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依那普利拉减轻大鼠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研究

    作者:张兵钱;王广;胡炯宇;张家平;黄跃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拉对烧伤早期内脏损害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 随机将54只SD大鼠分为烫伤组(B组)和烫伤后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依那普利拉治疗组(E1、E2、E3组),每组12只大鼠,另取6只大鼠不致伤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烫伤前及伤后6 h和12 h动脉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激酶(CK)、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B组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升高,治疗组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E2和E3组明显低于E1组;B组大鼠CK、Bun、Cr、ALT、AST均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P均<0.05),治疗组较B组不同程度降低,E1组下降明显(P<0.05),各时相点基本与正常值接近;E2和E3组下降不明显,明显高于E1组;烫伤后各组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E2、E3组较E1组更明显,E1组较B组明显升高.结论 小剂量依那普利拉能够显著减轻严重烧伤后脏器损害的程度,但对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影响.

  • 依那普利拉与硝普纳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影响的比较

    作者:陈军;郑萍;方泽民;胡敏;魏翔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拉与硝普钠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降压效果;比较二者对术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随机分入依那普利拉组(n=20)和硝普钠组(n=20),分别给予依那普利拉和硝普钠降压治疗,随后接受孙氏手术.术后,患者继续使用依那普利拉或硝普钠2d.记录两组开始降压治疗后达到目标血压的例数、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于给药前及术后24和72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依那普利拉组血压达标时间[(12.6±5.2) min]较硝普钠组[(8.1±4.8) min]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患者血压均能达标.两组死亡率和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前血浆NT-pro BNP浓度即出现升高;术后24 h高;术后72 h下降,但仍较术前高.依那普利拉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在术后24和72 h均较硝普钠组明显减少.结论:依那普利拉与硝普钠均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但依那普利拉可使术后血浆NT-proBNP浓度下降,显示出其潜在的心肌保护作用.

  • 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建议

    作者:李洁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1].其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为HPLC法,其系统适用性试验中进样溶液除了主成分马来酸依那普利外,还要加入依那普利拉和依那普利双酮两种杂质制成三种成分的混合溶液,要求马来酸峰与依那普利拉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依那普利拉、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双酮各峰的分离度应大于4.0.我们按照药典的色谱条件进样,能满足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但发现依那普利双酮的保留时间为26min,而主成分依那普利保留时间为5.5min,药典要求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即只记录至16min,这样即使样品中含有双酮杂质也因记录时间短而检测不到,系统适用性试验将失去意义.

  • 非洛地平-依那普利缓释片在健康中国人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吕伊莎;冉黎灵;吴蔚;李三望;周瑞;唐芳;余鹏;牟玲丽;程泽能

    本文通过比较国产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试验制剂与同时服用非洛地平片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两种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开放、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筛选12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人,周期间的洗脱期为14天.我们发现与普通片剂相比,复方非洛地平缓释片中非洛地平成分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而另一成分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依那普利拉则无缓释效果.

  •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文爱东;杨志福;王志睿;周伦;杨林;李薇

    目的 用HPLC-MS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随机二交叉设计试验,20例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浓度.采用SPSS及BAPP2.2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马来酸依那普利的t1/2分别为(1.33±0.22)和(1.25±0.37)h;ρmax分别为(238.59±55.40)和(230.61±78.29) μg·L-1,tmax分别为(0.70±0.20)和(0.80±0.20)h,AUC0-8h分别为(339.03±70.66)和(373.23±108.83) μg·h·L-1,AUC0-∞分别为(343.51±71.15)和(378.36±107.35)μg·h·L-1.依那普利拉的t1/2分别为(6.26±0.63)和(5.72±0.54)h;ρmax分别为(83.75±25.91)和(99.13±29.61)μg·L-1,tmax分别为(3.80±0.60)和(3.40±0.70)h,AUC0-36h分别为(812.02±181.88)和(803.35±199.50)μg·h·L-1,AUC0-∞分别为(832.99±180.85)和(817.36±201.78)μg·h·L-1,以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计算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0.84±39.6)%和(102.8±31.3)%.结论 两种制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 依那普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静;隋强君;王晨

    目的:通过 LC-MS/MS 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依那普利活性代谢产物依那普利拉浓度,研究依那普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Wistar大鼠ig依那普利15 mg/kg,采用固相萃取法对大鼠血浆样品预处理,洗脱液为甲醇、水。色谱与质谱条件为Diamond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乙酸铵(45∶55);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采用ESI(+)离子源;干燥气(N2)体积流量11.0 L/min,压力275.8 kPa,温度350℃;毛细管电压3500 V;多级反应监测(MRM)模式,正离子模式;EMV为400 eV。结果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无干扰,依那普利拉的线性范围为20~1500 ng/mL,低定量限为20 ng/mL。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血浆样本中依那普利拉的提取回收率大于85%,且无浓度相关性。经2次冻融以及冷冻14 d稳定良好。大鼠体内依那普利拉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为(8015±297.7)ng/mL·h,Cmax为(1405±269.10)ng/mL,tmax为(2.45±0.19)h,t1/2为(4.82±0.32)h,Clz/F为(2.18±0.10) L/kg·h,Vz/F为(12.63±1.31)L/kg。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通过测定代谢产物依那普利拉经时血药浓度,可以考察依那普利的药动学特征。

  •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浓度

    作者:张勇;施振国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加入内标(贝那普利拉),以含0.1%甲酸的甲醇沉淀蛋白后,进行HPLC-MS/MS分析.色谱柱为Hedera ODS-2 C18(150 mm×2.1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监测的离子质荷比分别为m/z377.2→m/z 234.3(依那普利)、m/z 349.3→m/z 206.2(依那普利拉)和m/z 397.4→m/z 351.4(内标,贝那普利拉).结果 人血浆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 ~200 ng/mL(r =0.999 9)、0.5~120 ng/mL(r =0.999 3);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1.3%.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人血浆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浓度的测定.

  • HPLC法测定复方片剂中依那普利相关物质

    作者:孙玉明;杨炳华;李岩;孙璐;钟大放

    目的建立复方依那普利片剂中依那普利相关物质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n)对依那普利的两种相关物质(依那普利拉及二酮哌嗪)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对依那普利的2种相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复方依那普利片剂中的各种物质均实现了有效的分离,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制剂中依那普利的含量测定及相关物质的限度检查.

  •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何艳艳;孙玉明;朱鹤云;高丽英;孙璐;李彩辉

    目的 研究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用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受试制剂)和悦宁定(参比制剂)后不同时刻血浆中依那普利和其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18名受试者口服含马来酸依那普利20 mg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依那普利的t_(max)分别为(0.83±0.44)和(0.93±0.37)h,ρ_(max)分别为(70.54±26.84)和(67.01±23.75)μg·L~(-1),t_(1/2)2分别为(2.13±0.52)和(2.14±0.42)h,AUC_(0-t)分别为(122.82±45.31)和(121.45±43.06)μg·h·L~(-1),AUC_(0-∞)分别为(123.77±45.36)和(122.55±43.32)μg·h·L~(-1);依那普利拉的t_(max)分别为(3.72±1.18)和(3.61±0.92)h,ρ_(max)分别为(33.14±9.72)和(34.15±10.98)μg·L~(-1),t_(1/)2分别为(8.88±1.35)和(8.99±1.09)h,AUC_(0-t)分别为(301.64±82.71)和(316.47±99.09)μg·h·L~(-1),AUC_(0-∞)分别为(307.32±83.54)和(322.70±100.67)μg·h·L~(-1),以AUC_(0-t)计算,马来酸依那普利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0±20.1)%,依那普利拉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4±22.4)%.结论 根据双单侧检验表明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伊那普利拉对新生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孙红霞;李红;杨世杰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Ⅰ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伊那普利拉(enalaprilat,Ena)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及其对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探讨Ena抗CFb增殖及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乳鼠CFb为实验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用药组3个剂量,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b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l(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表达.结果 Ena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P<0.01,P<0.05),降低羟脯氨酸含量(P<0.01,P<0.05),增加细胞周期中G0/G1期百分率,降低S期百分率,提高p27kipl表达(P<0.01,P<0.05).结论 Ena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与提高p27kipl表达有关.

  • 依那普利拉通过调控PKC/TGF-β1通路抗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增殖

    作者:于静;孙红霞

    目的 依那普利拉(Ena)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鼠心室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细胞周期、Ⅲ型胶原纤维(CollagenⅢ)、PKC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Ena抗CFb增殖的内在机制.方法 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AngⅡ组、Chele+ AngⅡ组、Chele+ AngⅡ+Ena组和AngⅡ+Ena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法测定CollagenⅢ含量;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WB)检测PKC和TGF-β1表达.结果 与AnglⅡ组相比较,Chele和Ena组及Chele+ AngⅡ+Ena组能显著降低CFb增殖率(P<0.05或P<0.001)、降低Collagen Ⅲ含量(P<0.05或P<0.01),提高CFb G0/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P<0.05或P<0.01),抑制PKC和TGF-βl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Ena和Chele能显著抑制由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间质胶原分泌,可能通过抑制PKC-TGF-β1信号通路实现.

  • 依那普利拉抑制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红霞;杨世杰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E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CFb为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用药组三个剂量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b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含量;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p27kip1表达.结果 Ena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P<0.01,P<0.05),降低羟脯氨酸含量(P<0.01,P<0.05),提高p27kip1表达(P<0.01,P<0.05).结论 Ena抑制CFb增殖与提高p27kip1表达相关.

  • 依那普利拉通过调控TGF-β1表达对抗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作者:于敏;孙红霞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E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新生鼠心室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b)增殖及对羟脯氨酸水平和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三个剂量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Ena对TGF-β1转录及表达的影响.结果 Ena能够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P<0.05或P<0.01),降低羟脯氨酸含量(P<0.05或P<0.01);抑制TGF-β1转录及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Ena抗CFb增殖的作用与抑制TGF-β1转录和表达、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密切相关.

  • 依那普利拉抗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作者:孙红霞;杨世杰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Chel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新生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细胞周期、Ⅰ型胶原纤维(collagen Ⅰ),PK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Ena抗CFb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AngⅡ组、Chele+AngⅡ组、Chele+AngⅡ+Ena组和AngⅡ+Ena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法测定collagen Ⅰ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PKC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结果:与AngⅡ组比较,Chele和Ena组及Chele+Ang Ⅱ+Ena组CFb增殖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1),collagen Ⅰ含量降低(P<0.05或P<0.01),CFb G0/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或P<0.01),PKC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Ena和Chele能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KC-cyclinD1转导通路实现的.

  • 依那普利拉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NOS/NO系统的影响

    作者:孙红霞;李红;杨世杰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及其对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NOS/NO)的影响,探讨Ena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初步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剂量Ena给药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CFb培养液中NOS/NO活性.结果:Ena能够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Ena 3个剂量组作用24、48和72 h时间点的MTT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Ena能提高细胞周期G0/G1百分率,降低S期百分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Ena能够提高CFb上清液中NOS/NO水平,且随着用药剂量和作用时间增加,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Ena抗CFb增殖的作用与提高CFb NOS/NO系统活性,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有关.

  • Ang(1-7)和依那普利拉对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雷泽源;黄跃生;肖蓉;张兵钱;朱成玲

    目的:观察Ang(1-7)和依那普利拉对烧伤早期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烧伤组、Ang(1-7)组和依那普利拉组.于烧伤后6H检测血流动力和心肌力学指标(SBP,DBP,LVSP,LVEDP,+LVdp/dt-max,-LVdp/dtmax),血清cTnI,及血清和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变化.结果:ACEi组和Ang(1-7)组SBP,DBP,LVSP,+LVdp/dt-max,-LVdp/dtmax较烧伤组均明显增高(P<0.01),LVEDP和血清cTnI明显降低(P<0.01),ACEi组血清和心肌中AngⅡ较烧伤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Ang(1-7)和ACEi均能有效的改善大鼠烧伤早期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

  • 人血浆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的测定及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

    作者:刘灿;杨龙华;丁黎;卞晓洁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HPLC-MS测定法,以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依那普利片后的药动学过程.方法血浆样品加入内标贝那普利,以甲醇沉淀蛋白后,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为Licrospher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66:34,V/V),内标为贝那普利,检测离子为m/z 377.4(依那普利)、m/z 349.3(依那普利拉)和m/z425.4(内标),传输区电压为80 V.2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20 mg依那普利片,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在1~300 μg·L-1范围内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依那普利的日内RSD<3.2%,日间RSD<7.0%;依那普利拉的日内RSD<3.2%,日间RSD<11.3%.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t1/2分别为(1.5±0.4)、(10.1±2.6)h;ρmax分别为(222.9±57.6)、(86.51±44.8)μg·L-1;tmax分别为(0.8±0.2)、(3.5±0.9)h.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 非洛地平对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在中国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作者:徐素梅;王雨露;吕淑河;李岱;李筱旻;谭志荣;徐平声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对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2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采用随机开放二重3×3拉丁方试验设计,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分别口服依那普利片5 mg、非洛地平片5 mg或依那普利片5 mg+非洛地平片5 mg.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用SPSS 18.0软件对主要药动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服依那普利片和同服依那普利片+非洛地平片血浆中依那普利的t1/2分别为(1.08±0.59)和(1.17±0.72)h;ρmax分别为(44.27±13.30)和(43.15±8.38) μg·L-1;AUC0-72h分别为(84.90±19.50)和(82.70±16.50) μg·h·L-1;AUC0-∞分别为(85.80±19.80)和(83.30±16.50) μg·h·L-1.依那普利拉的t1/2分别为(14.73±3.29)和(17.35±5.56)h;ρmax分别为(37.61±15.01)和(34.07±11.78) μg· L-1;AUC0-72h分别为(372.60±84.60)和(361.00±90.70) μg·h·L-1;AUC0-∞分别为(400.60±84.60)和(361.00±90.70)μg·h·L-1.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的所有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MS/MS法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测定结果准确,适用于临床试验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血药浓度测定;非洛地平对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药动学无明显影响.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的浓度

    作者:张梦琪;刘罡一;贾晶莹;刘艳梅;刘昀;陆川;余琛

    目的 建立测定血清中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方法 血清样品中加入内标(酚妥拉明),甲醇直接沉淀.色谱柱为Varian Polaris C18-Ether(50 mm×2.1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水溶液(40:60,V/V).流速为0.3 mL·min-1.扫描方式为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依那普利、依那普利拉和内标的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 377.2→234.1、m/z 349.3→206.1和m/z 282.4→211.8.结果 依那普利、依那普利拉的线性范围均为0.25~200μg·L-1,定量下限为0.25μg·L-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批内、批间RSD均小于10%.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取血量少,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可以用于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药动学研究.

  • 依那普利滴丸和片剂在人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

    作者:张志涛;蒋志文

    目的 评价依那普利滴丸与片剂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依那普利滴丸和普通片20 mg,以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依那普利的代谢产物依那普利拉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以方差分析与双向单侧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制剂血浆中依那普利拉的t1/2分别为(7±s 4)和(7±3)h,cmax分别为(61±19)和(64±27)μg·L-1,tmax分别为(4.1±0.8)和(3.9±0.7)h,AUG0-48分别为(498±139)和(496±228)Pg-h.L-1,AUGc~∞分别为(515±145)和(520±241)μg·h·L-1,以依那普利拉计算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38)%.结论 2种制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