中G+菌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G-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全身细菌感染敏感度高,而局部感染不敏感,可作为全身感染重要的诊断指标.

  •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及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琳;黄德秋;章旭平;周鹏

    目的 研究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诊的8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均为败血症患儿,对照组患儿为非感染性疾病.对两组患儿进行PLT、MPV、PCT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检测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CT和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PLT值随着病情的恢复而升高,PCT、MPV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新生儿败血症实施PLT、MPV、PCT检测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广泛推广.

  • 不同年龄阶段脑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血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作者:汤彪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年龄阶段脑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血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7年9月120例脑膜炎患者,依据年龄将其分为儿童组(n=60)与成年组(n=60),儿童组中共有2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成人组中共有1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4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清PCT含量与CRP含量分别为(9.28±20.45)μg/L与(84.71±78.53)μg/L,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0.34±0.25)μg/L与(7.71±6.68)μg/L;成年组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清PCT含量与CRP含量分别为(8.52±17.23)μg/L与(80.34±71.98)μg/L,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0.28±0.19)μg/L与(6.57±5.34)μg/L,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清PCT含量明显提升,其含量升高与CRP具有密切关联.

  •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向娟;吴佳妮;唐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我院就诊的68例轻症肺炎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与体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PCT与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计数与N百分比及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CT水平的提升,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比例也有明显提升,病死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结论血清PCT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治疗、预后均有重要指导作用。

  •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文

    目的 探讨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3751例疑似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情况收集感染样本,将所有样本进行送检并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利用定量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血清降钙素浓度.结果根据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浓度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的患者(P<0.05),同时细菌全身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浓度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的患者(P<0.05),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浓度显著高于革兰阳性杆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有利于诊断疑似感染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同时帮助诊断细菌感染患者为全身感染或局部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或革兰阳性杆菌感染,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洁

    目的 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此次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感染患者,其中将24例非细菌感染的患者设为非细菌感染组,将44例细菌感染患者设为细菌感染组.在细菌感染组中,将26例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患者设为阳性组,将18例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设为阴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非细菌感染组的WBC、CRP以及PCT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CRP、PCT水平低于阴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阳性组的WBC水平与阴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细菌感染组使用抗生素治疗后WBC、CRP以及PCT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而言,对其采取WBC、CRP以及PCT联合检验能够对疾病进行早确诊,同时能有效提高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准确性、灵敏度以及减少漏诊率,为患者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此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检验的价值分析

    作者:赵亚楠

    目的 分析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设作观察组,再抽取同期62例体检的健康人群设作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C-反应蛋白低于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评估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步岭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于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炎患儿中随机选取73例作为受试对象,按照患儿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包括细菌性肺炎的患儿28例(甲组)、病毒性肺炎的患儿24例(乙组)及支原体肺炎的患儿21例(丙组).其中细菌性肺炎患儿在治疗后有18例好转(好转组),10例未好转(未好转组).将所有受试对象血清PCT的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细菌性感染的肺炎患儿PCT表达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患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儿治疗后第四天及第七天的PCT水平均显著下降,未好转组患儿的PCT水平在治疗后第七天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好转组患儿在治疗后的PCT水平较未好转组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患有细菌性肺炎的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治疗后病情的逐渐缓解,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也逐渐下降,可以用于辅助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针对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就诊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等疑似菌血症的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含量测定和血液细菌培养。按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分组成阳性组和阴性组。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和细菌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分析血清降钙素原的诊断意义。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00例受检者中,患者细菌检测结果出现阳性的时间越短,患者的病情程度越严重。阳性组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与阴性组血清降钙素含量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意义重大,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血清降钙素原变化可以有效地提示菌血症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基层群众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用药指导价值

    作者:迪力夏提·喀迪尔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用药指导价值。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2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是由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2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的患儿在血清降钙素原的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对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在其的指导下对患儿使用抗生素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水平,指导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室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相关检测,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RP均为阴性;细菌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RP均明显高于正常;脓毒血症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RP均明显高于正常,而且经临床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监测灵敏度高,尤其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及疗效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培养检测在菌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例菌血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PCT及血培养检测,判断两组患者检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培养阳性为53.33%,PCT阳性率为86.67%,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33%,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随着病情好转,PCT水平随之下降(P<0.05)。结论血培养与血清PCT联合诊断菌血症的敏感度、特异性高,可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指导价值评估

    作者:李滨;陈艳;韩萍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10名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5名,试验组采用 Pct 检测方法,根据结果使用抗生素,对照组采用传统crP、WBc 及血培养,胸片为检测方法使用抗生素。结果 Pct 检测后使用抗生素使用率为57%,传统检测方法结果使用抗生素使用率为95%。结论传统炎性指标 crP WBc 血培养等的应用并不令人满意,Pct 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的一个准确程度高且重要的指标。

  • 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配合血液细菌培养对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发热患者检测血清PCT水平,同时对诊断为菌血症的患者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菌血症的阳性率,并于发热后24 h、48 h、72 h重复检测PCT,比较PCT和血培养的阳性率。结果102例菌血症患者的首次PCT检验阳性率为84.31%, PCT+血培养的阳性率为87.25%,均显著高于血培养方法的阳性率(23.53%),同时发热24、48、72 h后血清PCT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培养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联合血培养检测可有效缩短菌血症的诊断时间,提高诊断率,为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提供根据,实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臧宾宾;王丽辉;董晓瑞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感染患者30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重症非感染患者30例作为B组,同时选取正常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C组,对以上人员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 A组的阳性率为93﹒3%,显著高于B组的66﹒7%以及C组的10%;3组间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与C组、B组与C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患者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值得大力推广。

  • 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检测在菌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怀疑有菌血症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PCT),并同时实施血培养,对PCT检测为阳性、血培养检测为阴性的患者,需再次对其血标本实施二次血培养。结果40例发热患者中,确诊34例为菌血症,另外6例为局部感染,其中首次检测PCT表现为阳性的有31例。在34例菌血症患者中,抽次检测PCT阳性为30例,阳性率为89.71%;采用血培养的方法,34例患者中,血培养首次结果显示为阳性的9例,26.47%,5d后血培养检测阳性患者总共有14例,血培养阳性率为41.18%。2组阳性率比较,PC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血培养检测结果,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在菌血症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简单、快捷以及对菌血症敏感的优点,可以将其作为菌血症早期的诊断标志物。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益芳;饶海英;戴数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tonin,PCT)水平异常在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进行检测的诊断价值,为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每组患者4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其体内血清PCT水平,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情况.结果 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0.34±2.64) ng/m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0.23±0.05)ng/ml,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诊断结果敏感性(91.11%)、特异性(95.56%)、阳性预测值(88.89%)与非感染组患者(48.89%、55.56%、62.22%)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显著,感染患者体内该物质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可能出现感染,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PCT诊断敏感性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相对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评价老年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阿丽娅·艾依提;白婷迪娜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老年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老年肺炎患者60例,按其严重程度分为A、B、C、三组.同时随机选取同一时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A、B、C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且C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A、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肺炎病情越重的患者,其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浓度越高,检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可有助于临床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

  • 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芳;奉万盛;周红翠;邱咏佳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与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53例感染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再将血培养阳性组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与革兰阴性杆菌组及其他菌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PCT、WBC、CRP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3例感染患者中,血培养阳性72例(血培养阳性组),阴性81例(血培养阴性组).血培养阳性组PCT、WBC、CRP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且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PCT、WBC、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组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48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3例,其他菌种11例;革兰阳性球菌组PCT、WBC水平与革兰阴性杆菌组、其他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组与其他菌组的PCT、WB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WBC、CRP是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但并不能很好的区分哪种细菌,联合血培养检测,对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治及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脓毒性休克中的鉴别诊断和监测作用

    作者:叶安青;江凡;洪先欧;刘纯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脓毒性休克中的鉴别诊断和监测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PCT水平,分析脓毒性休克早期和失代偿期上述指标变化.同时进行血细菌培养,比较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脓毒性休克时WBC、CRP和PCT水平.结果 ①68例患儿中脓毒性休克早期39例,脓毒性休克失代偿期29例,两组患儿体温、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失代偿期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脓毒性休克早期患儿(P<0.01).②68例患儿血培养结果显示,G+感染27例,G-感染41例,G+感染与G-感染患儿CRP、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感染患儿PCT水平显著高于G+感染患儿,G+感染患儿PCT在2.1~10.0 μg/L者居多,占66.67%,G-感染患儿PCT在>10.0 μg/L者居多,占73.17%.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对小儿脓毒性休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诊断小儿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指标.

946 条记录 11/48 页 « 12...891011121314...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