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视野检查评估黄斑裂孔患者内界膜剥除术后黄斑区视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曾仪;齐越;刘武

    近年来内界膜剥除术在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提高黄斑裂孔手术愈合率中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可.但这种操作是否会带来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值得商榷.因此,内界膜剥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功能评估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微视野计(microperimeter)作为评估黄斑功能的一种重要检测手段,能够良好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的功能.本综述总结黄斑裂孔术后利用微视野检查评估内界膜剥除对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认为内界膜剥除术对视网膜功能有一定影响,既有机械损伤因素,也有染色剂毒性因素.并比较了微视野检查与其他视网膜视功能检查之间的区别,认为微视野与其他视网膜功能检查各有优缺点.第三代微视野计(MP-3)的问世将为微视野技术未来的应用带来前景.

  • PASCAL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董明霞;王林洪;李冬育;董如娇;赵霞;韩俊莹;陈芳

    目的 观察Pattern Scan Laser(PASCAL)模式扫描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短期疗效.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DME患者80例(135眼).方法 40例(70眼)采用PASCAL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2 mg,为治疗组;40例(65眼)采用传统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DME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通过诊断验光、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微视野计(SLO)检查随访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及黄斑中心10°范围内平均光敏感度变化情况.主要指标 BCVA(logMAR)、CMT及黄斑中心10°范围内平均光敏感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BCVA、CMT、黄斑区10°范围平均光敏感度的治疗有效及显效眼数总和较对照组多(治疗组分别为62眼、64眼、60眼,对照组分别为42眼、47眼、30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X2=10.60、8.42、38.83,P=0.010、0.005、0.023).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91.40%、85.7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30%、72.30%、46.1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BCVA(logMAR)及黄斑区10°范围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为0.400±0.700、16.000±13.500,好于对照组(0.600±0.900、12.500± 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12、0.695,P=0.010、0.005).治疗组CMT(325±125) μm,与对照组(350± 125)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0,P=0.223).结论 PASCAL激光联合IVTA治疗DME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氪离子激光治疗模式,具有治疗后可快速提高中心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厚度,明显降低激光对黄斑区视敏度损害的优势.

  • 弱视儿童黄斑微视野的研究

    作者:周琼;王文华

    目的 用黄斑微视野计方法 分析儿童弱视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光敏感度及固视性能变化,探讨黄斑区视网膜功能与弱视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例(26眼)弱视儿童治疗前后1个月进行40个位点刺激的黄斑微视野检测.分析黄斑100以内区域的光敏感度及固视程度变化.治疗前后检查佳矫正视力.结果 治疗1个月后21眼光敏度增加,视网膜黄斑100内光敏感度与视力变化呈正相关(r=0.451,P=0.010),光敏度值变化越大,视力提高越明显.22眼注视稳定程度显著提高(t=-2.540,P=0.018).结论 黄斑微视野仪检查提示:儿童弱视与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 双眼局限性脉络膜凹陷症1例

    作者:蔡志鹏;宋柯;张红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是近几年新命名的一种临床少见的脉络膜结构异常.因病因不明,且患者多无临床症状,目前只能依靠形态学诊断.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广泛应用,此类病变逐渐被更多人所发现,现将我院确诊的一例双眼FCE病例报告如下.

  • 用扫描激光检眼镜检测正常人中心10°微视野

    作者:喻晓兵;龙力;师自安;戴虹

    目的建立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测定微视野的方法,并测定不同年龄正常人中心10°视网膜光敏感度,计算年龄与平均光敏感度的相关关系.方法用德国Rodenstock SLO对80例160眼17~85岁正常眼进行中心10°微视野检测.结果 SLO可清晰观察后极部眼底情况.正常人各年龄组中心10°平均光敏感度与性别、眼别、象限别无关(P>0.05).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随年龄增加呈直线下降,年龄(x)每增加10岁,平均光敏感度(y)下降0.055dB,即y=30.9-0.055x.结论 SLO微视野检查将眼底解剖部位与光敏感度相对应,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正常值的测定为进一步研究黄斑部病变时光敏感度的变化提供依据.

  •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微视野检查

    作者:徐剑;俞存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微视野检查特征.方法 应用MP-1微视野仪(Nidek TeclnnoIogles Vigonza Italy-MP-1)检测了11例(19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记录患眼的固视情况,以及中心20度的光敏感度.结果 特发性黄斑裂孔周围的四个象限的黄斑20度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明显下降,四个象限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P-1微视野计检查可以量化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黄斑区MS,并为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

  • 视神经萎缩患者微视野固视性质分析

    作者:王欣玲;李娜然;夏德昭

    目的 分析视神经萎缩患者的周视性质.方法 选择各种原因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患者79例119只眼,分别以检眼镜法和Nidec MP-1微视野仪检测其固视性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检眼镜法检测,73只眼表现为中心固视,46只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以微视野法检测,73只眼表现为稳定的中心固视,46只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其中相对不稳定固视23只眼,不稳定固视23只眼.中心固视眼视力明显好于中心外固视眼(P<0.05).结论 检眼镜法检测视神经萎缩患者的固视性质时可以明确区分中心固视和中心外固视,微视野法则可以进一步对固视的稳定性加以分析.

  •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功能研究

    作者:俞素勤;王卫峻;许迅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利用MP-1微视野计对湿性AMD患者进行微视野检查,检测患眼的固视状态及视网膜光敏度,并分析病变性质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的39眼湿性AMD接受了微视野检查,发现大部分患眼已形成旁中心注视,并且固视稳定性发生改变.黄斑区20°范围的平均视网膜光敏度下降,不同病理改变区域视网膜光敏感度不同,典型与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之间、出血与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之间的视网膜光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种不同病变之间视网膜光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湿性AMD患者的视功能较差,固视稳定性下降,旁中心固视形成,治疗此类患者时应尽可能保留其残余视功能,延长其有用视力的使用时间.

  • 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阈值敏感度测定

    作者:干蔚瑾;张士胜;王晶;李娜;王玲

    目的 探讨正常人眼黄斑区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方法 使用激光扫描检眼镜,对61人61只正常眼进行微视野检查,测量黄斑区10°范围内40个点的阈值敏感度以及黄斑注视情况.分析视网膜不同部位及年龄与视觉敏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距中心凹相同距离、不同方位的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距中心凹距离和年龄分别与局部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呈负相关.距中心凹距离每增加1°,视网膜阈值敏感度下降0.34 dB;年龄每增加10岁,阈值敏感度下降0.40 dB.正常人眼均为中心凹注视.注视点稳定性以协方差矩阵值(|s|)表示,95%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0.12度4.结论 在黄斑区10°范围内,距中心凹距离和年龄对视网膜阈值敏感度有显著影响.测量局部视网膜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可作为视功能指标用于黄斑病变的随访和疗效判断,也有助于在黄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保护注视点.

  • 微视野计下黄斑疾病低视力康复训练研究进展

    作者:王建伟;接传红;孟宁

    黄斑疾病随着中心暗点发展,可引起中心视力丧失、阅读速度及固视稳定性下降.目前,退行性黄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仍无令人满意的效果,多项研究证实生物反馈治疗对视觉康复的有效性.微视野计利用黄斑疾病患者对中心暗点的大脑皮质可塑性和神经感觉适应可提高视功能,并为更新、更易管理的视觉辅助治疗奠定基础.本文从微视野计对黄斑疾病中心暗点的研究、视觉皮质可塑性、微视野计下低视力康复训练机制及临床研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应用MP-1微视野计评估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损害

    作者:王雯倩;石砚;王欣;张纯;黄萍

    背景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和影像学研究证实,青光眼患者早期即存在黄斑区神经纤维层结构的改变,但目前青光眼的功能检测主要依靠心理、物理学检查的自动静态视野计,不能反映病变早期相对应的损害.MP-1微视野计是一种定量评估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的方法,较普通视野计更为敏感. 目的采用MP-1微视野计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及正常眼的黄斑区视网膜MS进行对比研究,观察POAG患者和CACG患者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的功能变化. 方法 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患者126例126眼,其中POAG患者50眼,CACG患者23眼,正常对照眼53眼.使用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和微视野检查,选用Macular 10°程序,检测并比较POAG、CACG和正常对照组患者黄斑中心2°、6°和10°环(内、中、外环)的视网膜MS,同时对各组受试者黄斑中心6°范围内4个象限的视网膜MS进行分析.结果 POAG组患者黄斑中心2°、6°、10°范围内及全黄斑区的MS分别为(15.09±3.03)、(15.72±3.22)、(13.99±3.63)和(14.91±3.07) dB,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7.29±1.59)、(18.05±1.24)、(16.76±1.89)和(17.37±1.46)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CACG组黄斑中心2°、6°、10°环及全黄斑区的MS分别为(16.00±2.39)、(15.83±2.63)、(14.45±3.15)和(15.42±2.54)dB,其中6°、10°环及全黄斑区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3、0.011).各组黄斑中心6°环4个象限的MS分析表明,POAG、CACG组颞下象限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2),但POAG组和CA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POAG组鼻下象限的M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CACG组鼻下象限MS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POAG组颞下象限MS明显低于鼻上象限和颞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16),CACG组4个象限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OAG患者和CACG患者在患病早中期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已发生轻度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损害主要在颞下象限和鼻下象限,POAG患者的视功能损害较CACG患者更为严重.

  • 脉络膜新生血管经TTT治疗前后微视野变化

    作者:董凌燕;王玲;王康孙;朱彩红;干蔚瑾

    目的 应用微视野检查技术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前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 12例13只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证实有CNV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和高度近视患眼,在接受TTT治疗前后分别行微视野检查.结果 TTT治疗前,6眼有相对暗点,7眼有绝对暗点.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6眼TTT前检出相对暗点的患眼中,治疗后视力提高者4眼,1眼视力下降,1眼视力无明显变化;6眼中5眼TTT治疗后激光照射处视网膜的光敏度提高,1眼降低.所有被检出有绝对暗点的患眼治疗后视力均无明显变化,视网膜的光敏度不变.结论 微视野检查能客观评估TTT治疗CNV的疗效.

  • 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固视、微视野和mERG的检测

    作者:陈晶华;黎晓新;徐秀兰

    目的用激光扫描眼底镜检测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固视、微视野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比较这几种方法评价黄斑功能的可靠性.方法实验采集了因老年特发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的12例患者,手术前后的固视、微视野、mERG的检测资料.用Rodenstock的激光扫描眼底镜(SLO)进行固视和微视野的检测.用Rodenstock的RETIscan 3.12系统进行mERG测定24°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 kernel).结果12例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远视力提高6例,不变4例,下降2例;近视力提高9例,不变2例,下降1例.术前为非中心凹注视10例,术后注视改善7例,无改善3例;术前即为中心凹注视2例.术后光敏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O.05.mERG:黄斑裂孔术前三维视觉山表现为火山口形状,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可观察到视觉山恢复的患者4例,术后视觉山形状无明显改善8例.mERG的中心1、2环的值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手术后的远近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固视和微视野对于检测黄斑功能的改变比较敏感,其中微视野改善更明显.mERG无明显改变,在检测黄斑功能方面受到变异性、固视等诸多因素影响.

  • 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对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冀垒兵;许正华;肖云;张燕;张小玲;刘李平;闾雯娟;渠兰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对视力、视野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此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的、对临床中发现的中间、后部或全葡萄膜炎治疗的特征性对照研究.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患者132例248眼,接受视力、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微视野检测.结果: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与视力、视野的损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不同类型的黄斑水肿对应不同的视力损害:不伴有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的囊腔型可产生中等程度的视力损害,平均10个字母;不伴有囊腔而仅有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型可产生更大程度的视力损害,平均19个字母;而同时伴有囊腔、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的黄斑囊样水肿型可产生大程度的视力损害,平均26个字母.入选的所有黄斑水肿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视野损害:与黄斑中心凹的的厚度密切相关,即厚度越大,视野损害的范围越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具有囊腔关系不大.结论:黄斑水肿对应的视功能损害提示我们在以后的葡萄膜炎治疗过程中,对黄斑水肿的治疗也应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去关注;对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的视功能损害评估,应该从视力和微视野两方面关注.

  • 不同染色剂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IMH手术前后微视野的变化

    作者:冯超;吴建华;阎静;徐冲

    目的:观察研究应用不同染色剂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手术治疗前后黄斑区微视野的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50例5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应用曲安奈德(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 )或吲哚青绿( indocyanine green,ICG)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前后黄斑裂孔的闭合情况、佳矫正视力以及微视野的改变。
      结果:术后随访6mo,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TA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76%、未闭合但裂孔平复16%、未闭合8%;ICG组黄斑裂孔完全闭合72%、未闭合但裂孔平复16%、未闭合12%,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央20o范围内黄斑微视野视网膜敏感度得到明显提高,TA组较ICG组更为明显。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可有效的促进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闭合、明显改善黄斑区视网膜敏感度以及视力。黄斑区微视野检查可以较好的随访评价IMH手术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情况。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微视野固视性质分析

    作者:王欣玲;史铭宇;冯莉;阎启昌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眼的微视野固视性质.方法:选择NAION患者23例27眼,分别以检眼镜法和Nidek MP-1微视野仪检测其固视性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检眼镜法检测,18眼表现为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以微视野法检测,18眼表现为稳定的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其中相对不稳定固视6眼,不稳定固视3眼.中心固视眼视力明显好于中心外固视眼(P<0.05).结论:检眼镜法检测NAION患者的固视性质时可以明确区分中心固视和中心外固视,微视野法则可以进一步对固视的稳定性加以分析.

  • 微视野在急性全葡萄膜炎激素冲击治疗前后的应用

    作者:李璇;刘茁

    目的:评价微视野在急性全葡萄膜炎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为微视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就诊时间在发病5d内的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53例106眼。采集激素冲击治疗前,激素冲击治疗后1,3,7d;1,3mo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微视野图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及Flare检查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并分析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视力、光敏感度参数的变化、黄斑区水肿由严重到消退的过程及房水细胞值的变化。结果: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治疗,炎症逐渐消退,激素冲击治疗后1,3,7d;1,3mo采集数据较激素冲击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于不同时期视力逐渐提高;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由281±61μm变为149±43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0);Flare结果由213.9±13.8变为18.2±2.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微视野可客观揭示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后眼的视力及光敏感度的变化,为急性全葡萄膜炎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的观察提供重要信息。

  • 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微视野的改变

    作者:陆宇杰;蔡小军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之前黄斑区视功能状态.方法:选择来我院眼科行眼部检查无视力改变及眼底异常的DM患者70例140眼(20~<30岁8例16眼,30~<40岁18例36眼,40~<50岁24例48眼,50岁以上20例40眼);正常人80例160眼(20~<30岁20例40眼,30~<40岁20例40眼,40~<50岁20例40眼,50岁以上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MP-1微视野计对正常组和DM组行眼底成像和黄斑部微视野检查,记录受检眼黄斑2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2°和4°固视稳定性及固视点位置.结果:20~30岁中,DM组和正常组黄斑20°范围内MS值分别为15.32±1.82、19.41±0.32dB;30~40岁中,糖尿病组和正常组MS值分别为14.93±2.11、18.92±0.73dB;40~50岁中,MS值分别为14.55±2.84、18.21±0.53 dB;50岁以上组,MS值分别为13.21±2.25、17.14±1.21 dB;同一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检者均为中心固视.正常组共160眼,固视稳定眼124眼(77.5%),固视相对不稳定眼36眼(22.5%);糖尿病组共140眼,固视稳定眼109眼(77.9%),固视相对不稳定眼31眼(22.1%),两组固视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49,P>0.05).结论:DM患者在出现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之前,黄斑区视功能已受到损害,其20°范围内视网膜光敏感度已受到损害;但其固视位置及固视稳定性相对正常人而言尚无明显改变.

  • 玻璃体切除联合非翻瓣内界膜转位手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

    作者:叶小健;胡仔仲;顾珣沂;梁慷;刘庆淮;谢平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带蒂的非翻瓣内界膜(ILM)转位手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12/2017-02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10眼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确诊为大直径MH患者(MH>400μm),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转位术.术前、术后1d,1wk,1、3、6mo随访SD-OCT、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微视野检查.结果:患者裂孔闭合率为100%;术前 BCVA(LogMAR) 1.19±0.54,术后视力提高显著,末次随访0.70±0.50(P=0.005);黄斑8°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MS)值术前3.14 ± 4.52dB、术后末次随访8.91 ±5.53dB(P=0.008);黄斑2° MS值术前1.46 ± 2.94dB、术后末次随访6.33 ± 4.90dB (P=0.008).术前固视不稳定8眼,术后末次随访固视不稳定1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转位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大直径MH,具有较高的裂孔闭合率,术后视功能改善显著.

  • 复方樟柳碱治疗AION的微视野研究

    作者:曹小鹏;陈世军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 hydrobromide injection)治疗前部缺血性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微视野的临床疗效.方法:AION患者66例107眼,采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2mL,1次/d,10d一个疗程,基础疗程为四个,依照病情可增加1~2个疗程,观察眼底视盘形态与视功能改变,以反映其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采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四个疗程后,视力恢复有显著疗效者约55%,治疗第三、四疗程与第一、二疗程比较,视野缺损度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第四疗程视功能恢复佳.结论:复方樟柳碱可以有效改善AION患者的视力和视野缺损度,是一种治疗AION方便、快捷、安全的方法.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