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马同敏;杨辉;葛海岩;高雅滨;曹成明;李新明

    目的 探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20例.结果 术后随访8~24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评定:优1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 背侧斜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17例

    作者:潘海涛

    目的:探讨斜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B2型骨折(背侧Barton骨折)和背侧骨折粉碎手法复位欠佳者经背侧入路切开复位、斜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动能锻炼.结果:17例中经过平均10个月随访.优良率94.1%.结论:AO分型中桡骨远端骨折A型手法复位失败者,B型骨折关节面移位明显者,C1、C2型骨折者,三者中背侧移位的用本方法治疗效果满意.

  • 掌侧和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吉人;张雪艳;李应男;董宁

    目的:评估掌侧和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14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6.4±8.3)岁,平均随访时间(36.4±13.3)月。其中112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34例患者采用背侧锁定钢板固定。比较术后的复位情况、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掌侧和背侧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均明显改善;术后功能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术后并发症较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组高。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在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类型中的疗效较好。在一些特殊病例中,背侧入路仍需考虑。

  •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32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建

    目的:探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对其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90 min,平均手术时间74.9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7 d。32例皮瓣中,4例出现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均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皮瓣皮肤感觉恢复,质薄耐磨,外形美观。植皮全部成活,拇、食指各关节活动不受限。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术后手背外观较好、远期食指外观及色泽均满意,功能良好。

  • 湿性愈合治疗背侧皮肤擦伤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义辉;贾平;曾龙英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治疗背侧皮肤擦伤伤员的效果.方法:选取5.12地震致身体背侧皮肤擦伤伤员12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使用湿性敷料治疗背侧皮肤擦伤;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背侧皮肤擦伤.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擦伤愈合情况及更换敷料时伤员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伤员皮肤擦伤愈合情况及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伤员明显缩短(P<0.01);更换敷料时观察组伤员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伤员明显减轻(P<0.01).结论:湿性愈合用于治疗仰卧位时,身体背侧受重力压迫、不易暴露、易产生摩擦部位的皮肤擦伤效果较常规方法好.

  • 不同程度脊髓背侧压迫损伤模型大鼠脊髓损伤致伤器的设计

    作者:李剑锋;冯世庆;夏润福;闫金玉

    背景:随着对脊髓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不断设计出各种脊髓损伤模型,主要包括脊髓挫伤、重物坠击、脊髓压迫、化学灼伤、放射性损伤及激素横断半横断损伤等,然而各种制备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目的:设计脊髓损伤致伤器并建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方法:实验自行设计包括致伤部件及传动装置的脊髓损伤致伤器,利用不同致伤质量m 1=10 g,m 2=20 g, m3=30 g及时间T1=3 s,T2=5 s,造成不同质量×时间暨不同程度SD大鼠脊髓背侧压迫损伤,分为m1T1,m2T1, m3T1,m1T2,m2T2,m3T2共6组,并设假手术组进行对照。结果与结论:造模后各实验组BB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 <0.01),m 1T1组与其他各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P<0.01),建模后8周m 1 T 2组BBB评分高于与m 2 T 2组及m 3 T 2组(P<0.05)。建模后8周各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1)。除了m 1 T 1组与m 1 T 2组外,其他各组间建模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0.05)。所有组建模后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0.05)。结果证实,实验所设计的脊髓损伤致伤器可制备出不同程度的脊髓背侧压迫损伤动物模型。

  • 单纯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作者:郭冬义;张桂成

    目的 探究分析单纯掌侧或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患者采用掌侧钢板治疗,B组20例患者采用背侧钢板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部活动情况、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Gartland-Werley评分差异;结果 随访12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的腕屈曲、腕背伸、腕旋前、腕旋后、掌倾角及尺偏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少于B组患者的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Gartland-Werley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为60.0%,明显高于B组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掌侧或单纯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均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腕部活动能力,但单纯掌侧钢板治疗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价较好,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经皮背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郜莉;孙克富;韩成相;杨广智;陶明高;冯万文;黄叶建;崔建国;郭侃锁

    目的 介绍经皮背侧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不稳定型舟骨骨折的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通过微创的方式经皮背侧入路置入HCS,治疗10例舟骨骨折,术后采用前臂管型石膏将手固定于腕关节中立位3周后开始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获得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在4~10个月内(平均6个月)骨折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通过Krimmer标准进行评价:8例优,2例良.优良率100%.结论 应用经皮背侧HCS治疗新鲜不稳定型舟骨骨折可以使骨折得到坚强的固定,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

  • 改良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木工机械致掌指关节背侧缺损

    作者:李卫;刘金伟;何藻鹏;蔡厚洪;林绍仪;吴举;李春雨;梁观钦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改良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木工机械致掌指关节背侧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针对木工机械致掌指关节损伤的特点,设计并改良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经过重建,保留复合组织瓣背侧半,用于修复掌指关节冠状面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23个掌指关节.结果 17个修复的掌指关节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X线片提示骨骼愈合.重建掌指关节均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4.12%.结论 改良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木工机械致掌指关节背侧缺损临床可行,能有效改善损伤掌指关节的功能.

  • 背侧联合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

    作者:朱大安;路磊;方斌

    目的:探讨桡背侧入路2.4mm国产创生锁定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9月至2012年11月,经桡背侧入路2.4mm国产创生锁定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15例。所有病例均采取桡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结果15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7个月(6~17个月)。 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1例骨缺损严重,术中置入人工骨。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肌腱炎症及肌腱断裂、断裂塌陷等并发症。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9周,平均12.5周。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6.66%。结论经桡背侧入路2.4mm国产创生锁定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佳。

  • 掌则和背侧切口带血管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舟骨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吕荼

    目的 研究掌侧和背侧切口带血管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舟骨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舟骨陈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以腕关节掌侧和背侧切口,进行蒂桡骨远端骨瓣带血管移植,并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复查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者占58.33%,总优良率为94.44%,均优于治疗前的0、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舟骨角与舟月角分别为(24.45±3.19)°、(48.14±5.64)°,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6.14±6.62)°(64.88±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腕关节屈伸以及桡-尺偏、Mayo评分分别为(125.32±25.42)°、(58.15±7.63)°、(83.86±7.13)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85.41±17.23)°、(32.45±±7.24)°、(50.37±5.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掌侧和背侧切口带血管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舟骨陈旧骨折临床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作者:孙玉福;胡茂忠;井万里;高中玉;许东浩;姜文学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在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5年8月~2010年1月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55.6岁(50 ~65岁),按AO分类:A3型12例,C2型10例,C3型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局限性显露背侧骨折端并行骨诱导活性材料(金世植骨灵)镶嵌支撑植骨.术后均予以石膏托外固定2周.[结果]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个月(12 ~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术后1年X线片测量:桡骨茎突短缩均≤2 mm;掌倾角10.5°(5°~17°);尺偏角19.5° (15° ~26°);关节面塌陷、移位矫正均≤2mm;1例显示关节间隙变窄.术后功能康复时间8~ 30周,平均20.5周.术后患侧腕关节运动范围为:掌屈60°(30° ~70°);背伸55° (30° ~65°);桡偏:17° (10°~20°);尺偏25.5°(20° ~30°);前臂旋前65.5°(60° ~ 70°);旋后75.5°(60° ~ 80°).握力测量平均为健侧的65%(45% ~95%).伴有疼痛的4例其中偶有轻度疼痛的3例,中度疼痛的1例.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17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2%.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肌腱损伤并发.[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可保证植骨质量,促进骨折愈合并防止复位丢失,配合适当的术后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掌侧与背侧经皮螺钉固定技术治疗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洪加源;胡维界;练克俭;郭林新;刘强;何勇;何龙

    目的:比较掌侧与背侧经皮螺钉固定技术治疗HerbertB2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10年6月我院40例HerbertB2型腕舟骨骨折患者,其中采用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技术18例,背侧经皮螺钉固定技术22例,临床疗效采用修改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通过在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Herbert螺钉与骨折线之间的夹角评估螺钉放置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35个月(24.80±3.30),根据修改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掌侧组中5例优,13例良,背侧组中10例优、12例良.正侧位X线片显示背侧组,螺钉位置更加平行于腕舟骨长轴和垂直于骨折线.结论:在治疗HerbertB2型腕舟骨骨折时,应用背侧经皮螺钉固定技术比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技术更能实现螺钉的精准放置.

  • 经皮微创空心钉结合中药薰洗治疗A2型腕舟骨骨折

    作者:杨傲飞;何承建;林开胜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微创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采用经皮微创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共20例,术后随访,在随访中根据改良Mayo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20例舟骨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7~13周,平均10.3周,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3~45个月,平均26.7个月,在终的随访中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85~100分,平均94.6分.结论:对于年轻的腕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中药薰洗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何葆华;朱晞;周吉林;严晟;叶坡

    目的:报道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手术方法.方法:21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血管灌注染料解剖及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7个拇指背尺侧皮肤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1)拇指背尺侧动脉在甲襞近侧与甲襞动脉弓相吻合,又在拇指近节指骨颈水平通过穿支与拇指掌侧动脉吻合,并与拇指背尺侧皮神经呈节段伴行;拇指背尺侧动脉又通过"微小血管吻合"连接第1掌骨背处尺侧皮神经旁血管.(2)拇指背尺侧动脉无紧密伴行的静脉.结论:Bertelli的"拇指背尺侧(带)皮神经岛状皮瓣"和Brunelli的"拇指背尺侧皮瓣"均以拇指背尺侧动脉逆向供血,静脉回流赖以拇指背浅静脉及指深静脉逆向返流,但前者是后者的拓展.

  • 足底横弧形与背侧纵向切口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第2~5跖骨头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张杰超;高峰;王凌椿;席智杰;戴号

    目的 对比采用足底横弧形与背侧纵向切口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拟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其中51例采用足底横弧形切口(A组),45例采用背侧纵向切口(B组).对比两组的术后满意度、日本足外科协会(JSSF)评分、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率、跖列梯度排列不良发生率、骨残留发生率、转移性跖痛症复发率及畸形复发率.结果 A组术后患者满意率、JSSF评分、3周及4周切口愈合率高于B组(均P<0.05);A组的手术时间、跖列梯度排列不良发生率、骨残留发生率、转移性跖痛症复发及畸形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 采用足底横弧形切口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较背侧切口操作简便,具有跖骨头切除完整、跖列梯度排列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愈合良好的优点.

  • 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的治疗及疗效评价

    作者:刘爱学;黄富国;岑石强;王荣诗;尚峥辉;牛学强

    目的:探讨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患者10例,根据Hasting分型进行分类,分别采用保守与手术治疗,积极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1.8个月.根据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Ishida-Ikuta评分系统,优良率70%;影像评价骨折复位良好、一期愈合;短期并发症少.结论:无论保守或手术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解剖复位是治疗的关键,术后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效果满意.

  • 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背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卫军;罗光恒;孙兆林;唐小虎;田野

    目的 评价经皮肾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背侧肾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13年以来经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背侧单纯性肾囊肿患者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100%,术后无复发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腹腔镜组少于经皮肾镜组[(38.45±21.73)mL vs.(68.95±26.8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经皮肾镜组小于腹腔镜组[(134.55±6.24)g/Lvs.(125.25±6.90)g/IL,(40.55±1.47)% vs.(40.55±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背侧单纯性肾囊肿均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为目前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常用方法,而对于背侧肾囊肿也可选择经皮肾镜囊肿去顶减压术.

  • 同指中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

    作者:张会文;邓华民;陈晓迪;史伟

    目的 探讨以指神经血管背侧支为蒂的中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以指神经血管背侧支为蒂的中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35岁.创面面积2.0cm× 1.5 cm~3.0 cm×2.0cm,皮瓣面积3.0cm×2.0 cm~2.5 cm×1.5cm.结果 随访时间3~10个月,11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能耐寒,伤指无疼痛,两点分辨觉6~10 mm,平均8 mm.结论 手指中节背侧岛状皮瓣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是修复指腹缺损的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 拇指尺背侧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损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程金生;李俊霞;周永刚;王海宾;吕品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笔者以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拇指皮损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修复,B组采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指腹质地感觉、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和两点辨别觉水平等。结果 B组指腹质地感觉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两点辨别觉指标值显著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瓣应用于拇指皮损修复术中创伤小,操作简便,可有效改善指腹质地感觉,提高术后美观性,临床效果优于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