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何军

    [目的]观察四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氟桂利嗪,5mg/次,晚间口服.治疗组41例四物汤(川穹、白芷、当归各10g,地龙6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疗效指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45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34.1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拜阿司匹林在偏头痛性眩晕预防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汪莉薇;上官翰京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在偏头痛性眩晕(MV)预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治MV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预防治疗MV疗效明显,可加速改善眩晕症状.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向辉

    目的:探讨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中使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将他们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对照级患者行倍他司汀治疗,试验组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血白细胞介索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试验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白细胞介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养血清脑颗粒药物应用于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缓解不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眼震视图在HC-BPPV和MV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卢绍清

    目的:探讨眼震视图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和偏头痛性眩晕(MV)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HC-BPPV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收治MV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眼震视图诊断,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视动眼震、扫视眼震、平稳跟踪试验及凝视眼震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诊断HC-BPPV、MV急性发作期中,眼震视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偏头痛性眩晕的效果

    作者: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

    目的:对比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老年偏头痛性眩晕(MV)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MV 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养血清脑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1次/晚。倍他司汀组给予倍他司汀4~8 mg/次,2~4次/日。治疗12周,观察头痛、眩晕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眩晕指标均显著改善。养血清脑颗粒对MV患者头痛指标的影响优于倍他司汀,对头痛时间、程度的影响优于氟桂利嗪,对眩晕频率的影响与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时间的影响与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相当,对眩晕强度的作用优于氟桂利嗪。治疗后,3组间眩晕残障量表(DH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对DHI分项情绪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倍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养血清脑组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MV安全、有效。

  • 颈性眩晕

    作者:于红;吴文闻;侯树勋

    眩晕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它涉及耳鼻喉科、神经科、骨科、眼科、内科等多个学科.若患者主诉以眩晕为主并伴有颈部不适,则应考虑并排除颈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体位眩晕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BPPV)、外淋巴瘘、耳蜗迷路震荡、偏头痛性眩晕、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1],可见其复杂性.本文就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一个简要综述.

  • 偏头痛性眩晕与基底型偏头痛(附9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维娅;单希征;孙勍;李娜;戴静;彭新

    目的 分析9例偏头痛伴眩晕/头晕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头痛与眩晕/头晕的关系,以利正确诊治.方法 作者医院收治的偏头痛伴眩晕/头晕患者9例,对所有患者均详细收集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以及前庭功能、听力检查和头颅CT/MRI等实验室检查,以除外中枢性和耳源性眩晕.结果 9例偏头痛伴眩晕/头晕患者中,基底型偏头痛2例,无先兆偏头痛3例,偏头痛性眩晕( migrainous vertigo,MV)6例(其中2例为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数年后和50岁后转变为MV).本组6例MV患者中,眩晕/头晕在头痛发作前数秒钟~1 h内发生3例,在头痛发作后发生1例,与头痛同时发生1例,另1例偏头痛患者其头痛与眩晕从未同时发作过,为偏头痛等位征.结论 MV是不同于基底型偏头痛的头痛伴眩晕综合征,二者易与梅尼埃病、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等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混淆或并存,临床应注意鉴别.

  • 梅尼埃病还是偏头痛?——波动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重要性

    作者:刁明芳;孙建军

    1861年Prosper Meniere早描叙了梅尼埃病,此后不同时期多个组织(如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和日本平衡研究学会)都对梅尼埃病进行定义和再定义.随着对这种病的认识,也出现了很多名字如前庭偏头痛、偏头痛相关的前庭病或偏头痛眩晕.实际上Prosper Meniere在他的原始论著中已记录了这些关联.梅尼埃病的诊断指南和偏头痛眩晕的诊断指南明确介绍这两种病的临床表现,但面对一个发作性眩晕的患者,耳鼻咽喉科医生还是感到很困惑.因为梅尼埃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偏头痛性眩晕临床表现相似,很多情况下这两种病还是很难区分的.Thorp曾回顾了自1989年-1999年128篇关于梅尼埃病的论文,发现只有50%的作者正确运用诊断标准的.

  • 169例急性前庭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子明;李新民;张庆泉

    目的 了解各种急性前庭病(眩晕)的发病情况,重点鉴别急性单发性眩晕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方法 回顾分析169例各种急性前庭病(眩晕)的发病率,重点分析神经耳科学检查在急性单发性眩晕中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各种急性前庭病的发病率依次为: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伴眩晕、前庭神经炎、突聋伴眩晕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外淋巴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在病史、神经耳科学检查方面有诸多不同.结论 在临床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偏头痛相关的急性前庭病的鉴别诊断可能是鉴别的重点.鉴别的方法目前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神经耳科学检查、易患因素的特点以及其它必要的辅助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更多出现在中年以上,一般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异常;而偏头痛性眩晕的发病平均年龄明显早于前者,均有一项或几项下列现象:偏头痛家族史,运动敏感,声、光敏感.

  • 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元星;孙勍(综述);单希征(审校)

    眩晕和偏头痛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偏头痛患者容易出现前庭症状,同时眩晕患者中偏头痛症状的发病率也很高。早在19世纪一位神经学家便注意到了偏头痛与眩晕的临床相关性[1]。随着对这种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临床上开始关注这类疾病。在既往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术语,如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良性复发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等,2009年Neuhauser等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这个术语[2]。由于该疾病缺乏生物学标记及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因此未被业内公认。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DH-2)中仅在基底型偏头痛和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两个亚型中提到眩晕症状,大部分同时伴有眩晕和偏头痛的患者不能满足上述诊断。2012年由德国柏林巴拉尼协会前庭病分类委员会Lempert等人提出,并与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分类小组委员会讨论,共同制定了VM的诊断标准,于2013年出版在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第三版的附录中,为前庭性偏头痛未来的临床鉴别和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3]。

  • 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比较

    作者:张道宫;樊兆民;于刚;王海波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状态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山东省立医院眩晕门诊52例梅尼埃病患者与3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行纯音测听、视频眼震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部分梅尼埃病及全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二者的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梅尼埃病患者共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4~70岁,平均45.8岁.纯音测听异常52例,均为单侧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0例.冷热试验异常37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31例.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共32例,5例异常.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6~62岁,平均43.6岁.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单侧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7例.冷热试验异常8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18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异常22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纯音测听、中枢性眼动检查、冷热试验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查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与梅尼埃病相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纯音测听及冷热试验异常较少见,中枢性眼动检查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较高.在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以上检查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 偏头痛性眩晕研究进展

    作者:谢溯江;贾宏博;武留信;张素珍

    通过过去几十年的一系列病例研究,提出了一类在病因上与偏头痛有关的眩晕综合征[1-12],这类综合征的同义词包括良性复发性眩晕(benign recurrent vertigo)[1,2]、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migraine-related vestibulopathy)[7]、偏头痛伴随的头昏(migraine-associated dizziness)[4,6]、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8]以及偏头痛相关性眩晕(migrainerelated vertigo)[10-12]等.Neuhauser等[9,13]提出了更全面的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概念,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13-24].

  • 作者:

    关键词:
  •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渊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8%,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卢彩艳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4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71),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辩证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恶心3例,呕吐4例,眼睛震动3例,耳鸣4例,显效36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7例,呕吐9例,眼睛震动8例,耳鸣9例,显效23例,总有效率84.5%,观察组各项不良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医治疗偏头疼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浅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作者:魏书玲

    目的:分析并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04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头痛情况和头痛频率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患者的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为患者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头痛情况,减少患者的头痛频率,促进患者的恢复。

  •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综合疗效分析

    作者:孙振峰

    目的:研究分析偏头痛性眩晕应用中医辩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34/36),优于对照组的86.1%(3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性眩晕应用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明切、副作用小。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效果观察

    作者:石敏;张淑青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性眩晕(M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2例MV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服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偏头痛、眩晕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DHI评分中躯体症状、心理情绪、社会功能及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有助于缓解MV患者头痛及眩晕症状,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 偏头痛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

    作者:师娟;张红莲

    目的 探讨偏头痛性眩晕的病因,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头痛门诊2010 年1 月~2011 年6 月收治的35 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0 例偏头痛不伴眩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痛的特点,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视眼动系统检查、眼震电图检查.结果 研究组出现异常自发性眼震的有8 例(22.9%),而对照组出现自发性眼1 例(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扫视延迟、视跟踪试验、视动试验的异常率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眼震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异常率达到57.1%,而对照组异常率为6.7%.两组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偏头痛性眩晕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根据者前庭功能状态的测定诊断疾病.

  • 中医辩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9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谭忠玉

    目的 分析并研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对于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选择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选择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对于患者治疗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统计学软件检验,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两组之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可有效对患者临床的眩晕症状进行改善,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