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情况分析及处理

    作者:罗红玉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62例行PICC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62例行PICC的患者中发生送管困难4例,导管异位7例;置管期间发生静脉炎4例,堵管3例.结论 应用PICC存在风险和并发症,应严格遵循操作程序,正确评估患者,并做好患者置管期间的宣教及加强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

  • 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钟伦坤;孙永东;胡文健;周兴玮

    目的 观察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CSOM)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73例(91耳)CSOM患者作为治疗组行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每天经导管向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 mg,持续4~7 d后拔出导管.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59例(67耳)CSOM患者作为对照组行鼓膜切开置管,由通气管口注入地塞米松5 mg,通气管一般需置6~8周后取出或自然脱出.结果 治疗组91耳中治愈78耳,好转13耳,无效0耳,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67耳中治愈36耳,好转23耳,无效8耳,总有效率为88.0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鼓管逆行置管联合鼓膜穿刺治疗CSOM是一种疗效可靠、损伤小、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 PDCA护理管理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黄小庆

    目的 探索PDC A管理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作用与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和2017年1-12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4例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观察组应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导管渗血率及导管断裂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和导管渗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导管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317).结论 应用PDCA管理方法可以降低M 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早期肠内营养在防治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胃肠损伤中的价值

    作者:王欢欢;王莹;武海棠

    目的 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在防治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胃肠损伤(AGI)中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诊治的心脏术后AGI患者362例,分别采用常规用药(常规组152例)和鼻饲肠内营养(鼻饲组210例),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治疗效果、预后及发生率.结果 鼻饲组腹患者胀缓解时间,胃液日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5、7 d后腹围,腹内压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饲组AGI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总ICU滞留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减少体外循环AGI的发生、发展,减轻炎性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出院后随访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海婷

    目的 探讨出院后随访对减少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肿瘤科PICC置管出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电话随访进行一般健康知识的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PICC专科护士进行电话随访,评估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置管出院期间的健康行为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得分[(137.62±11.50)、(142.73±13.43)分]明显较对照组[(92.38±10.49)、(94.66±12.11)分]高,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5.05(1/2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后随访的PICC肿瘤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

  • 水胶体透明敷料在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永彦;张振柱

    目的 探讨水胶体透明敷料在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科收治的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的胸腔积液患者125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固定引流管,覆盖保护穿刺点皮肤,对照组使用缝线固定引流管,用3M灭菌透明膜覆盖保护穿刺点皮肤.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额外换药、局部感染及皮疹、脱管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脱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额外换药、局部感染、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胶体透明敷料可以替代缝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更好地保护穿刺部位皮肤,降低皮损发生率.

  • B超全程引导预防PICC导管异位效果观察

    作者:夏爱萍;朱凤林;潘钻琴;匡兆香

    目的 将B超的血管显像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全过程,让护士凭感觉经验进行的静脉穿刺以及置管的方法转变为可观察状态下的穿刺操作,避免盲穿导致的PICC导管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35例,采取血管B超全程引导,从置管操作前的静脉评估开始至导丝的留置、PICC导管的置入、置管结束前的导管异位的排查等,如发生PICC导管异位给予及时矫正.结果 35例患者PICC导管头端位置均符合新指南的要求,没有发生导管异位.结论 应用血管B超在PICC置管全过程进行显像,能有效防止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

  • 敷料外固定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少量渗血中的应用

    作者:梁秀芳;户坤;潘珊;陈秀梅

    目的 观察敷料外固定方法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少量渗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科2016年1—12月PICC置管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敷料外固定方法更换敷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敷料固定方法更换敷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渗血发生率、敷料更换间隔时间、皮肤过敏发生率及导管脱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渗血发生率、敷料更换间隔时间、皮肤过敏发生率及导管脱出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敷料外固定法能有效地减少PICC置管术后少量渗血,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敷料更换率,减少敷料更换次数,从而降低置管术后皮肤过敏的发生率.

  • 两种体位下行PICC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复位效果观察

    作者:陶明珠;曹红;周平

    目的 探讨两种体位下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导管颈静脉异位手法复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者68例,依据手术时体位不同,将其分为仰卧组(34例)和坐立组(34例)进行复位.比较两组平均调管时间、复位成功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坐立组一次性复位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仰卧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立组平均调管时间[(10.12±3.58)min]和静脉炎发生率(2.94%)明显低于仰卧组[(15.20±2.35)min和2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仰卧位比较,坐立位行PICC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复位具有成功率高、调管时间短、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作者:姚卫华;贾俊格;赵九洲

    目的 探讨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基础护理,观察组对护理管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实施针对性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总结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修正措施,能有效降低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ICC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刘凤菊;户艳霞

    目的 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ALL患者30例,在PICC期间密切观察患肢情况,避免和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严格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ALL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患肢、饮食和心理等护理干预.结果 3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形成3例,3例患者均溶栓顺利,B超扫描结果提示血栓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并未发生其他器官并发症,患者均积极配合参与治疗.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ALL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 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逯燕

    目的:探讨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在乳腺癌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管内导管感染、胃肠道感染、口腔感染、肛周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导管留置时间、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及重点部位护理能有效减少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缩短患者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蒋永红;罗小艳;祝虹;夏胜玲;谭小林;李青青;陈氣虹

    目的 通过观察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评价2种置管方式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32例CVC置管患者及118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统计,对2种置管方式的成功率、导管滑脱率、导管留置时间、血气胸发生率及血行感染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PICC组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6.61%(114/118),高于CVC患者的79.55%(105/132),置管后平均留置时间[(179.0±93.2)d]远高于CVC组[(54.0±21.7)d],导管脱出率[0.85%(1/118)]低于CVC组[12.12%(16/132)],PICC组血气胸发生率(0.00%)低于CVC组[1.51%(2/132)],血行感染率[2.54%(3/118)]低于CVC组[9.09%(12/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较CVC置管成功率高,且血气胸、血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对于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具有显著的优势.

  • 集束干预维护策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戴佩琳;吴文琤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CLB)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并实施常规维护的61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ICU收治的留置CVC并实施CLB的6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每千个导管日CVC-RI发生率和护理人员CLB依从性的达标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CVC-RI发生率分别为2.32/1000导管日、6.89/1000导管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5,P<0.05),CLB依从性达标率分别为84.26%、45.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9,P<0.05)。结论 CLB可明显降低CVC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大大提高护理人员CLB的依从性。

  • 激素软膏封包肺癌PICC重症接触性皮炎1例疗效观察

    作者:邱昊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在我国已基本成熟,临床应用较广泛,为患者开辟了一条便捷、安全、留置时间长的无痛静脉通路[1]。但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轻者需治疗、处理影响治疗进程,重者需拔除PICC导管[2]。PICC皮肤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导管周围的敷贴接触皮肤部位。年龄、性别、过敏体质、PICC导管、不同贴膜及各种消毒剂的应用、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均可引发生皮肤过敏[3]。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的接触部位发生急性或慢性炎性反应。PICC导管敷贴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为原发性刺激反应,指某些物质刺激性较小,但一定浓度下接触一定时间也可致病。季节、心理因素、化疗的骨髓抑制、高敏体质的形成等诸多内外源性因素让临床发生PICC相关的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屡见不鲜[4-5]。接触性皮炎一旦形成,可致PICC导管无法固定,无菌屏障被破坏,引发多种并发症,是PICC置管后维护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比较常见,其处理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如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菌血症。本院于2013年1月15日对1例PICC导管敷贴导致的重症接触性皮炎患者应用激素软膏封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基层医院静脉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宁忠华

    通过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现状及原因进行探讨、分析,总结静脉治疗存在的不足及风险。影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及中心静脉置管术发展的因素涉及医疗、护理、患者等方面。采取建立医院静脉治疗小组,加强对静脉通路的规范化培训,静脉治疗护士拥有静脉治疗护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医院申报开展静脉治疗新技术、新业务等适合基层医院静脉治疗的管理方法,使临床静脉治疗更合理、安全。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玉宏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血透患者导管血液透析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预防血流感染活动主题,运用QCC方法展开活动,对2013年新安置永久双腔管后3个月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管理,分析影响双腔管血流感染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双腔管感染的病例,操作人员及时进行登记、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比较QCC实施前(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新置管患者30例与实施QCC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新置管患者30例的血流感染发生率和发生感染后拔管例数。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0.00%降至3.33%,拔管率由6.67%降至0.00%;工作人员团队精神、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均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 QCC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PICC导管颈内静脉异位致血压升高1例处理

    作者:侯海霞;鞠进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入并开口于中心静脉的导管,其既简化了中心静脉置管的穿刺过程,降低了穿刺风险和感染率,也避免了因外周静脉滴注引起的静脉损伤.对于需要化疗的肿瘤患者来说,PICC是一条安全高效的静脉滴注途径[1].但是,PICC发生导管异位是难以避免的,导管易异位于颈内静脉、腋静脉及右心房等.对于发现导管异位者,须及时复位,以避免引起静脉炎、血栓、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2].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顾琴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术是近年来兴起并广泛应用的静脉置管操作术,能为化疗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途径,同时还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1-2],降低化疗药物渗出的风险[3].但PICC置入期间也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和危险,穿刺点渗液就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本院应用PICC进行化疗给药,1例患者置管后出现穿刺点渗液,给予观察及对症处理,终评估导管仍无法继续使用,给予拔管处理.作者针对该例渗液患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及总结了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 影响长期血液透析导管使用寿命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余其云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老龄化患者日益增多,此类患者血管条件差,建立动静脉内瘘困难.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已在这类血液透析患者中广泛应用[1],但在临床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血流不畅、导管感染、破裂、拔脱等.现将造成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404 条记录 66/71 页 « 12...63646566676869707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