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格瑞洛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牛亚飞;尹倩;张兰;张冬亚;安鹏月;段立楠;李立卓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予替格瑞洛治疗.于治疗后评价病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发生率、炎症因子变化水平、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MA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试验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在用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格瑞洛对老年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氯吡格雷具有优势.

  • 不同心功能情况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年出血事件影响

    作者:刘圣杭;王效增;赵昕;李毅;刘海伟;王贺阳

    目的 探讨不同心功能情况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并行PCI术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及心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终筛选出4 145对(8 290例)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症状组(NYHA分级Ⅱ~Ⅲ级,n=4 145)及对照组(心功能正常及NYHA分级Ⅰ级患者,n=4 145).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造影结果及介入手术资料、全部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5级、BARC 3~5级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中心资料表明,心功能严重程度不影响PCI术后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 GRA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与出血事件预测价值

    作者:王艳霞;郑凌飞;方毅;关明子;李毅

    目的 研究GRA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收治的6 78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评分≤88分)、中危组(89~118分)及高危组(评分>118分).随访患者1年,记录1年内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VR)]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应用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发生风险,评价GRACE评分对AMI患者MACCE与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年内发生MACCE 361例(5.32%),其中,全因死亡167例(2.46%)、心肌梗死65例(0.96%)、TVR 105例(1.55%)及缺血性卒中24例(0.35%);发生出血事件91例(1.34%).单支与三支病变、全因死亡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随着GRACE评分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E与出血事件的累积发生风险随着GRACE评分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CE评分对AMI患者出院后1年内MAC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出血事件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12个月出血事件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

    作者:赵公双;李毅;王贺阳;徐凯;荆全民;许丹;裘淼涵;陈玉山;杨宇进;齐静;李春江;候子山;李晶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12个月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由沈阳军区总医院牵头,全国32家中心共同参研的一项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I-LOVE-IT2)中置入DES的2 737例患者,进行1年电话随访,观察DES置入术后1年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出血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2 737例患者,电话随访1年,6.10%(167/2 737)患者发生出血事件(BARC 1 ~5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1.77,95%可信区间1.21 ~2.62,P<0.01)、既往心肌梗死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HR=1.98,95%可信区间1.42 ~2.76,P<0.01)和围术期应用抗凝药(HR=1.70,95%可信区间1.22 ~2.37,P<0.01)为DES置人术后1年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未出血患者比较,出血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全因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ES置入术后1年出血事件并不少见,且与全因死亡及MACCE增加相关,早期应识别出血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高危消化内镜干预对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作者:胡瑞红;滕进波

    目的 探讨高危消化内镜干预对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入选服用华法林同时需行高危内镜操作的患者148例,术后分为早期抗凝组73人(术后8h内恢复抗凝治疗)和延迟抗凝组75人(术后第3d恢复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和血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9%vs.4.00%,P=0.304),早期恢复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OR值为1.28,延迟抗凝组血栓事件发生率较r(12.00% vs.2.74%,P=0.031),延迟抗凝血栓风险的OR值为3.83.结论 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高危消化内镜术后8h内恢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而出血风险增加相对不明显.

  • 早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张如梦;程晋成;陈甲;王轶群;薛东章;杨世泉;魏学志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2016年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共纳入2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120例纳入对照组;将脑出血后1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治疗的116例纳入治疗组.记录患者入院一般资料及随访期间缺血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性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出血事件(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的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完成时,治疗组中有1例(0.8%)患者因肺栓塞而死亡,其余缺血事件与出血事件均未造成患者死亡.治疗组中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11例(9.2%)]小于对照组[3例(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治疗组中出血事件发生率[6例(5.0%)]与对照组[4例(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于脑出血后1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安全的,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未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 回顾性分析780例首次冠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

    作者:周陶然;钱石静;沈筱云;黄之训

    目的:探讨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患者1年内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调查2009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入院的病例(剔除可影响凝血的合并用药和基础疾病).分析导致出血事件和严重出血事件(导致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总共780例,其中出血43例,严重出血11例.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比较,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皆无差异.严重出血组和出血组比较,有糖尿病者分别占63.6%和26.3%,平均年龄分别为72.6岁和64.5岁,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总体出血事件,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无影响.对于严重出血事件,年龄、糖尿病可能是影响因素.

  • 支架辅助与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比较

    作者:向斌;向华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对比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12月间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共2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26~ 74岁.按照治疗是否采用支架辅助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支架辅助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栓塞16例为A组,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7例为B组.分析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2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在出院后4~7个月血管造影复查结果显示,A组患者动脉瘤复发率为12.50%(2/16),B组为42.86% (3/7),A组动脉瘤复发率较B组有所降低,但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2.50%,B组为14.2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6.25%,B组为14.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辅助介入治疗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栓塞治疗颅内宽动脉瘤的手术方式,不会增加出血和血栓栓塞风险.应用支架辅助对患者进行治疗,有降低动脉瘤复发率的趋势,能否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 达比加群服药患者出血风险的实验室检测

    作者:王婵娟;杨硕;张捷;乔蕊

    目的 观察常规凝血试验结果与血浆达比加群浓度的相关性,寻找合适的试验用于监测达比加群服药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 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至2017年使用达比加群抗凝的49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其出血发生率.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制成正常混合血浆(NPP),分别向1 mL NPP中加入0~1 000 ng/mL浓度梯度的达比加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稀释蝰蛇毒时间(dRVVT).另外收集3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全血,做相同的加药处理后进行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结果 服用达比加群的NVAF患者的出血发生率高达28.6%,以消化道出血居多.APTT、dRVVT、TEG的R时间(R)和凝血指数(CI)结果与血浆达比加群浓度相关性良好,其中,dRVVT的敏感性强,APTT次之,R和CI敏感性较差.结论 APTT和dRVVT在监测达比加群出血事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临床寻找合适的停药时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 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及出血事件影响观察

    作者:朱林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单用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的效果及出血事件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50例急性STEMI合并DM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组25例,均接受PCI术,对照组在PCI术前静注替罗非班、肝素钠,观察组在PCI术前静注比伐芦定,比较两组血流灌注、心功能及出血事件.结果 观察组〔LVEF、LVEDD、LVESD〕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血事件率8.00%比对照组28.00%低(P<0.05).结论 单用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用于急性STEMI合并DM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比伐芦定能降低患者出血事件率.

  • 血液透析患者阿司匹林出血事件的meta分析

    作者:聂晟;谢迪;李璐;梁敏

    目的:明确阿司匹林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出血风险.方法:检索数据库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关于阿司匹林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所有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采用 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686例患者,有44例发生出血事件,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4例,OR(95%CI)=0.90(0.47~1.72),P=0.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患者中有104例发生透析血管通路血栓事件,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65例,OR(95%CI)=0.37(0.16~0.84),P=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发现阿司匹林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的出血风险,同时阿司匹林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栓形成的风险.

  •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汤毅;陈魁;党瑜华;姜正明;崔健健

    目的 探讨高维持剂量(150 mg/d)氯吡格雷与替格瑞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筛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CYP2C19基因型慢代谢患者64例,分为两组;A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150 mg/d,B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维持量180 mg/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h、30 d光比浊法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IPA)值.随访30 d观测两组的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 替格瑞洛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强于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组(P<0.01),氯吡格雷组发生2例MACE事件,替格瑞洛组无发生;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结论 在氯吡格雷慢代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替格瑞洛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但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

  • 强化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出血风险的研究

    作者:相银;张晓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能否减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72例和强化组63例,强化组口服瑞舒伐他汀,每日20 mg,从术前2d开始进行预处理,2d后每日20 mg,服1个月,常规组术前每日10 mg,从术前2d开始,术后长期服用.两组手术前后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的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强化组出血发生率28.6%(18/63);常规组出血发生率13.9%(1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强化组出血发生率38.1%(24/63),常规组出血发生率18.1%(1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增加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事件发生率.

  • 抗焦虑抑郁治疗对“双心”疾病患者抗血小板出血风险的意义

    作者:吴斌;邱春光;韩战营;卢文杰;陈晓杰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治疗能否减少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方法:选择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34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抗血小板,63例)和B组(常规抗血小板+抗焦虑抑郁,71例),分别观察两组3个月和12个月的出血情况.结果:3个月A组出血发生率28.57%(18/63),SAS(SDS)量表平均得分(68.23±11.45);B组出血发生率9.86%(7/71),SAS(SDS)量表平均得分(61.17±10.6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A组出血发生率33.33%(21/63)例,SAS(SDS)量表平均得分(70.01±8.28);B组出血发生率12.68%(9/71),SAS(SDS)量表平均得分(56.98±9.7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焦虑抑郁治疗能显著减少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常规抗血小板的出血事件发生率.

  • 冠脉搭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远期出血事件发生的相关预测指标

    作者:吴丹娜;朱艳;余成;韩方璇;徐萍

    目的:预测冠脉搭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远期发生出血事件的预测参数及界值.方法:对冠脉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且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90例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是否发生事先预定的出血事件.结果:体重指数[OR=1.276,CI(1.025,1.589),P<0.05]与远期出血事件发生呈正相关,体重指数27.04 kg·m-2[ROC曲线下面积0.661,CI(0.498,0.825),灵敏度0.385,特异度0.922]是预测界值.结论:应控制体重指数不超过27.04 kg·m-2以减少冠脉搭桥术后远期发生出血事件的可能性,本实验未得到血栓弹力图指标对其的预测价值,存在与以往研究得到的PCI术后患者的预测指标和界值不一致的可能性.

  • PCI术后患者PON1-126C>G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所致出血事件的影响研究

    作者:吴妍;张哲弢;史天陆;余华;唐海沁;许杜娟

    目的:研究PCI术后患者PON1-126C>G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某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收集全血,提取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进行PON1-126C>G、CYP2C19*17基因型分析;采用HPLC-UV法测定羧酸氯吡格雷代谢物(CLPM)血药浓度;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随访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的出血事件.结果:共纳入384例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PON1-126G突变型即CG+ GG基因型分布频率在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28.57% vs.13.47%,x2=4.712,P=0.046);CYP2C19* 17突变型即C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10.71% vs.2.30%,x2=6.462,P=0.041).结论:PON1-126 CG+ GG基因型与PCI术后12个月内氯吡格雷所致出血事件发生显著相关,该基因型检测可有效预测出具有出血风险的高危患者,从而调整氯吡格雷给药方案,改善预后.

  • 高危消化内镜干预对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作者:滕进波;胡瑞红

    目的:探讨高危消化内镜干预对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入选服用华法林同时需行高危内镜操作的患者148例,术后分为早期复用抗凝组73人(术后8 h内恢复抗凝治疗)和延迟复用抗凝组75人(术后第3天恢复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和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9.59%vs.4.00%,P=0.304),早期恢复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OR值为1.28,延迟恢复抗凝血栓事件发生率较高(12.00%vs.2.74%,P=0.031),延迟恢复抗凝血栓风险的OR值为3.83。结论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高危消化内镜术后8小时内恢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而出血风险增加相对不明显。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车玫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两种抗凝剂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42例,华法林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3d后D二聚体(D-D)下降百分比、D-D恢复时间、左心室心尖血栓消失时间、治疗后3个月血栓消失数、INR以及新发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 利伐沙班组3d后D-D下降百分比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D-D恢复时间和血栓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华法林组(P<0.05);利伐沙班组3个月后血栓消失率高于华法林组;治疗3个月后,利伐沙班组INR值和INR达标率分别为(2.62±0.43)和69.05%,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利伐沙班组新发血栓栓塞l例,出血事件2例,华法林组新发血栓栓塞4例,出血事件7例(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可缩短D-D恢复正常时间,提高INR达标率,减少出血事件,较华法林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 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杨红丽;刘华云;严亚林;彭丁

    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集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均行PCI治疗,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双抗用药1年,观察组双抗6个月后开始慢慢减少阿司匹林应用,3个月后完全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共用药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年PT、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变替格瑞洛单抗用药至1年相比双联1年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作用类似,但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能有效减少出血发生,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 梗阻性黄疸围术期出血事件及凝血动态观测及护理干预

    作者:祝晓莲;汪细平

    目的 调查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出血事件及凝血情况,探究相关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5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其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差异.根据其围术期护理方式分为出血护理组(n=80)和常规护理组(n=74)两组对比其出血事件发生率和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54例受试患者术后30 d内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11.7%(18/154),其中术后30 d内胃肠吻合口出血8例(5.2%),腹腔内弥漫性渗血6例(3.9%),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例(1.9%),迟发性胆道出血1例(0.7%);术后第3天,所有受试者除Fbg水平较术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PT、KPTT等凝血指标及D-D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4周内,常规护理组胃肠吻合口出血率、腹腔内弥漫性渗血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率、迟发性胆道出血率均略低于出血护理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5.0% VS 18.9%(P<0.05).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的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出血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围术期出血事件.

50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