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用心脏标志物的生化检测及法医学应用

    作者:曹志鹏;马慧;张圆;米丽;朱宝利

    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工作中,由早期缺血性心肌病变及致死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常常缺乏典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如何准确、客观地诊断、查明死因是法医病理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来研究发现的一些心肌特异性指标对心源性猝死的诊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几种常见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的生化特点、实验室检验方法以及临床和法医学应用前景,以期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依据.

  • 兰尼碱受体及其法医学意义

    作者:蒋艳伟;刘尔亮;朱少华;张磊;刘良

    兰尼碱受体是心肌细胞内的钙释放通道.在心脏缺血或肥大等病理过程中兰尼碱受体的功能和数量也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处理细胞内钙离子的能力下降或细胞内钙超载,触发致死性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心源性猝死.

  • 基于化学计量法的FTIR鉴别心源性猝死

    作者:郑娜;唐谷;刘蓬佐;牛憨笨;刘杰;范新民

    目的 联合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及化学计量法对心源性猝死的大鼠进行鉴别分析.方法 注射药物或空气分别诱导大鼠的心源性猝死及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应用Nicolet iZ10 FTIR光谱仪采集血清样本的红外光谱,联合OMNIC及Unscrambler软件,基于光谱不同分子吸收区间建立偏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 基于指纹区(1200~900cm-1)建立PLS模型,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是0.0683、0.9813,预测均方根偏差和预测决定系数分别是0.1048、0.9561;基于蛋白质酰胺区间(1720~1480cm-1)建立PLS模型,RMSE和R2分别是0.0586,0.9862,RMSEP和预测R2分别是0.0794、0.9747.综合分析两种模型,蛋白质酰胺区间的RMSEP更小,且预测R2更大,提示其预测效果略好于指纹区间.结论 联合FTIR及化学计量法,基于蛋白质及指纹区的分子特征均可有效鉴别大鼠的心源性猝死,其中两种不同死因引起的蛋白质差异更为显著.

  •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作者:刘奇;王杰;于燕妮;黄映康;夏冰;楼迪栋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案例的病因、诱发因素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以期为心源性猝死案件的法医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法医病理检案中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对其年龄、性别、死亡时间、死因、诱因及场所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中男性多于女性,18~45岁发病多;病因包括冠心病(129例),心肌病(78例),心肌炎(36例)等;应激为SCD常见的诱发因素(157例).结论 ①应激和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②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了要进行系统的尸检及病理学检查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死亡时间、死亡经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明确死因.

  • 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明;黄京璐;王小广;盖连磊;盛立会;王怀勇;权力;成建定;陈忆九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猝死的发病机制、鉴定指标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9至2012年622例确诊猝死的案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般情况、临床病历、法医学尸体解剖所见及病理学诊断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2例中心源性猝死为主要类型,占59.49%,以中青年男性多见(30~50岁男性占43.78%),冠心病为主要病因,发病呈年轻化(≤35岁者占17.89%);心源性猝死、其它系统疾病猝死、不明原因猝死3组之间心脏重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青壮年猝死综合征与心源性猝死组中胸腺肥大或出血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心源性猝死为猝死主要类型,发病呈年轻化,中青年男性为甚,冠心病为主要病因;胸腺肥大或出血引起个体应激系统障碍可能是致猝死机制之一.

  • 《法医学杂志》常用主题词(三)

    作者:

    心源性猝死/心脏猝死/猝死,心脏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肌病/心肌病, 充血性/心肌病,家族特异性/心肌病,扩张型,CMD1A/心肌病,扩张型,LMNA/心肌病,扩张型,伴传导阻滞心肌病,扩张型

  • 氯胺酮投毒致死1例

    作者:张志湘;陶陆阳;高玉振;谈荣;马集民

    1案例1.1案情某女,33岁,职员,其丈夫为外科医生,该女被其丈夫多次在咖啡等饮料中投加氯胺酮后开始出现昏厥、睡眠差,以至于依赖安定入睡,曾去医院诊治.某日其丈夫再次将大量氯胺酮投入该女饮用的咖啡中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医院根据既往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 应用 CD6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诊断不典型心肌炎

    作者:林少影;姚青松;林俊莲;宋一璇

    目的为划清心肌炎与心肌对机体某种病理状态的反应界线 . 方法应用 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 对 26例 (6例典型急性心肌炎 ,20例明确或可疑心肌炎 )心源性猝死者的心肌作染色、光镜检查 . 取 10例正常心肌对比研究 . 结果心肌炎者病变部出现大量 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单核细胞 . ( >20个 /× 40视野 ), 形态多样、堆集 ( >15个 ). 结论 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用作诊断不典型心肌炎的指标之一 .

  • 118例心源性猝死分析

    作者:何柯;徐建设;王振原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在成人猝死的死因中占首位,本文对1998-2005年陕西地区发生的118例SCD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是女性的5.9倍,其中冠心病占55.1%,心肌炎占17.8%,心肌病占9.3%,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主动脉夹层瘤破裂各占2.5%,其他疾病占4.5%.说明SCD多发于男性,冠心病仍是SCD的主要基础疾病,心肌炎是青少年SCD的主要原因,心肌病是青壮年SCD的危险因素,无结构异常的心脏病也同样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 178例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作者:王雷;陈骁;王晔;程文婷;廖志钢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 对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000-2005年尸检出的178例SCD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其病因、年龄、诱因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心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等在SCD中占有较大比例.冠心病猝死是中老年人SCD的主要原因,青壮年人SCD的病因以非冠心病为主.如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在儿童的SCD中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病变及心肌炎占主导地位.结论 不同的病因,其病理特点不同,其病理变化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依据.

  • 抢救心脏骤停的临床分析

    作者:谭海峰;刘晓萍;刘英丽;徐凌霄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的发病原因及有效抢救方法.方法对45例心脏骤停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发病原因为冠心病(20例)、风心病(7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4例)、心肌病与心肌炎(4例),余4例为药物中毒、高热、抽搐和溺水.抢救措施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和合理用药.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率51.1%,多为心脏骤停3min内复苏者,骤停时间5min复苏成功者仅1例.结论及时积极的抢救,可使半数以上的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获得心肺复苏,应强调有关抢救队伍的建立和培训,以提高治疗效果.

  • 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作者:张肇倩;颜小妍;佟丹

    目的 通过对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 将70例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患者的治疗档案和治疗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猝死的原因.结果?通过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因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有31人,占总死亡率的44.2%,因高血压心脏病猝死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有24人,占总死亡率的34.2%,所以引起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和心脏病.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所导致,所以医护人员对此类病人进行护理时要加强防范意识,做好急救准备,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概率.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雷修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猝死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猝死病因是冠心病,时间多集中在发病1 h,主要危险因素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结论 上述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加强对病情的监测,保持患者住院时间心情愉悦,大限度的降低心源性猝死率.

  • 2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唐慕兰;蒋卫卫;李渝红

    总结2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通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预后,2例患者手术均非常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 新疆库尔勒市居民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卢艳;陈建;王红燕

    目的 对2015年新疆库尔勒市居民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为本市该症的预防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库尔勒市2015年上报的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资料核实整理、 讨论归类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库尔勒市病例总计83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且有家庭聚集性明显特征,时间多在上半年,发病年龄为50~85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群,且性别和民族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库尔勒市居民心源性猝死呈现明显的地区性、 季节性、 社区和家庭聚集的流行特点,提示危险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猝死病例间具有同源暴露史.

  • Brugada综合征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例

    作者:李科;张孝忠;张丽丽;朱正芳;张伟国

    本文报道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病例,结合文献及近几年相关指南共识,谈谈个人体会.

  •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王璐;李岩

    通过对24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低血钾、不合理的活动、用力排便、负面情绪刺激、暴饮暴食、饮酒等均是心源性猝死重要诱发因素,提出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并进行积极救治是防治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措施.

  • 早期护理干预对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心源性猝死的研究

    作者:徐元琴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减少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心源性猝死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1年(对照组)和2012年手术患者随机抽取各100例,将2012年对围手术期患者实行早期护理干预后的护理质量与对照组护理质量比对,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护理干预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90%, p<0.01;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时间3d,,明显短于对照组12d,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减少了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能极大的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护理效果满意。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作者:曲伟卫;朱卫红;王桂清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猝死(SCD)的临床病因并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2013年期间,诊治的122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心脏病猝死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因调查、体检、影像学检查、动态心电图以及尸体解剖等,进行发生原因的判断。结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SCD)的心源性病因主要是是冠心病(45.0%)、风湿性心脏病(6.5%)、高血压心脏病(13.1%)、扩张型心肌病(9.8%)及主动脉夹(6.5%),其他类病因占(19.10%)。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主要与患者的基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复杂病情有直接关系,对于老年患者应警惕其 SCD 的高度危险性,需客观分析和详细了解病史资料,密切观察病情,有所预见并加强监护,重在预防。

  • 38例猝死病人院前急救情况分析

    作者:孙元熙;宋倩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现在多数学者主张为1小时[1]。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多数是心源性猝死,约占70%以上。通过对36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病以45-65岁中老年人为多,且与季节,变化有明显关系。诱发疾病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占79%),绝大部分病人因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于家中,及早实施有效心肺复苏(CPR)对成功救治至关重要。因此探讨猝死患者的诊断抢救及预防方法对院前猝死患者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843 条记录 41/43 页 « 12...35363738394041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