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眼底出血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护理

    作者:赖秋英

    目的 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112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且给予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112例患者视力明显改善86例、无明显变化24例、视力下降2例,分别占76.79%、21.43%、1.79%.另外,术后出现3例眼压升高、1例眼内出血,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与玻璃体切除术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中,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与虹膜红变发生的关系

    作者:陶勇;姜燕荣;黎晓新;尹虹;赵明威

    目的探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玻璃体手术后,虹膜红变(INV)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451例PDR(536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后INV的发生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44眼(8.2%)发生INV,12眼(2.2%)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术后1个月到半年时间段内INV发生率高(4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即存在INV和一次术后视网膜是否复位这两个因素与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后INV的发生相关(P<0.001);PDRⅣ、Ⅴ、Ⅵ期发生率比较接近(分别为8.5%,6.1%,9.0%);术前完成全视网膜光凝的患者发生术后INV的比例更低(6.2% vs 9.9%).晶体状态为保留自身晶体的患者INV发生率低(6.8%),与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完整组(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5). 结论术前合并INV和一次术后视网膜脱离是术后INV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DR严重程度与INV发生没有明显关系.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作者:孙清磊;罗媛媛;宋颖;柳林

    目前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约9300万,其中增殖性DR(PDR)患者1700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2100万,威胁视力的DR患者280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DME现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显示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等在DME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DME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激光光凝、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应用、玻璃体手术等,但每种疗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联合治疗重复次数少、疗效高、安全性强,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对老年性DME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林志辉;王志亮;王伟;张永霞;冯芳芳;刘云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6月-2016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患者78例(80眼)临床资料,78例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基础上采用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术前取标本送细菌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手术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手术后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送检标本中,共检出135株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占20.74%、表皮葡萄球菌19株占14.07%、镰刀菌18株占13% 为常见;与术前相比,70例占89.74% 患者视力改善,8例占10.25% 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善;在玻璃体切除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眼内炎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9例,发生率为11.54%;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6-12月的随访记录,患者总有效67例,总有效率为85.9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开展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指导合理用药.

  • 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医源性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陶娜;付汛安;刘莹;杨万举;项奕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3473例患者,分析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473例患者中,术后5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0.14%;5例标本均培养出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株,革兰阴性杆菌1株;>60岁1321例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例,发生率为0.38%,≤60岁2152例患者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慢性基础性疾病1163例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例,发生率为0.43%,无慢性基础性疾病2310例患者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有4例患者感染控制良好,视力部分恢复,1例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但眼球有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与患者年龄及全身基础性疾病有一定关系,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围手术期无菌操作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 玻璃体切除术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治疗中应用的评价

    作者:李素华;高永峰;李剑波;金贵玉;王峰

    目的 综合作用玻璃体切除术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治疗中应用的评价,为治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提供临床可靠治疗数据依据.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30例(30眼)确诊为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患者应用玻璃体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力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发生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的感染率试验组为2.58%,对照组为11.25%,试验组的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中有13眼占86.67%视力得到提高,对照组患者中有10眼占66.67%视力得到提高,试验组的视力提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友谊;杨素清;李倩倩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先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菌药物,如果炎症不能被控制,注药24 h后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房水和玻璃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阳性8例占66.7%,其中5例占41.7%为表皮葡萄球菌;经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等治疗,9例炎症被控制,3例行玻璃体切除术.结论 及时的玻璃体腔注射抗菌药物,能控制大部分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重度眼内炎.

  •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莉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内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2781例(3984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仅3例(3眼)患者术后并发眼内感染,对该3眼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抗菌药物冲洗前房及玻璃体腔,全身应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类,必要时切除受累玻璃体,随访6个月.结果 3例发生眼内感染患者检出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其中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1周后眼内炎得到有效控制,1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行受累玻璃体切除后患眼炎症得到控制,随访复查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眼内炎早期应用抗菌药物可得到有效控制,严重者可采用玻璃体切除术.

  •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朝晖;李筱荣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常见的黄斑病变之一.玻璃体后皮质和内界膜的切线和前后方向牵引、视网膜血管牵拉、巩膜扩张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玻璃体手术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黄斑扣带术.治疗时机及治疗手段虽有共识但存在争议.

  • 玻璃体黄斑交界面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欢欢;王方

    玻璃体黄斑牵引包括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公认的是玻璃体年龄相关性的改变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细胞增生,产生玻璃体黄斑牵引即对黄斑区前后及切线方向的牵拉,引起复杂的病理变化.现今研究者开展的多途径实验研究,如手术标本光、电镜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学比较,细胞因子检测等发现此类疾病有各自特征.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发生机制假说成为新技术应用和治疗的根据,如某些药物作用于玻璃体或玻璃体黄斑界面以诱导玻璃体液化及玻璃体后脱离.

  • 台盼蓝染色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世欣;李筱荣

    视网膜前膜及视网膜内界膜的剥除是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对视网膜前膜及内界膜的有效染色可使手术医师清晰辨别并准确、彻底剥除这些组织,减少对视网膜的损伤,降低复发率.近年来,台盼蓝染色技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台盼蓝对视网膜毒性的基础研究、台盼蓝染色在眼后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及其药物诱导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鸿飞;李秋明

    药物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后,使许多增生性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纤维血管膜无法形成,有利于黄斑裂孔的恢复及PVR的防治.本文对药物诱导完全性PVD的意义、常用药物及可行性进行综述.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

    作者:徐海峰;董晓光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表明,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与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关,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光凝、手术及药物治疗.本文就上述三种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

    作者:张永鹏;彭晓燕

    本文主要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的原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有争议性的问题.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动态

    作者:金怡轩;张少冲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眼病,其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疾病的治疗和降眼压治疗.原发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眼部缺血综合征等.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如Bevacizumab)、多点扫描激光光凝、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青光眼引流装置、玻璃体切除手术和光动力疗法的应用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式有了诸多选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Gonin学会和视网膜学会开普敦联合会议摘记——眼底病新进展

    作者:惠延年

    包括全球一些主要眼底病专家与会的第ⅩⅩⅤ届Jules Gonin学会和第39届视网膜学会联合会议,于2006年10月15~20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会议交流了近两年眼底病研究的重要进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主要是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或bevacizumab,已成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主流疗法.关于小规格玻璃体切除术、干涉光断层扫描等成像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 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作者:杨琼;魏文斌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间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87例(9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方法 回顾上述患者住院病历,均采用传统的三通道玻璃体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指标 视力及眼部并发症.结果 术后83眼(87%)视网膜复位.视力较术前提高44眼(46.3%),不变16眼(16.8%),下降35眼(36.8%).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中60眼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术后45%的眼视力下降.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眼(7.4%),角膜失代偿1眼(1.1%),晶状体混浊加重52眼(54.7%).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是影响视力预后的重要的因素.

  • 兔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术后巩膜切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正宇;王方;曹晖

    目的 探讨兔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术后巩膜切口愈合的病理机制,并比较术中不同操作方法对巩膜切口愈合的影响.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新西兰白兔.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施行核心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眼内填充(A组)、核心玻璃体切除(B组)、次全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眼内填充(C组)和次全玻璃体切除(D组).在术前、术后1d、3d、5d、7d和14d采用Tonopen眼压计记录眼压,术后1d、5d和9d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巩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3d、5d和9d切口组织学切片观察巩膜切口愈合过程.主要指标眼压、巩膜切口内外径值.结果 术后1d,核心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眼内填充组的眼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术后5d起,4组眼压无差异.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兔巩膜切口愈合期为9天.术后1d,50.8%(17/31)兔眼玻璃体嵌顿于切口内口,31.3%兔眼结膜下出现气团(5/16),64.5%(20/31)结膜下出现液腔.术后1d A和B组切口内径明显小于C和D组(P<0.001).4组切口外径无差异.术后1d的切口内外径均明显小于术时直径.巩膜切口组织学切片显示,巩膜切口愈合过程为肉芽肿样反应.结论 兔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巩膜切口愈合的病理机制是伴有巩膜组织弹性回缩的肉芽肿样反应.采用核心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眼内填充的操作方式术后切口渗漏少.(眼科,2007,16:260-263)

  •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史翔宇;庞秀琴;何雷;卢海;王绍莉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完全脱位的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CTR完全脱位患者11例(11眼).方法 所有患者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脱位CTR取出,再根据视网膜和视盘情况以及取出的CTR和人工晶状体(IOL)状况,分别选择IOL或CTR缝线固定7眼,虹膜固定型IOL植入1眼,硅油填充3眼.术后随访5~32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IOL居中性及并发症.结果 11眼均顺利取出脱位的CTR和IOL,8眼同时植入IOL,3眼行硅油填充.后一次随访时佳矫正视力0.3~0.6者4眼,0.1~0.2者4眼,低于0.1者2眼,1例患者不合作.其中5眼达到或超过CTR脱位前的好矫正视力.术后高眼压5眼,眼压25~51 mm Hg.4眼经药物治疗,1眼经巩膜睫状体光凝后眼压恢复正常.前房积血1眼,经药物治疗后吸收.未出现IOL或IOL-CTR复合体脱位或偏位现象.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脱位CTR取出并睫状沟缝线固定IOL或CTR可以有效地治疗CTR完全脱位.

  • 细胞因子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的表达

    作者:张玲;宋旭东;陶靖;杨爽;魏英丽

    目的 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情况,探讨细胞因子与并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因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6年需手术治疗的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实验组)19例(19眼)及需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11例(11眼).方法 每例受试者白内障手术中收集房水0.1~0.2 ml,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房水中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6、IL-1O、TNF-α、IFN-γ的表达.主要指标上述8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中IL-6的表达量(199635.64±28156.5fg/ml)及IL-10的表达量(273.57±206.7f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40.96±1970.36fg/ml)及(117.45±64.77fg/ml)(P均<0.05).其余6种细胞因子表达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IL-6、IL-10含量较高,可能与并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或加速有关.

1524 条记录 4/77 页 « 12345678...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