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iR-146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贾婷婷;王露楠

    微小mRNA( miR)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过作用于相应m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在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关于miR-146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的研究备受关注.在此对miR-146a与几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及其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 肠道菌群调控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琼英;陈高莉;辛力华;江泽友;熊大迁;张朝明

    肠道菌群和宿主的共生关系是物种经历数百万年共同进化的结果,它们甚至作为宿主的一部分参与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进程.人体免疫是贯穿生命始终的机体防御系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肠道菌群对人体免疫的稳态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做一简单阐述,以期医务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加深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 拷贝数变异及其检测技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子燕;李永哲

    拷贝数变异是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结构变异,为个体间基因差异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基因芯片及基因测序技术的成功研发,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技术也日益标准化、自动化,也使得拷贝数变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复杂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定点分析技术和基于全基因组水平的分析平台.目前拷贝数变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多集中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受限于检测技术和检测成本,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适配子技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开宇;兰小鹏

    适配子是能通过特定三维结构与多种靶标紧密结合的寡核苷酸或肽.由于具有亲和力高,特异性好,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结构稳定,易合成等优点,适配子替代传统抗体,在多种疾病的基础研究、药物筛选、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对适配子技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

  • 部分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娅;何成禄;段勇

    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不少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被发现,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还存在诸多的挑战,但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已被逐步认识.

  • IgG亚类检测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萍;李永哲

    免疫球蛋白G(IgG)是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IgG抗体又分为IgG1、IgG2、IgG3和IgG4 4个亚类,IgG亚型的缺陷或比例失调是引起免疫反应的1项指征,4个不同的亚类抗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lgG抗体及亚类认识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定义及研究,使IgG亚类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梁艳;杨再兴;仲人前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引起自身组织损伤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在此从遗传、环境、免疫调节和受损靶细胞的作用等方面对AID新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进一步加深对AID发病机制的认识,为AID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C反应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韩杨;崔天盆;程贵莲;万彬彬

    凋亡细胞清除缺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 CRP)与死亡或受损细胞上的磷酸胆碱及相关分子结合,具有重要免疫调节功能。 CRP作为可溶性调理素通过活化补体和(或)与免疫球蛋白受体FcγR结合,促进病原体和凋亡细胞或核抗原清除,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因此CRP在自身免疫和炎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临床上CRP水平也是一个敏感的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指标,可用于活动性自身免疫病的评估和诊断。

  • 什么是Fas/FasL系统?

    作者:秦雪

    问:什么是Fas/FasL系统?答:Fasrymndri t Fas配体(FasL)是细胞表面的两种跨膜蛋白.目前研究认为FasL是死亡因子,Fas则是它的受体.当一个细胞的FasL与另一个细胞的Fas结合时,可以导致表达Fas的细胞凋亡.Fas又称Apo-1,即CD95分子.人Fas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q23,基因长度约25 Kb,人Fas cDNA长度为2 534 bp.人FasL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q23,基因长度约8 Kb.Fas/FasL系统与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发生、移植物耐受等均有密切关系.

  • 血清游离κ、λ轻链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价的意义

    作者:叶芸;李苏亮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及准确评价疾病活动性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活动期RA患者中血清游离κ、λ轻链明显升高,对RA疗效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2].但应用血清游离κ、λ轻链评价RA疾病活动度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对活动期和稳定期RA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游离κ、λ轻链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游离κ、λ轻链在评价RA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

  • 2006-2011年中国临床实验室检测自身抗体的室间质量评价

    作者:张瑞;张括;王露楠;谢洁红;李金明

    目的 评价我国临床实验室检测自身抗体的能力.方法 每年进行2次室间质量评价,每次发放5支质评样本;要求各临床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并回报抗核抗体(ANA)定性结果、核型、滴度、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定性结果,同时计算各项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2006-2011年期间采用IIF检测ANA的实验室比例从77.6% (149/192)增长到82.2%( 342/41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ANA的实验室比例在14.5% (53/365)至16.0%( 52/326)之间.用IIF法检测ANA阳性符合率在2006-2011年期间均在98%以上,ELISA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均在90%以上,IIF法每年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ELISA.ANA核型仅为颗粒型的质评样本,除0613和0624号样本外,核型回报结果正确率均>90%.ANA核型仅为均质型的样本,核型回报结果正确率均≥95%.ANA核型为着丝点型的样本,2007年核型回报正确率仅为88.5%( 161/182)、79.0% (147/186),2010年提高到98.4% (299/304),核型回报正确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各阳性样本中,报告滴度代码结果为中位数的实验室比例低的仅为36% (94/261),高的为85.5%( 224/262).抗ENA抗体总符合率均>90%,dsDNA抗体总符合率均>85%.结论 IIF法是我国临床实验室进行ANA筛查的主要方法,其次为ELISA,2种方法对ANA定性回报的结果均较为理想.临床实验室对单一着丝点核型的判断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滴度结果的报告尚不理想.ANA检测还有待标准化.

  • 临床14 282份标本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胡朝军;李永哲;佟大伟;张蜀澜

    目的 探讨就诊人群中抗核抗体(ANA)、抗心肌抗体(HM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等自身抗体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与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 282份临床血清标本中ANA、HMA、PCA、SMA、LKMA和AMA,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AMA-M2亚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这些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NA、HMA、PCA、SMA、LKMA、AMA和AMA-M2在14 282例就诊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41.23%、0.19%、3.26%、10.25%、0.11%、11.90%和6.96%.女性中ANA、AMA和AMA-M2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人群中ANA、PCA、SMA、AMA和AMA-M2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SMA为P<0.05,其余P<0.01).在系统性硬皮病(SSc)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ANA阳性率达94.6%和93.9%,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SMA阳性率64.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AMA和AMA-M2阳性率高,分别为83.2%、70.2%,但其他疾病中也有5.4%~22.6%和1.8%~12.9%不等的阳性率.结论 SLE、SSc、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和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中的主要阳性抗体为ANA,AIH患者主要为ANA和SMA阳性,PBC患者主要为ANA、AMA和AMA-M2阳性.但是,同一种自身抗体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如AMA可出现在AIH、SS和PM/DM中;一种AID可同时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如AIH患者可出现ANA、SMA、AMA和AMA-M2同时阳性.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综合分析,重视抗体滴度在AID诊疗中的作用,以避免片面根据某种自身抗体阳性所致的误诊.

  •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作者:王露楠;邓巍;李金明

    目的 评价全国临床实验室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能力.方法 每年进行2次室间质量评价,每次发放5支质评样本;要求各临床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并回报检测结果、所用检测方法、仪器和试剂资料;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各实验室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将结果反馈给各实验室.结果 70%以上的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谱,2003-2005年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4.1%、93.0%和98.6%.对单一核型,包括均质型、颗粒型等检测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混合核型的检测.阳性样本,各实验室回报的滴度存在很大差异.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的实验室占90%以上,检测结果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检测整体成绩均接近或超过90%.结论 抗核抗体的检测还有待于标准化.通过抗核抗体谱临床检验实验室间质量评价,可及时发现参评实验室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不断提高检测质量.

  • 抗核抗体筛查试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仁芳;胡朝军;张蜀澜;白伊娜;宋宁;李丽君;李永哲

    目的 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筛查试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的相关性.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作为ANA筛查试验,用免疫印迹法(LIA)作为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对500份临床就诊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IIF-ANA和LIA-ANAs检测结果分为4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同时收集IIF-ANA~-/LIA.ANAs~+组标本,使用ELISA、双向免疫扩散法(DID)进行特异性抗体复查.结果 500份患者的标本中IIF-ANA~+/LIA-ANAs~+组为247份,IIF-ANA~+/LIA-ANAs~-组为86份,IIF-ANA~-/LIA-ANAs~-组为152份,IIF-ANA~-/LIA-ANAs~+组为15份.IIF-ANA~+/LIA-ANAs~+组中IIF-ANA滴度以≥1:1 280为主,占48.2%,1:80-1:160占23.9%,1:320-1:640占27.9%.在167例IIF.ANA~-患者中LIA-ANAs~+占9.0%(15/167),15份IIF-ANA~-/LIA-ANAs~+标本中:包括11份抗SSA抗体和抗R052抗体阳性,并与ELISA、DID法复查结果基本一致;抗组蛋白(Histone)、抗Scl-70、抗Jo-1、抗线粒体-M2(AMA-M2)抗体阳性各1份.LIA-ANAs与ELlSA、DID的阳性符合率为100%、69%.且IIF-ANA~-/LIA-ANAs~+组患者经临床资料分析明确诊断自身免疫病(AID)者为8例.86份为IIF.ANA~+/IJA.ANAs~-的标本,以1:80~1:160的滴度为主(50.0%),荧光模式以均质型(H)为主(36.1%),其与IIF-ANA~+/LIA-ANAs~+组比较[1:80~1:160的滴度占23.9%,荧光模式均质型(H)占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12.42,P均<0.05).结论 ANA临床检测中町先以筛查试验进行检测,若阳性,再进行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但足,对于临床疑似AID的患者,无论ANA初筛试验阴性与否,均需进行各种针对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不能完全替代ANA的筛查试验.

  • 临床标本抗核抗体102 651例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周仁芳;胡朝军;张蜀澜;李丽君;董晓娟;李永哲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在自身免疫病(AI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02 651份来自2004年至2008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患者血清标本中的ANA(男女比例1:3,平均年龄41岁).选取符合AID诊断的患者3 064例,其中:SLE 1 757例、干燥综合征(SS)2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518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150例、系统件硬化症(SSc)17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0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4例及强直性脊柱炎(AS)66例.疾病对照组 560例,其中:炎症性疾病452例和肿瘤108例.分析ANA在不同性别、年龄(≤20岁组、21~49岁组、≥50岁组)和AID患者中的阳性率、滴度以及荧光模式的分布.结果 在102 651份检测标本中,ANA阳性率为49%,其中男性为26%,女性为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652.84,P<0.01).不同年龄组间ANA阳性患者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46%、21~49岁组50%、≥50岁组47%,χ~2:108.68,P<0.01).ANA 阳生患者荧光模式分析表明,单一荧光模式以斑点型(34%)和均质型(16%)为主,混合荧光模式以斑点/均质型为主(16%).而AID组中的SLE、SS、RA、PM/DM患者单一荧光模式以斑点型为主(分别为32%、40%、28%、31%),PBC患者以核膜型、着丝点型为主(分别为36%、14%).AID患者的ANA阳性率为82%,与疾病对照组(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14.15,P<0.01).其中SLE的阳性率高为94%.AID患者滴度以≥1:160为主,疾病对照组患者以1:80滴度为主.结论 临床就诊患者中ANA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不同AID患者中的ANA阳性率和滴度均存在差异,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视ANA滴度在AI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另外,ANA阳性患者的荧光模式旱现多样性,特别是某些特殊荧光模式对AID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仅根据荧光模式来判断AID则有一定的片面性.`

  • 三种不同固相化方法用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测定的研究

    作者:虞伟;张瑾;顾晨曦;贾丽;李晓军;武建国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疾病,该病以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自schellekens等合成环瓜氨酸肽(CCP)并用于抗CCP抗体检测后,其已成为RA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1-4].

  • 自身抗体预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功能的新进展

    作者:刘琳;李伯安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之前的无症状期可出现自身抗体,尤其对于具有遗传易感风险的个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在疾病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器官受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特征分析

    作者:王述进;刘旭峰;黎国红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s,AS)是两种常见的、独立的风湿免疫病.RA是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女性多发;AS是一种以肌腱附着点为病理基础,以骶髂关节和慢性脊柱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临床罕见两病同时共存于同一患者,现报告一例RA合并AS患者的临床诊断特征并复习文献.

  •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动态观察

    作者:马雄;邱德凯;彭延申;李恩灵;陈晓宇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方法以同种系S-100肝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两次予小鼠腹腔注射,并观察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肝组织学分级的动态变化.将S-100肝抗原层析分离后研究T细胞的自身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小鼠在首次腹腔免疫2 wk后即可见到炎症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的浸润;首次注射后4 wk后组织学改变达高峰,组织学病变的消退较慢;血清AL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组织学改变相似;体外可证实对S-100抗原的T细胞增殖反应.结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肝炎模型,可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 治愈糖尿病,梦想离现实有多远

    作者:朱桂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β细胞的凋亡从免疫系统识别机体细胞和外来入侵者的功能发生紊乱开始,β细胞就像任何其他的外来物质一样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所以治愈1型糖尿病也围绕着阻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和修复已受损的β细胞上.

758 条记录 4/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