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祁宏伟

    目的 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74例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MRI诊断组(n=37)和CT诊断组(n=37),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情况.结果 在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MRI诊断组Ⅰ级、Ⅱ级、Ⅲ级分期诊断与CT诊断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Ⅳ级诊断中差异显著(P<0.05),MRI诊断诊断率97.3%高于CT诊断组的82.4%,差异显著(P<0.05);在膝半月板损伤诊断中,两组患者在0期、Ⅰ期、Ⅱ期诊断的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组Ⅲ期诊断率高于CT诊断组,MRI诊断准确率为92.9%,高于CT诊断组的准确率75.7%,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CT检查方式相比,MRI检查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更大,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亢莲莲

    目的 探究并对比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方法 择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先后为其使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上的诊断结果.结果 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有8例(20.00%)患者为房性早搏二/三联,4例(10.00%)患者为房性早搏成对,9例(22.50%)患者为室性早搏早搏二/三联,6例(15.00%)患者为室性早搏成对,21例(52.50%)患者为房性早搏早发,6例(15.00%)患者为房室传导阻滞,18例(45.00%)患者为心肌缺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有20例(50.00%)患者为房性早搏二/三联,19例(47.50%)患者为房性早搏成对,21例(52.50%)患者为室性早搏早搏二/三联,19例(47.50%)患者为室性早搏成对,22例(55.00%)患者为房性早搏早发,8例(20.00%)患者为房室传导阻滞,33例(82.50%)患者为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组对心肌缺血、房性早搏成对及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及二/三联等均具有比常规心电图更高的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2,P=0.005<0.05;χ2=13.730,P=0.000<0.05;χ2=7.680,P=0.006<0.05;χ2=9.833,P=0.002<0.05;χ2=12.170,P=0.000<0.05).但是,动态心电图组在房室传导阻滞与房性早搏早发的阳性诊断率上则与常规心电图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P=0.823>0.05;χ2=0.346,P=0.556>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都是无创检查方法,但是动态心电图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上诊断更全面,其临床诊断价值比常规心电图更高.

  • 心脏彩超对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罗元帅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对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患者240例(2016年5月—2017年5月)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人员2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高,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在疾病诊断中发挥较大作用,值得借鉴.

  • 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揭双民

    目的:总结分析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诊断资料,总结磁共振成像对骨折检出情况.结果:48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经MRI扫描检出49处隐性骨折病灶,其中股骨髁处骨折22处、胫骨平台骨折21处、腓骨骨折3处、髌骨骨折3处.48例患者中12例合并韧带损伤、2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8例合并一定程度积液.结论:对于常规X线及CT难以检出的膝关节隐性骨折应用磁共振成像可准确诊断,获取清晰的骨折及损伤图像,提高隐性骨折检出率,值得推广使用.

  •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民

    目的:对轻、中、重等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探究.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80例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例,首先对其施行64层螺旋CT检查,待一周以后,再展开常规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经统计,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动脉造影(P<0.05),但这两种方法对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64层螺旋CT来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可准确诊断其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参考.

  • MRI与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胡晓坤

    目的:研究M R I与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炎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MRI以及乳腺钼靶检查.观察MRI以及乳腺钼靶检查对星芒征、结节或肿块、钙化、腋窝淋巴肿大、胸大肌侵犯、乳腺癌确诊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MRI联合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00%,明显高于M R I检查的86.67%以及乳腺钼靶检查的85.00%(P<0.05).结论:M R I联合乳腺钼靶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查,值得应用推广.

  • 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诊断及风险预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绍金;唐诚;徐其显;陈红;杨林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 T冠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诊断及风险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冠心病10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并将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本次参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冠脉钙化积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冠脉钙化积分高于参照组的冠脉钙化积分,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冠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诊断及风险预测的临床价值高,为治疗冠心病患者提高临床诊断根据,预防冠心病,值得推广应用.

  •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龚倩

    目的:分析将胎儿心脏超声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检测中的具体效果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产检的孕妇320例作为研究,所有入选者均经常规产前筛查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计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320例受检者中,有26例经妊娠结局或引产结局跟踪后被证实为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8.12%;将妊娠或引产结局作为病理学诊断结果,并对比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经计算后显示,胎儿心脏超声的敏感度91.30%,特异度98.32%,诊断准确率为97.81%.结论: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几率,能够有效降低胎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对于出生人口的质量有确切提高作用.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李甜甜;李竞;张立春;芦雪娇;孙锐;齐尧;梅丽霞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本研究中观察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均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不同病变的相关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灌注指数(PI)],将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的检查特点以及效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超声造影检查发现,肝脏良性病变患者的R T为(39.78±12.56)s、T T P为(49.67±15.33)s、m T T为(157.48±34.25)s,肝脏恶性病变患者的RT为(25.43±5.21)s、TTP为(33.31±7.48)s、mTT为(108.79±26.48)s,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各参数明显较肝脏恶性病变更高,P<0.05;肝脏良性病变的P I为(82.74±18.26),明显较肝脏恶性病变(147.85±43.55)更低,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预测值、敏感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对比存在较大差异,超声造影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均较增强C T扫描更高(83.33%),P<0.05.结论: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疾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可从形态学、参数测量等方面反映患者的影像学信息,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应用.

  • 心脏彩超对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栋文;龙平荣;李婷;任兴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彩超对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检查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再将同一时间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选取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LAD、以及LVDD评分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且LVEF显著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实施诊断,没有任何创伤,而且操作比较简单,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广泛.

  •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夏瑞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对入选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 T诊断与X射线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同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及病理分析结果符合率.结果: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结果与其病理分析结果相一致,符合率为100.00%;而运用X射线诊断的诊断的结果与其病理分析结果符合率仅为89.32%(平均值),两种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结果与其病理结果完全符合,是临床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的理想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翠钰;梁伟智;牛犇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影像科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再将同期采用CT检查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办法检查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符合P<0.05的要求.结论: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有效的提高了临床的检出率,而且也使误诊、漏诊的现象大大的降低,临床诊断价值比较高.

  • 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 观察及价值分析

    作者:吴萍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诊断证实,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准确性,同时总结分析超声表现.结果: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为93.24%(69/74),与手术病理诊断准确性(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共7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经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共有72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2例患者未能够一次穿刺成功,同时有3例患者穿刺部位有渗血、3例患者乳房有疼痛感、2例患者有皮下淤血.经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的6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均发现病灶,平均直径为(0.59±0.27)cm,有63例患者呈低回声不均匀,有42例患者为边缘毛糙、有21例患者为钙化、有57例患者显示血流.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实施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16排螺旋CT与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吴太保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与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对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以及穿孔性或坏疽阑尾炎的临床检出率;并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误诊率以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以及穿孔性或坏疽阑尾炎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为96.55%(2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22/29)(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值得应用推广.

  • 电生理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孙智颖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电生理检测在临床诊断尺神经肘段损伤中所体现的价值.方法:对收治的尺神经肘段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收治有符合尺神经肘段损伤的患者48例电生理诊断标准中所表述条件,临床诊断率85.61%.结论:临床中电生理检测可以对尺神经肘段损伤进行明确诊断.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邹国荣;胡友珠;黄波;陈自平;张玉兰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55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瘤45例,脑动静脉畸形5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烟雾病1例,检测结果阴性3例.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靠的检查方法,为病因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口服钆喷替酸葡甲胺溶液在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吕超颖;张利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显示胰胆管结构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其临床诊断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是,由于MRCP采用重T2加权对体内流动缓慢或静止的液体成像,所以胃肠道的液体常同时呈现高信号,影响了图像的质量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应用口服钆喷替酸葡甲胺溶液(Gd-DTPA)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降低胃及肠道高信号,提高MRCP的图像质量,效果较好.

  • 腹部B超、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对比观察

    作者:张靓

    目的:研究分析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部B超、CT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5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腹部B、CT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比较三种检查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以及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查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2.31%),明显高于腹部B超阳性检出率(71.15%)以及C T阳性检出率(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核磁胰胆管成像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为(69.23%),明显高于腹部B超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55.76%)以及CT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4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应用价值较高.

  • 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岳丹

    目的:探讨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脊柱结合诊断中CR、CT、MRI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实行CR检查,30例实行CT检查,40例实行MRI检查.实行CR检查的60例患者中,清晰显示出骨质改变情况、椎间隙狭窄情况以及椎间隙消失情况的有33例,观察到软组织阴影的有27例;实行CT检查的30例患者中,均可清晰显示出椎体骨质改变以及钙化情况,可观察到软组织阴影的有20例;实行MRI检查的40例患者中,均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的软组织受累情况以及椎间隙消失或者狭窄情况,且附件均无明显异常.结论:CR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常用方法,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结果大体上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椎间隙变化、脊柱后突程度以及侧突畸形程度.而CT诊断可将病灶中的死骨情况以及钙化情况清晰显示出来.MRI诊断可将患者病灶部位的椎体破坏情况、椎管受累情况、椎间盘受累情况以及椎旁脓肿形成情况清晰显示出来,三者结合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汉章

    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患者平均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CT检查方式,实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式,对比2018年11月29日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费用与梗死灶检出率.结果:根据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证实,实验组检查时间比对照组长,检查费用高于对照组,梗死灶检出率超过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在腔隙性脑梗死检查中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能够提高检出率,且临床诊断价值明显.然而,核磁共振检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检查费用较高,所以要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确定检查的方法.

265 条记录 2/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